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 (詩篇十篇)

江山偉牧師

神啊,在患難之時,祢要隱藏多久!

詩篇第九篇與第十篇,被視為一篇詩的兩部份:第九篇是詩人蒙耶和華拯救的感恩,而第十篇是詩人個人的哀訴。[1]

詩人向神陳情︰「耶和華啊,祢為甚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甚麼隱藏?」(1節)。有沒有認同詩人的感覺?就是處於患難之中,覺得神站得很遙遠,甚至是隱藏,不知道祂在哪裏。若有這種感覺,也不用奇怪,連詩人也有這種感覺。但這只是詩人的主觀感受,並非神學上的客觀事實。就是說,神並非站著不動,冷眼旁觀,或者失蹤不理我們。很多時候,當我們失去了神同在的感覺,不要灰心喪志,而是將問題帶到主面前。[2]

詩人從觀看惡人對神輕慢的態度,來理解神的作為,惡人不僅做盡一切壞事,並且欺壓那無倚無靠的人,便說:「耶和華必不追究」,惡人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惡人,做壞事時,以為沒有神;義人,在患難中,以為神隱藏,這樣,不論惡人或義人,兩者都認為「神不在場」,意思是:神不在做壞事的現場,神也不在患難中的現場。

神真的是這樣嗎?在這默想的進路中,從14節就說到:「其實你已經觀看」,到17節,他更肯定的說:「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祢早已知道」。這關鍵在於當人願意謙卑下來,承認上帝永遠為王,祂不受限於遠處、近處,甚至是人心裏的難處,當我們以為祂延遲時,但在祂時刻裏卻是「早已」看見,也「早已」聽見,也預備將恩典給那謙卑尋求祂的人。

你是否正以為神在遠處?隱藏呢?「神不在場」的感受如同走在信仰迷霧中,這正是我們思考神是誰的時候,聖靈必幫助我們穿越迷霧,經歷祂真實的同在,那時我們必如詩人一樣發出讚嘆之聲說:「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願,祢早已知道(原文是聽見)。祢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17節),神正預備我們的心,也正在側耳聽我們的祈求。

思想:

  1. 你目中有神嗎?每作一個決定時,有祂的同在和參與嗎?
  2. 我們應該把「以為沒有神」改變為「以為都有神」,我們的生命便不一樣了!

你的禱告:


[1] 鄺炳釗:《明道研經叢書:詩篇(一~二十篇)-稱頌顧念人的神》(香港:明道社,2008),頁234。

[2] 鄺炳釗:《明道研經叢書:詩篇(一~二十篇)-稱頌顧念人的神》(香港:明道社,2008),頁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