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基傳道
求祢使我們回轉,我們便得拯救
這是短短繼九十六、九十七篇以後,再次直接提說「耶和華作王」的詩。重覆出現了這麼多次後,我們大概捕捉到一個形態:「耶和華作王」(耶和華掌權)像是一個崇拜的序曲,是呼召會眾前來敬拜的宣召。耶和華「喜愛公平(mišpāṭ)、大能的王啊, 祢堅立公正(mēšārim),在雅各中施行公平(mišpāṭ)和公義(ṣᵉḏāqâ)」。再次,這像是一個崇拜的宣召文、啟應文,所以接下來便讀到:「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在祂腳凳前下拜。祂本為聖!」(5節)。是的,這一位君王,祂何其公正,大有能力,當來向祂俯伏敬拜。
來朝見上帝,是王的責任。當然,在王國時期,至少在所羅門以後,耶路撒冷中央化的聖殿敬拜便出現了。在這樣的敬拜儀式中,祭司是理所當然的角色。詩人在此追溯最早的傳統源流:摩西和亞倫。嚴格而言,亞倫被任命為大祭司,摩西是上帝的代言人,象徵上帝的話,即律法書。根據申命記,摩西的形象是先知,因此也是先知傳統的由來。這樣,另一位先知的代表人物——撒母耳——當然也在詩裏出現了。不過,這詩人似乎代表著一種更混合的傳統,反映著一種融先知和祭司於一體的氣氛。既然有了先知和律法書,又有祭司之存在,百姓知所當行;若行而不當,便當有先知為他們呼求,有祭司為他們獻赦罪的祭:「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祢應允了他們;祢是赦免他們的上帝,卻按他們所做的報應他們」(8節)。
這個敬拜的傳統,彷彿來自遠古,在聖殿尚未建成,祭祀仍在上帝的聖山上舉行的時代。是的,上帝本來就是祂子民(以色列民)的王。我們若拒絕祂的先知,便是拒絕祂了。誠如耶和華上帝對撒母耳說:「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7下)。
思想:
- 你對耶和華這王有多少認識?可否借用這首詩篇說出你所學習的?
- 遵從上帝的話也代表讓祂作王,我們有沒有厭棄祂以至心裏如同蒙了脂油(賽六10),聽不見祂的話,也厭棄祂呢?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