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 (日)

陳李諾雯傳道

今日讀經:約五1-18

在畢士大池邊治病

1這些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上耶路撒冷去。

2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畢士大,旁邊有五個柱廊;3裏面躺著許多病人,有失明的、瘸腿的、癱瘓的。5在那裏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6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很久,就問他:「你要痊癒嗎?」7病人回答祂:「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要去的時候,別人比我先下去了。」8耶穌對他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吧!」9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自己的褥子走了。

那天是安息日, 10所以猶太人對那被治好了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合法的。」11他卻回答他們:「那使我痊癒的人對我說:『拿起你的褥子走吧!』」12他們問祂:「對你說『拿起褥子走』的是甚麼人?」13那治好了的人不知道那人是誰,因為那裏人很多,耶穌已經躲開了。14後來耶穌在聖殿裏找到他,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的遭遇更壞。」15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使他痊癒的是耶穌。16所以猶太人迫害耶穌,因為祂在安息日做了這些事。17耶穌就回答他們:「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18為了這緣故,猶太人越發想要殺祂,因為祂不但犯了安息日,而且稱神為祂的父,把自己和神看為同等。

周日禱文:

主啊,我的眼睛在哪兒?求祢赦免我的心常因事情不按常理而行而惱怒,

沒有站在別人的位置去想,把屬天的視野隱藏,卻以為自己是正義的使者。

主啊,我要求分辨的靈,使我的心不再得罪祢。

要是我的心一直只在保衞祢根本不在乎的事,求祢釋放我靈。

要是我的心常為著別人的冒犯而動怒,在群體中散播謠言,

求主耶穌的聲音再次攪動我們的心,使我們快快知罪而悔罪。

主啊,

願祢開我們的心,使我們可以柔軟的分辨祢的善工。

願祢開我們的眼,使我們可以見證祢奇妙的大能。

願祢開我們的口,使我們可以宣揚祢話語的權柄。

願祢使我們的雙腿行走,使我們可以勇敢的走在祢的心意之中。

以上禱告,奉主名求,阿們。

經文抄寫

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很久,就問他:「你要痊癒嗎?」(約五6)

When Jesus saw him lying there and learned that he had been in this condition for a long time, he asked him, “Do you want to get well?”(John 5:6)

三月四日 (六)

陳李諾雯傳道

今日讀經:約四46-54

46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病了。47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祂,求祂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48耶穌對他說:「若不看見神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49那大臣對祂說:「先生,求祢趁著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吧。」50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會活!」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51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面而來,說他的兒子活了。52他就問甚麼時候見好的。他們對他說:「昨天下午一點鐘熱就退了。」53他就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的兒子會活」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54這是耶穌從猶太回到加利利後所行的第二個神蹟。

      在活動中,我們試過把人蒙上眼睛,要求他們單靠聆聽環境中的提示找到目標,設計活動的人會看見人臉上的不安與懼怕,步步為營,有時煩憂的樣子使人捧腹大笑!活動中人們大多只被蒙住一段很短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人生的前路被困境矇住,這就不是一件趣事了。迦拿中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病了,便立即來求耶穌的醫治。他看不見孩子的將來,便把能看見的耶穌緊緊抓住,渴望耶穌願意同行為孩子治病。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會活!」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約四50)

      耶穌沒有和他同去,只打發他離去,要是你只聽到耶穌的一句話,你會如何?相信我們會有不同的懷疑,因為他看不見耶穌親自撫摸孩子的身體,又因孩子不在他的身旁。但是這個人沒有懷疑,他相信耶穌所說的話,就立刻回去。他去的時候仍未看見神蹟,所以他不是相信看見的神蹟,而是深深的相信耶穌的話就是能力,祂說的話必會成就。孩子活過來的消息就在未回家前,僕人就迎面趕來報喜。大臣相信神的話,更見證神要在他的生命中留下恩典記號,便用力見證,把孩子的重生歸榮耀給耶穌,祂就是話語滿有權柄的主。
      耶穌的話大有能力,樂意為人的生命留下神蹟的記號,但是耶穌也邀請我們成為更有福的人,就是要聽見,就相信。神蹟某程度是按著我們的需要作恩典的回應,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神自己也有祂的美意,祂邀請我們在未看見我們的心意被滿足前,就用敬畏與愛回應祂,尊祂為王。 
       主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就求祢照祢的心意而行,祢的愛在哪裡,我就緊緊跟隨,全心相信,奉主名求,阿們。

經文抄寫

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會活!」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約四50)

“Go,” Jesus replied, “your son will live.” The man took Jesus at his word and departed. (John 4:50)

三月三日 (五)

