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 (四)

陳李諾雯傳道

今日讀經:約四1-30

1耶穌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和施洗比約翰還多, (2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3他就離開猶太,又回加利利去。4他必須經過撒瑪利亞5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6雅各井就在那裏;耶穌因旅途疲乏,坐在井旁。那時約是正午。

7有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給我水喝。」8因為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9撒瑪利亞婦人對他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女人要水喝呢?」因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10耶穌回答她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請給我水喝』的是誰,你早就會求他,他也早就會給了你活水。」11婦人對耶穌說:「先生,你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哪裏去取活水呢?12我們的祖宗雅各把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女以及牲畜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13耶穌回答,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14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15婦人對他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使我不渴,也不用到這裏來打水。」

16耶穌對她說:「你去,叫你的丈夫,再到這裏來。」17婦人回答,對耶穌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對的。18你已經有過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19婦人對他說:「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20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神,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21耶穌對她說:「婦人,你要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你們所敬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敬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23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24神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25婦人對他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會把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6耶穌對她說:「我就是,正在跟你說話呢!」

27正在這時,門徒回來了。他們對耶穌正在和一個婦人說話感到驚訝,可是沒有人說:「你要甚麼?」或說:「你為甚麼和她說話?」28那婦人留下水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29「你們來看!有一個人把我素來所做的一切事都說了出來,難道這個人就是基督嗎?」30他們就出城,來到耶穌那裏。

你試過在街上被異性兜搭嗎?記得那感覺很不好受,只想遠離現場,希望他人不繼續找上自己。當今天我們也因為被兜搭而感到不安時,更何況在耶穌的時代?那時的人甚至認為在街上與自己的妻子談話也不合宜。可是耶穌卻主動向那位撒瑪利亞婦人在井旁求水,不論是性別或是民族間的關係也不合宜,所以後來門徒看見他們在對話時,也甚驚訝。然而,耶穌為了一個人,甚至一群人的生命,決定突破這些限制。

耶穌從請求婦人為祂打水,二人間再在水的話題上進深,許多人也認為耶穌的談道手法十分高超,也有不同的佈道法以此作借鏡。為甚麼溝通需要這樣步步前進?是因為人的生命不斷經歷欺騙、侮辱、背叛等傷害,所以人把自己也困在迷宮中,不讓別人找到真正而脆弱的自己,後來更發現自己也忘了如何尋找真正的自我。這個婦人獨自的在正午打水,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想再受到別人的排斥,好好的留在黑暗之地,容許傷痕留疤,容許不真實的感情麻醉自我。

耶穌本應走另一條路上加利利,耶穌本應與門徒一起,不用邀請外人的侍候,但是祂看穿她的苦毒,她真正需要的,不是被遺忘,不是繼續把自己困在一個不真實的感情關係中寄居,過去六段關係如何結束,我們無法理解,但我們從她的口中感受到關係沒有帶給她滿足,換來的只有內疚與不安。

婦人對祂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祂來了,會把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對她說:「我就是,正在跟你說話呢!」(約四25-26)

耶穌要來成為第七個與婦人相遇的人,在希伯來文化中七是完美,這是一個屬靈手法去表達耶穌要以新約中的新郎來給予婦人一個更新而完滿的約。在聖經的歷史中,井旁的故事有許多關於婚姻的遇見,就如摩西、以撒和雅各的婚約也在井旁開始。耶穌不是要真正迎娶這個不潔的女人,祂來,要解開過去人間關係中帶來的苦毒,他要以話語帶來更新,為人創造重生的生命。祂來,就是為了療治並原諒憂傷痛悔的心,幫助人離開生命的迷宮。

啊!永生之糧,我們嚐到了祢的滋味,

而且渴望從祢再得飽足;

啊!活水泉源,我們得著了祢的滋潤,

我們的靈魂渴慕得到充滿。──克勒窩的伯爾納(Bernard of Clairvaus)

經文抄寫

婦人對他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使我不渴,也不用到這裏來打水。(約四15)

 The woman said to him, “Sir, give me this water so that I won’t get thirsty and have to keep coming here to draw water.” (John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