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一主日講道:基督的見證人

講題:「將臨期第一主日:基督的見證人」
經文:路加福音21:25-28,34-36

引言:將臨期正是教會年曆中的第一個節期,預備人的心敬候主耶穌的降生。

(1)看見文明末世

(2)起來挺身昂首

(3)禱告時刻警醒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最後審判》以色彩、線條和形狀構成一幅充滿情感的傑作去邀請我們進入將臨期。作為抽象藝術的一個代表,《最後審判》的重點不是敘述或描繪,而是要表達情感。它顯示了將臨期的情感和力量,並邀請觀眾以視覺方式體驗這個節期。《最後審判》是一幅由明亮的原色不透光的黑色形狀和粗黑線組成的作品。顏色並不是被線條包圍著,而是與線條重疊。在整個作品中,黑線和原色的流動產生了充滿對比的構圖。雖然抽象藝術通常是非描繪性的但康定斯基提供了一個敘事的線索去幫助觀眾建構整個體驗以作為進入這個作品的橋樑。在作品右邊的中心位置我們看到一個藍色的天使形狀,手持著一個黃色的喇叭。這是最後審判中的一個標誌性的影像,就是我們在路加福音中聽到的末世。這個天使是作品中一個獨特的元素,因為其色彩,形狀和線條是以傳統方式構成的。黑色線條構成了顏色的界限,勾畫出天使和喇叭的輪廓。關於天使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他的翅膀,其中一個是藍色的,而另一個則完全由黑線組成。在作品中的任何其它位置,線條和顏色都是分開,重疊甚至衝突的。天使憑藉著雙翼將兩個獨立元素在他裡面結合在一起。回想《路加福音》第21章,我們所處的場景恐懼與救贖並存,動盪卻充滿榮光。我們被邀請在這個作品中同時感受兩種情感體驗,這份鼓舞我們心存盼望的張力。《最後審判》就是要喚起感覺和情感。作品的顏色,特別是靠近中心部份的顏色類似於水彩,並具有一種脫俗、超越和令人鼓舞的特質。作品的中心位置左邊那兩個紅色和藍色的形狀,當它們朝向作品那光亮的白色中心伸展時,就是要表達這個主題。相比之下,靠近中心右邊那兩個黑色實心的形狀則具有一種粗糙感和讓人覺得沈重的重量,叫觀眾透不過氣。在整個作品的其餘部分都看到這種光的超越與黑暗的沉重的重疊。這就是《路加福音》第21章的視覺表達呈現了靈命歷程的複雜性。正如路加提醒我們,我們被召是要禱告和保持警醒並抵擋使我們沮喪低沉事物,叫我們能夠經歷被扶起以站在人子面。

聖誕禮盒

請按此查看將臨期每天信息


恪守將臨期、期盼主降臨

教會年曆中的將臨期(Advent),是12月25日聖誕節前四個主日開始的節期,而今年將臨期的第一個主日是11月29日。將臨期的英文名字由一個拉丁字根衍生,意為「來臨」或「到達」,標誌著基督降生前的時期,人民對彌賽亞的期盼。

將臨期提醒我們準備迎接主基督的降生:「歡欣!彌賽亞降生伯利恆」,基督不單在歷史當中降生在伯利恆,也降臨和居住在我們心裡。將臨期也同時強調基督的再來:「準備好,主的統管將要來臨」。在將臨期,我們回想昔日以色列民對彌賽亞的渴望和期待,並思想和渴望主要再來的盼望——就是我們所認識的歷史終結、新天地的開始。

聖誕節是歡樂的節期,每年踏入十二月,香港的商舖都會換上聖誕的裝飾,陳列出迎合聖誕的貨品;部分臨海的建築物外牆會掛上璀璨的燈飾;市民又會準備好心情,迎接這每年一度的假期,盡情交換禮物、開派對、看燈飾、吃大餐。

今年我鼓勵你嘗試以將臨期的心態來迎接聖誕節,讓這四星期成為我們一個屬靈的旅程,當中我們一起:

預備迎接基督。逐漸接近聖誕節,我們學像昔日猶太人對彌賽亞來臨的心情和感受,我們盼望、渴望、等候。但這不單是一種情感,也是屬靈生命的預備「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彼後3:11)我們的焦點要放在基督降世所要作的工,當中關乎救恩、救贖、萬物與神和好,並將邪惡徹底打敗。我們要檢視自己的生命,自潔和敬虔地佇候基督的降臨。

強調基督是光。在璀璨的聖誕燈飾、高漲的節日氣氛、和世人的歡笑聲中,我們醒覺在繁華背後,魔鬼的攻擊仍然猛烈「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作為信徒,我們要確信基督是世界的真光,我們的責任是在這個是非顛倒的世界,作鹽作光。在人心憂慮、虛怯當中,傳遞信心、盼望、仁愛的安慰信息,使將臨期成為委身和屬靈更新的時刻。

全能的上帝,昔日聖子耶穌基督極自甘卑微而降世,住在我們中間;求祢賜恩典,使我們在世之時,能脫去暗昧的行為,穿上光明的盔甲。如此,到了末日,即聖子大有榮耀威嚴再臨,審判活人死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靠聖子而復活,得享永生;聖子和聖父、聖靈,惟一上帝,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永世無盡。阿們。(《公禱書》「將臨期第一主日禱文」)

陳康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