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靈修札記,有人熟悉,有人陌生。無論是那一樣,讓我們相約在2021年二至十一月給自己一個機會寫下十個月裡的心靈足跡。這是一個邀請,也是一個習慣之養成的機會。將來若喜歡,你偶爾還可以和自己有個約會,訂下一個星期的,一個月或一季或一年的時間 ,記錄自己的心靈足跡;若不然,這是你唯一的一次又何妨,會不會愛上她,完成了這十個月再說吧!
今年教會記念立會120週年。在如此這般非常態的時代,我們盡可能的放下那種為慶祝而慶祝的心態,而著意思考如何更深刻的思考作上帝子民的身分。回顧本會歷史,有一些劃時代的事件,一些早年教會的生命基因,希望亦有機會藉著教會推動的120週年相關活動,作為我們建構子民身分的養分。
札記的使用方式
請耐心的跟隨每日札記經文與內容默想、反思與禱告。每日內容中提供了問題作為參考,你可以用來作反省所用,但卻不一定受限於它。重要的是,求聖靈藉著經文和摘錄的文字引導你看見生命、看見自己,讓你心靈更敞開,在聖靈裡向祂作出你當天的禱告。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札記前言
經過了2019及2020年的香港,不少人語塞,基督徒的信仰起了一個巨大的顛覆,安舒區守不住之餘,是否有那一「樂土」可以藏匿?坍塌的信仰,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框架來安頓。社運也好,疫情也好,市場也好,奔走他鄉也好,誰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政治、經濟、社會,這一切原來和我們息息相關,更是或直接或間接的塑造著我們的信仰,也為我們如何重尋信仰,下了一道挑戰書,叫我們無可迴避的自問:我們要為下一代的信仰群體留下一個怎樣的可繼承的信仰資產?
今年這十個月的靈修札記,便是你可以為留下這資產作出貢獻的契機。你所寫下的,不需分享、不需公開。它是你的心靈足跡,反思的記錄。整個靈修札記的編寫和講壇相輔相成,扣除節期等部分,以三大單元為框架:傳道書、彼得前書,以及從彼得前書延伸出的、配合120週年上帝子民身分重尋的五個標記。希望這編排也成為這一年信徒同心禱告之所向,思想得以沉澱之所在,心靈得更新後的再出發點。
札記的第一部分,以傳道書為焦點沉思人生的荒謬。第二部分的彼得前書是彼得寫給散居的基督徒的信,焦點是作上帝的子民,誠如經文所說:「你們是被揀選的一族,是君尊的祭司,是神聖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使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在他筆下,我們看見舊約裡一個個標誌著上帝子民的身分象徵,被活化了,在一個離散的基督徒群體中用以重新塑造他們的身分,使他們在異邦中看見如何自處。同樣的,我們效法彼得,在第三部分,希望也在這荒謬的世代、異化的香港,重塑我們的身分。我們將以五個主題為框架,從直視離散到重拾作上帝僕人身分的意義。
傳道書
從二月開始至五月中,我們將一起閱讀傳道書。誠如李思敬所言,若說智慧書裡的箴言所訓示的是如何在一個正常的日子裡作一個智慧人,那麼約伯記就是對於正常的一個反問,指出一個反常的人生;而傳道書則更進一步,面對的是一個無常的人生。的確,時至今天,說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常的人生,能認同的人比比皆是;或許你是其中一個。傳道書內容豐富,對生命中的矛盾、是非善惡、智慧愚昧、財富貧窮等等,不遺餘力指出其中的荒謬。
此札記沒有按傳道書的順序作出編排,而是以配合傳道書格言風格讓他心中想到的生命課題散落於各章節中,我們嘗試從中把這些生命課題歸類,摘錄一或數節經文,然後從一本詮釋傳道書的著作《存在的理由》中選錄一些好句作為大家當日反思的切入點。[1]由於傳道書全書反覆的帶出人生各種現象的弔詭,雖把一些正面的回應置入各章節,然後卻又加以否定。其終極答案卻要等到全卷之末方才出現。
[1] 以祿(Jacques Ellul),《存在的理由:從傳道書看科技社會的虛空與盼望》 (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 2017)之後在札記中的引文註全以《存》代替,標示於引句後。
鳴謝及聲明
參考書目:
香港浸信教會獲校園書房授權使用《存在的理由:從傳道書看科技社會的虛空與盼望》部分內容,謹此致謝。
靈修札記2021第一單元
香港浸信教會
編寫:黃厚基傳道
校對:蔡于鳳儀傳道
設計:潘暉鏇姊妹
網頁:陳澤鴻助理主任
製作:莊超俊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