陳李諾雯傳道

今日讀經:約四31-45

31就在這個時候,門徒求耶穌說:「拉比,請吃吧。」32耶穌對他們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33門徒就彼此說:「難道有人拿甚麼給祂吃了嗎?」34耶穌對他們說:「我的食物就是要遵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完成祂的工作。35你們不是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熟了,可以收割了。36收割的人已經得工錢,為永生儲存五穀,使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37『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38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辛勞的;別人辛勞,你們享受他們辛勞的成果。」

39那城裏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祂把我素來所做的一切事都說了出來。」40於是撒瑪利亞人來見耶穌,求祂在他們那裏住下,祂就在那裏住了兩天。41因為耶穌的話,信的人就更多了。42他們對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再是因為你的話,而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人真是世界的救主。」 43過了那兩天,耶穌離開那地方,往加利利去。44因為耶穌自己作過見證說:「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沒有人尊敬的。」45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都歡迎祂,因為他們也上耶路撒冷去過節,曾經看過祂在節期間所做的一切事。

      耶穌對他們說:「我的食物就是要遵行差我來那位的旨意,完成祂的工作。」(約四34)
      平日我們也會定時進食,可是如果在忙碌籌備一些重要的事情時,也會沒有食慾,只會專心於眼前的工作。耶穌本來在約翰福音四章6節提到祂「因旅途疲乏」,但是,當門徒後來請老師吃食物時,祂卻表示自己的肚腹已被滿足。是的,耶穌為著有被造的生命已被點燃重生,因而忘卻身體本來的疲乏感,更帶著一份期待去等待一整群生命將要因神的話轉化!

42他們對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再是因為你的話,而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人真是世界的救主。」

      一個人生命真正的回轉,會帶來無極限的改變與更新。婦人因耶穌把她的心結解開而相信,然後便放下一切,不止水罐,更放下別人對她的看法,走到街上將耶穌介紹給同鄉。她的生命轉化顯然使人感到好奇,也一起嘗試放下民族間緊張的關係,開放聆聽耶穌的話。聖經並沒有記載耶穌在此施行神蹟,然而人相信,只因是神的話而信。耶穌不用施行神蹟去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子,神的話本來就是能力,而神的話足以使人的心被點燃光照。
      今天,我是否仍在等待耶穌要用甚麼來證明「祂就是」?請記得「道就是神」,祂本來就是神,祂的話語根本就是能力的出口,不用藉其他事來證明。要是我們渴望看見耶穌是神,看見是需要聆聽祂的話語,更要在聆聽中投入相信,屬靈的眼睛便會打開,明白祂真是世界的救主。

開我耳朵使我聽見,恩主所賜真理之言;

當此佳音蕩漾我耳中,一切虛偽頓失影蹤。

我今安靜專心等候,惟願我主旨意成就;

懇求聖靈開我耳朵,光照引領。— <世紀頌讚,334, 開我眼睛使我看見>

經文抄寫

他們對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再是因為你的話,而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人真是世界的救主。」(約四42)

They said to the woman, “We no longer believe just because of what you said; now we have heard for ourselves, and we know that this man really is the Savior of the world.” (John 4:42)

三月二日 (四)

陳李諾雯傳道

今日讀經:約四1-30

1耶穌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和施洗比約翰還多, (2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3他就離開猶太,又回加利利去。4他必須經過撒瑪利亞5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6雅各井就在那裏;耶穌因旅途疲乏,坐在井旁。那時約是正午。

7有一個撒瑪利亞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給我水喝。」8因為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9撒瑪利亞婦人對他說:「你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女人要水喝呢?」因為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10耶穌回答她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請給我水喝』的是誰,你早就會求他,他也早就會給了你活水。」11婦人對耶穌說:「先生,你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哪裏去取活水呢?12我們的祖宗雅各把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女以及牲畜都喝這井裏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13耶穌回答,對她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14誰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15婦人對他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使我不渴,也不用到這裏來打水。」

16耶穌對她說:「你去,叫你的丈夫,再到這裏來。」17婦人回答,對耶穌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對的。18你已經有過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19婦人對他說:「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20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神,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21耶穌對她說:「婦人,你要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你們所敬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敬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23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24神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25婦人對他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會把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6耶穌對她說:「我就是,正在跟你說話呢!」

27正在這時,門徒回來了。他們對耶穌正在和一個婦人說話感到驚訝,可是沒有人說:「你要甚麼?」或說:「你為甚麼和她說話?」28那婦人留下水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29「你們來看!有一個人把我素來所做的一切事都說了出來,難道這個人就是基督嗎?」30他們就出城,來到耶穌那裏。

