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一日(第二周:堅持一生的禱告)

為那傷害你的禱告

張智偉傳道

路加福音 6:27-28, 33-36

27 「可是我告訴你們這些聽的人,要愛你們的仇敵!要善待恨你們的人!

28 要祝福詛咒你們的人!要為凌辱你們的人禱告!」

33 「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感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做。

34 你們若借給人,希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感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再如

      數收回。

35 你們倒要愛仇敵,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很多了,

      你們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36 你們要仁慈,像你們的父是仁慈的。」

主耶穌剛在登山寶訓教導完門徒八福,指出天國子民當有的信仰和行為模式。這些福和應許可以透過信徒的實踐,在現世得以享受,其後果是信徒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模式也將會重新被塑造,其目的是要顯明天國已經降臨 ,上帝已經在信徒心中掌王權。這新的生活包括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恨你們的人、不計較或追討人的錯或欠債……這都主導我們重新定位甚麼是愛、甚麼是恩典、誰是審判者、以及生命中甚麼是最重要的。   

我們能夠得著唯一的答案或幫助,是由我們願意謙卑「作至高者的兒子」,並且確信上帝的仁慈,讓祂作「我們在天上的父」開始。上帝的心意是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悔改。我們如果可以學效救主耶穌捨己的愛,活出愛,便能引領人到天父面前,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

思想:

  1. 人總會對不公義的人或事追討公義,但仁慈的上帝選擇憐恤,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愛與人復和。我們又能否學效基督的愛 – 「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來與未和好,甚至得罪我們的人復和。
  2. 耶穌要求我們為凌辱我們的人禱告,就是從心底去祝福他們蒙恩,並將他們帶到神面前。也許我們未有勇氣去善待他們,我們也先將這些曾傷害自己的人交託給愛世人的天父吧。當我們願意在這事上學習,聖靈會一步一步釋放我們的心。

我的禱告:

三月三十日(第二周:堅持一生的禱告)

在抉擇前的禱告

張智偉傳道

路加福音6:12-16

12  在那些日子,耶穌出去,上山祈禱,整夜向神禱告。

13 到了天亮,他叫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

14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他弟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   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

15 馬太和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激進黨的西門,

16 雅各的兒子猶大和後來成為出賣者的加略人猶大。

主耶穌在任何事上都願「父的旨意成就」,在揀選門徒的事上更加如此,所以祂整夜禱告,為這個「將來的教會」,為這班實踐大使命的福音先鋒禱告,因為主知道這些門徒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背景和文化,要他們如同一人跟隨耶穌行事實在不易。我們知道他們的性情有如激進的「奮銳黨」西門,也有受世界誘惑而背叛主的猶大。

  我們永遠也不能明白耶穌為何要選上這些門徒,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嗎?然而耶穌為此事整夜禱告,祂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這群人是耶穌和天父親自選派的,不是隨機,更不是一文不值的次貨!因耶穌看出他們的潛能和他們的心。然而,人能否全然在神的愛中發揮,也在乎人在生命中的抉擇。我們成為耶穌的跟隨者,雖然永遠不能明瞭這揀選,但相信是耶穌深思熟慮的決定。我們當如何生活,以回報這份不配得的揀選?就是要珍惜這個寶貴的位份,成為主所喜悅的君尊祭司,神聖國度,屬神的子民。我們要同心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同樣,教會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肢體的一部分,都是神所揀選的一員。讓我們都在愛中彼此建立,以忠誠、聖潔彼此結連。求主幫助我們彼此尊重,因為身旁的肢體也是神精心的揀選的同工,祂盼望我們牽手同心,一起每天貼近主的心意,以主的意念作每個生命的抉擇。

思想:

  1. 我能夠如何為基督的身體作出貢獻,使其成為順服基督、整全、結連、互助及健康成長的身體?
  2. 主耶穌和聖靈都不住為我們禱告,叫我們合而為一。求主幫助我們看清今天我們是與甚麼聯合。我們能否放下自我、爭競,明白到彼此都也是耶穌精心預備給我們的同伴?求主幫助我們明白祂的心意,棄惡行善,尋求和睦,一生追求主的心意。

