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投入教會 (2023 Jan-Mar)

231 信徒成長班

231-03 信徒成長班 – 兩年制課程 出埃及記 (上)

簡介:

出埃及記是記述一幕神的僕人領袖摩西領受神的呼召,按著神一步一步的引領,帶領祂的子民逃出地上暴政,向應許之地進發的敘事。當中的事件不單扣人心弦,其神學主題也與基督徒息息相關。信仰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旅程,當中會面對不同的困局和挑戰。出埃及記就是讓我們明白在這條信仰之旅中,需要按著耶穌基督的帶領,以信心向應許之地進發。因此,出埃及不是歷史上僅僅發生一次的特別事件,而是基督徒生活模式的一部份,是每個基督徒都要學習和實踐的。

對象:本班原有同學。酌情接受其他弟兄姊妹報名加入。

班別E
日期1月8日 – 3月26日
時間主日中堂(上午9:45-11:00)
課室711室 或 Zoom
教師陳嘉慧傳道、吳盧綺霞姊妹、陳振國弟兄

班別F
日期1月7日-3月25日
時間周六(下午3:15-4:45)
課室Zoom
教師袁歐陽桂如姊妹、楊逸芝姊妹


231-05 信徒成長班 – 兩年制課程 馬可福音 (上)

簡介:

既然受浸歸入基督,認識基督豈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本科作為信徒成長班其中一科,旨在叫初信加入教會者有機會熟讀至少一卷福音書。本書是四福音書中最短的一卷,節奏明快,情節一幕接一幕。更引人入勝之處是,這位基督一再不准門徒,甚至邪靈,到處宣揚祂的身份。這豈不叫我們納悶嗎?唯有近距離逐章的認識此書內容,方能觀察和感受馬可筆下的耶穌──福音的起頭──的含義。

班別G (與新班D班合併)
日期1月7日-3月25日 (1月21日停課)
時間周六(下午4:30-5:45)
課室恩典樓601室 或 Zoom
對象初受浸者及本班原有同學。其他有興趣的弟兄姊妹按情況酌情考慮
教師黃厚基傳道、莊劉沛慧姊妹(助教)、 張何敏珊姊妹(助教)

班別H1(與新班C班合併)
日期1月8日-3月26日 (1月22日停課)
時間主日午堂(上午11:30-1:00)
課室1205室 或 Zoom
對象初受浸者及本班原有同學。其他有興趣的弟兄姊妹按情況酌情考慮
教師王萍萍傳道、麥易康弟兄


231-07 信徒成長班 – 兩年制課程 使徒行傳 (上)

簡介

透露閱讀初期教會的憧憬並聖靈工作的期待,我們得以一窺當年教會如何開始。早期教會眾多事蹟和典範:聖靈如火降臨、門徒聚集擘餅紀念主、聖靈充滿、保羅逼迫教會和歸主、使徒的神蹟奇事、哥多尼事作中的典範轉移、耶路撒冷的大會、保羅之宣教等等。到底初期教會可以給我們甚麼提醒,作者路加給我們留下的神學遺產和信息是甚麼?有甚麼是對當代教會的提醒?

班別A
對象本班原有同學。酌情接受其他弟兄姊妹報名加入。
日期1月8日-3月26日 (1月22日停課)
時間主日午堂(上午11:30-1:00) (兩年制課程,共分為八季以八個單元完成)
課室恩典樓203室 或 Zoom
教師黃黃幸怡會佐、陳黃寶施姊妹、梁蘊雯姊妹

班別B
對象本班原有同學。酌情接受其他弟兄姊妹報名加入。
日期1月7日-3月25日 (1月21日停課)
時間周六(下午 3:00-4:20 ) (兩年制課程,共分為八季以八個單元完成)
課室恩典樓601 室 或 Zoom
教師黃厚基傳道、張何敏珊姊妹(助教)


主日早堂 (2023 Jan-Mar)

333-04A 常在主裡的生命

簡介

課程是為有志恆常研讀聖經弟兄姊妹而設。嘗試以不同形式, 不同帶領者,以不同角度,和參加者互動,一起探討實踐,藉聖經教導轉化生命。

本季選用了不同書卷,帶出不同提醒和教導, 在研經過程中,彼此激勵。

時間主日早堂(上午8:15-9:30)
日期1月8日-3月26日 (1月22日停課)
課室Zoom
教師鄧偉民弟兄、莫紹恒弟兄、黃佩芝姊妹


101 生命啟航 (2023 Jan-Mar)

111 福音是甚麼?

