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日

讀經:彼前四4-6

在這些事上,他們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他們必須在那位將要審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賬。為此,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使他們的肉體按著人受審判,他們的靈卻靠上帝活著。

這裡的「他們」,可以指上一段所指那些放縱情慾的外邦人,從上文一直讀下來,也可以廣義的視之為前面一直提到的「外邦人」,即教外不同族群的人,或更直接而言是那些加害、辱罵、逼迫、叫他們受苦的人,且包括家裡不信主、甚至不講道理的配偶。

那些已死的人,有福音傳給他們。不過他們所承受的,和我們是一樣的——有罪的,已按著所犯的罪被定罪了,而如保羅所說的:「罪的功價乃是死」(羅六23)。可是他們的靈,即他們卻真正在上帝裡得著生命而活著(比較三18)。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人終極的審判——末後必有審判,這是我們所信的,也是這世界所需要的。我們過去幾過月曾讀過傳道書,裡頭把人各樣的荒謬指出,但裡頭較多是教導我們如何在現實中不至絕望。不過,全書最後一句也說:「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你對上帝末後的審判,是否帶著盼望和期待?

2.你對上帝的審判會不會感到害怕擔憂?為甚麼?

你的禱告:

五月三十一日

讀經:彼前四1-3

既然基督在肉身受苦,你們也該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已經與罪斷絕了,使你們從今以後不再隨從人的情慾,只順從上帝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因為你們從前隨從外邦人的心意,生活在淫蕩、情慾、醉酒、荒宴、狂飲和可憎的偶像崇拜中,時候已經夠了。

受苦是和我們肉體或肉身愛愉悅以至有時沉淪的傾向相反的。我們基本上不愛受苦痛,不論是肉身或心靈上皆然。如果能因那逆己意願的苦而使自己的情慾減少在我們生命裡的掌控或影響,那就等於把光陰贖回(比較弗五18)。如此便能叫全人更順從上帝的心意,充分的活出生命的豐富來。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的生活和時間有多少時候受到情慾的影響,以至浪費了你的時間呢?時間就是生命。

2.讓那受苦的心志作為兵器,所對付的是誰?是甚麼?

你的禱告:

五月二十九日/ 三十日

本週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五月廿八日

讀經:彼前三19-22

他藉這靈也曾去向那些在監獄裏的靈傳道,就是那些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這水所預表的浸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拯救你們,不是除掉肉體的污穢,而是向上帝懇求有無虧的良心。耶穌已經到天上去,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有權柄的、有權能的都服從了他。

「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的終極目標並非只是除掉肉體(或肉身)的污穢,而是有著「無虧的良心」。我想這同樣也適用於此處所說的監獄裡的靈——挪亞時代那些不信從的人。耶穌藉著自己的靈也叫這些靈得以和祂一同得救復活。當然,這是一段難解經文。其核心意思是,一切權柄都已服從了祂,因著祂,天上地下沒有任何勢力是可以囚禁人的靈的。

思考或默想問題:

1.對於那些在基督肉身顯現以前死了的人,包括你的親人,你的禱告是甚麼?

2.我們能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乃是藉著耶穌基督的拯救。你今天是否保持著無虧的良心呢?依然是靠著甚麼?

你的禱告:

五月廿七日

讀經:彼前三17-18

上帝的旨意若是要你們因行善受苦,這總比因行惡受苦好。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 ,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領你們到上帝面前。在肉體裏,他被治死;但在靈裏,他復活了。

這裡從基督的榜樣帶出為義受苦的精髓。受苦的過程絕不是一種愉悅和享受。手腳戴上手扣腳鐐,腰上繫上鎖鍊,是因為作奸犯科?還是行義卻被誣陷?在義的政權或不義的政權底下,上帝的眼必看見和鑑察。基督走上十字架的路,無論是祂,或是追隨祂走這路的人,肉體都被治死。然而,與主聯合的人哪!在靈裡你們是首先與祂一起復活了。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預備好為義受苦嗎?你願意為義受逼迫嗎?

2.在今天作主門徒,有可能被繫上鎖鍊嗎?

你的禱告:

五月廿六日

讀經:彼前三13-16

你們若熱心行善,有誰會害你們呢?即使你們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裏奉主基督為聖,尊他為主。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理由,要隨時準備答覆;不過,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要存無虧的良心,使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使那些凌辱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自以為義和真正行義有所分別。主基督也是為義受苦,這就成為凡為義受苦者的榜樣和安慰。義者的基礎是無虧的良心。只有在這基礎上,才不怕任何人的毀謗和凌辱。

今天香港社會崩散,人的良心受到極大的試煉。這時局對人的辨識力帶來極大的考慮,也成為基督徒信仰內涵的溫度計和照妖鏡。誰是義者,誰是不義之人?願主鑑察。

思考或默想問題:

1.熱心行善的人有時候也會為義受苦,如經文所暗示,可能當中還會經歷被人威嚇,你要如何常作準備呢?