我的禱告: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九日(第二周:堅持一生的禱告)

在掌聲中退到禱告裡

張智偉傳道

路加福音 5:12-16

12 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裏,有人滿身長了痲瘋,看見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說:「主

      啊,你若肯,你能使我潔淨。」

13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痲瘋病立刻離開了他。

14 耶穌吩咐他:「你不可告訴任何人,只要去,把自己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已經潔

      淨,要照 摩西 所吩咐的獻上祭物,作為證據給眾人看。」

15 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一大羣人聚集來聽道,也希望耶穌醫治他們的病。

16 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當時痲瘋病被視為不潔,是神懲罰人的後果。但那病人一看見主耶穌便求主潔淨,並呼求:主,他知道耶穌是從神而來的聖者,他俯伏在地,表示他尊重上帝的主權。主耶穌的話大有能力,根本不需要觸摸痲瘋病人,他也可以得到醫治。但祂要透過觸摸他來醫治他的心靈,使他得到身心全人的醫治。主耶穌醫好痲瘋病人,是為了給自己預備一個成名計劃嗎?不,祂只是單單選擇釋放這個被世界遺忘的人,當他獲祭司證明痲瘋病已痊癒,並獻上祭物後,他便能回到社群之中,重新生活。

  痲瘋病人蒙福被得醫治,全因為他看見耶穌是從神而來的聖者,全心信靠。耶穌醫治是出於這人的信心,決意釋放他的生命。然而,群眾只從神蹟帶來的結果來追尋耶穌,而不問耶穌的力量來源。耶穌不願戴上不是榮耀神的光環,即使這可以是祂「成名」的機會,但祂不願意走上這條捷徑,決意在掌聲中退下來尋求神,再重新出發。

思想:

  1. 你相信耶穌,是因為你相信祂是神的兒子耶穌,渴望祂掌管你的生命;或只是聽見一個又一個神蹟,期望這些運氣幫助你過更舒暢的生活?
  2. 耶穌行事是出於愛,更為了榮耀神,而不是為了自己得到更多掌聲。不要讓掌聲沖昏頭腦,寧可退下來禱告,重尋焦點,重新出發。求主也調節我們的心,不為掌聲,只為活出榮耀神的召命。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八日(第二周:堅持一生的禱告)

軟弱中的剛強

張智偉傳道

路加福音 4:1-4, 13

1耶穌滿有聖靈,從約旦河回來,聖靈把他引到曠野,

2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在那些日子,他沒有吃甚麼,日子滿了,他餓了。

3魔鬼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叫這塊石頭變成食物吧。」

4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13 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離開耶穌,再等時機。

每一個人在這世界都要面對屬靈爭戰,包括肉體的私慾和天空靈界的惡魔爭戰。主耶穌受魔鬼試探的時候,有聖靈作伴,與神警醒同行才能得勝。主耶穌像你和我都是人,面對肉體或心理上的挑戰,也不容易面對,但祂與天父有深厚的結連。祂以滿足神為首,把自己的需要放下,注目仰望神,使祂沒有吃甚麼,也能勝過食物的誘惑。祂以上帝的話語為糧,不單靠食物,乃「是要遵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完成他的工作。」(約4:34)

  對付撒但誘惑的最好方法就是與上帝結連,即是認識上帝的話語,明白神對人的心意,使我們即或在肉體的挑戰時,也能像耶穌一樣,藉著神的話語勝過撒但的謊言。但撒但總會鍥而不捨,等候機會再引誘我們犯罪,誘使我們不順服神。但感謝神,我們在軟弱中仍能剛強,因為每當我們受試探時,仍能像主耶穌在曠野中有聖靈持續的引導,所以,我們要依靠內住聖靈的持續引導,一生的禱告,靠恩典勝過試探。

思想:

  1. 你知道甚麼是你生命中的弱點或破口嗎?求聖靈光照,引導你去禱告,祈求天父「不叫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
  2. 上帝已經賜給我們恩典能夠勝過罪,但我們也有責任向罪說「不」,要立定心志「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以堅忍的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耶穌……」(來12:1-2) 你願意嗎?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五日(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請常把這糧賜給我們