你試過在街上被異性兜搭嗎?記得那感覺很不好受,只想遠離現場,希望他人不繼續找上自己。當今天我們也因為被兜搭而感到不安時,更何況在耶穌的時代?那時的人甚至認為在街上與自己的妻子談話也不合宜。可是耶穌卻主動向那位撒瑪利亞婦人在井旁求水,不論是性別或是民族間的關係也不合宜,所以後來門徒看見他們在對話時,也甚驚訝。然而,耶穌為了一個人,甚至一群人的生命,決定突破這些限制。

耶穌從請求婦人為祂打水,二人間再在水的話題上進深,許多人也認為耶穌的談道手法十分高超,也有不同的佈道法以此作借鏡。為甚麼溝通需要這樣步步前進?是因為人的生命不斷經歷欺騙、侮辱、背叛等傷害,所以人把自己也困在迷宮中,不讓別人找到真正而脆弱的自己,後來更發現自己也忘了如何尋找真正的自我。這個婦人獨自的在正午打水,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想再受到別人的排斥,好好的留在黑暗之地,容許傷痕留疤,容許不真實的感情麻醉自我。

耶穌本應走另一條路上加利利,耶穌本應與門徒一起,不用邀請外人的侍候,但是祂看穿她的苦毒,她真正需要的,不是被遺忘,不是繼續把自己困在一個不真實的感情關係中寄居,過去六段關係如何結束,我們無法理解,但我們從她的口中感受到關係沒有帶給她滿足,換來的只有內疚與不安。

婦人對祂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祂來了,會把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對她說:「我就是,正在跟你說話呢!」(約四25-26)

耶穌要來成為第七個與婦人相遇的人,在希伯來文化中七是完美,這是一個屬靈手法去表達耶穌要以新約中的新郎來給予婦人一個更新而完滿的約。在聖經的歷史中,井旁的故事有許多關於婚姻的遇見,就如摩西、以撒和雅各的婚約也在井旁開始。耶穌不是要真正迎娶這個不潔的女人,祂來,要解開過去人間關係中帶來的苦毒,他要以話語帶來更新,為人創造重生的生命。祂來,就是為了療治並原諒憂傷痛悔的心,幫助人離開生命的迷宮。

啊!永生之糧,我們嚐到了祢的滋味,

而且渴望從祢再得飽足;

啊!活水泉源,我們得著了祢的滋潤,

我們的靈魂渴慕得到充滿。──克勒窩的伯爾納(Bernard of Clairvaus)

經文抄寫

婦人對他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使我不渴,也不用到這裏來打水。(約四15)

 The woman said to him, “Sir, give me this water so that I won’t get thirsty and have to keep coming here to draw water.” (John 4:15)

合辦課程 (2023 Apr-Jun)

[與環球聖經公會合辦]

合辦課程請到環球聖經公會網站報名,網址:  https://www.wwbible.org/ 。請會眾報名時在所屬教會一欄填上「香港浸信教會」

000-39 創造與救贖──創世記1~11章解讀

簡介:創世記首十一章記載創造主創世與拯救的事蹟,成為摩西五經下文的基礎。本課程從文學、神學、文本互涉解讀這十一章的結構、信息和神學,幫助信徒活出創造主的心意。後現代詮釋的風潮之下,教會如何更新詮釋聖經的角度與委身,帶來生命的轉化。

時間周三(晚上7:30 – 9:30)
日期4月26日-5月10日 (3堂)
課室UG禮堂
教師黎永明博士(環球聖經公會培訓總監;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000-40 亞伯拉罕──創世記12~25章解讀

簡介:亞伯拉罕意即多國之父,他又譽為信心之父,神揀選他及其家族成為救恩的媒介,使萬族得福。本課程探討他生平的起跌成敗,從而認識神的屬性與作為。

時間周三(晚上7:30 – 9:30)
日期6月14日-7月5日 (4堂)
課室UG禮堂
教師黎永明博士(環球聖經公會培訓總監;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周六時段 (2023 Apr-Jun)

331-07 歷史書選讀:《士師記》(下)

簡介:士師記記載從約書亞死後,到以色列建立王國之間的一段歷史。透過士師記這些歷史事件的記載,讓我們看見:雖然以色列人不斷偏離神的道,耶和華卻始終持守祂與以色列所立之約;但即使有神的拯救和幫助,以色列仍須為自己犯罪的結果,付出代價。對於今天的信徒來說,士師記的內容不但息息相關,更是提供信徒反思生活的經卷。

時間周六(下午4:00-5:30)
日期4月15日-6月17日
課室Zoom
教師容顯懷弟兄


長者系列 (2023 Apr-Jun)

