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十一日

黃厚基傳道

啟示錄五6-8

6我又看見寶座和四個活物,以及長老之中有羔羊站著,像是被殺的,有七個角七隻眼睛,就是上帝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7這羔羊前來,從坐在寶座上那位的右手中拿了書卷。8他一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

至此,我們心中可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即那坐在寶座上的,乃是耶穌基督。但作者在神學上有更精細的鋪排。從此章第六節,我們看見曾被殺的羔羊(當然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乃是站在眾長老中,和寶座並四個活物一起。這羔羊有一個特徵,就是有「七角七眼」,七角代表完全的權柄和能力;七眼指神的七靈,即完全的靈。眼本來用來指看見,七眼可以意謂遍察;但在此卻沒有如此強調,而是和七靈相扣。靈,給我們的印象和看見沒有關聯。我們嘗試這麼詮釋:靈,代表羔羊的本體本質;眼,則是要強調祂的看見。其中,作者顯然把以西結書第一和第十章的活物的意象加以改造換置。這樣說來,這七眼七靈的羔羊,也可以被視為上帝的榮耀。

  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意思是說上帝的靈充滿天地,頗有「萬有神在論」的氣質。此外,七眼既有遍察全地之意;所以說,上帝的靈,並非沒有辨識之力,既「寓居」於羔羊,也被差遣,無遠弗屆,而察驗全地的眼亦然。正是這羔羊,能拿起書卷;正是這眼目遍察全地者,祂的耳朵也同樣聽見祂子民的聲音;正是盛著香的金爐裡傳上來的聲音,因「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五8下)。是的,祂一拿了書卷,那「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他們這舉動,令我們想起舊約的祭司。是的,金爐上的香,彷彿融合著琴聲裊裊上升,代表著信徒靈裡的禱告,達到施審判者的寶座前。

思想:

  1. 被殺的羔羊有七個角七個眼,代表祂的能力和遍察全地。有了這一層的認識,如何堅固你的信心呢?
  2. 你在靈裡的禱告,通常有哪些層面呢?你知道嗎?不單是為自己,為他人代禱也是如此?如何在靈裡禱告呢?如何按著你對祂的認識禱告呢?

你的禱告:

一月二十八日

黃厚基傳道

啟示錄五1-5

1我看見坐在寶座那位的右手中有書卷,正反面都寫著字,用七個印密封著。2我又看見一位大力的天使大聲宣告說:「有誰配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個印呢?」3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沒有人能展開、能閱覽那書卷。4因為沒有人配展開、閱覽那書卷,我就大哭。5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能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個印。」

我們在第六章會逐一看見七印如何一一揭開。我們必須留意,啟示錄貫徹著舊約先知文學中的「預言」的含義,所謂「預言」,乃是上帝提醒祂子民的心意,也是對不義者的警告。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並且回轉。所以,七印不是中文「預」一字字面含義下所指未來,因此揭開七印,也不是要預言一種時序上的逐步應驗。因此,七印與其說是預測未來,不如說是一個比一個更嚴厲的警告。

  第五章延續著第四章的寶座景象。這時,彷彿鏡頭聚焦在坐寶座者的右手。在舊約中,右手常代表權柄和能力。原來祂手上拿著一書卷(單數)。到底這書卷有甚麼含義呢?既是寫滿了字,卻用七個印封著。這裡我們不必過於執著,一個有七個印的書卷,每打開一個印的時候,是打開哪一部分?雖正反面都寫著字,既密封著,約翰又如何知道寫著字呢?此處的重點是:有誰配揭開七個印?