簡介:透過主題式查經,讓學員認識真理,立志歸信基督。 歡迎隨時報名參加。

時間A – 主日中堂(上午9:45-10:45)
日期1月15日-4月2日 (1月22日停課)
課室1206室
教師張智偉傳道

時間B -星期六(下午4:45-5:45)
日期1月14日 – 4月1日 (1月21日停課)
課室1204室
教師張智偉傳道


113 你們看這個人 – 耶穌

簡介

透過查考馬可福音,認識耶穌的身份、教訓及使命,反省、回應和改變人生的態度,在生活中實踐祂的教導。

時間主日午堂(上午11:30-12:45)
日期1月8日-3月26日 (1月22日停課)
課室1208室
教師陳立德弟兄、趙禮航弟兄


131 初信栽培小組

簡介

讓已經決志初信者透過小組形式彼此建立、互相幫忙、實踐聖經教導,使靈命成長,投入教會生活,作主門徒。 (2023年有兩期初信班,第二期於七月開課)

時間A班 – 主日午堂(上午11:30-12:45)
日期1月8日-4月23日 (1月22日及4月9日停課)
課室1209室
教師霍碧洳傳道

時間B班 – 星期六(下午3:00-4:15)
日期1月7日-4月22日 (1月21日及4月8日停課)
課室1111室
教師鄧樂生傳道,李素鳳傳道


十二月十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 主未曾輕看一個背起召命的人

路一39-56

39在那些日子,馬利亞起身,急忙前往山區,來到猶大的一座城,

40進了撒迦利亞的家,向伊利莎白問安。

41伊利莎白一聽到馬利亞問安,所懷的胎就在腹裏跳動。伊利莎白被聖靈充滿,

42高聲喊著說:

「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

你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

43我主的母親到我這裏來,為何這事臨到我呢?

44因為你問安的聲音一入我耳,我腹裏的胎就歡喜跳動。

45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她所說的話都要應驗。」

      馬利亞在天使前的立願,是一刻的順服,然而,面對着自己固有的生命,並今天身體不斷而來的種種變化,即使信心多大也渴望找到同路人,使這召命人生中,也可經歷被明白,洗淨心中的懷疑。馬利亞從天使的口中得知伊利莎白也是成就主大工的人,便立刻走到伊利莎白的家,向長輩問安,希望從她身上了解更多神的美意。
      神的安慰是如此廣大,神使用伊利莎白去建立那年輕的「主的母親」。當她還未解釋自己的故事,聖靈卻感動伊利莎白,並重申她是萬福的女子馬利亞!是的,她再一次向馬利亞說出,她就是主所揀選,更被神所明瞭的婢女!她今天所經歷的不是夢,而是正進入一個新的計劃裏。
      雖然我們未能知道馬利亞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但馬利亞在此確定自己不是一個被忘記的影子,神也不是忘恩約的神。她既被神揀選,神就必一生幫助伴隨。有福的人不是一個孤單的人,神會用祂的方法去顯示自己,使她能繼續有力走下去。今天她能平安站立,不是因為婚約、財富、名利,而是因為神的能力、神的供應和神的永約降臨在她身上,與她結連,神要在她並這世代中作大事!
      平安,是因為主未曾輕看,並為有限的我們預備不同的同路人作勉勵者,使我們深深明白到,我們是可以靠主重新得力,更相信自己是一個蒙大恩且有福的人。

十二月九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神就在我們中間

詩篇一百二十二篇

      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大節」,就如加拿大有感恩節,中國有春節等。家家戶戶即使天各一方,也希望在節期來臨前趕回家,與家人團聚,細數過去的趣事和分享未來的大計。
      以色列人也會在三大節期中(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回到耶路撒冷守節,並與十二支派中的各親友聚首一堂去敬拜上帝。在這一段經文中出現的「耶和華的殿」,原文是「家」的意思。當我們這樣讀,便更清楚了!因為大衛在位時,聖殿還未建成。是的,以色列人就是要回到家裏,回到神的家裏去!以色列人回家,不單是記起家人,更記起施恩約的神,神不住地在他們一生中,賜下無盡的憐憫和平安,是的,他們看見自己得福、興旺、蒙恩!
      耶路撒冷的意思是「平安居所」。神的首都稱為平安居所,是因為耶和華就在眾人中間,而每一個生命也要因著主的連繫,緊緊的聯絡整齊,與神同行。
      感謝神藉耶穌基督將永恆的約延伸全地,教會也蒙恩成為神的家。祈願神幫助我們,使我們的心常與神的家結連,更與主緊扣。 願每個蒙恩約所呼召的人一起聯絡整齊,一起同心成為神喜悅的平安居所。

