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日 (詩篇四十篇)

陳郭施惠傳道

讚美哀求一瞬間

      這詩可大致分為兩個部份,第1-11節是頌讚的詩歌,第12-17節則是呼喊求助的祈禱。
      「我曾耐性等候」(1節),原文是「我們等候,已經等候神」,表達切切地、不住地、不放棄地、從以往到現在都等候神。詩人曾經在禍坑裏、污泥中,但他切實地經歷耶和華的拯救!
      不過,氣氛一轉,詩人又落在灰暗的現實之中,可能是外在環境帶來無數的禍患,有人要羞辱和陷害詩人,又或他自身的罪孽比頭髮多,這些都是難以承受的困難。
      或許,現實生活就是,我們不停經歷在被主拯救的喜悅裏和在困苦中的哀愁之間,難以掙脫,這些都是不可切割的生命歷程,無論得時不得時,詩人提醒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停止口唱新歌讚美神;不斷捨己照主的旨意行;公開宣揚神公義、慈愛、誠實的佳音。
      當然,如詩人一樣,我們必要忠誠地面對自己、面對上帝,表達心底裏的渴望:耶和華呀,求祢速速幫助我!神呀,求祢不要耽延!

思想:

  1. 詩歌裏所提及的行動和態度,對你有甚麼提醒?
  2. 今日有哪些困難,你想求主挪開?

你的禱告:

八月八日 (詩篇三十九篇)

陳郭施惠傳道

在默然中發現生命本相

      這詩特別註明交給聖詠團長耶杜頓,他的名字在歷代志多次被提及(歷代志上十六42、二十五3等),估計這是一首能夠彈奏或唱頌的詩歌。
      樂章開始,似乎是pianissimo(音樂術語,意即很弱的力度)的音樂,大衛在默然無聲的空間裏,不斷默想,然後音樂突然變成fortissimo(很強的力度),大衛想起人生的虛幻與短暫,向耶和華呼喊:我們實在甚麼也不能掌握,只能在乎神!
      人一生不知用了多少時日希望用盡不同方法掌控、把握人生,卻沒有多少時間去思想生命的本質:人生的多變、脆弱短暫,人越想捉緊,它就像河水一樣抓不住。所以大衛在第7節提到任何人的指望只在乎神!「指望」又可以翻譯做「等候」、「仰望」,我們唯一的等候、仰望、盼望對象就只有神自己。詩人認清他並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日光之下的事不是他所擁有的,也不是他的終點,他在地上只是客旅,是寄居的,不要忘記生命的主人,和他真正屬於的家鄉(希伯來書十一13-16)。

思想:

  1. 在營營役役的生活裏,我們都需要這默然無聲的空間,重新發現生命的本質。(雅各書四13-15)

你的禱告:

八月七日 (詩篇三十八篇)

陳郭施惠傳道

誇耀軟弱,恩典夠用

      與詩篇三十二篇一樣,這是150篇裏其中一首「悔罪詩」或「懺悔詩」,詩人描述身體各部分的苦況,情況嚴重,所以他懇切呼求主快快來拯救!另外,他也切切祈求神赦免他的罪。
      這符合申命記神學概念,耶和華曾應許以色列人若聽從典章,謹守遵行,一切疾病便會遠離(申七12-15),如果不謹守遵行神的律法,疾病便會臨到(申二十八58-61)。令人不禁聯想:如果生命是這樣容易判斷還好,凡是生病,我們就知道自己犯罪得罪神,那麼解決方法就是認罪悔改。問題是,現實生命並不這樣簡單。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生病,卻也不斷在得罪神。那麼我們有沒有如詩人般急切地呼求,不論對病痛的排斥或是對罪的排斥,同樣著緊?
      事實上,無論是常常犯罪,還是長期病患,我們都是軟弱的生命。新約裏,耶穌最少兩次清楚說明要這樣的生命榮耀祂(約翰福音九1-3、十一1-4),保羅也以身體的一根刺來說明,他是軟弱的生命,只靠恩典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8-9)。願意我們所祈求的,不是要脫離這軟弱的生命才能榮耀神,而是看神怎樣使用我們這軟弱的生命來榮耀祂。

思想:

  1. 我的生命有甚麼軟弱的地方?我們的教會有甚麼軟弱的地方?求主憐憫,使用我們來榮耀祂。

你的禱告:

八月六日 (詩篇三十七篇)

陳郭施惠傳道

等待時,該如何生活

      這是詩人勉勵義人在灰暗的現實裏該如何生活的詩歌,也寫了義人和惡人的結局。
      香港人似乎習慣重視結果多於過程,衡量某些行動時,總先考慮預期獲得的結果才作決定。所以這詩篇列舉的一連串有關義人惡人的結局,彷彿成了人生指南針,當中提到惡人要被割下、被剪除、被折斷、滅亡;相反,義人的結局則可得到心裏所求、承受地土、有好結局,既然如此,今日我們要作何等樣的人,本是很容易能夠決定。
      可是,人的另一特色是沒有耐性。當我們再讀經文,便發現事實上,惡人的「短視」(在地上)結果竟是道路通達、富有、大有勢力,義人卻困苦窮乏,當「長遠」(在天上)的結果不知要等到何時才發生,我們就容易忽略忘記了。所以詩人提醒我們,在地上的日子,要一同學習「默然(be still)倚靠耶和華,耐性(patient)等候(wait)他」(7節)。