  約翰的反應是因沒有人可以和配展開和閱覽那書卷而大哭?這個反應是頗值得我們去體會和感知的。他彷彿代表著第一世紀那些教會群體,在面對逼迫之時的提問:這歷史時刻有何意義呢?所受的苦都是徒然的嗎?是的,歷代面對逼迫的群體,內心豈不也同樣一等再等,引頸長盼上主的回應。

  感謝主,「猶太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即耶穌基督,「他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這揭示了那位勝過世上罪惡和死亡權勢的主基督,祂乃是明白一切歷史奧秘之鑰,祂的道成肉身本身,並祂的受死和復活,承載著歷史的意義。

思想:

  1. 把經文中提到有一位將配得揭開七印的含義放在歷史和現實處境中,你覺得寫作時代(第一世紀末)的第一代讀者,聽見這信息的時候,感受是如何?
  2. 今天你也活在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你曾否有一種虛空無助的感覺?時代即使荒謬,而活在當下的你,該如何因信而活得有意義呢?

你的禱告:

一月二十七日

黃厚基傳道

啟示錄四8b-11

他們晝夜不住地說:「聖哉!聖哉!聖哉!主—全能的上帝;昔在、今在、以後永在!」9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那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者的時候,10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敬拜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的那一位,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11「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你配得榮耀、尊貴、權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萬物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存在。」

先前我們說,活物像上帝的座駕,也有可能象徵受造萬物,或天上地下一切屬主的。在此,約翰不但繼續沿用以西結書的意象,也結合了舊約的天啟文學但以理書的內容(但七13-14)。

  在此,這一切向那坐在寶座上的獻上敬拜,三個聖哉分別對應著「榮耀、尊貴、感謝」,並「榮耀、尊貴、權柄」;而「昔在、今在、以後永在」對應於「活到永永遠遠者」,就是全能的上帝、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

  如果四活物也在某程度象徵受造萬物,牠們的敬拜的緣由,也來自於萬物正是按全能主上帝的旨意所創造的。

  所以,二十四長老,和萬物一樣,既效法萬物、又代表萬物,向主宰萬物的主獻上敬拜。這一個俯伏敬拜,不只是一個禮儀,不只是一個崇拜神學,更是一個表達所有權柄都屬主的神學。

  記得我們說,啟示錄第四和第五章展現一個天上的景象,天上的現實,這現象不是他世的、未來的,而是指出地上的一切現實表相背後,還有一個更真實的現實。教會、上帝的子民、信徒今天雖然活在地上的現實中,但卻要記得,在這一切背後,在肉眼看不見的層面,有一位真正掌權的全能上帝。祂才是一切受造存在的基礎。

思想:

  1. 環視受造萬物,你看到的是人的偉大,還是看見上帝的能力?你感覺到這世界是真正屬於上主而不是屬於人的嗎?
  2. 若你有這樣的醒覺,你會如何喚醒其他人呢?請你嘗試以這裡所反思的,聯想全球暖化的問題。寫下你的感想。

你的禱告:

一月二十六日

黃厚基傳道

啟示錄四6b-8a

寶座的周圍,四邊有四個活物,遍體前後都長滿了眼睛。 7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的臉像人臉,第四個像飛鷹。8四個活物各有六個翅膀,遍體內外都長滿了眼睛。

這一段經文提到「寶座的周圍」,對應著先前「寶座的周圍」(四4),先前提到的是廿四長老(我們姑且認定指的是上帝的子民),這裡提到的是「四個活物」。

  到底這四活物指的是甚麼呢?是基路伯嗎?還是受造一切?為何在寶座四周,又為何遍體滿了眼睛。有人指四活物各象徵:

獅:獸中之王   

牛:牲畜之王        

人:萬物之王               

鷹:天中之王

又有人把四活物解為:

獅:王者               

牛:僕人               

人:(臉面):人的能力

鷹:屬天的能力

  作者本就善於引述舊約的天啟文學中的意象加以改造,並賦予既相似又嶄新的含義,在此也不例外。這裡他借用的正是以西結書第一章和以賽亞書第六章,但卻不是「生吞硬嚥」。短短的靈修文章,我們必須有

  話說此處的活物並非各有四張臉,而是所割捨,暫不深究。

分別有一張臉;不是各有四個翅膀,而是六個。關於以西結書的活物,其作者說:「這就是耶和華榮耀形像的樣式」,又像是上帝的榮光的座駕基路伯(結十);而六個翅膀,借用的是「撒拉弗」的意象(賽六2)。

