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 / 四日

本週默想 :人的答案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四月二日

本周主題:人的答案

讀經:傳七8

「事情的終局強如它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

「思考如何改善情況,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間接反諷,其錯綜複雜的發展方式,可以引導我們——不是引導我們到真理,而是到達可能通向真理的路徑起頭,或者是真理的樹林邊緣,到必須作抉擇的岔路口。」(《存》,113)。

有好的起頭(或如俗語所說「起跑線」)並不保證好的結束。當然,所謂的finishing well (無憾人生)雖有亦淪為人云亦云的口頭禪;不過,的而且確的是,持續力、中途多次跌倒再站起、誤入歧途或原地踏步卻能再上征途,這一切所求的是堅忍(perseverance)。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有試過人生中途放棄或後勁不足?當時遇到甚麼外在內在、客觀主觀因素呢?

2.在誤入歧途或人生低谷中,上帝對這境況中的人有甚麼應許嗎?有時候是否感覺祂彷彿缺席了?

你的禱告:

四月一日

本周主題:人的答案

讀經:傳七2;傳七4

「往喪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只有面對死亡的時候,智慧人才能明白並且有所得著。所以,悲傷和痛苦比笑更有價值。只有苦難可以使人觸及更多東西。」(《存》,113)。

為何面對死亡反而有所得著呢?俗語說:大徹大俗,明白前所是者為非,前所非者為是。或如保羅說: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三8a)。我們的頓悟,未必如保羅之一切為主。但經過死亡一役,如果沒有叫我們更明白活著之目的和意義,那我們還對基督之為我們死,還沒有完全把握其含義。

思考或默想問題:

1.慰問喪家,人的心較為肅穆,而非嬉笑。當然,這並非絕對。重點是:你在生命的種種場景和境遇中,有沒有靜下心來思考你的人生?

2.面對死亡,一切的終結。有時出席別人的安息禮拜,也會牽動自己的心,想到若是自己今天離世,心中有沒有遺憾?同樣的,死亡有時候臨到一些彷彿無辜的人。想到這一些,你會如何?

你的禱告:

三月卅一日

本周主題:人的答案

讀經:傳二1-3

「我心裏說:『來吧,讓我用喜樂試試你,使你享福!』看哪,這也是虛空。論嬉笑,我說:『這是狂妄。』論享樂,『這有甚麼用呢?』我心以智慧引導我,我心裏探究,如何用酒使身體舒暢,如何抓住愚昧,直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短暫一生中,當行何事為美。」

「作者經常指出,我們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工作,並且盡情地享樂(短暫地!)。這讓我們忙個不停、幫助我們消磨時光,但僅此而已。事情是相對的:愚昧掌權,但有時可以偷偷塞入一點智慧;虛空掌權,但有時可以看到一點意義。然而,必須不抱持任何幻想。」(《存》,117)。

我們雖說擁有那在耶穌基督裡所得著的生命,在面對生命時,我們卻少了一分傳道者的冒險精神。在他探索生命意義時,他不惜豁出一切,只為了要檢證他心中的疑問,親身以生命去體驗命題的真偽。

借耶穌的比喻來理解,我們各人都有祂所賜的一千兩、兩千兩、五千兩的生命本錢。他所求於我們的,是那麼憑著信走出那一步的生命,而不是懦弱的把自己藏越來的藉口。用雅各書的精神說,生命是實踐的,不是空想的。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的信仰內涵裡,有沒有以上這一層既貼地又不放縱的生活面?

2.你的信仰內涵裡有沒有愛生命愛生活的一面,而非抽離的、他世的、似乎屬靈屬天卻不愛人生?

你的禱告:

三月三十日

本周主題:人的答案

讀經:傳四2-3

「因此,我讚歎那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但那尚未出生,就是未曾見過日光之下所發生之惡事的,比這兩種人更幸福。」

「死人比活人更快樂,因為不需要再與這種虛空掙扎,不需要面對無法解決的生命意義、生命中徹底的不公平、智慧和謎語。」(《存》,116)。

「儘管抱持著這種激進的立場,『傳道者』絕不是提倡自殺。…… 而我們必須活著過生活。」(《存》,117)。

傳道者說「死人比活人更樂」,那是一種反諷的說法。死人既已無法再感受世上一切,又豈能更快樂呢?不過,俗語說:生不如死。生,未必經歷那無法勝過的苦,但亦可能看盡不義和荒謬,一時未得解答。

我們必須活著,活著經歷那在基督裡所賦予的生命的靈。「對滅亡的人,這是死而又死的氣味;對得救的人,這是生而又生的氣味」(林後二16)。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對那些曾經想過自殺的人,第一個感覺和想法是甚麼?今天社會上自殺之新聞頻頻,是否整個社會型態、價值觀也令不少不能適應的人付上代價?

2.基督徒有可能有自殺的想法或傾向嗎?如果有基督徒想自殺,怎麼辦?你覺得是靈命的問題?