思想:

  1. 再讀一遍,這次用不同的註記方法圈出義人該做與不該做的事,看對自己有何提醒。

你的禱告:

八月五日 (詩篇三十六篇)

陳郭施惠傳道

善,完勝

      這詩段落分明,1-4節描述人的邪惡,5-11節描述神的良善。
      第一分段確是把邪惡描述得淋漓盡致,確實我們身邊總有些人,由心思開始敗壞(夜間睡覺時也在盤算犯罪行為),他們的言語和行為盡是詭詐,卻總是能用諸般虛偽瞞天過海。人最大的惡,莫過於「眼中不怕神」,敗壞由不敬虔開始,演變成接二連三的不道德行為,可惜世界總容得下他們。
      第二分段是5-11節,提及神的良善,讚歎神的不同屬性,也呼求神。慈愛,原文意思是神與人永遠的盟約關係;信實,是神對與人立約的忠誠;公義和判斷,是神功正的判刑,也施展救贖的恩典。詩人宣告只有神自己才能滿足我們的生命。
      面對邪惡的世界,神的良善有何重要?神奇妙的作為在第12節顯露,「仆倒」、「推倒」、「不起來」三個動詞都是過去式的,似乎在告訴我們,縱使作孽的人仍然當道,但在神那裏他們已經全然被粉碎,這是超越現實的真實。

思想:

  1. 如你今天眼見惡人橫行,冤屈無處可訴,願這詩篇成為你的安慰與盼望,他們已被粉碎。

你的禱告:

八月四日 (詩篇三十五篇)

陳郭施惠傳道

「我真是苦呀!」

      與很多篇章一樣,這是詩人講述遭遇苦難的詩篇。沒有粉飾太平,沒有否認苦難存在,也沒有漂亮的禱詞。
      篇章簡單劃分為三段:1-8節以戰爭場景來祈求神為他爭戰,希望趕逐危害他的敵人;11-16節則以法庭訴訟的場景訴說自己被不公平對待,當他為別人悲哀祈求的時候,別人卻以惡報善,要攻擊、嘲笑他;19-27節,特別提到對方的言語攻擊,詩人切切祈求耶和華不要沉默,要為他伸冤!
      詩歌編排的有趣之處是,在每一段聲嘶力竭的呼喊聲後,總穿插著讚美的禱詞(9-10、17-18、28節)。是的,現實雖然困苦,惡人雖然當道,可是無論任何處境,我們始終要讚美!我們始終要述說的,就是神的公義!因為只有祂是我們在苦難中的幫助,只有祂在苦難中與我們同在,這份同在到一個地步,祂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神明,而是與我們發出同樣呼求的主!

思想:

  1. 你現在正經歷不公義、被陷害的事嗎?邀請你把其中的冤屈一五一十地陳明在主面前。
  2. 主不單垂聽你的禱告,也與你發出同樣的呼喊,願你經歷到祂的同在。

你的禱告:

八月三日 (詩篇三十四篇)

陳郭施惠傳道

患難中的一點甜

      這是150篇裏少有能透過小標題了解詩歌背景的一篇,從內容推斷,這應該是指撒母耳記上二十一10-15的故事:當時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的追殺,只好進入非利士人的領土內,不料在加特王亞吉面前被人認出他就是殺死非利士人的那位,為了保存性命,大衛在王面前裝瘋作癲,最後王覺得他沒有威脅性,才能安全離開。雖然亞吉王與這裏記載的亞比米勒名字有出入,不過傳統上都理解這詩篇為大衛經歷神保守性命後,所寫的記念和感恩。[1]
      寫這詩的大衛應該正在經歷危機四伏的處境,追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在這種張力之中,他仍然要「時時稱頌耶和華,讚美祂的話常在我口中」!
      雖然撒母耳記上的相關經文沒有記載大衛與上帝交流,但從這詩篇可見,大衛並不覺得他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脫險,或認為一切只出於巧合,相反,他肯定這是耶和華的拯救,是耶和華的恩典。在諸般困難、四面受敵的境況中,他定睛在耶和華身上,才能「嘗嘗主恩的滋味」。

思想:

  1. 回顧過去,你在何時經歷過「嘗嘗主恩的滋味」?