  再者,活物遍體前後都長滿眼睛,牠們既在寶座的四周圍,就和那廿四長老一樣。以西結書的經文提到「有四張臉的活物旁邊各有一個輪子在地上」(一15下),「輪中套輪」(16下),「四個輪圈周圍佈滿眼睛」(18下)。這活物象徵著全能者,是那萬軍之主(24上)。另外,在活物之上有穹蒼(22上),而穹蒼之上卻有寶座(26上)。

  此外,「靈往哪裏去,活物就往哪裏去;輪子在活物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20)。可見靈在活物中,兩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並且活物有輪,輪圈周圍有眼。所以,靈亦有眼。

  

  如果說以西結書要表明的是上帝的榮耀,按舊約的神學而言,上帝的榮耀表達著上帝的同在,而祂不但同在,也遍察祂子民所經歷的一切,更遍察全地。

  如果說以西結書的焦點在於以色列,被擄的子民所經歷的,彷彿是上帝的榮耀離開了;但此處,上帝的榮耀、能力和權柄,不但要臨在祂的子民當中,也臨在於天上地下一切受造物並各樣的權勢當中。

思想:

  1. 透過經文,你明白上帝的眼目遍察全地,你有甚麼向祂提問嗎?你是否深感安慰呢?
  2. 你是否真實的體驗到上帝的榮光和能力呢?你願意和弟兄姊妹分享嗎?如果你不明白到底如何才叫做上帝的榮光和能力,你是否會主動找傳道人詢問呢?

你的禱告:

一月二十五日

黃厚基傳道

啟示錄四4-6a

4寶座的周圍又有二十四個座位,上面坐著二十四位長老,身穿白衣,頭上戴著金冠冕。5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在寶座前點著七支火炬,就是上帝的七靈。6寶座前有一個如同水晶的玻璃海。

  從第三章轉入第四章開始,細心思量,那「吹號的」(四1)響應著那位坐在寶座上的。這天上的景象告訴我們,雖然地上所見是教會所處的現實,但真正掌權的是這位在寶座上的。

  二十四位長老到底所象徵的是甚麼?是借用祭司的二十四個任職班次(參代上廿四5)以象徵著敬拜的群體嗎?還是象徵著教會?或許更理想的是象徵上帝的子民──十二位代表以色列支派,十二位代表使徒──即舊的子民與新的子民的總和。長老之稱,彷效以色列民的長老之代表著各支派,此處也可取相同的意思,即上帝子民的二十四位代表。

  二十四位長老都身穿白衣頭上戴金冠冕,「身穿白衣」表示他們乃是象徵著那些蒙救贖的(redeemed mankind);而「頭上戴金冠冕」更顯明他們是得獎賞的,因在啟示錄中說到,神的子民如何受逼迫甚至殉道,他們持守信仰見證他們的主,將來他們必要得「金冠冕」為賞賜。

  「有閃電、聲音、雷轟」形容主的顯現,這是審判的主,充滿威嚴。七支火炬表示上帝的七靈,就是遍在無缺的上主的靈。在寶座前點著表示那坐在寶座上的便是上帝,靈和寶座相互詮釋,互為表裡。

  在寶座前的玻璃海,對應著經文後來要從海上出現的獸。海,在古代象徵著邪惡、顛覆和失序(比較創一2)。但在上帝的治理下,海所象徵的邪惡以及上帝子民在世上所經歷的惡,只是暫時的,片面的;因祂已使海變為水晶般美麗燦爛的玻璃海。

思想:

  1. 在失落中的教會,如何才能體驗到自己是一個蒙救贖的群體?
  2. 今天,你可能面對著那蹂躪著你生命、摧殘著這世界、這社會的邪惡力量。請定睛於這位坐在寶座上的上帝,單單默想祂是那把翻騰的海變為晶瑩剔透的玻璃海的上帝。靜候片刻,然後寫下你的默觀所得。

你的禱告:

一月廿四日

黃厚基傳道

天上的敬拜序論

 我們先前提到(參〈如何閱讀啟示錄〉):「啟示錄,展現兩個同時存在的世界,一個是眼見的世上的,一個是眼所看不見的天上的。天上的,所指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天上,而眼所看不見的真現實(true reality);地上的,所指的不是世界上的生活一切,而是世界所代表的價值和現實。」

  第一章的序曲首先指出了上帝的啟示臨到作者,也藉著他向教會啟示。第一個啟示便是教會的主,即耶穌基督的身分和特徵,好叫眾信徒認清他們所跟隨的主,並明白祂如何與眾教會同在。

  進入第二和第三章,作者不但以七這代表完全的數字列舉七間教會象徵眾教會,也說明教會這屬基督的實體在世上現實張力的實況,也以分拆的手法,把第一章所示的耶穌基督一化為七,按教會的實況寓居其中。七種教會的現實,七種的對應方式。七,既代表歷代以來眾教會的總和,也象徵著某一歷史時刻的現實中教會可能出現

的眾面貌。無論如何,耶穌基督並沒有一刻不按教會的需要與教會同在。

  從第二至第三章轉入第四至五章,我們從地上的現實,轉到那緊緊相扣之天上的現實。這天上的景象,換句話說,是從屬靈的角度來反映信徒在地上的遭遇背後之意義,也為接下來要揭開的七印及其所帶來在地上的災難提供一個屬靈的因素,正如五章八和九裡提到:「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唱著新歌說:「你(即羔羊耶穌基督)配拿書卷,配揭開它的七印」。揭開(anoixai, anoigō)和一章一節的啟示(apokalypsis)相呼應。   

願我們也敞開自己的心,張開自己的心眼,活在現實中,但看見屬天的意義。

啟示錄四1-3

1這些事以後,我觀看,看見天上有一道門開著。我頭一次聽見的那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這裏來,我要把此後必須發生的事指示你。」2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有一位坐在寶座上。3那坐著的,看來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彩虹圍著寶座,光彩好像綠寶石。

 其實,「這些事以後」(Meta tauta)不一定有所指,只是簡單的說明領受了前面的啟示之後,又有啟示臨到。

  這一次,作者既「看見」又「聽見」,如先前所聽見的聲音對他說,要向他啟示。這乃是出於主的體恤,「要把此後必須發生的事指示」他,又藉著他指示我們。活在試煉中的教會(是的,是教會,而不只是個人),我們真當了解上帝的終極心意,免得教會在患難世代中無所適從、迷迷惘惘。

  何等可貴,作者「立刻被聖靈感動」,即是「說時遲、那時快」,在他聽見那聲音(上主所啟示的話語)的時候,他便經歷了聖靈的感動。換句話說,上主的話語和上帝的靈是一體的。

  在感動下的作者,看見(因天上的門已打開),坐在天上「寶座」上的那一位。經文暫時沒有指明那是主耶穌基督(將來會揭曉)。我們只是看見「那坐在寶座上的,看來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又有彩虹圍著寶座,光彩好像綠寶石」。有趣的是,這「人物」,怎會以寶石這物質來形容呢?我們無法完全確定寶石的含義,只可以說在古代,它們普遍 代表尊貴,在此不妨說用以表達那坐寶者的尊榮。如果說出埃及記廿八章17-20節所記載大祭司胸前那掛滿寶石的胸牌是象徵「決斷」的胸牌。或許這一位坐寶座上負責審判的主,也一樣是位負責「決斷」者。

  至於「彩虹」,正是提醒著神與人新立的約,就像當年上帝也與挪亞立約,並以彩虹為記號,表達著祂是一位守約和信實的主。

思想:

  1. 我們個人,甚至教會整體,如何像啟示錄作者一樣,在「看見」「聽見」上主的啟示當下,立刻被聖靈感動?你期待教會如何被感動呢?
  2. 在你的經歷中,上主如何顯明祂是信實的?如果在你有生之年有機會見證七教會的種種現象,你認為七教會中顯現的耶穌基督的形象,哪一個是你所屬的教會最有可能經歷的?