陳李諾雯傳道

約翰福音 6:27, 33-37

27 「不要為那會壞的食物操勞,而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操勞。這食物是人子要賜給

      你們的,因為父神已印證了。」……

33 因為神的糧就是那位從天上降下來,並且賜生命給世界的。

34 於是他們對他說:「主啊,請常常把這糧賜給我們!」

35 耶穌對他們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絕不飢餓;信我的,永不乾渴。

36 可是,我告訴過你們,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

37 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

不同的美食也是我們在壓力中得紓緩的禮物!是的,感謝神讓食物使我們得飽足,更得滿足!所以我們經常積極尋找各國佳餚,即使我們並不追求美食而來的滿足,我們也不住為得到更穩定的生活而操勞。但這一切也會隨之過去,每次的追求,不消一會便成為追憶!所以耶穌希望我們找到更重大的人生目標,就是找到祂自己,祂才是我們所追求,可擁抱並滿足我們一生的糧!

  耶穌用糧食來比喻自己,就是代表祂是人得生命的基本需要,失去祂的供應,生活根本站不住腳!祂是我們的糧食,就是代表人需要常常依靠祂而得力量,人在面對生命的歷練時,可能會被消耗,但祂是無窮盡的,只要呼求耶穌的賜予,祂必不丟棄,更會親自滿足我們最深層的需要。

  這糧不單止於供應我們的生活,更使我們可得著永生。耶穌因為愛我們而甘願犧牲自己,通過自己在十架上流下的血,成了擘開的餅,洗淨了我們的罪!祂愛世上所有的人,每一個渴求近前來的人,只要真誠的承認祂,並吃下祂的餅,就必能領受祂的救贖,與神重新建立一個永恆的關係。

思想:

  1.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成為我們生命的糧。我要到祢這裏來,願祢賜我飽足,滿足我飢餓的靈,使我心滿意足的住在祢裡面。
  2. 祢永不會丟棄我,即使我在百般患難中,我仍相信祢的手在扶持我。當我在痛苦中,我默想祢在十架上的慈容,祢為愛成了擘開的餅和生命的糧,我今不再害怕和驚惶!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四日(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要防備生命中的「酵」

陳李諾雯傳道

馬太福音 16:5-12

5門徒渡到對岸,忘了帶餅。

6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7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8耶穌知道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彼此議論呢?

9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了多少籃子的碎屑嗎?

10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碎屑嗎?

11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

12門徒這才明白他所說的不是要他們防備餅的酵,而是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你嘗試過因疏忽而犯錯嗎?即使你是一個處事謹慎,心思細密的人,也許也會面對身邊人的疏忽,以致你蒙受一些不便。門徒就是要外出遠行,竟然忘記重要的物資—食物!相信負責食物的門徒,當時一定在承受著同伴們的責備吧!耶穌在這時候加插一句:「你們要謹慎,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門徒似懂非懂,彼此討論耶穌是否用弦外之音去責備這些門徒。

  但賜糧食的主人 — 耶穌只希望利用他們所疏忽的,來忠告他們更當關注的事。錯失或缺乏所帶來的不便,往往使我們焦慮。然而,在過去的生命中發現,每次的欠缺就是耶穌臨在顯明和賜糧的機會!所以在生命的缺乏中,不要花時間憂慮,應當即時轉向耶穌,只管大膽向主陳情,歡迎救主供應!   

