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日 (詩篇三十篇)

梁沛生傳道

神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本篇屬個人的感恩稱頌的讚美詩,詩人感謝神醫治的恩惠,稱頌神的看顧。第1節是引言,負起了宣告的作用,領導民眾去敬拜稱頌神;詩人在此道出讚美神的主要原因:「祢曾提拔我」及「不叫仇敵向我誇耀」。「仇敵」概括了全篇所說的疾病(2節)、陰間(3節)、被害流血(9節)、下坑(3、9節)等。
      詩人經驗了禱告蒙應允、疾病得醫治(2-3節),這種喜樂心情充滿了全篇詩章。詩人在第4節去宣召,邀請民眾齊來向神獻上謝恩。第5節用了兩個交錯對仗去提出稱頌的原因。「怒氣」的相反是「恩典」。怒氣是因罪的緣故,結果是使人死亡。相反,恩典出於神的賜予,其結果是生命平安;「轉眼之間」則與「一生之久」相對。而「一宿」和「早晨」也是相呼應的,夜間隱喻神的怒氣,令人痛苦難奈,自然有哭泣。早晨喻作神的恩惠,人的生命之存留作息在神的恩光裏。這是兩種生命的對照。詩人用這種方法比較神的恩典和怒氣:神的怒氣使人憂愁死亡,而神的恩典卻使人有生命、快樂平安。
      詩人繼續向神呼求,求主救拔(8-10節),他亦深信禱告必蒙垂聽,神必定恩待他,幫助他渡過難關。於是,最後詩人似乎登高振臂,狂歌跳躍地稱頌神(11節)。神守盟約施恩慈,使局面全然轉變:「麻衣」變成「喜樂」,而「跳舞」亦代替了「哀哭」。這是詩人的經歷,也是他要向神獻上稱頌感恩的原因。最後,詩人表示要稱謝神直到永遠(12節)。[1]

思想:

  1. 你有沒有曾在痛苦患難裏被神救拔的經歷?神怎樣幫助拯救你?
  2. 「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5節),你在信仰生命中能經歷到神的這份恩典嗎?讓我們同心數算主恩,同心獻上讚美和稱謝!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68-169。

七月二十九日 (詩篇二十九篇)

梁沛生傳道

耶和華坐著為王

      有學者認為,詩人於本詩是為了兩件事向神獻上稱頌和讚美:一、神在創造裏顯示祂的大能;二、神在歷史裏彰顯祂的作為。也有學者認為,本詩是以色列民每年在耶路撒冷城慶祝君王登基的讚美詩,或是歌頌耶和華作王的詩。
      詩人一開始宣召眾民齊來向神獻上敬拜讚美,接著就說明我們應當如何讚美(1-2節)。詩人指出我們要「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2節)。「聖潔」的本意是分離、隔開、分別等。聖潔是神的本質,故神要求屬神的子民成為聖潔,手潔心清的去敬拜祂。
      於3-9節,這段用了一層又一層,重複又重複的喻意法,來言說神的聲音。「耶和華的聲音」在本段出現了七次。詩人形容神的聲音宏偉,好像「打雷」的巨響,所以本詩又稱為「七個響雷的讚美詩」。這七個聲響發生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在眾水之上(3節)、在眾山嶺之中(5-6節)、在曠野裏(7-9節)。[1]
      詩人指出神的寶座是放在混亂不安的洪水之上(10節),目的是消滅罪惡,好讓能夠回復原來和諧的秩序。「耶和華坐着為王,直到永遠」(10節),強調了神坐著為王是沒有限期的。在第1至10節,詩人以頌讚去描繪神的聲音、榮美、威嚴;到了第11節,既總結上面所看見所聽見的,還把神的美好化成萬千祝福賜給信靠祂的人。
      我們要效法詩人,在暴風雨中,仍要每天獻上讚美,要將榮耀和能力都歸給耶和華,要以聖潔為妝飾敬拜主,因為神是生命的主,祂坐着為王,直到永永遠遠!