你的禱告:


[1] 蘇穎睿:《每日一詩:詩篇卷一~二》(香港:明道社,2016),頁182-183。

八月二日 (詩篇三十三篇)

陳郭施惠傳道

讚美看顧我們的主

      這是一首集體頌讚的詩歌,1-3節清楚地宣告,所有義人—凡敬畏神的人,都要來讚美耶和華,稱謝祂!
      詩人觀看宇宙萬物(6-7節),放眼天地海洋,他不禁要讚歎神的主權,祂的言語大有能力,一切都是藉著祂、按祂旨意所造成,祂滿有正直、信實、公義、公平、慈愛,只有祂的籌算和計劃存到永遠,人所籌算的,都會歸於無有!
      耶和華不但偉大無比,也是那細心察看地上每一個人的主。從第13-19節可見,不乏「觀看」、「看見」、「看顧」這些字詞,詩人一再強調耶和華的眼目不離開世上每一個人,祂觀看人的作為也洞察人的心思,對於倚靠自己的人,「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16節)。對於敬畏祂、仰望祂、以祂為神的人,耶和華會看顧、保守、幫助他們,「要救他們的性命脫離死亡,使他們在飢荒中存活」。

思想:

  1. 透過窗外景色、圖畫、網上資源等觀賞天父的創造5分鐘,把深刻的景色畫下來,並寫下讚美禱文。
  2. 發出感恩禱告,你剛才所讚美的對象,正是每時每刻看顧你高山低谷的上主。

你的禱告:

八月一日 (詩篇三十二篇)

陳郭施惠傳道

認罪的掙扎與驚喜

      這是150篇裏其中一首「悔罪詩」或「懺悔詩」。開首就提及兩個「福」,這「福」不是「小確幸」的程度,而是「執到寶」、令人非常開心的福氣!詩人直接宣告,凡是過犯得赦免、罪惡蒙遮蓋、神不算為有罪、內心沒有詭詐的人就可以得到!
      可是,矛盾立刻出現。第3-4節,詩人吐露他認罪的掙扎,雖然他骨頭枯乾、身上沉重,不過他仍然困在那認罪的掙扎中。是的,認罪就是這麼困難。理性上,我們都知道自己有罪,神又知道我們有罪,不過,人總喜歡替自己找藉口、找原因,面對自身的黑暗,心中總是有份恐懼,可能害怕感覺羞恥,可能害怕懲罰。如何突破?詩人親自做了示範。
      第5節是個轉捩點,詩人終於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有趣的是,當我們不再用自己的方法掩飾罪惡,決定在神面前不再隱瞞時,神卻把我們遮蓋保護,不因此蒙羞。原來,認罪並不羞恥。
      不但如此,當我們認為承認有罪後必定帶來懲罰,第6-7節卻告訴我們向神認罪的人能在神那裏得著藏身之處。祂更親自教導我們:「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因為不聽從命令而要受嚼環韁繩勒住舌頭之苦。[1]」(意譯8-9節)原來,認罪不是帶來懲罰,而是上帝表達愛的渠道。

思想:

  1. 思想自己認罪的掙扎。除了羞恥、害怕,還有其他心理關口嗎?
  2. 這篇詩篇如何鼓勵我們向神和向人認罪呢?我們又該如何對待在我們面前認罪的人?

你的禱告:


[1] 蘇穎睿:《每日一詩:詩篇卷一~二》(香港:明道社,2016),頁173。

七月三十一日 (詩篇三十一篇)

陳郭施惠傳道

動搖的信心!?

      這詩歌大概可分為四個段落。1-5節主要是向神祈求,詩人祈求耶和華使他不羞愧、祈求神的公義搭救、祈求神側耳聽、祈求神作他的磐石、求神引導指教他、又求神拯救他脫離網羅,這一連串頻密的祈求,反映詩人的急切和環境的嚴峻。6-8節,話鋒一轉,詩人感謝神的慈愛和拯救。到9-13節,詩人再次陷入痛苦的哀求,似乎他正經歷被拒絕、被孤立的痛苦,甚至威脅到他的性命。最後14-24節,詩人重新仰望、祈求、稱頌神,縱使環境困難,他仍然知道耶和華是他的倚靠,必定拯救。
      不知道你讀後有甚麼感覺?是否每一段落的氣氛都不大相同,不太連貫?似乎當詩人正在經歷大患難,他的信心也會飄移不定,時而感謝,時而哀嚎,頭腦知道要相信,心情卻忽高忽低。
      詩歌裏特別提到兩句說話:「我從祢眼前被隔絕。」、「祢是我的神。」,描述詩人在不同時期與神的關係,近乎是兩個極端的狀態,他曾在困難中覺得神離棄他了,感覺與神隔絕了,但當他呼求神的時候,卻又發現神仍然聆聽、看顧,終生的事(指生命中的任何狀態,無論出生死亡、快樂憂傷、成功失敗)[1]都在神手中,唯獨祂是主。
      如果今天我們也身處在困難之中,或許與詩人一樣,情緒起伏不定,有時候知道神會拯救,又有時候愁苦嘆息,這一切,天父都擁抱接納,我們可以如詩人般,真摯地表達所思所感。

思想:

  1. 詩人曾對神說:「我從祢眼前被隔絕。」「祢是我的神。」如果今日要用一句話形容此刻你與神的關係,會是甚麼?

你的禱告:


[1] 蘇穎睿:《每日一詩:詩篇卷一~二》(香港:明道社,2016),頁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