但耶穌希望門徒將目光聚焦到更大的挑戰上,就是防備心靈被「發酵」!耶穌在乎我們的心正在開放給誰去管教,我們除了歡迎耶穌的管理外,有否同樣容許那惡者的話去在心中滋長,將神所不喜悅的事合理化?例如對自己的否定,或是世界中扭曲的文化⋯⋯要是我們沒有防備世人的謬誤,讓這些話語遮蓋神的真理,我們會使神的靈憂傷!我們必須時常與祂面對面,以神的話來洗去不屬於主的「酵」,並容讓祂進行修剪,保持良善清澄如鏡,才能反照神的慈容。

思想:

  1. 今天我的思想集中為甚麼事而焦慮?耶穌卻希望我的目光聚焦到哪兒?請把你的焦慮告訴耶穌,並歡迎祂的幫助,祂是一位供應之主,必不會忘記你。
  2. 求主使我們學會分辨主微小的聲音,以神的話來洗去一切不屬於主的「酵」,在心中滋長。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三日 (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因祂的憐憫

陳李諾雯傳道

馬太福音 15:32-38

32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群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裏已經三天,沒有吃的東西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他們在路上餓昏了。」

33 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哪裏有這麼多的餅讓這許多人吃飽呢?」

34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

35 他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

36 拿着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37 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碎屑,裝滿了七個筐子。

38  吃的人中,男的有四千,還不算婦女和孩子。

進入新約,我們看見耶穌進到人群之中,以神的話語牧養他們生命的需要。這群人的渴求甚大,三天之久仍不願離開野地,他們多渴望聆聽耶穌的教導!他們也許沒有計劃過離家這麼久,但是耶穌的話語深深打動他們的心,所以,即使所預備的糧食也許已耗盡了,也不顧自身後果,只願神的話成為他們的糧食。這是多麼動人的場面!也打動了耶穌,祂憐憫眾忠心的人,也不忍忘記他們身體的需要,恐怕他們在路上餓昏!

  耶穌喜悅每一個近前來的子民,當他們的心謙卑受教,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時,神必供應他們的需要,因為神子耶穌明白人的確有肉體的需要,所以賜嗎哪的神也願意給仰望祂的人有切身的援助。

  你認為神子耶穌可以在眾人面前賜下天上的嗎哪,就是那大能者的食物嗎?這位萬國君王必然能夠,然而耶穌總是喜歡和祂的門徒同建神蹟!祂問門徒:「還有甚麼?」似乎門徒手上的七餅和魚不夠供應眼前群眾所需外,也不夠門徒們路上飽足吧!然而耶穌對門徒的挑戰,往往就是在缺乏之中,因信把僅餘的交給耶穌。   

神蹟發生之前,人不會知道神如何顯明祂的供應, 但願在神蹟顯明前,我們對主單純的愛,對祂的信心可以讓我們的主看見。

思想:

  1. 你可回味過去每次單純的呈獻後,能得著多大的滿足嗎?你今天是否仍然如過去般,清心渴求被神的話語所吸引,只為見主面而放下忙碌的工作?
  2. 你看見你今天缺乏甚麼?但在看見這些缺乏的同時,當你聽到耶穌温柔地問你:「你還有多少」時,你會如何回應?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二日 (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近前來

陳李諾雯傳道

以賽亞書 55:1-5

1 來!你們所有乾渴的,都當來到水邊; 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 不用銀錢,不付代價,就可買酒和奶。

2 你們為何花錢買那不是食物的東西,用勞碌得來的買那無法使人飽足的呢?你們要留意聽從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

3 當側耳而聽,來到我這裏;要聽,就必存活。我要與你們立永約,就是應許給大衛那可靠的慈愛。

4 看哪,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立他作萬民的君王和發令者。

5   看哪,你要召集素不認識的國民,素不認識的國民要奔向你;這都因耶和華─你的神,因以色列的聖者已經榮耀了你。

以賽亞先知呼籲所有渴求糧食的以色列民,起來走到水邊,無論身上有沒有銀錢也被歡迎!這是一頓不用付代價,但使人得享肥甘的盛宴!這本來不是一頓免費午餐,只是那位萬民的君王為每一個付上重價。祂不單要讓以色列民得享這場盛宴,即使是未曾認識的國民,也要被邀請進入這一場宴會之中,使他們的生命不再乾渴,得到永遠的滿足和喜樂。

  這場的盛宴似乎不用付費,然而他們仍需要「買來吃」,設宴者並不是期望收取人的金錢,而是希望得著他們的心和行動上的回應。祂對他們有兩個要求:第一,人需要用行動走向水邊。使我們想到在後來的新約中,許多人走近約旦河的水邊,向主承認自己的罪,行悔改的浸禮。第二,是側耳而聽神的話。申命記8章3節提到:「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裏所出的一切話。」人悔改回轉並聆聽順服神的旨意,就是無價盛宴所需的「代價」。

  這場盛宴延伸至一份約,這約是一份永恆慈愛的約定,祂願意承載和承擔每個願意近前來的人,成為祂的子民!你是這永恆之約內的其中一員嗎?

