將臨期第三主日講道:衝破迷惘候主臨

講題:「將臨期第三主日:衝破迷惘候主臨」

經文:路加福音3:10-18

引言:在盼望主耶穌來臨之同時,我們更需為基督的審判作深切的反省,
在靜候主來的日子不住

  1. 醒覺
  2. 尋問
  3. 踐行

活出真實的悔改人生


多米尼哥•基蘭達奧《施浸約翰的傳道》是他為義大利佛羅倫斯新聖母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 Church)內的托那波尼小禮拜堂(Tornabuoni Chapel)創作的一系列畫作中的其中一幅作品。在這一幕場景中,我們看見施浸約翰站在磐石,一手拿著帶有十架的杖,另一手作教導的手勢,正向著群眾傳道。當他將他的注視帶到場景右方的人群時,我們可以想像他正在解釋路加福音回應「老師,我們該做甚麼?」這問題的訓勉。教訓他們不要勒索,不要多收税款;約翰正在預備主的道路。正當約翰以他的傳道預備道路時,基督在左上方出現,在小路上向著人群走去。沒有一人注意他。此刻的焦點依然是約翰的預備角色,特別是他的傳道工作預備人心迎接耶穌基督。基督向下的注視和交疊的手與約翰的動作和手勢形成對比,同樣強調此刻的焦點在約翰身上。在場景左方我們看見一群婦人,這也是基蘭達奧作品的特色。她們同樣正在聆聽約翰的教導。其中兩個背向觀眾,一個站著,一個坐在約翰站立的磐石旁邊。那坐著的婦人讓人印象尤其深刻。即使一個在先知腳下的嬰孩向她伸手,她的身體依然轉向約翰。這個細節指向回轉,從嬰孩象徵的異教古典世界轉離,轉向對約翰所傳遞的福音的期待。看著婦人的背面,觀眾同樣被邀請仿效婦人的例子,在圍繞約翰的群眾中與她一同定睛仰望。在這群優雅,色彩繽紛的群眾中間,施浸約翰站在磐石上,穿著駱駝毛的上衣,傳講著基督的來臨。他的說話同樣呼喚我們回轉,呼喚我們的心被他所瞭解的這份雀躍充滿,為主預備道路。

將臨期第二主日講道:你準備好了嗎?

講題:「將臨期第二主日:你準備好了嗎?」
經文:路加福音3:1-6 

預備主的道(路3:4) 

悔改的浸禮(路3:3) 

約瑟的兒子(路3:23) 

當作甚麼呢(路3:10)


馬蒂亞•普雷蒂(Mattia Preti)的《施浸聖約翰在傳道》表達的是在曠野的約翰。在他與一小撮專注的追隨者分享他的信息的同時,他被不同的象徵包圍著,邀請我們進入他的故事。包裹著他一半身體的紅色衣服使我們想起了他將要面對的殉道。他的杖和旌旗則象徵他作是預告基督將臨的先知。而在中心下方的羔羊,則與約翰宣佈基督為上帝的羔羊相呼應。約翰靠著的那棵殘破的樹幹也在告訴我們一個故事。這樹幹粗而堅固,幾乎足以成為祭壇。這與紅布和羔羊一起巧妙地喚起了犧牲的影像。可能是亞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但更清楚的是十字架,因為十字架本身就是最終的捨身之樹。樹幹已經枯死並破損了,樹枝也已經裂開和切斷了,但約翰的身體靠在上面,卻使它活了下來。約翰的軀幹和伸出的手臂彷彿成為了這樹活生生的延伸一樣,賦予這看似疲憊的樹幹新的生命和目的。這個作品邀請我們反思約翰所預言那從上帝聖言而來,賦予生命的力量。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右上角的天使,他直視的目光吸引著觀眾,並使他成為講故事的人,將故事向我們呈上。這絕不是偶然的,因為在聖經中天使是上帝的使者。將臨期第二個星期日的路加福音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話語在沙漠中臨到約翰。畫家給了我們一位天使,一位上帝話語的傳達者,以及賦予約翰工作生命的那位聖者,去表明這一點。天使直視著我們,而他的存在也是對觀眾的呼喚,叫我們接受,分享上帝的話。在將臨期的第二個星期日,我們不僅聽到關於先知約翰的訊息。當我們自己聆聽上帝的話時,我們也是被呼召去活出作為先知的位份,為我們周遭的人預備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