思想:

  1. 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我們常常祈求神的保守和眷佑,但我們有沒有時常向神獻上讚美和稱頌?
  2. 「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着為王」(10節),對我們有甚麼意義?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62。

七月二十八日 (詩篇二十八篇)

梁沛生傳道

垂聽禱告的神

      詩人以哀求神聆聽祈禱為開首語,這表明了他內心的焦急徬徨。祈禱時,神的疏遠令詩人內心感到痛楚和無助(1節)。但詩人繼續向神呼求,更以行動舉起雙手去祈禱,表示了詩人的真摯懇切(2節)。
      詩人指出了罪人的惡行,懇求神懲罰他們,把他們全然除掉,亦求神不要把他和惡人一起懲處(3-4節),於第5節,更宣告了神的審判。因為詩人知道禱告已蒙垂聽,也深知神按著盟約去待他,去處理惡人,故此向神獻上謝恩和稱頌(6-7節)。詩人既親身經驗了神的拯救恩慈,就向人見證神的作為,向神獻上誠心的敬拜。最後,詩人宣告神的保障,並為神的子民祈求和祝福(8-9節)。[1]
      相信大家都曾經於困難中向神禱告,求主幫助,例如祈求疫情完結,世界戰爭平息等。但有些時候,上帝好像沈默和缺席,並沒有回應我們的禱告。盼望我們有詩人的信心,深信神是力量和盾牌(7節),亦相信神垂聽禱告,每天透過禱告仰望親近主,神就必賜我們信心和力量,去面對前面的一切挑戰!

思想:

  1. 你的禱告生活如何?你相信神是垂聽禱告的主嗎?
  2. 當神回應了你的禱告,你有沒有向神獻上感謝和讚美?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57。

七月二十七日 (詩篇二十七篇)

梁沛生傳道

神是我的亮光和拯救

      詩人在面對困難時,仍然表現出平靜安穩,是因為對神的認識。詩人指出神是「亮光」、「拯救」、「性命的保障」(1節),因此他不需要懼怕他的敵人。縱然面對仇敵的攻擊,他也能膽壯、安然面對敵人的挑戰,在神那裏找到了穩妥的安身之所。詩人渴望回到聖殿,要「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4節),是因為他渴求神的保護,使生命得到保障。因為聖殿是神同在的標記,也是安全穩妥之所。
      在7-10節,詩人的祈禱是從普遍到具體。他表現出熱切衷誠地向神呼喊和祈求的態度(7節),繼而說出要遵從神的命令去尋求神的面(8-9節上),再進而去呼喊神,祈求神不要在怒中唾棄他(9節),最後,詩人說出自己人生的經歷,就是遭受父母的離棄(10節上),但是在痛楚困苦裏蒙神收留,蒙神保護(10節下)。[1]
      最後,詩人進一步表明對神的信靠,求神引領前行,在面對敵人攻擊之下,求主拯救和幫助(11-13節)。第14節指出對神應有的態度:「要等候」、「要壯膽」和「要堅固你的心」。等候耶和華的同時應具有信心,壯膽地面對挑戰,就算面對仇敵的攻擊,亦要剛強壯膽前行,專心仰望倚靠神。
      今天我們縱然面對很多困難,但神是我們的「亮光」、「拯救」、「性命的保障」,只要我們存信心仰望主,於動盪不安的世代裏我們仍然能夠為主打美好的仗!