你的禱告:

三月廿九日

本周主題:人的答案

讀經:傳七16-18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未到期而死呢?你持守這個,那個也不要鬆手才好。敬畏上帝的人,這一切都能兼得。

傳道者在此不是教導人要行惡,也並非說行一點惡是可以的,只要不過分。不,他只是貼近現實,不誇大善,也不刻意隱藏惡,把真相如實描述出來。同樣的,他因此並非不贊成人行義,甚至不需要有智慧。人看清社會可以荒謬無道,扭曲真相;也知道惡人會當道,愚昧人會執政掌權。他所教導的人生智慧不是一種理想主義形式的。對他而言,生命是寶貴的,不是我們所說的永生,而是今生活著,便是要生命活好。處在荒謬之中,敬畏上帝之心,使人不自恃。

思考或默想問題:

1.在矛盾的人生中,生命的答案,如何活的智慧,乃是貼近上帝。你是如何貼近上帝而活的呢?

2.不自恃,是否退縮而無作為?是否因自認也有罪,而對其他的惡都袖手旁觀,以致有人被惡所害,我們也不為所動?

你的禱告:

三月廿七日 / 廿八日

本週默想:良善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三月廿六日

本周主題:良善

讀經:傳八10-13

「我見惡人被埋葬;從前他們進出聖地,他們在城中的作為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判罪之後不立刻執行,所以世人滿懷作惡的心思。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壽;然而我也知道,福樂必臨到敬畏上帝的人,就是在祂面前心存敬畏的人。惡人卻不得福樂,他的日子好像影兒不得長久,因為他不敬畏上帝。」

對於死亡,你的體驗可能是看著家人漸漸老去。有人能是出席親友或教會弟兄姊妹的安息禮拜,對死亡有更多的感觸。有人的生活處境,卻讓他可能看見人所未見到的惡事。一些外表風光、道貌岸然,真實生活裡因善於利用權力、金錢、地位擺佈了許多的人,最後卻獲得掌聲者。這些事情,親身經歷、親眼目睹多年,難免忿恨。心中極想咒詛對方何不早死。

然而,傳道者也一樣觀察敬畏上帝的人。或許我們在現實裡看見義人不一定長壽。但我們對於何謂福樂,難道不應超越一種外在或物質的層面嗎?人生價值,不都在乎生命之長短。

思考或默想問題:

1.傳道者指出兩個知道:他知道惡人享長壽,但他也知道福樂臨到敬畏上帝的人。這是你所觀察到現象嗎?你同意傳道者所說的嗎?

2.傳道者的說法像有點自我矛盾。人生的現象有時候是矛盾的。你的信仰有一個處理這種矛盾人生的面向嗎?你覺得讀傳道書使你更有這面向和承載矛盾之能力,還是使你更混亂?

你的禱告:

三月廿五日

本周主題:良善

讀經:傳十二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不要指望任何報酬或名聲;不要指望別人欣賞你,因你既良善又公義。指望這樣的結果,只會浪費時間。不論今世或來世,這地上沒有公義可以讓我們期待,人類不會為了帶來良善的勝利而團結起來,不會為了挑戰人類虛空的光景或設立正確的價值尺度而一起奮鬥。每個人對良善的判斷和標準不一,徒增世界的虛空。」(《存》,106-107)。

人人對善的標準不一樣,人人的處境和價值觀同樣會左右其價值判斷。何者為善,何者為惡似乎淪為一場辯論,連良心原來也受價值觀的影響。


思考或默想問題:

1.如果一切如以上所描繪的那樣,好像樣樣價值都是相對的,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你通常選擇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

2.幸好最後的評斷者卻是上帝。人人都視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義,但上帝有全面的正義。為甚麼上帝可以在各人當中成為一個更可靠、更全面的正義?

你的禱告:

三月廿四日

本周主題:良善

讀經:傳九3

「在日光之下發生的一切事中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的際遇都一樣,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裏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裏去了。」

「這時候,『傳道者』承認:公義的缺乏不只是虛空,而是惡,普遍存在的惡 。我們千萬別認為我們可以透過善行、德行、公義或宗教而躲避這惡。」(《存》,106)。

經過了超過一年的肺炎疫情,我們更深體會人人的際遇都一樣,沒有一人何以僥倖。但我們心中有時候確實希望惡人遭報,義人得以伸冤。經上說:「你們與罪惡爭鬥,還沒有抵抗到流血的地步」(來十二4)。

思考或默想問題:

1.你有沒有試過,希望以你的善行、德行,甚至說遵守聖經的教導,而藉此可以改變某個人、某個同事,甚至社會,結果卻以失望收場?

2.你認識了惡的普遍存在以後,對於基督信仰的神國願景有沒有新的期望?如果這時你意識到自己所當然爾的神國觀似乎對應不上這個問題,或許可以挑戰自己,在未來半年一年中在這方面成長。請列下你的問題和計劃。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