十二月八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因祢的揀選而安定

詩篇一百三十二篇

      寢食難安可能是因心中所擔憂的事情未有答案,心中便有許多計算。即使在家中,明知道未能對所思慮的事情有任何影響,但仍盼望藉一點「腦力」可以為這些重要的事情付出一點力量。
      腦海中的思緒是很難控制的,不是一句「放鬆點」便能放鬆,有甚麼事情使你在乎到不能入睡?是家人、朋友或工作等事情嗎?是事奉的事嗎?詩篇一百三十二篇的作者,他的思慮甚大,是因為主的約櫃被拿走,約櫃就是神同在的象徵,他在乎神的家是否與神的國繼續結連。
      不安,是因為他注視神的事情。他不單在乎主的約櫃所在,他也在乎主的愛和主的公義是否仍存留在以色列當中,他的心渴求每一個人今天與上主同步:他願事奉神的祭司披上聖衣外,更披上公義,他願人為主的臨在歡呼,成為一群活出聖約的子民(9節)。
      安定,是以主為首,在乎上帝的心意是否臨在地上。我們要渴望生命的優先,是活出主的仁慈與公義。我們要用行動告訴世界,我們是耶和華約中的子民,是傳平安的福給萬民的中介者。
      這份在乎不是單向的付出,因為永活的主一直在察看。神那時就翩然降臨,並向詩人再次啟示:他們是上主親自揀選,並定居住在此處,與人同在。上主必不忘記與大衛之約,更要預表權能將要從大衛的根發生。(14-18節)
      是的,今天我們能與詩人一同經歷這應許了,就是耶穌的根,我們的耶穌藉聖母馬利亞降生地上,祂成就救恩,成為神與人同在的記號。
      我們能重享安定,全因祂在我們當中,在伯利恆的馬槽中降生了。
      主耶穌,感謝祢的臨在,使不安的心重得平靜。

十二月七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以馬內利,神與我同在

詩篇四十六篇

      面對社會中的大事,必會掀起此起彼落的討論聲,在討論中社會必彌漫著憂愁、懼怕。人們不只看見事情,更害怕遇見不願見的未來。今天,我們的城市會否隨之破落?我們的明天將如何?
      一個擁抱主平安的人,主賜他一片視野:就是知道愛惜麻雀的主也同樣熱愛這個都市。上帝不會對眼前的事不聞不問。他看見是因為他不單風聞主的能力,更經歷過祂的大能。他不單自己獨自把信念隱藏,更站起來向民眾揚聲。他能穩步在暴風中,因神是他的避難所,是他站立穩妥的力量!所以,他決心將平安的訊息傳到民眾的耳中,邀請他們成為堅定信靠主的其中一員。他要在不穩中揚手宣告:「任何困難都在我們神的管治之下?」
      我們除了堅信神的大能,更要看見我們是蒙神所愛的一群。我們所處之地多美,是上主應許賜下之美地,祂也揀選停留此處,建立聖所,與我們同在。故此,我們今天的工作是把自己的心投進祂的懷裏,相信主必不忘記這城。即使看見多大的困難,也要學習專注在神的作為中。默念相信:因祂能夠,故我能安歇。我要留意祂自己要如何成就祂的大工。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列國中受尊崇,在全地也受尊崇。

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10 -11節)

      最後一節不再是詩人的邀請,留意這句已是神自己說話!這不是詩人自己的心願,而是他奉神的命令轉述祂的應許。今天,你願意相信祂嗎?
      深知祂必保護,我便放下自己的恐懼,投進祂所賜下的平安裏。

十二月六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澄心不滅

詩篇七十三篇

      你曾看見過「小心地滑」的警告牌嗎?當你留意到警告牌時,都會不禁放慢腳步,以防滑跌。可是在生活之中,卻不容易看見「未來警告牌」,反而看見現實生活的一個個故事,就是好人遭報,惡人卻得到安逸的生活!詩人更看見那些人,因看見自己的惡沒有遭報,便變本加厲的肆意取用,貪吃、無止境的索取、以驕傲和強暴作生命的座右銘。他們即使褻瀆上天,毁謗全地,仍能好好過活!你和我是否像詩人一樣,眼中看盡不義之事,卻只能「無語問蒼天」?
      身旁的人和事很容易帶動我們的心不能專注,日子久了,心中滋長了對神的懷疑、恨意。我的靈如何在混濁之中重新看見?就是必須澄定注目在禱告中,盼望主在混亂中再次光照。
      原來神一早在不義之地放下警告的指示。祂提醒詩人,不義只會為自己種下沉淪和荒涼。神警告祂的子民不要為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今天已緊握的福樂。有甚麼利益比得上「我常與祢同在;祢攙着我的右手。祢要以祢的訓言引導我,以後祢必接我到榮耀裏」(23-24節)? 有主同在的地方才是我們必須尋求之處。詩人曾在混沌中懷疑,但神恩待他的清心,即使閃避滑跌,心有偏側,上主仍親自彰顯自己,使他重回平安之處。
      我的心如想「澄心不滅」,必須先將己身交托,在混亂中靜聽,細看上主的訓詞,安於祂的慈愛中。用謙卑的心相信,和平之約一直在每個屬神的生命中。