你的禱告:

一月二十一日

陳俊儀傳道

啟示錄三14-22 (2)

14「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位阿們、誠信真實的見證者、神創造的根源這樣說:15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16既然你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17你說:我是富足的,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18我勸你向我買從火中鍛鍊出來的金子,使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抹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19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而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起吃飯。21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22凡有耳朵的都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

昨天我們看見主耶穌很嚴厲責備老底嘉教會的罪,教會在自滿之餘竟然把主拒諸門外,如今基督要「請求」進來再次恢復關係。從19節開始,祂的話是充滿了愛意!祂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雖然老底嘉教會是驕傲及瞎眼,主並沒有放棄他,更期待他悔改。主仍然疼愛老底嘉教會,他們的罪叫主非常痛心,他們雖然不好,主仍是不忍得捨棄。主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誰聽見就開門的,主就到誰那裡去,與他一同坐席。

  在本節出現了基督對老底嘉教會信徒發出的要求,要他們悔改。如果人們打開心門迎接耶穌作生命的主,他們就會與主耶穌一同分享永遠的喜樂,並得到永生。相反,掩面不顧聖靈的聲音,關閉心門而不悔改的人,將遭到與耶穌基督永遠的分離,就是滅亡。「一同坐席」表示溝通深入、情誼密切。信徒在今世已能經歷與主同在的甘甜和寶貴,預嘗天國的福樂,得勝的將來會與主一同作王(三21)。這表示主連國度、榮耀都想與我分享了,這是比世上的財富和成就都要有價值的。老底嘉教會的屬靈光景非常不好,但她的得勝者所得的應許卻是最好的。

思想:

  1. 我有多久沒在主的面前安靜下來,讀經祈禱了?我有多久沒在聖經中聽見神的話語,得知自己犯罪了?
  2. 主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我此刻願意被主責備管教及悔改嗎?願意接受主的責備管教是甚麼的意思?

你的禱告:

一月二十日

陳俊儀傳道

啟示錄三14-22 (1)

14「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位阿們、誠信真實的見證者、神創造的根源這樣說:15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16既然你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17你說:我是富足的,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18我勸你向我買從火中鍛鍊出來的金子,使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使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抹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19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而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起吃飯。21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22凡有耳朵的都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

按歌羅西書二1,四13-17,老底嘉教會是由保羅的同工以巴弗建立的。信徒因為生活安定而自滿,以致對主不冷不熱,缺乏熱誠去為主作見證。主責備信徒不冷不熱。此地用水,引自附近的溫泉,流到城中已是「不冷不熱」,難以入口。熱的泉水有醫治作用,而冷水則令人舒暢,惟獨「不冷不熱」的則不中用。這封信就以溫水來影射教會的問題,指他們失去了教會應有的功用。主說:「我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意味著鹽失了味,「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五13)。

  老底嘉教會的信徒把物質財富視為神的祝福,陷入了屬靈的自欺中。主痛斥他們靈性的貧乏和可憐,要求他們要真正的悔改。靈性上「貧窮、瞎眼、赤身」與物質生活上的金融中心、眼科醫院和羊毛工業成極具諷刺的對比。老底嘉教會因為當地盛產「金子」而富有,卻沒有「火煉的金子」。火煉的金子特指神的話,如同火煉的精金(詩十九9、10,一一九72)。他們有那地著名的「羊毛工業」,卻沒有「白衣」所代表的「基督的義及聖潔生命」。還有,那地賣的眼藥是著名的,但他們的眼睛卻看不見自己屬靈生命的問題:「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老底嘉教會的信徒心靈的眼睛昏花,缺乏屬靈洞察力,且不明白自己是有罪,是可憐的人,如此就要買眼藥來擦他們的眼睛。真正的財富是在主裡的,因為唯有他能給我們豐盛的生命。

思想:

  1. 物質富裕的教會可以是靈性上富足的教會嗎?
  2. 我如何能真正看見自己屬靈生命的問題:「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