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反思該週的內容,或已嘗試作出的改變與實踐。
本周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反思該週的內容,或已嘗試作出的改變與實踐。
深不見底的愛
陳李諾雯傳道
約翰福音19: 26-30
26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
27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那刻起,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
28 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
29 有一個盛滿了醋的罐子放在那裏,他們就拿海綿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
他嘴邊。
30 耶穌嘗了那醋,說:「成了!」就低下頭,斷了氣。
當士兵只顧拈鬮(抽籤)耶穌的裏衣,彼拉多只顧自己的地位,在痛苦中的基督耶穌,即使在極度的苦痛中,卻顧念著將失去兒子的母親,和將失去老師的門徒。耶穌的遺言是邀請他們彼此相愛,祂渴望馬利亞對待門徒如子女;而門徒也當視基督的母親為至親。耶穌的最後的交付,就是將愛結連,使連本來沒有血緣關係的成為滴血至親……耶穌放下心頭大石了,祂在苦難中仍是多麼渴望守護我們傷痛的心。
耶穌說「我渴了」,人便將醋綁在牛膝草上,這究竟是為主解渴,或是一份侮辱?在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想像到醋若落在全身疤痕的耶穌身上,必然增加祂的痛楚。耶穌知道這人的惡,但祂容許這事,為了「應驗經上所說」!牛膝草是逾越節時,人將那被殺羊羔的血塗在門楣上,讓住在屋裡面的人可以避過被擊殺。耶穌基督就成了那羊羔,當牛膝草的醋點在耶穌的嘴邊,祂的血也抹在這草上!祂就是那承擔了人類一切罪所帶來的懲罰的救主,這人就成就了新逾越節取羊羔血的「助手」!神使用叛逆之人的手中成就這事,是因為世上沒有最不義的人,每一個也是耶穌渴望赦免和疼愛的兒女。
思想: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約翰福音3:16-17)
我的禱告:
我們走吧
陳李諾雯傳道
約翰福音14:28-31
28 「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過,我去了還要回到你們這裏來。你們若愛我,就會因我到父那裏去而喜樂,因為父比我大。
29 現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我預先告訴你們,使你們在事情發生的時候會信。
30 我不再和你們多說了,因為這世界的統治者將到,他在我身上一無所能。
31 我這麼做是照著父命令我的,為了讓世人知道我愛父。起來,我們走吧!」
撒但要透過懼怕,憤怒等罪性操控世人,但卻沒法掌控耶穌。耶穌在苦架前沒有迴避,也沒有退讓,耶穌能在極大的壓力中仍有力地堅固門徒,全因為上帝是耶穌人性背後更大的靠山!祂擁有的是一份真實的關係,祂一直和上帝同伴同路,深明白上帝的旨意。所以耶穌雖活在苦難中,卻不被苦難所困,祂甚至乎講到世界的統治者在祂身上「一無所能」!這是多麼大的宣告,全因祂看見永活全能的上帝一直在祂身上工作,沒有止息。
耶穌邀請祂的門徒一起行動,和祂同走,雖然門徒結果只是走散……他們未能以信心回敬救主耶穌。但是每個願意再次進入行動的門徒,耶穌也會再温柔的邀請他:「我們走吧」。門徒在耶穌真正的戰勝死亡後,重新明白這份真實且大能的關係,耶穌回到我們當中,與我們一生同行!他們知道了,耶穌真是他們人類背後最大的靠山!所以即使今天活在苦難中,卻可以不被苦難所困,因為世界在依靠得勝主的門徒身上「一無所能」!
思想:
我的禱告:
祂愛我們到底
陳李諾雯傳道
約翰福音13:1-7
1 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一向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2 晚餐的時候,魔鬼已把出賣耶穌的意思放在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心裏。
3 耶穌知道父已把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回到神那裏去,
4 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
5 隨後把水倒在盆裏,開始洗門徒的腳,並用束腰的手巾擦乾。
6 到了西門‧彼得跟前,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
7 耶穌回答他說:「我所做的,你現在不知道,但以後會明白。」
在耶利米書17章9節提到「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門徒怎能想像到與主同桌吃飯的猶大,就成了幾小時後出賣老師的中介者?也許我們的指頭正指著猶大,但同時門徒們也各懷鬼胎,希望爭誰為大。撒但的工作是不斷蠶食人心,牠要走到各人的軟弱裡,不住將誤會和問題放大,牠積極將神國來臨的計劃推倒。
我們能想像耶穌在最後的晚餐的心情嗎?耶穌看見一切充滿了罪的思想,相信祂的心極其破碎!然而,這些缺口沒有使祂放棄救贖污穢者的決心,罪的黑暗和人的軟弱不能阻擋耶穌對我們的愛。祂知道只有不離與不棄,才能挽回失喪的心;只有這位萬世之主親手擁抱你和我最深的污穢,才能帶來復和與潔淨。
試想想,在人的世界中,權柄往往吸引我們期望得到更多,爭取更多……
但耶穌本掌握真正的權柄,卻只希望我們得到更多……
祂沒有向我們拿起杖刑,只拿起毛巾和苦痛十架……
愛到底,也許我們仍要窮一生努力去摸索,
但即使我們花一生去思想,也未能明瞭這無盡大愛。
思想:
「祂站起來……脫了……拿……隨後……開始……並用……」
祂作了甚麼?你可再細意思想嗎?