339-02 喜樂班: 「深度認識耶穌」

簡介:我們真正認識耶穌嗎?讓我們在今年的4-12月,一同更深度地學習耶穌基督多重的身份,如君王、人子、先知、拉比、祭司和救主,深入淺出地讓長者們豐富對恩主的知識,並且在群體中共同分享學習上的領悟,反思神對我們的啟迪,和深邃的大愛,讓我們的人生,因耶穌而更加喜樂。

時間主日中堂(上午9:45-11:00)
日期4月2日-6月25日 (4月9日停課)
課室1207室
教師林龔瑩瑩傳道、劉國華弟兄


周四時段 (2023 Apr-Jun)

331-09B 與佐道部以利亞團合辦《撒母耳記上》及《撒母耳記下》研讀

簡介:大衛是舊約聖經的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上帝藉着大衛的一生、大衛的後代、大衛的詩歌,啟示許多真理,引導我們走永生的道路。要理解大衛的一生,可以閱讀《撒母耳記上》及《撒母耳記下》。這兩卷書以撒母耳命名,有其合理性。撒母耳是最後一位士師,又以祭司身份膏立以色列人最早的兩位君王,掃羅和大衛。因此,撒母耳結束士師時代,開啟君王時代。不過,這兩卷書大部份篇幅都是關於大衛的。本課程研讀時間從2023年4月至6月,再從9月至12月。期望參與者一同學習倚靠神踐行經訓、在社會中見證基督、活出整全福音。又在查經時彼此分享共勉、一同學習在神面前過敬虔生活。

日期4月13、27日,5月11、25日,6月8、29日 (6月22日是公眾假期。改在6月29日上課)
時間每月第二個及第四個周四,下午2:00–3:30
課室Zoom
教師李金漢會佐、李吳惠蓮會佐

基本課本:黃厚基著︰《大衛皇朝︰撒母耳記的神學詮釋》,校園, 2019。


周三時段 (2023 Apr-Jun)

333-04B 精彩下半場:常在主裡的生命

簡介:本課程盼望 藉著 聖經的教導,與弟兄們 一起檢視 生命的景況,分享 經歷與掙扎,共同 探索、實踐、跟隨 救主基督,活出 平安喜樂、常在主裡面的人生。本季的主題為「在基督裡長成 / 朝聖者在回歸路上」; 與大家一同研讀新約聖經8段經文,一同學習丶長成。

日期及時間周三(早上10:00- 11:40)
4月12日-6月21日
對象本班專為弟兄而設
課室704室 及 Zoom
特邀講員嚴志明弟兄
教師朱英弟兄丶鄭志豪弟兄丶何炳帶弟兄、謝嘉璋弟兄
課程要求課前先閱讀相關經文並準備課業,上課時討論、分享,彼此建立
參考課本Serendipity Bible/每日研經叢書
課 程 包 括 以 下 各 項
1.  僕人的位份:最後晚餐 – 路22:7-34 
2.  僕人的位份:基督的謙卑 – 腓2:1-11 
3.  蒙召作見證人:不要只站著看天 – 徒1:1-11 
4.  蒙召作見證人:蒙召去叫人改變 – 林後5:11-6:2 
5.  愛 的 召 喚:浪子的比喻 – 路15:11-32 
6.  愛 的 召 喚: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 約壹4:7-21 
7.  捉 迷 藏: 亞當和夏娃-最先最早的浪子 – 創3:1-24 
8.  捉 迷 藏: 好 牧 人 – 約10:1-21 


432-46B 保羅書信選讀:《哥林多前書》(下)

簡介:馬其頓的異象不期然臨到,保羅原計劃受聖靈攔阻,改而西行踏足腓立比。不久,順道南下,隨行隨傳並建立教會,直到哥林多。在那裡停留長達一年半。沒想到他離開後,那裡問題頻頻,三年不到,他接二連三寫信給這一間他親建立的教會。這看似人才濟濟、物質不乏的教會,問題多多。

此課程與學員一同閱讀哥林多前書,細看保羅如何拆解哥林多教會的問題,一窺他和他們的關係和張力,體察細味他所帶出的精采教導,感受他生命的熱度和一個效法基督的生命。透過研讀此信,您得以追隨保羅學習教會論的實踐神學,一個在地、貼地的神論、基督論、聖靈論、神國倫理以及終末論。

課程要求:預先研讀經文、準時出席、參與討論、做個主動的研習者

時間周三(晚上7:30-9:30)
日期4月5日-6月28日 (5月3日及5月10日停課)
課室Zoom
教師黃厚基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