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八日 (詩篇一百篇)

黃厚基傳道

你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

      關係需要被提醒,愛的言語也寫在心版上。以色列民是屬上帝的,我們是屬上帝的。這也要一再的提醒,恐怕我們忘記了。我們曾說過,傳統上視九十三至一百篇是登基典禮上使用的詩篇。我們在第九十五篇曾讀到:「因為祂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祂草場的百姓,是祂手中的羊」(詩九五7上)。此處,這話又響於耳際,但是多了中間一句:「當認識耶和華是上帝!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是祂草場的羊」(3節)。
      我們是屬祂的,這一點有多重要的呢?這歸屬是基於聖約。出埃及記:「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ʿām),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出六7上)。上帝作以色列民的上帝,使他們成為「子民」。成為子民對於當時身在埃及的以色列人而言,是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從為奴身分——事實上沒有身分,而成為有身分的,是一個子民。當以色列民預備離開的時候,「耶和華使埃及人看得起祂的百姓(ʿām)(出十二36上)。這裏明顯突顯了這子民的身分。再者,他們過了紅海在曠野的第三個月初一,上帝吩咐摩西對以色列民說: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如今你們若真的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ʿammim)中作屬我的子民(sᵉg̱ullâ),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g̱ôy qāḏôš)」(出十九4-6)。此處「子民」原為「產業」的意思。
      是的,成為上帝的子民,這身分乃是以色列民之成為以色列民的基礎。
       第五節說「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原本是在萬民中作我的寶藏,即是說是祂寶貝的、是珍貴的。
 
      所以,我們「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4節)。敬拜讚美祂不是一種規定、不是循例,而是記念祂的拯救、祂的選召、祂的作為、祂的大能、祂的保護。我們甘心成為祂的寶藏、祂的至愛;我們經歷到「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5節)。

思想:

  1. 你曾否感覺自己被遺棄?有時甚至覺得連上帝也忘記了你?這一首詩篇給你甚麼提醒呢?今天的札記給你甚麼安慰呢?
  2. 你是屬祂的,你是祂的寶貝,你覺得嗎?記得所經歷過最深刻的相似印象嗎?若沒有,你覺得你的信仰裏缺少了甚麼?

你的禱告:

十月七日 (詩篇九十九篇)

黃厚基傳道

求祢使我們回轉,我們便得拯救

      這是短短繼九十六、九十七篇以後,再次直接提說「耶和華作王」的詩。重覆出現了這麼多次後,我們大概捕捉到一個形態:「耶和華作王」(耶和華掌權)像是一個崇拜的序曲,是呼召會眾前來敬拜的宣召。耶和華「喜愛公平(mišpāṭ)、大能的王啊, 祢堅立公正(mēšārim),在雅各中施行公平(mišpāṭ)和公義(ṣᵉḏāqâ)」。再次,這像是一個崇拜的宣召文、啟應文,所以接下來便讀到:「當尊崇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在祂腳凳前下拜。祂本為聖!」(5節)。是的,這一位君王,祂何其公正,大有能力,當來向祂俯伏敬拜。
      來朝見上帝,是王的責任。當然,在王國時期,至少在所羅門以後,耶路撒冷中央化的聖殿敬拜便出現了。在這樣的敬拜儀式中,祭司是理所當然的角色。詩人在此追溯最早的傳統源流:摩西和亞倫。嚴格而言,亞倫被任命為大祭司,摩西是上帝的代言人,象徵上帝的話,即律法書。根據申命記,摩西的形象是先知,因此也是先知傳統的由來。這樣,另一位先知的代表人物——撒母耳——當然也在詩裏出現了。不過,這詩人似乎代表著一種更混合的傳統,反映著一種融先知和祭司於一體的氣氛。既然有了先知和律法書,又有祭司之存在,百姓知所當行;若行而不當,便當有先知為他們呼求,有祭司為他們獻赦罪的祭:「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啊,祢應允了他們;祢是赦免他們的上帝,卻按他們所做的報應他們」(8節)。 
      這個敬拜的傳統,彷彿來自遠古,在聖殿尚未建成,祭祀仍在上帝的聖山上舉行的時代。是的,上帝本來就是祂子民(以色列民)的王。我們若拒絕祂的先知,便是拒絕祂了。誠如耶和華上帝對撒母耳說:「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7下)。

思想:

  1. 你對耶和華這王有多少認識?可否借用這首詩篇說出你所學習的?
  2. 遵從上帝的話也代表讓祂作王,我們有沒有厭棄祂以至心裏如同蒙了脂油(賽六10),聽不見祂的話,也厭棄祂呢?