今天,祂也輕輕地走到你面前,為你洗腳……
你的心聽見水聲嗎?你感受到祂想温柔的服侍你嗎?你知道祂有多愛你嗎?
在洗腳前一刻,你的心有甚麼事情泛起,是撒但想利用你的心去推倒神國來臨的計劃?
你願意為了祂而回轉並放下嗎?
願我們以詩歌作呈獻:
謙卑上主,君尊義僕,召我們跟從祂腳蹤, 身心所有,每日獻作活的祭,謙恭敬拜,君尊義僕 【恩頌聖歌,183】
我的禱告:
賜下保惠師
劉李麗玉傳道
約翰福音14:15-19
15 「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
16 我要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
17 他就是真理的靈,是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他們既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
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
18 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
19 再過不久,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會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耶穌對門徒的愛,豈會止於祂在世之時?
耶穌為免門徒因祂的離去而感到被遺棄,所以祈求父上帝賜下「另外一位保惠師」。這表明耶穌在地上生活時,是門徒的保惠師。在祂離去後,會由聖靈作為另一位保惠師,透過另一種方式繼續耶穌在地上的工作,讓門徒得以履行使命。
耶穌安撫門徒,強調不會撇下他們,使他們在受欺壓的世界中失卻保護,無力抵抗。雖然耶穌在地上只是短暫與門徒在一起,聖靈卻要永遠與他們同在。聖靈更成為耶穌與門徒互為內在的相交途徑,祂的同在也等於父和子與他們同在。主耶穌對我們的應許不會落空,祂已經藉著所言所行,將祂對我們到底的愛完全表現出來,甚至為我們作最周全的預備,讓我們今日面對世界各樣挑戰,都知道祂與我們同在,祂不會讓我們成為孤兒,叫我們可以全然仰望依靠祂。
第15節「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這裡的命令不是單指道德上的教導,還有父上帝透過耶穌彰顯出來的整個啟示。如果門徒願意回應這份愛,最自然的回應方法,就是在生活中把主耶穌的言行同樣履行出來。
思想:
我的禱告:
成為我們的領路
劉李麗玉傳道
約翰福音14:1-6
1 「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2 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
預備地方去。
3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
哪裏。
4 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
5 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
6 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當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反映門徒內心正充滿憂愁。因為耶穌說祂要離他們而去,他們卻未明白耶穌離去的意義(14:4-5)及會再次回來(14:3)。耶穌體恤門徒沮喪無助的心情,並作出多方的安慰。
耶穌勸勉「你們信神,也當信我。」這「信」有「確信」的意思,指主觀經歷上的信。主耶穌要跟隨者用信心的眼睛,藉著認識祂而認識並看見天父,因著祂在世上的工作而相信祂。
主耶穌的離去是為要完成救贖工作,「必再來」指基督的復活,使我們有分於神聖的生命與性情。每一個人都可以因信基督而回到父上帝面前,與祂同在。
至於多馬的提問,可能代表著眾門徒的心聲,讓主耶穌更確實地回答:「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耶穌就是讓人能夠藉著祂認識父上帝的途徑;祂是上帝的道的彰顯,「成了肉身」的道,是真理的化身;唯有藉著耶穌才能得著父上帝為世人所預備的救恩,透過信得著新生命。
耶穌基督的愛與犧牲,讓人找到與愛的源頭連結的方向,過程中是要恢復我們原本受造的意義和目標,了解我們是歸屬於誰。願我們不再落在種種茫無出路的掙扎中,而是因著不斷認識基督,重新釐清生命的目標和方向,走在主上帝為我們所預備,祂所喜悅的道路上。
思想 :
我的禱告:
本周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反思該週的內容,或已嘗試作出的改變與實踐。
甘願成為奴僕
劉李麗玉傳道
馬太福音20:26-28
26 「但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27 誰願為首,就要作你們的僕人。
28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自古至今,從國家到家庭,都經常出現權力的追求和爭奪,世界告訴我們權力、地位就是一切。另一極端,則認為謙卑的人不應追求更高的位置,甚至當別人期望作領導崗位,也會惱怒或加以批評。
這段經文的源起,是有一位慈母帶著她兩個已作耶穌門徒三年的兒子,去求耶穌讓她兩個兒子將來在上帝的國裡,坐在祂的左右兩旁。因而惹怒其他門徒。於是耶穌教訓他們。
耶穌並無指責想作領袖的意願,祂只是強調,無論祂自己,或所有祂的跟隨者,作領袖的,必須以服務的心態、犧牲的精神,以及捨己的行動,作眾人的僕人。
不少基督徒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不配亦不會做領袖。即使教會需要人來承擔一些事奉的責任時,也會謙卑地推辭。
如果我們按著耶穌所教導的方向,謙卑服侍其實是作領袖的條件,真正謙卑的人是順服上帝的心意,即使要起來承擔責任作首領。
主耶穌以自己作為榜樣,祂道成肉身,取了僕人的樣式,卻不是站在高地指控世人的罪行,而是自己卑微,承擔起世人的罪,捨身在十字架上,使我們因為相信祂而罪得赦免,得到永生的盼望。
我們作為跟隨主耶穌基督的門徒,也需要學效祂承擔上帝交付給我們的使命,謙卑地作眾人的僕人。
思想 :
對你而言孰重、孰輕呢?