思想:

  1. 詩人指出神是我們的「亮光」、「拯救」、「性命的保障」(1節),這對我們有甚麼意義?
  2. 在你生命中,甚麼是你的敵人?你會怎樣倚靠神去面對?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52-153。

七月二十六日 (詩篇二十六篇)

梁沛生傳道

手潔心清、分別為聖

      從本篇的背景或生活環境來看,詩人因為被誣告而逃往聖殿,向神傾訴自己的無辜和蒙受不白之冤,並懇求神為他討回公道。因此,多數學者認為本篇屬「個人哀禱詩」。
      詩人一開首(1節)就在神面前表白景況,當中包括三方面:1)懇求;2)陳明申訴的因由;3)堅定地表明信心。在1至7節,詩人表明自己是無罪的,他說自己是「向來行事純全」(1節),大有真金不怕爐火之意。詩人與惡人割席,堅決地表明與惡人斷絕關係(4-5節)。他更「洗手表明無辜」(6節)。聖殿門口有一盆清水,讓朝聖者在進殿前洗手。這是象徵式的潔淨禮儀,表明完全的清潔。
      在第8節,詩人表達深愛神的居所,因為神的居所是詩人安身立命之所,也是投靠神的人之高臺、避難所。聖殿是神的居所,代表了神的同在和同住。詩人亦求神不要把自己和惡人同樣看待。當神懲罰惡人時,要把生命氣息留下給詩人(9節)。最後,詩人重申其心願:「至於我,卻要行事純全」(11節),他再次向神宣稱自己有正直的行為,並立志一生要過討主喜悅的生活。「我的腳站在平坦地方」(12節),這樣,就不會誤墮網羅,因為能夠站立得穩。[1]
      身處在邪惡的世代裏,我們每天都面對著不同的試探和誘惑,這世界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對我們都有著重大的衝擊。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立志離棄罪惡,過手潔心清的生活去見證主,過得勝的生活去榮耀神!

思想:

  1. 你曾經有被人誤會或冤枉的經歷嗎?當時如何面對?
  2. 你認為生命中,最大的誘惑和試探是甚麼?你如何靠主去得勝?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47。

七月二十五日 (詩篇二十五篇)

梁沛生傳道

悔罪之心

      本篇是字母詩,充滿了重複的禱告聲,例如祈求神救他脫離眾多的仇敵,求神赦免原諒等。詩人一開始表示對神堅決不移的信心,把全副心情都放在等候神的事上(1-3節)。詩人於第2節提出了兩個祈求:「求祢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這祈求不單說明羞恥受辱的意味和來源,還把詩人內心的恐懼活畫出來。
      於第4至5節,詩人祈求神的引導和教訓。神以真理教導人,啟蒙詩人的心思,使他的腳走在神的恩言裏。在第6至7節裏,詩人提出了三個「記念」:1)祈求神「記念」祂的盟約;2)求神不要「記念」詩人的罪愆和過犯;3)祈求神按著盟約的恩惠和慈愛「記念我」。
      詩人鑒於先前的祈求,於第8至10節向神表達活潑而歡欣的讚美。詩人因著信,讚美神的教訓和指引,使罪人走上正途。第11節是本篇的中心。神是良善正直、有憐憫恩慈的,故此詩人祈求神的赦免。本篇並沒有明言詩人所犯何罪,但多數解經家認為「我的罪重大」(11節)是指姦淫之罪。蒙神赦免,詩人不再受敵人指責,也不會因所犯的罪感到羞愧。[1]
      在第12至14節,詩人指出敬畏神的人能夠蒙三重恩惠:「必安然居住」、「後裔必承受地土」、「將約指示他們」。於最後的段落(15-22節),是詩人對神的祈禱與祝願。他不但重申對神的堅定信心,亦再次向神呼求,祈求神把他從困迫和危難裏拯救出來。
      今天我們正面對不同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思考如何應付這些困難之先,應首先在神面前認罪,求主赦免,並求主幫助我們過分別為聖的生活。神應許我們,若我們敬畏神、離棄罪惡,神必定會將我們從患難裏拯救出來,引領我們走前面的路。

思想:

  1. 讓我們去省察自己,有沒有得罪神、得罪人的地方。若有,讓我們謙卑向神認罪,求主赦免。
  2. 你現在正身處甚麼困難?將這些憂慮和重擔卸給神,求主幫助和引領。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40-141。

七月二十四日 (詩篇二十四篇)

梁沛生傳道

榮耀的王是誰呢?