2.彼得給我們哪幾方面的勸勉呢?

你的禱告:

五月廿五日

讀經:彼前三8-12

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憐憫和謙卑的心。不要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為你們正是為此蒙召的,好使你們承受福氣。因為經上說:「凡要愛惜生命、享受好日子的人,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也要棄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求。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他的耳聽他們的祈禱;但主向行惡的人變臉。」

彼得指出一個相處的秘訣,就是以體恤和相愛為本,以憐憫和謙卑的心態來帶動彼此的互動。如果走向相反的方向,相咬相吞,只會是徒然消耗生命,而生命是寶貴的。

主必親眼看見誰在各事上是有義的那一方,也願意聽他的禱告。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會否覺得自己的舌頭不好管理?常常出口傷人以後而後悔莫及?會以言語傷害人,和自以為義的態度有關聯嗎?

2.怎樣切實做到彼此體恤呢?體恤別人,和憐憫並謙卑的態度有甚麼關連?若要促進同心,該處理甚麼障礙、抱著甚麼心態、採取甚麼行動呢?

你的禱告:

五月二十四日

讀經:彼前三1-7

同樣,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即使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也會因妻子的品行,並非言語,而感化過來,因為看見了你們敬虔純潔的品行。你們不要藉外表來妝飾自己,如編頭髮,戴金飾,穿美麗的衣裳等,而要有蘊藏在人內心不衰退的美,以溫柔嫻靜的心妝飾自己;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因為古時仰賴上帝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你們只要行善,不怕任何恐嚇,就成為撒拉的女兒了。同樣,你們作丈夫的,要按情理跟妻子共同生活,體貼女性是比較軟弱的器皿;要尊重她,因為她也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這樣,你們的禱告就不會受阻礙。

那時代的社會應該仍然是父權主義的,所以妻子仍是丈夫的產業,也沒有對等的權力。所以,要對一個「不信從道理的」(新漢語譯本:「不順從這道的」)丈夫有此期待,更是不可能。所以不論是言語上的理論或是在外表上打扮妝飾自己來討好自己的丈夫,都不會有何成效。

現代人相信溝通,但在一個忙碌和資訊充斥、自我想法膨脹的時代,更多的是有溝不通、溝通中斷和失效的情形。言語之主體反映的就是人本身,人本身更深的表現是態度。唯有態度可以滲透對方的內心。

彼得如新約其他作者一樣突破他的時代,就是同樣勸作丈夫的。按情理等於不可辜負她。無論是體格上,或是社會的既得權力上,她都比他弱,擁有的也遠遠不如他。尊重她,同樣也是一種內心的態度,所以從那裡做起,便也叫心靈能生發真有誠意的禱告。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和配偶有足夠的溝通嗎?是有效的溝通嗎?在態度上有可改進的層面嗎?你在生命品格上如何彰顯基督,更有屬靈的「魅力」彼此吸引?

2.無論是男是女,都可感受對方的態度有所改變。有此發現時,你有沒有放下自己,及時回應?每一個真誠的態度都代表對方寶貴的心靈,都值得速速的用心回應。

你的禱告:

五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本週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五月廿一日

讀經:彼前二18-25

你們作奴僕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善良溫和的,就是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你們為使良心對得起上帝,忍受冤屈的痛苦,這是可讚許的。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而忍耐,有甚麼可稱讚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而忍耐,這在上帝看來是可讚許的。你們蒙召就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為要使你們跟隨他的腳蹤。「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他被辱罵不還口,受害也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給公義的審判者。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得了醫治。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回你們靈魂的牧人和監督了。

上段既有觸及君王,那就說到當時社會另一個奴僕制度中主人和僕人的關係。承繼整封書信的主調——受苦。彼得沒有帶著僥倖的想法,直指不公制度下當然產物乖僻的主人,更說出這些奴僕可能受到苦待。彼得沒有幻想只憑一封信要帶動甚麼時代性的革命,而是踏實的把那為著不公不義的社會被掛上十字架的耶穌基督指給他們看。《沉默》那齣電影有句對白說得好:「我在你身邊(和你一起)受苦。我從沒有沉默。」

思考或默想問題:

1.隱藏在不公制度背後是結構性的罪惡,當今社會不義一樣存在於制度中,改變是上帝的事,還是人人的事。如果今天你看見「現代版」的奴役制度,你會嘗試改變嗎?

2.耶穌是受苦者的耶穌。人在苦難當中,很多時候禱告之後苦難仍在,但耶穌卻臨在受苦者心中。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