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八日 (詩篇九十篇)

黃厚基傳道

一生飽嘗你的慈愛

第四卷(九十至一百零六篇)

      這一首摩西的禱告,許多基督徒都耳熟能詳。好一句「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10節上),即使是今天醫學昌盛,人的壽命可延長的年代,我們豈不也常常體會生命之無常。詩人說:「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12節)。沒錯,經驗告訴我們,人踏入中年,便開始警覺(其實身體機能漸衰退會一再提醒自己),日子已經在倒數。
      其實,心靈深處還有一樣比身體老化更常縈繞的是,自己是否過得釋然,生命有沒有遺憾,是否往日的過失和罪業,彷彿未能釋放和卸下。所以詩人說:「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祢轉回,憐憫祢的僕人們」(13節)。或許,我們人生所承負著的苦罪、患難、冤屈,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人的明白,而這一位其實捨上帝自己其誰呢?詩人說:「求祢使我們早早飽得祢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求祢照著祢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使我們喜樂。願祢的作為向祢僕人們顯現,願祢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14-16節)。上帝向我們顯現,表示祂顧念,也證明祂沒有離開我們;而自己家人後世都能看明白上主的恩典和同在,這不就是我們許多人心中所願嗎?
      這樣,我們的一生不會只是「一聲歎息」,也不是像活在祂的「震怒之下」,祂也沒有一再數算我們的罪(7-9節)。其實,祂若要計算我們的不義,誰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呢?但祂有憐憫、有恩典,不含怒到永遠(出卅四6)。因祂記念我們,我們的一生便不如朝露般消逝,人生也不會如煙一般的空氣(比較1-6節)。
      詩人最後的體會是,人的一生未必能抗老(或有人想像的凍齡保顏)。最大的把握更在乎「上帝的恩寵歸於我們身上」,所以他向上帝期許:「願祢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祢堅立」(17節)。

思想:

  1. 你目前甚麼年紀?你對自己的過去與未來,最深的感受是甚麼?
  2. 你覺得詩人所表達的那一份上帝與他的生命內內外外都息息相關的感覺,是否也是你的體會呢?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七日 (詩篇八十九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九篇反覆地道出神的信實和慈愛,內中混合了頌讚詩和哀歌。第一部分是讚美詩(1-37節),第二部分轉調為哀歌(38-51節),最後再返回以讚美作結語(52節)[1]。「信實」在詩中一再出現,共有七次之多,可見在詩人心中,他的認知裏,神是信實的。但到四十九節「主啊,祢從前憑祢的信實向大衛起誓要施行的慈愛在哪裏呢?」詩人對神的信實似乎有了疑惑。就正如我們一樣,在苦難中,人常對神的信實起懷疑。然則神真是信實的麼?  
      詩人處境,正目睹大衛王朝的崩壞,被耶和華棄絕,神的怒氣傾倒出來。詩人不禁連聲問神:「到底神在哪裏?神的怒氣何時才止息?以色列有將來嗎?大衛家仍能坐在寶座上嗎?對大衛的應許還會實現嗎?」然而這一系列疑問當中,呈現的究竟是神的信實有問題?還是更顯然地是流露出以色列長久積累的生命問題呢! 
      人面對長久的苦難時,的確叫人難受,會使人對神的信心動搖。但落在苦難的人仍然期望神是信實的,會出手幫助脫離痛苦。那麼,神是否會不守信用?神會忘記他所愛的人嗎?當然不會!問題不在乎神!問題在於我們,我們只希望神將苦難挪開,過後,又再將神拋諸腦後。神的信實永遠不變,變的不是祂,往往是我們。神在本詩裏應允「我必不毀損我的約,也不改變我口中所出的話。」(34節)。不要懷疑神,要堅決的完全相信神,就必看見神的信實再現。「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阿們!」(52節)

思想:

  1. 你是否經歷過神的信實在你身上,你當時的感受如何?
  2. 當我們落在悲慘環境時,怎樣才可以信靠神、歌頌神?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下) 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108