你的禱告:

十月六日 (詩篇九十八篇)

黃厚基傳道

上帝記念祂對祂子民的慈愛

      詩篇第九十三至一百篇論到上帝的王權,這裏提到大君王耶和華,和緊接著的意象:「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願世界和住在其間的發聲」,和九十六篇十一節所提相呼應。不只如此,兩首詩同樣在第一節說要向耶和華唱新歌。最後一句也一樣:「因為祂來了,祂來要審判全地。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信實審判萬民」(九六13和九八9)。我們無從知道為何如此,只能猜想這些有可能作為王登基的時候所用的頌曲,或許作為選曲,有時這首有時那首,相似不以為奇。
      話雖如此,此詩裏有一句「記念祂對以色列家的慈愛和信實」(3節),是第九十六篇裏沒有的。不是人去記念祂,而是祂自己記念,是祂自許本分,是祂的性情所求於祂者。 
      再者,這裏強調救恩的時候,是說「地的四極都看見我們上帝的救恩」,相對於那一首則只說「天天傳揚祂的救恩」(九六2)。一者表現出以色列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個見證,全地都要看見上主的救恩奇妙,一者強調蒙主恩惠的,何不天天都主動的傳揚祂呢!傳揚祂的信實,讓人看見祂的慈愛。

思想:

  1. 教會,像以色列民一樣,是上帝的子民。在今天這世代,周圍的人從我們這群體看見甚麼呢?
  2. 傳揚上主的救恩,講究的不只是方法,是你有沒有自己的故事——上帝在你身上奇妙作為可以和人分享。

你的禱告:

十月五日 (詩篇九十七篇)

黃厚基傳道

引導和保護祂的聖民的掌權者

      這又是一首以「耶和華作王」起首的詩。乍看,又是公義公平(2節)之類例常出現的形容。不過,若熟悉舊約,便可看出二至四節其實說的何止是上帝的寶座,更象徵祂的居所、祂的同在。再仔細看見其意象:「密雲和幽暗在祂四圍」、「烈火在祂前頭行」、「祂的閃電光照世界」,說的豈不就是出埃及記所說的雲柱和火柱般的形象。其實,說到底乃是表達上帝的寶座和居所。
      然而,上帝既在曠野上一路帶領著以色列民,祂豈住在人間實體的居所。雖後來所羅門建造聖殿,但上帝豈受拘限於聖殿中呢!這明顯更反映在被擄後以色列民的經歷,並產生出的神學。第二以賽亞如此寫道:「祂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賽四十22下)。事實是,祂本是充滿萬有的。在第三以賽亞裏說道:「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能為我造怎樣的殿宇呢?哪裏是我安歇的地方呢?』」(賽六六 1)。
      上帝的同在,也表現出威嚴的一面。詩人說:「大地看見就震動。諸山見耶和華的面,就是全地之主的面,就如蠟熔化」(4下-5節)。沒有甚麼可以與祂並立,虛空的偶像更加站不住(7節)。除了威嚴,祂更有公義:「諸天表明祂的公義,萬民看見祂的榮耀」(6節)。祂的聖民愛祂,祂也「保護聖民的性命,搭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10節)。祂有公義,祂「散播亮光是為義人,喜樂歸於心裏正直的人」(11節)。 

      所以說,耶和華作王是多麼的好。因祂掌權,那些愛祂的、行義的人,常得平安。今天,我們作祂子民的,當相信祂真的藉耶穌基督祂所膏立的王掌權了。我們無需懼怕。因為祂以祂的光照耀我們,而且應許保護我們、搭救我們。

思想:

  1. 你愛上帝,也喜愛祂的公義並效法祂嗎?你看見上帝坐著為王嗎?你看見上帝並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在今日掌權?
  2. 你覺得要在哪裏才經歷得到上帝的同在?那在曠野(以雲柱火柱)引導以色列民的,在哪裏引導你呢?