思想:

  1. 神愛世人,即使是不同職業和膚色,祂都以慈愛歡迎並餵飽每一個人的需要,我願意被祂的慈愛所吸引,走到當中並接受這生的豐盛嗎?
  2. 近前來不單是一頓的盛宴,更是享有一生的滿足和喜樂,然而我們需要獻上我們的心,並回轉歸向神。我有甚麼得罪這萬民的君王?祂希望我們悔改,並張開我們的耳朵聆聽祂的聲音。

『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記上3:9)

我的禱告:

三月二十一日 (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耶穌基督受傷的雙手

陳康牧師

預苦期,英文是Lent,源自古字Lencten,意思是春天,意味著寒冬已深,春天將臨、黑夜已盡,黎明將至。在教會年曆,由聖灰周三開始至復活節前夕這四十天稱為預苦期(主日不計算在內,因為每主日都是記念主基督復活的日子),今年是由3月2日開始。

  在疫情仍然嚴峻,人心仍然充滿憂慮、徬徨、失控、厭煩、無奈、沮喪、失望之時,讓我們思想基督為我們受死,但卻戰勝死亡、復活,祂甘願犧牲,卻滿有大能。我們可以在今年四十天的預苦期,進行靈修操練,透過經文,記念耶穌基督的受苦與犧牲,藉著安靜、自省、悔罪、禱告,預備自己的心來迎接和慶祝祂的復活。也可透過禁食的操練,體會與基督一同克己受苦,經歷試煉和勝過試探,尋求與神建立更深的關係。同時也可親嚐飢餓與貧乏者的痛苦,進而以實際行動去關懷和幫助貧困和受苦的人。

  教會上半年的講壇信息,主要來自啟示錄,而為了配合今年的預苦期,其中六篇是與預苦期有關的。這六篇信息,靈感來自畫家瑪莉史提芬一系列以耶穌基督的手為題的畫作。這系列的主題是【十架之旅】,除了傳統有關苦路的十五幅,還加上五幅,涵蓋由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的擘餅,至最後一幅,描繪將來基督在天國的擘餅,合共二十幅畫作。我們選用了其中六幅畫作的描繪,建構六篇的講道信息,分別是耶穌基督設立主餐禮、客西馬尼園的祈禱、耶穌背負十架、耶穌騎驢進城、耶穌被放在墓中、及耶穌第三天復活。

  舊約聖經泰斗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其著作《憑祢意行:預苦期默想》提醒我們:「預苦期是一個提醒我們不要再逃跑的時間,就讓自己在愛中被捕捉擁抱,如羊在安全的牧場,如旅人得到意外的盛宴款待。上主並不希望我們的生命被無盡焦慮所困,而是被接納、擁抱,被祂的愛捕捉。生命真正的喜樂和目的就是愛主,並為上主所愛。預苦期帶領我們如何邁步進入上主的未來,擺脫過去賦予我們的定義,不被當下所珍視或恐懼的事物纏住。作為信眾,我們的生命非隨己願,就如摩西一樣,我們需要定意走向非隨己願的未來。我們往往在人生最低點經驗到,上主能進入我們最深的否定之中,在那裡締造生命嶄新可能、空間、力量和喜樂。」

  「祂用右手按著我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啟1:17-18)

與主漫步苦路

陳李諾雯傳道

預苦期的拉丁文Lent 意指春天,除了指這時期多在春天時節外,也代表萬物在寒冬中經歷重生,在掙扎中長出嫩枝。預苦期就是期望會眾在生命的寒冬中,藉著默想基督為世人所流露的愛,發現基督今天正與我們同路同行,從而立定心志掙扎改變,並為生命重新點燃盼望。生命可以靠神的話語而活過來!本年度的預苦期由3月2日至4月14日,本年度教會嘗試在較貼近聖周的四周開始,與弟兄姐妹一起思想預苦期的信息。