九月二十六日 (詩篇八十八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八篇是一首哀歌,詩人在悽慘、絕望的處境中呼喊,描述自己受苦,身患重疾的經歷;詩人痛苦的呼喊貫徹全詩。詩人晝夜在神面前呼喊(1-2節);詩人道出自己的苦情,死亡將他與神隔絕,他甚至懷疑神已不再記念他,也不拯救他,但詩人依然求神醫治他,因他若離世而進入陰間的話,就不能再次稱謝神和宣揚神的慈愛(10-12節);詩人再次道出他的苦況,講述在年幼時已受折磨和驚慮,覺得神拋棄了他,不愛護他[1]
      這篇詩篇獨特之處是,詩人縱然落在痛苦中,懷疑神、埋怨神,看起來沒有出路和光,但仍然沒有終止向神呼喊懇求。是的,我們或不明白為何所遇到的痛苦是極其難受和無盡,為何神沒有早早回應出手,為我們解決?但在詩篇中,詩人的祈求縱然未得到神即時回應,但他始終堅毅沒有放棄,他依舊恆切地以早晨的禱告,要達到神的面前,詩人雖然陷在最深的絕望中,但仍然持守信靠,一清早便向神禱告祈求。
      詩人每每稱呼神為:「耶和華—拯救我的神阿」(1節),顯示出他仍然相信神,堅定盼待神能拯救。這讓我們知道,就算我們犯罪跌倒、落入試探,得罪了神,或無論是任何困境,我們都應該要仍舊向神求告,因為只有神才可以幫我們脫離困境、赦免罪。所以我們要像詩人一樣,即使落在百般艱難的時刻,仍要不停地向神禱告。

思想:

  1. 我是否可以在困難中,仍對神有信心,信得過神會聽我的禱告,為我開路?
  2. 從八十八篇詩篇,詩人的禱告,帶給我甚麼提醒?

你的禱告:


[1] 聖經 串珠*註釋本 (福音證主協會出版,中國神學齊究院編撰,1993) ,頁1155。

九月二十五日 (詩篇八十七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七篇是一首論關於神的城錫安的讚美詩,這裏將會成為宗教的、屬靈的中心。詩人熱切地盼望萬民都像兒女般歸向神,作神應許的兒女,聚集在錫安那裏一同敬拜。在一至三節裏,詩人稱頌錫安、神的城邑。而在四至七節裏,詩人描述錫安的重要性,祈願以色列的鄰邦,都可以一起來到錫安朝拜神。 
      神的愛自古至今都是如一,神的救贖是恩及萬國萬民的,所以我們對神的認識,也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狹隘的眼光,或者是有限的經歷裏面,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應該知道永恆的將來也是屬於神的。而在神的普世計畫中,我們亦有份參與;所以,藉著這首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詩篇,我們要學習詩人,既已領受神偉大的救恩,就要起來帶領以色列民眾和四周鄰國齊來稱頌讚揚神;甚至要在歷世歷代的信仰群體當中,繼續傳承這份敬拜,引領眾教會一起加入這讚美的隊伍[1]。這篇詩篇提醒我們,神的救贖遍及全世界的人,祂首先藉著以色列人這個民族,預表神的救贖計劃,神從亞當一人創造萬族,繼而再從耶穌一人拯救萬族。神希望每個地上的人都能得到這份救恩,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耶穌愛鄰舍的言行,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的生命,在地上見證神恩典的國度 。

思想:

  1. 我是否願意回應神,渴望更多親人、朋友都一同來敬拜我們的主,努力向他們傳講福音?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卷下) 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98

九月二十四日 (詩篇八十六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六篇是大衛個人的哀歌,是他在患難之日仍然堅定的禱告,一至七節是他祈求的內容;而八至十三節是他對神的全能作出讚嘆;十四至十七節他再次求神施恩。全詩中他共十一次呼喊「耶和華啊……我的神啊……主啊」,詩人雖然落在患難中,仍向他所認識的神呼求。詩人自稱是「虔誠人……倚靠祢的……仰望祢」,他敢在神面前稱自己是虔誠人,表明他的信心,確信神不會丟棄他,也會聽他的禱告。透過他對神的本性一系列的說明:「祢本為良善,樂於饒恕人,有豐盛的慈愛對待凡求告祢的人」,也深深地表達出詩人對神的崇敬,以及他渴望神施恩拯救。
      從起首的一句:「耶和華阿,求祢側耳應允我,因我是困苦貧窮的」(1節)詩人便流露出他情詞迫切的懇求。這啟發我們反思,到底當遇上困難時,我們在尋求神幫助的同時,我們對神的信心有是否優先呢?詩人的例子提醒我們:信心是祈禱的首要以及必須具備的條件。
      願我們都向我們深信的神恆常禱告,不住禱告!以神話語為生命之道,為人生旅途的明燈,為苦難中的安慰和力量!藉著詩篇八十六篇,提醒我們應當行在神的真理中,不偏離神的吩咐,能盡心、盡聖、盡力愛神,便可以在神的話語中尋找到力量、幫助和安慰;像詩人「求祢轉向我,憐憫我,將祢的力量賜給僕人」(16節),把眼目的焦點調較對準神,專心一致,以敬畏神為念,這也是切實踐行的持續操練[1]

思想:

  1. 我是否在患難中不斷的呼求主名?我是否承諾行在真理之中?
  2. 我的祈禱除了求神施恩幫助外,還有甚麼向神祈禱的?