      本篇以宣召讚美為始,讚美是因為整個天地萬物「都屬耶和華」(1節)。這宣稱高舉神為創造整個宇宙萬物的主宰,天上地下所有權柄都屬乎神。於3至6節,朝聖隊伍的代表在進入聖殿前提問:誰人有資格進入聖殿去敬拜神(3節),接著祭司回答(4-5節),最後朝聖者確信能進入聖殿,歡喜快樂地參與歌頌讚美的行列(6節)。這種啓應的儀式,是以色列人進殿敬拜的普遍的禮儀。
      祭司的回答(4節)指出了誰人有資格進聖殿去敬拜。祭司提醒我們必需要「手潔心清」才能敬拜神,「手潔」著重道德上合乎律法的行為;而「心清」指良心純正,強調有正直公平的動機和心態。「不向虛妄」意即不要敬拜偶像,起誓時亦不要心懷詭詐,祭司強調這等人才有資格進入聖殿敬拜主。
      7-10節,背景是大衞戰勝了非利士人,奪取了錫安,他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抬到大衞城裏去。在扛抬約櫃的隊伍抵達城門時,朝聖者在進殿時與守門的有兩輪對唱。祭司的宣召(7、9節)明顯是擬人法,要求城門歡歡喜喜地抬起頭來,去迎接尊貴榮耀的王。當守城門的提問,說:「那榮耀的王是誰呢?」(8、10節),祂就是以色列人所熟識的耶和華,就是那位大能的主,榮耀的王,萬軍之耶和華。[1]
      神是創天造地的主,是滿有能力的神,當我們每次到神面前敬拜,我們都要反省自己的生命是否合神心意、是否「手潔心清」。若我們內心仍然有罪,當我們到神面前去敬拜,神也不會悅納。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去省察自己,竭力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我們當以敬畏的心、虔誠的態度去敬拜主,因為神是萬軍之耶和華,祂是生命之主、榮耀的王!

思想:

  1. 你認為怎樣的人才有資格去敬拜神?
  2. 主是創天造地的神、是榮耀的大君王,我們應以怎樣的態度去敬拜神?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35-136。

七月二十三日 (詩篇二十三篇)

梁沛生傳道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按教會傳統的看法,本詩是信靠詩、也是皇室詩。詩人將神比喻為牧人、善牧。由於神是牧者,詩人認為他「必不致缺乏」(1節)。詩人以肯定的語氣去表示個人的認信,認定在神那裏一切都不缺。「安歇的水邊」(2節),是牧人為群羊特別築起的水壩,使群羊不用驚怕湍急湧流,能安全地享用水源,描繪了神悉心周全的供應。
      由於每一隻小羊在青草地上和水邊都得到飽足,所以他們的「靈魂甦醒」(3節),生命充滿活力,有力量繼續前行。牧人「引導我走義路」,意即神引領我們走正確的道路。羊是很容易走迷路的動物,有牧人在前頭引導,就能夠確保羊群的安全。在路途上或有「死蔭」(4節)陰深可怖的地方;羊群在黑暗裏,仍能安然前行,不怕遭害,是「因為祢與我同在」(4節),在路上一直有神的看顧和保守。[1]
      詩人雖然面對敵人的迫害(5節),但神卻像一位好客的主人盛情款待詩人,更用油膏他的頭;古人喜慶宴樂時以香膏抹頭,因此膏油代表歡樂和喜悅。詩人深深經歷了神的保護、供應、引導,他深信「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着他」(6節),他誓言要永遠住在神的殿中,一生敬拜跟隨神。
      當我們感到缺乏無助的時候,讓我們存心仰望這位好牧人,祂必供應我們日常所需用的,我們「必不致缺乏」;當我們迷失方向時,讓我們緊緊跟隨這位慈愛的牧者,祂必「引導我們走義路」,使我們走在祂的心意當中,祂亦會用祂的「杖」和「竿」幫助安慰我們。
      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十11、14)

思想:

  1. 你認為生命中有甚麼缺乏?哪些是甚麼?詩人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你有這樣的信心嗎?
  2. 神是好牧人,這對你來說有甚麼意義?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30。

七月二十二日 (詩篇二十二篇)

梁沛生傳道

上帝會離棄我們嗎?