2. 求主使你願意謙卑作眾人的僕人,在教會事奉的職事上,按著從上而來的領受,作出承擔。
我的禱告:
祂本是神子耶穌基督
劉李麗玉傳道
馬太福音17:1-8
1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領他們悄悄地上了高山。
2 他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他的臉明亮如太陽,衣裳潔白如光。
3 忽然,有摩西和以利亞向他們顯現,與耶穌說話。
4 彼得回應,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 以利亞。」
5 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明亮的雲彩遮蓋他們,又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愛的。你們要聽從他!」
6 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
7 耶穌進前來,拍拍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8 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獨自一人。
「登山變像」是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上十字架前一個重要時刻,標誌著耶穌基督作為上帝在地上顯現的高峰。
經文透過四方面,表明主耶穌的身分。
第一,「高山」在舊約傳統是上帝向人啟示之地。「雲彩」則表示有上帝同在。
第二,「變了形像」,昔日以色列人看見摩西臉上的皮膚發光 (出34:30),但耶穌卻是由內在本質而發出來的改變,滿有神的榮光。
第三,猶太人認為在彌賽亞來臨前,「摩西和以利亞」將會再出現。兩人可說是代表著舊約的律法與先知傳統,同為耶穌的身分作見證。
第四,天上來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愛的。你們要聽從他!」這畫面重現了耶穌在受浸時所出現的榮耀景象 (太3:17)。
一個超自然的景象出現在門徒眼前,他們的反應是既驚且喜。一方面沉醉於當下的「美景」,只想停留在這種屬靈的滿足。我們可曾只將某些屬靈經驗留在記憶中,而沒有把它體現在生活裡? 另一方面,門徒忽然聽到天父威嚴的聲音,嚇得俯伏在地。「聽」是「傾聽、順從」,這不是聽聽說說,而是跟隨效法,遵行教導,變得像祂一樣。
最後,門徒「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門徒過了今天後,能否察覺眼前的耶穌,除了是那位一同生活的老師外,更看出祂就是上帝的兒子,是滿有榮光的救贖主?當他們明白到耶穌的真正身份,無論下山後的路途有幾多困苦與黑暗,都能夠憑信心安然依靠祂的引領。
思想 :
我的禱告:
預言被害與復活
劉李麗玉傳道
馬太福音16:21-24
21 從那時起,耶穌才向門徒明說,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和文士許
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天復活。
22 彼得就拉著他,責備他說:「主啊,千萬不可如此!這事絕不可臨到你身上。」
23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邊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不體會
神的心意,而是體會人的意思。」
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這是耶穌第一次向門徒說明祂要上耶路撒冷、受苦、被殺、第三日復活。耶穌是要門徒明白,所跟隨的並非單單是全能的拯救者,為他們解決所有問題,讓他們安享天國的豐盛。這可能是許多基督徒的態度,以為信耶穌就是單單得平安、享喜樂。相反,耶穌的一生是要遭遇敵對,逼迫,受苦,以至被殺。這是門徒在跟隨主耶穌的路上,必須有的心理準備。
彼得雖然在不久之前才認信耶穌是基督,但這一刻,他似乎難以接受耶穌所作的預告,並意圖阻止。撒但的字面意思是「敵對者」,彼得犯了一個我們也常常犯的錯誤,就是體貼自己。這跟撒但引誘耶穌不要用受苦和替死的方式實現彌賽亞工作的意圖不謀而合,所以遭耶穌嚴厲的指責。
耶穌進一步指出,若有人要跟從祂,就當:
1)捨己 (不再以個人的想法喜惡為依歸)
2)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主動承受持守真理而來的苦難)
3)來跟從 (這裡指背十字架跟從主是每日的生活方式)
這三個命令是給所有要跟從主的人,作耶穌門徒的代價,而且不是單一事件的犧牲,乃是生活的常態。
彼得只在乎耶穌即將受死,對耶穌「復活」的預告沒有反應。十字架已經由羞辱轉變成為得勝的記號。今日我們願意背起十字架跟隨的力量,源自基督的愛激勵我們,祂為我們捨己。
思想 :
我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