你的禱告:


[1] 張國定:詩篇 (卷下) 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93。

九月二十三日 (詩篇八十五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五篇是一首會眾求告詩,是一首求神復興的哀歌。一至三節,回顧往昔的日子,神拯救以色列,引領他們回歸、重建家園;四至七節;詩人描述當時的光景,求神止息憤怒,並施與救恩,使眾民回轉,因此詩人對神有堅定的信心,深信神必親自預備救恩,按應許施恩憐憫。
      詩人回顧過去救恩臨到的歷史,雖然以色列曾悖逆犯罪引致神的怒氣,但只要眾民認罪悔改,以神為本,以神為中心,聽神的話,救恩便必定臨到,神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赦免了祢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2節)。所以,詩人求神如同過往一樣,貫徹與他們所立西乃之約,當百姓行出「誠實與公義」,神便會賜下「慈愛和平安」恩待他們。
      不過,詩人也提醒百姓,千萬不要再離開神,不可再轉向妄行,縱然神會憐憫人,願意赦免回轉的人,但倘若人屢次輕看神的恩典,不斷犯罪,神的懲罰會再次臨到。所以詩人提醒民眾,要持續堅定地跟隨神,雖然神是富有憐憫和慈愛的,切勿輕慢神的恩惠,堅守主的道。
      回顧,我們都曾經是罪人,過往不願親近神,但神沒有忘記我們,祂的慈愛藉著耶穌基督臨到我們,神知道我們被罪惡捆綁,在罪中被死亡奴役,因此神差派耶穌來拯救我們脫離死亡,只要我們願意悔改,像以色列民回轉,承認得罪神,願意相信耶穌,神必然會將祂的好處賜給我們,進入神應許的天國,等候新天新地直到永遠。

思想:

  1. 我們如何能對神有堅定的信心,深信神必按應許施恩憐憫,活出神的公義和平安的國度?
  2. 我們是否願意轉離惡行,聽從神所吩咐的,還是仍隨自己心意,重複犯同樣的罪嗎?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二日 (詩篇八十四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四篇是一篇表達渴慕前去聖殿朝見神的詩歌,全詩分別講述三種福:一至四節是切望進神的殿蒙恩福,享受與神親近的快樂;五至八節是能到錫安作朝聖者的福;九至十二節是形容依靠神的人最為有福。
      第四、五節和第十二節所講的三個福,其實是一個福的三個層面,三個角度,三個方式才可以得著,第一,你必須「住」才有福;第二,你必須「想往大道」行在神中間才有福;第三,你必須「依靠神」才有福。我們都很盼望得到神的祝福,而第六節「有秋雨之福」,這個福是可以白白得到的,因為雨降與否,主權不在你,而是在神手裏。主給我們的福是都希望我們從生活中經歷以後長存感恩的心,把一切的榮美歸給神。 
      詩人希望表達的是,無論神給我們的福是那一種,神都希望我們能在經歷祝福後,長存感恩的心,並把一切的榮美歸給神。詩人這種對神深切的嚮往,也是一步步地描繪出人與神的關係,從認識到深入了解,到親密的交往,並且被神深深地吸引著,以至專心一意地追求渴慕神[1]。當我們行在任何環境,只要按著神的心意,神就把要走的路向我們顯明,神是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神會在前引導,讓我們可以洞悉神的心意並放心地跟隨,相信神的拖帶是最大的幸福。所以當我們專心敬拜神,生活裏以神為中心時,神能使流淚谷變為泉源之地(6節);使我們行走時可以力上加力(7節);並必定會垂聽我們的禱告(8節)。

思想:

  1. 詩人專心一意追求渴慕神,我是否也有同樣的心境?
  2. 我是否珍惜每次能在殿中敬拜神的機會?

你的禱告:


[1]張國定:詩篇(卷下) 香港:天道書樓,2020,頁82 – 83

九月二十一日 (詩篇八十三篇)

