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 (詩篇二十三篇)

梁沛生傳道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按教會傳統的看法,本詩是信靠詩、也是皇室詩。詩人將神比喻為牧人、善牧。由於神是牧者,詩人認為他「必不致缺乏」(1節)。詩人以肯定的語氣去表示個人的認信,認定在神那裏一切都不缺。「安歇的水邊」(2節),是牧人為群羊特別築起的水壩,使群羊不用驚怕湍急湧流,能安全地享用水源,描繪了神悉心周全的供應。
      由於每一隻小羊在青草地上和水邊都得到飽足,所以他們的「靈魂甦醒」(3節),生命充滿活力,有力量繼續前行。牧人「引導我走義路」,意即神引領我們走正確的道路。羊是很容易走迷路的動物,有牧人在前頭引導,就能夠確保羊群的安全。在路途上或有「死蔭」(4節)陰深可怖的地方;羊群在黑暗裏,仍能安然前行,不怕遭害,是「因為祢與我同在」(4節),在路上一直有神的看顧和保守。[1]
      詩人雖然面對敵人的迫害(5節),但神卻像一位好客的主人盛情款待詩人,更用油膏他的頭;古人喜慶宴樂時以香膏抹頭,因此膏油代表歡樂和喜悅。詩人深深經歷了神的保護、供應、引導,他深信「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他」(6節),他誓言要永遠住在神的殿中,一生敬拜跟隨神。
      當我們感到缺乏無助的時候,讓我們存心仰望這位好牧人,祂必供應我們日常所需用的,我們「必不致缺乏」;當我們迷失方向時,讓我們緊緊跟隨這位慈愛的牧者,祂必「引導我們走義路」,使我們走在祂的心意當中,祂亦會用祂的「杖」和「竿」幫助安慰我們。
      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十11、14)

思想:

  1. 你認為生命中有甚麼缺乏?哪些是甚麼?詩人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你有這樣的信心嗎?
  2. 神是好牧人,這對你來說有甚麼意義?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