你的禱告:

十月四日 (詩篇九十六篇)

黃厚基傳道

默想耶和華作王的真含義

      有時候,聽著大家在唱著一些敬拜詩歌裏的「耶和華作王」的歌詞,不竟想:耶和華啊,祢真作王嗎?不竟想:我們真相信主作王嗎?以甚麼方式呢?當時勢真壞、公義被打擊、謊言和小人當道的時候,歌唱「耶和華作王」不是一種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而是一種宣告。這個宣告要帶著認知,有作好跟隨主的準備。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們的認知是需要考證的,是要被認真研讀和默想的聖經充實和驗證的,是要能把我們所看見的世道萬般現象、信心受挫的經驗帶入的。
      詩人說:「世界堅定,不得動搖;祂要按公正審判萬民」(10節下)。「因為祂來了,祂來要審判全地。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信實審判萬民」(13節)。我們不必因詩中提到的「萬民」就一下把它約化了傳福音給萬民之意。詩中一再提到萬族、萬民、列國(3, 5, 7, 10, 13節),也提到他們的神明。這些是古代族群的觀念,各族各民有各自的神明。然而,作為以色列民,上帝給他們的呼召就是要見證祂勝過其他的神,不但在能力上,在屬性上亦然,因祂比列國的神更公義、更良善、更信實(6, 7, 10, 13節)。
      海雖然常用以比喻象徵「顛覆創造」的力量,但海原本是上帝所創造的,和其他受造萬物一樣。所以,「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願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歡樂!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歡呼」(11-12節)。 所以,讓我們再思考,上帝比他國的君王和神明更公義,祂不會棄人不顧,憐憫人且有公正,有甚麼意義呢?如果祂真正作王,這一切都有機會彰顯。難怪我們要唱新歌;若這一切不只是一種阿Q的宣告,而是祂會在現實中施行的,我們便當思想,也要因此向祂呼求,並因祂的作為而歡呼歌唱。

思想:

  1. 你覺得要如何才可以使到「耶和華作王」這話不淪落為空洞的口號、不致成為一句毫無意義的口頭禪?
  2. 你如何向人見證上帝的信實?想想自己有哪些經歷,或許可以簡單寫下一則札記回應,並分享給你群組的弟兄姊妹。

你的禱告:

十月三日 (詩篇九十五篇)

黃厚基傳道

仰望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基督

      把這一首詩篇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第七節下出現的卻是一種急轉直下的感覺。前面一切似乎風光明媚、鳥語花香。詩人帶著我們一起歌唱耶和華是偉大的君王(2-3節)、創造的主(4-5節),祂也是拯救我們的神,我們當來敬拜這造我們的上主(1, 6節)。
      第七節是非常有趣的轉接,上半句似乎銜接著詩的上半首,有登山之意,有在殿中和詩歌班一起仰首高歌的意境;但下半句卻突然走進人生的現實、真實的內心狀態。是的,「因為祂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祂草場的百姓,是祂手中的羊」(7節上)。口中這麼說的時候,彷彿這關係真溫馨,毫無隔閡障礙。我們大概也不會想到以賽亞書「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明白」(賽一2-3)。先知表達出上帝對祂子民的厭煩,也不希望他們來朝見祂(賽一11-15)。這是因為祂的百姓不聽(對比於賽一10)。
      第七節下半開始說:「惟願你們今天聽祂的話!你們不可硬著心,像在米利巴,就是在曠野瑪撒的日子。那時,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裏迷糊的百姓,竟不知道我的道路!』」(7節下至10節)。第八節提起的這一個典故記載於出埃及記,那是出埃及後以色列民甫進曠野便第二次為沒有水而大發怨言,摩西「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又叫米利巴,因為以色列人在那裏爭鬧,並且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否在我們中間呢?」(出十七7)。
      四十年雖有觀看、經歷上帝的帶領和作為,卻依然不信,仍然問:「上帝是否在我們中間」。整一代人,全無緣進入迦南——應許之地,即「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11節)。這一整段經文和這一個母題(motif),被希伯來書的作者引述了(來三7-11)。明顯的,作者也擔心他的受眾,好像以色列民一樣,徒然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所以,他苦口婆心,甚至是嚴厲的警告他們說:「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有人存著邪惡不信的心,離棄了永生的上帝。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腸剛硬了。只要我們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份了」(來三12-14)。
       我們當常常來到我們的大祭司耶穌基督跟前(來八~九)。不是說我們信心不軟弱、人生路上腳不發軟、不曾想過放棄(來十二12),不是說我們已經完全得著了所應許給我們的,但當學習那些見證人(來十一),仰望並倚靠那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基督(來十二2),行走人生崎嶇之路。

思想:

  1. 再細讀此詩篇,你有沒有感覺到了第七節有個急轉直落的感覺。把它當作人生的比喻,你如何形容這種從外表風光,內心不堪的落差?
  2. 反省自己是否有那不信的心、剛硬的心?你如何把自己帶到這位創始成終的基督那裏?