劉國華傳道

      在詩篇八十三篇,當詩人見到以色列的仇敵聯合起來,要攻擊以色列民,使他們從地上消失。當面對亡國危急關頭的時候,詩人逼切地向神發出哀聲祈禱,但神卻靜默不作聲,詩人用了三個「不」,來表達強烈的呼求,懇求神來保護他們。詩人哀求神透過狂風、烈火、暴雨來趕散及毀滅仇敵,使他們滿面羞恥,更希望敵人能最終悔改,回轉尋求耶和華的名,知道耶和華是在全地上唯一至聖的神。
      這首詩給我們的提醒是,當人遇到困難而向神呼求時,神有時會靜默無聲,並沒有馬上回應我們的禱告,所以我們不應以為祈求便能立即使困難過去。在等候神幫助的過程中,忍耐過程的確不容易,但我們可透過思想神過去在我們生命中曾經有過的幫助,來增加我們的信心去面對困難;並深信神並不是丟棄我們,而是有祂的時間和計劃,必定會按著祂的美意成就對人的眷佑和應許。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謙卑的來到祂的面前倚靠祂。 
      詩人在患難中的禱告,仍然不忘祈求神讓世人都知道祂、認識祂。但願今天的我們,也能在昏亂的世代中,像詩人一樣,恨厭罪惡,卻也渴望仇敵回轉,歸向耶和華上帝。「願他們認識祢的名是耶和華,惟獨祢是掌管全地的至高者!」(18節)。

思想:

  1. 面對困境時,我們如何才不至沮喪、不抱怨,以至能榮耀神?
  2. 詩人面對危難時沒有忘記神,仍向神禱告求幫助,詩人的禱告有甚麼地方可以學習?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日 (詩篇八十二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二篇提醒我們,在運用權力的時候,要知道權力是從神而來,神給我們權力在地上伸張公平和公義,我們更要緊記,最終都要面對神的審判。詩中提到「諸神」(1節),以及「你們是神」(6節),是指君王或地上的審判官。神設立君王的目的,是要他們秉公行義,並且擔當神的代表。故此他們被稱為諸神,代表神執行審判。可惜他們卻不秉公行義,在所被委任的職份上失職。
      詩人形容這些掌權者屈枉正直,偏袒惡人。沒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審判不秉公義,抬舉惡人的臉面」(2節),他們的錯失歸因於缺乏智慧和判斷力,因此,神要讓他們有所醒悟,不要繼續停留在黑暗裏,免得使世界變得無法無天,甚至令社會的根基都被動搖瓦解,為害平民百姓。
      於是,神向掌權者宣告審判(6-7節)。雖然他們貴為君王,但若不醒悟,知法犯法,神就判他們死刑。最後詩人呼求神審判這些不公義的掌權者以及世界,意思是全世界都是在神的掌管之下,唯有神才是全地至高的審判者。 
      詩人在此呼籲人不要因為社會存在不公義,而對神失去信心和盼望,真正掌權者是神,我們要為貧窮人和孤兒寡婦伸張正義。「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3節),遵行神的吩咐。

思想:

  1. 在這彎曲悖謬不公的世界,我們信徒要如何彰顯神的公義?
  2. 我可以如何扶助有需要的群體?

你的禱告:

九月十九日 (詩篇八十一篇)

劉國華傳道

      詩篇八十一篇是一首讚美詩,1-5節詩人呼召眾百姓一同參與節期慶典,一同歡呼敬拜,而住棚節更是一個歡樂的日子,是記念以色列民出埃及,在曠野神與他們立約,所以以色列民每年也要守這節期去記念及敬拜神。
      詩人描述敬拜的場景,其實是要以色列人悔改並聽從神的命令的信息。詩人以「筐子」──原先是他們祖先在埃及為奴時,背負磚頭的工具──來比喻以色列民已經告別了在埃及為奴的日子。當以色列人在急難中呼求時(7節),神便出手拯救,亦供應選民所需。神提醒百姓,祂一直向以色列民施與恩惠,同時,也期望他們用心聆聽、遵從神的勸戒、效法祂的模樣(8 - 10 節)。
      神要求祂的子民單單敬拜祂,可惜的是,以色列人非但不肯聽從,反而多次悖逆和埋怨神。以致神說:「無奈,我的民不聽我的聲音,以色列不肯聽從我。」(11節),神惟有任憑他們。神極其希望人對祂的慈愛有所回應,詩人提醒新一代的選民,若想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就要立即悔改、皈依神(11-12節),詩人呼籲百姓回轉、悔改,不要像先祖一樣,要聽從神的吩咐,神就會賜福給他們(13-16節)。神更應許要保護他們,並會治服他們的仇敵,使他們得到復興。 
      本篇開始時雖有讚美的話,結束時卻有許多警戒的話語。詩人提醒我們要堅持不懈地效忠神,神是有恩典的,我們要吸取教訓,要互相提醒勉勵,聽從神的話乃是唯一得平安的道路。

思想:

  1. 我們來到教會敬拜,是否都懷著一顆順服聆聽的心?
  2. 神願我們遵從祂的吩咐,在生命歷程中,神如何幫助我們辨別祂的聲音呢?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