十二月五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從汪洋中向祢求告

詩篇一百三十篇

      若然我們坐在飛機上,看見遼闊的海洋,必定會感到舒暢不已;可是,要是我們流落在汪洋之中,孤身在海上漂流,無人拯救,大水漫過之時,我能想像那時會有多大的恐懼!我們必定會感到孤立無援,一切的指望也被大水掩蓋。
      在詩篇一百三十篇,詩人向主呼喊,說:「耶和華啊,我從深處求告祢!主啊,求祢聽我的聲音!求祢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1-2節)詩人就如在深海般無助,他在掙扎時多麼渴望被大能者看見。在困難臨近之時,他相信即使落在深處之中,神仍能聽見,並施行拯救,因為他知道上主是一位大能而施恩的神。
      詩人眼前的洪水,未必是可見的海水,而是在罪的汪洋中,渴望回到主的殿中,仰賴主的拯救,使他可以在罪的世界中重生。他自知內裏的罪孽雖大,但恩典比汪洋更大。罪孽所帶來的歡樂只是一剎,但罪疚帶來的苦澀卻是延年不退。在苦難中重尋主面,是得救的唯一方法,只有回轉才能使混沌的心靈脫離窒息之苦。
      罪會使人感到污穢,繼而懷疑自己的罪是否仍能被上主接納。可是上主告訴我們,即使我們走得多遠,我們仍在天父的世界中。祂的救恩就是我們重生的唯一指望。上帝看見我們今天的處境,更主動站在我們前面,卻不在計算我們的罪,而在計劃我們如何被改變、被釋放。就如父母看見孩子在泥濘中,只會急於思想如何幫助孩子回家並為著他們重投自己的懷抱而快樂,更會為受驚的子女親自洗刷乾淨,使他重得平靜。
      讓我們往上看,神大能的手為要藉着救贖的計劃把我們拉上來!
      「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耶和華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祂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7-8節)
      主,我要仰望祢的名。

十二月四日

陳李諾雯傳道

平安之約: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

路一26-38

26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撒勒,

27到一個童女那裏,她已經許配大衛家的一個人,名叫約瑟;童女的名字叫馬利亞。

28天使進去,對她說:「蒙大恩的女子,你好,主和你同在!」

29馬利亞因這話就很驚慌,又反覆思考這樣問候是甚麼意思。

30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

31你要懷孕生子,要給祂起名叫耶穌。

32祂將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祂祖先大衛的王位給祂。

33祂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祂的國沒有窮盡。」

34馬利亞對天使說:「我沒有出嫁,怎麼會有這事呢?」

35天使回答她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因此,那要出生的聖者要稱為神的兒子。

36況且,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現在懷孕六個月了。

37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

38馬利亞說:「我是主的使女,願意照你的話實現在我身上。」於是天使離開她去了。

      天使加百列與馬利亞問安的第一句話,是「蒙大恩的女子」。這句話使馬利亞感到驚慌和困惑,她反覆思量自己為何被稱為「蒙恩」?是因為剛才的婚約?還是甚麼?她思前想後也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少女,或許是幸福,卻稱不上「蒙大恩」。後來,天使預告八個「要」,就是神將她這兒子的未來和身份告訴給她,她腹中的兒子不但是以色列和世界的王,祂更是至高者的兒子。這偉大的救贖計劃,天使伸手邀請馬利亞共同攜手,但她只要承擔兩個「要」:就是一、要從聖靈懷孕生子;二、要給他起名為耶穌。當馬利亞順服這兩個要求時,神便會與自己的子民分享祂奇妙的計劃。
      這個計劃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難免令年輕的女孩感到困惑。故此,神以聖靈的臨在作平安的禮物送給她,還告訴她親戚伊利莎白同蒙神恩懷孕!這兩件事情是神明確的證明,祂今天仍在萬民中工作!當馬利亞看見並經歷這一切的安慰,她的心便平靜下來:她終於看清自己的身份、她看清了自己的使命、她明白並擁抱「蒙大恩」的旨意要降臨在她身上,原來「蒙大恩」的意思,就是可以成為見證神國來臨的僕役。
      馬利亞的心再次回到平安之中,但平安不是從安舒而來,而是看見主耶和華的臨在,祂要藉著順服的女兒來建立多人,使千千萬萬的人經歷主的同在!她看見自己可以配合主的心意,便帶著一份感恩的心,願意與主忍受別人的目光,也許,她會對未來有多少的懷疑,甚至排斥和刺痛會伴隨她一生,但她因為確知主在,便安於這使命之中。
      平安從不代表輕省,人在使命中得平安,是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3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