你的禱告:

十月二日 (詩篇九十四篇)

黃厚基傳道

惡人落井下石,但主是我的救拔、碉堡和磐石

      詩人的心思交織不同的情緒,一者是對己的、內視的、自我反省的(17-19節),一者是對外針對惡人,那些落井下石、欺壓孤兒寡婦等無倚靠者、曲枉無辜者之人(3-6, 21節)。他指出,這些人「藉著律例玩弄奸惡、以權位肆行殘害」(20節)。
      詩人一開始便說:「耶和華啊,祢是伸冤的上帝;伸冤的上帝啊,求祢發出光來!」(1節)他反問:「造耳朵的,難道自己聽不見嗎?造眼睛的,難道自己看不見嗎?」(9節)。他必判定列國、知道誰是欺壓人的。
      念及於此,詩人似乎突想起自己也不是全然無罪。是的,他固然願意按上帝的正義標準活得正直。或許他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憑自己的義在上帝面前作出訴求。所以他說:「耶和華啊,祢所管教、用律法教導的人有福了!祢使他在遭難的日子仍得平安,直到為惡人挖好了坑」(12-13節)。因此,他個人的問題,也可能是他遭難的原因之一,但惡人卻像落井下石的人,而且預先為他換了陷阱讓他跌下去。在這樣的日子裏,他只有向耶和華禱告,求祂為他出頭伸冤。
      於是他能更有信心的反問:「誰肯為我起來攻擊邪惡的?誰肯為我站起抵擋作惡的?」(16節)是的,我們相信他必已經歷上帝的救拔幫助,為他剪除那些惡人(23節)。他深知「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我早就住在寂靜之中了」(17節)。 

      我們或許猜想,詩人為何「多憂多疑」呢?詩人說:「我若說:『我失了腳!』耶和華啊,祢的慈愛必扶持我。我心裏多憂多疑,祢的安慰使我歡樂。」上帝的慈愛成為他的扶持,原文有使他站起的意思;上帝安慰安撫了憂慮,使他的心可以安舒喜樂。是的,面對各樣奸惡的攻擊,上帝是我們的磐石,是我們的碉堡,快來藏身在祂裏面。

思想:

  1. 這詩篇形容上帝有甚麼屬性?請用自己的話描述這位上帝。
  2. 你如今面對甚麼的攻擊,或職場或個人生命中滑倒失腳,或內心有各種的憂慮?

你的禱告:

十月一日 (詩篇九十三篇)

黃厚基傳道

上帝的能力與法度掌權

      「世界就堅定」,第一節最後一句說。堅定,一些英文譯本譯為established,即「建制的」,影射著一種建立在政權、經濟、平穩與財富地位的階級。這在當今語境中,從二十世紀末至今,批判著貧富懸殊、程序公義、離地和無視平民百姓的苦困。或許,在「躺平」聲中,我們聽見的不僅是怨聲,而是好像上帝活在埃及的以色列民的哀聲,說:「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也聽見了他們因受監工苦待所發的哀聲;我確實知道他們的痛苦」(出三7)。
      埃及,反映著屬世的一切不屬上帝的力量,就如詩裏所指的「大水」、「大浪」,在聖經敘事一再用以表達那顛覆的、黑暗的、扭曲的力量,好像創世記說:「地是空虛混沌,深淵上面一片黑暗」(創一2上)。然而,上主勝過眾水的力量。耶穌曾「斥責那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平靜了」(可四39)。
      所以,我們當站住、當默想,誠如摩西向以色列百姓說:「不要怕,要站穩,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拯救,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要安靜!」(出十四13-14)。是的,「耶和華作王」,「作王」是動詞,說的是耶和華掌權、治理、統治。是的,彌賽亞(受膏君王,主基督)的國,比世界諸國諸權勢更公義,更為可靠。詩人說,祂的法度最為確定。世界的權勢不可靠,俗語說:「權力可以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凡自覺無助者,當來仰望上主。

思想:

  1. 請思考這世界所表揚的能力(權勢)和上帝的能力(權力),你對上帝的能力有多少認識呢?你希望祂在你的生命中、生活中如何掌權,並顯出祂的威嚴和能力呢?
  2. 上帝的權柄和能力,反映祂的甚麼屬性呢?如果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為何這不發生在上帝身上呢?