      詩人以一句重複的呼喊為開場白:「我的神﹗我的神﹗」(1節),這說話表示了詩人與神有親密的關係。不過,詩人從心靈深處感到神的遠離,因此他說「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1節)。詩人於第2節形容自己於「白日」和「夜間」都在呼求,表示他無時無刻都在祈求,但上帝仍然是不應允。敵人不但沒有憐憫與同情,甚至要把這條可憐蟲踐踏至死,要從他身上奪去對神的信心與盼望(6-8、12-13、16-18節)。[1]
      「祢已經應允了我」(21節下),這句是全篇的分水嶺。因為神應允詩人前面的祈求,並暗喻了神的拯救。之後的經文,都是一些讚美及感謝的說話,稱謝神的救贖和恩典。詩人不單邀請以色列全民向神歌頌讚美,還盼望地的四極,萬國萬民都參與讚美神的行列(27節)。從富足的到貧窮的,從至高的高天到最深的陰間,都要向神屈膝敬拜(29節)。
      彌賽亞在十字架上,身心受盡蹂躪痛苦;在新約裏,至少有11次把本篇詩篇的內文引證到主耶穌基督身上,亦經常引用本詩為彌賽亞的說話,例如「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今天我們面對很多困難和挑戰,但主耶穌在地上也曾經歷苦難,祂曾被凌辱、鞭打、被釘在十字架上接受最殘酷的刑罰,因此,祂也明白我們的困苦和眼淚,並體恤我們的軟弱。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就能得著從主而來的憐恤和幫助。在這動盪不安的世代裏,讓我們同心仰望這位滿有豐盛慈愛和恩典的神!

思想:

  1. 你曾否覺得神離棄了你?當時你正在經歷甚麼事?
  2. 耶穌基督因著愛我們的緣故受盡苦痛、釘身十架、流出寶血,耶穌的犧牲對我們有甚麼意義?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25-126。

七月二十一日 (詩篇二十一篇)

梁沛生傳道

施行拯救的神

      本篇與二十篇有著密切的關係。二十篇是詩人於出征前向神獻祭、為旗開得勝而祈禱,而本篇則在戰爭中獲勝後向神獻上讚美和感恩。這兩篇都是皇室讚美詩。
      詩人向神獻上稱謝和感恩,是因為神的大能,保守王能出征後平安而大獲全勝。於2-6節,更仔細的描述了神的恩典,包括從心所願、戴上冠冕、加添長壽、救恩之樂、永遠福分等。8-12節亦描寫了神如何對付及懲罰仇敵;於最後一節(13節),詩人再一次讚美神的大能。[1]
      今天,我們正面對很多困難和挑戰,世紀疫症、經濟不景、移民潮、世界戰爭等,這些都為我們帶來了憂慮和不安。但神是大能的主、行神蹟奇事的神,當我們倚靠祂、仰望祂,我們就能夠好像詩人一樣旗開得勝,為主打美好的仗。上帝為詩人除滅仇敵,使他從戰爭中凱旋而歸,今天上帝同樣會以大能的手拯救我們,帶領我們跨過一切挑戰。讓我們於困難中經歷神,靠主迎向挑戰,於紛亂的世代中仍高聲頌讚神的大能和榮耀﹗

思想:

  1. 神是滿有能力的主,是施行拯救的神,這對你帶來甚麼安慰?
  2. 你在生活中經歷了神怎樣的拯救?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上)》(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