  預苦期最後一周稱為聖周,即是由棕枝主日到復活節,是一年中重中之重的一周。過往教會也會與會眾一起透過不同的崇拜默想基督犧牲的愛。是次預苦期靈修札記將與大堂講道信息配合,希望在未來四星期,透過四個主題去帶領讀者一同與主耶穌漫步十架苦路,細味聖周之中重要的向度。

  我們會看見耶穌為我們的罪,進入聖城,迎向拯救世人的呼召;又為了我們的罪,親自成為擘開的餅;祂在客西馬尼園中,就是在最困難的境況中堅心禱告;更為我們釘身苦架,成就救恩。

  我們盼望透過四個向度深化默想:

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第二周「堅持一生的禱告」

第三周「背起苦架,迎向呼召」

第四周「為愛而生,為愛犧牲」。

  苦路不單止是耶穌獨步,祂更期待與你一起同路。靈修雖然只有20天,但耶穌每一次的呼喚,也是延向一生的生命挑戰。盼望每天特選的經文帶領你們的心,檢視自己是否與主同步同路,也藉經文的提醒和安慰,更新和建立你的心貼近愛你的主。

  你預備好細味基督的愛,寬恕和接納嗎?   耶穌已展開祂的雙手,期待與你抱擁,更期待你有所掙扎,長出嫩枝。

第一周:祂成了擘開的餅

人吃了天使的食物

陳李諾雯傳道

詩篇 78:17-19, 22-25

17 他們卻仍舊得罪他,在乾旱之地悖逆至高者。

18 他們心中試探神,隨自己所欲的求食物,

19 並且妄論神說:「神豈能在曠野擺設筵席嗎?」

22 因為他們不信服神,不倚賴他的拯救。

23 然而他卻吩咐天空,又敞開天上的門,

24 降嗎哪像雨,給他們吃,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

25 各人就吃大能者的食物;他賜下糧食,使他們飽足。

我們如何面對困乏和不安?許多時會主動思想,並積極尋求出路,這必然是一個好的決定,正所謂「命運就主宰在人的手中」!但在尋覓未知的前路時,我的心靈又如何去看生命中的挑戰?

  我們不知道以色列人在曠野困乏之中,有沒有積極尋求出路,但卻記載到他們在困難中妄論上帝的能力,並說:「神豈能在曠野擺設筵席?」他們不能相信神是一位「無中生有」的神。然而上帝本是一位「命立就立」,「從無到有」的創造主。以色列人忘記上帝帶領手無寸鐵的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手,就是單憑祂大能的手去拯救,但以色列人只將眼前的困難放大,甚至看它比上帝更大。

  經文不單止在評論以色列人忘恩的罪,也在提醒著你和我,要是我們在未見的將來中,忘記神是那位從無到有的創造主,賜人糧食的神,卻只放大眼前困難,放棄相信神比一切更大,就是得罪了創天造地的神!

  然而,神的憐憫就是如此廣大,神的拯救總是先於人的信心。神就在人的悖逆中顯彰拯救,賜下甘霖!嗎哪如水般降下在不信的人眼前,使飢餓者得飽足!這些食物原來是大能者的食物,卻分享給悖逆的我們!神的能力和信實就是如此廣大!我們當用甚麼去回報祂?

思想:

  1. 你曾得嚐嗎哪如雨般,降在你的生活中嗎?請你記得這份恩情,牢記神是創造和賜恩的主,讓我們繼續歡迎祂的祝福,並在數算主恩的同時,向主表達感恩之情。
  2. 今天你身處在甚麼挑戰中,使你心中流露出懷疑?讓我們先求主赦免,更放下懼怕和掙扎,注目仰望主的恩典,渴求主今天賜下嗎哪,填滿我心中的飢渴,使我們過得勝的生活。

我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