你的禱告:

九月三十日 (詩篇九十二篇)

黃厚基傳道

祢高舉了我的角,顯明祢是正直的

       詩歌前半訴說上帝的慈愛和信實,這其實對應於後半詩人的自述(10-11節)和他所形容的義人(12-14節)。而且,詩人似乎暗喻他走的是義人之路。
      話雖如此,詩人的道路不是沒有遇見困難。中間兩節形容「畜牲一般的人不曉得,愚昧人也不明白。惡人雖茂盛如草,作惡的人雖全都興旺,他們卻要滅亡,直到永遠」(6-7節)。這雖可作為和義人所行對比的概括形容。但第十一節透露詩人一個較個人的感受,叫我們知道他形容愚昧人之如畜牲,作惡之人之如興旺茂盛的草卻要滅亡,不只是抽離的、自己毫無感受的描述。他說:「我的眼睛看見我的仇敵遭報,我的耳朵聽見那些起來攻擊我的惡人受罰」(11節)。這看似詩人尋求報復的心情,不應視之為只是詩人出於不義、魯莽的心,以致隨意把它掃到地毯下;亦不應只說詩人應有愛心之類的話,便把當中的怒氣 「和諧」(河蟹)了、淡化了。相反的,我們更應正視的是,詩人到底在哪方面被惡人所害了。
      詩人沒有透露到底惡人的陷害是甚麼,但似乎他的出路來自於上帝自己的高舉。他說:「祢卻高舉了我的角,如野牛的角;我是被新油膏抹的」。角,在此可以暗喻力量、權柄,甚至勝利;被膏抹可以喻指被上帝的靈充滿,也可以暗示作王。我們不需作太多的聯想,而是緊貼詩人所形容(自喻)的義人,他不但要成為結果子的樹(另參詩一),而且是高聳入雲一般的香柏樹,以及在曠野之地常綠的棕樹,而且是髮白的時候仍能結果子(12-14節)。這表示他沒有被惡人打倒,而是活到年老髮白依然昌盛。 
      所以說:「這一切都顯明耶和華是正直的」(15節),祂也是值得稱謝歌頌的。這多好啊!是的,寧願我們都細心體察祂的美善(1-4節)。即或一時尚未完全明白,又有何妨呢!因祂的「工作何其大」,祂的「心思極其深」(5節)。

思想:

  1. 你有多少時候,或你最近曾對主發出真誠的讚美呢?無論何時,那代表你真實的經歷了祂,或許把自己的生命再一次完全交託在祂手中。詩的標題說這是「安息日之歌」,是否意謂不再靠自己奮戰,而是靠主得勝?
  2. 你生命中的仇敵是誰?是外在的嗎?還是自己的內心?你希望自己如何經歷被高舉?就像詩人所說:「你卻高舉了我的角,如野牛的角;我是被新油膏抹的」。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九日 (詩篇九十一篇)

黃厚基傳道

祂保護我,我也常常專心愛祂

      整首詩最明顯的意象就是上帝的保護。第一節的「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和「全能者的蔭下」,以及之後出現的「避難所」、「山寨」、祂的「翎毛遮蔽」、「翅膀底下」、「盾牌」、「帳棚」(參2-4, 9-10節)。這一再的肯定,是詩人的體驗,也根植於上帝的信實(4節)。
      可是,上帝雖無比信實,我們卻不可濫用祂的信實。此詩第十一和十二節說:「因祂要為你命令祂的使者,在你所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住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或許有人馬上想起馬太福音記載撒但第二次試探耶穌的話便是引自這句,叫耶穌在聖殿頂上往下跳(太四5-6)。耶穌的回答是:「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太四7;比較申六16)。耶穌拒絕撒但的建議,不在於否定上帝會保護他(以及我們),並祂的能力;而是揭穿了一個謊言,因為如果順從了這個建議,這人既濫用上帝的慈愛,也實則破壞了之間的信任關係。
      我們看見這詩人並非如此。去到最後的三節,全段以引號表述,彷彿要我們留意,有一個這樣的人:

「因為他專心愛我,我要搭救他;

因為他認識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

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

他在急難中,我與他同在;

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貴。

我要使他享足長壽,

將我的救恩顯明給他。」(14-16節)

      是的,我們只管專心的來愛祂。不是以愛祂來換取保護,也不單是為了報答祂的保護,像是還人情債似的;而是在於了解這保護是基於祂的愛,而我們也當學習以愛,不傷害祂的心為回應。

思想:

  1. 你對於詩裏以各樣隱喻提到上帝的保護有何體會,你覺得用於你身上真實嗎?
  2. 你愛主嗎?形容你對祂的愛。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