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六日 (第1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三1-10

1下午三點鐘禱告的時候,彼得和約翰上聖殿去。2一個從母腹裏就是瘸腿的人正被人抬來,他們天天把他放在聖殿的一個叫美門的門口,求進聖殿的人施捨。3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聖殿,就求他們施捨。4彼得和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看著我們!」5那人就注目看他們,指望從他們得著甚麼。6彼得卻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我把我有的給你: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起來行走!」7於是彼得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骨立刻健壯了,8就跳起來,站著,又開始行走。他跟他們進了聖殿,邊走邊跳,讚美上帝。9百姓都看見他又行走,又讚美上帝,10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聖殿的美門口求人施捨的,就因他所遇到的事滿心驚訝詫異。

      是的,那宏偉的聖殿,依然是敬拜的中心。耶穌已經復活,聖靈已經降臨,但彼得和約翰,還有其他初期教會的猶太人,即使信了主耶穌,也沒有想過不到聖殿去。行傳成書後再過十幾年,即第一世紀九十年代,按主流學者的看法應該是約翰福音成書的日期,其中所記載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所說的話:「婦人,你要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約四21),應該更能引起後來聖殿被毀後信徒的共鳴。當實體的聖殿不復存在,人心才學會轉向信仰群體即是聖殿,生命即是聖殿的教導。是的,新約的確是遍布這套神學,因為聖殿被毀了。我們不一定要等教堂不復存在,才學會這樣的神學轉向。君不見歐洲許多教堂依然存在,但也不復有信仰群體在裡面聚集。
      話說彼得在聖殿的一個叫美門的門口遇到一個天生瘸腿的,這人是天天被抬到那裡等「進聖殿的人施捨」。前往聖殿敬拜的人,按常理而論,應該是敬虔愛主的人。或許,肯在進入聖殿前施予小惠,對他們已經算是盡了施捨的善行;更重要的是進到殿裡去禱告。

我們不知道這瘸腿的,是不是生在祭司家族裡。按律法書裡說,上帝對摩西說:

      你吩咐亞倫說: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凡有殘疾的都不可近前來獻上帝的食物。因為凡有殘疾的,無論是失明的、瘸腿的、五官不正的、肢體之一過長的、斷腳的、斷手的、駝背的、侏儒的、有眼疾的、長癬的、長疥的,或是睪丸壓傷的,都不可近前來。亞倫祭司的後裔,凡有殘疾的都不可近前來獻耶和華的火祭。他有殘疾,不可近前來獻上帝的食物。上帝的食物,無論是聖的,或是至聖的,他都可以吃。但他不可進到幔子前,也不可挨近祭壇前,因為他有殘疾,免得他褻瀆我的聖所。我是使他們分別為聖的耶和華。(利廿一17-23)
      所以,有殘疾的祭司,是無分於聖殿裡的服事的。而且,在獻上為祭的牛羊的相關規定裡,我們也一再看到有殘疾的是不能作為祭物獻上的。有殘病的牲畜尚且如此,人就更因殘疾而被鄙視了。到底行經這瘸腿者身邊的人,其眼光是無動於衷、是憐憫,或是歧視;若是施捨,也是行禮如儀,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去到聖殿禱告。
      去聖殿禱告是好事,誠如約翰和彼得仍像其他猶太人一樣早晚到聖殿去禱告。不過,這一次有個插曲:這瘸腿的人求他們施捨。叫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的反應是,沒錢施捨。當然,他們不是說:錢我們沒有,命倒是有兩條。彼得和約翰對於這請求的反應甚是特別,就是定睛看著這人,並說:「看著我們!」因此,那人也「注目看他們」。人與人互相以雙眼專注凝視、有生命交流的對望,不一定是常態。在成人世界裡,有時候可能因著心裡的盤算、猜忌、缺乏信任,未預備好是否全然接納對方,不準備讓對方在自己的生命中有個位置而願意敞開自己,於是這人或那人只是流於點頭之交、雖常見面卻形同陌路。
      能專注凝視,這本身對生命就是療癒的,至少有勇氣凝視,這本身已是邁向生命整全的一步。至於彼得所提供的療癒,是完全的身體的治癒。他向這人宣告:「金銀我都沒有,但我把我有的給你: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起來行走!」(比較太十一5;路七22;賽廿九18-19;卅五6)。這正是應驗了先知的話,讚美上帝。是的,讚美上帝。這是一個當下的最貼切和正常的反應。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