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五日 (第10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17-24

17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18他們來了,保羅對他們說:「你們自己知道,自從我到亞細亞的第一天,我怎樣跟你們相處,19怎樣凡事謙卑,以眼淚服侍主,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20你們也知道,凡對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隱瞞不說的,或在公眾面前,或在每一個人的家裏,我都教導你們,21不論猶太人和希臘人,我都已證明他們當在上帝面前悔改,信靠我們的主耶穌。22現在我被聖靈催迫要往耶路撒冷去,雖然不知道在那裏會遭遇甚麼事,23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著我。2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只要走完我的路程,完成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分,為上帝恩典的福音作見證。

      我們所教導過的信徒,所用心栽培澆灌的門徒,我們會惦記他們。保羅的傳道之旅是否讓你心羨?他一路走來,本來是一個大發熱心的非尼哈(參民廿五6-8)法利賽人板。後來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主,蒙主差遣後,初期在敘利亞一帶、耶路撒冷便已遭猶太人迫害。後來退守家鄉大數,在巴拿巴的邀請下才「重出江湖」,在安提阿協助建立教會。不過,被安提阿差往外邦,凡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及旁非利亞和加拉太一帶(即今天的土耳其),他一站接一站的建立信仰群體。後來第二次的傳道之旅,在加拉太一帶蒙主帶領去到特羅亞之時,才領受到馬其頓的異象,於是從馬其頓到希臘的亞該亞各處建立信仰群體。之後短暫停留以弗所,便回到耶路撒冷和安提阿第三次出發之時,在以弗所有長達三年的時間。
      保羅被差遣前和後,都是一貫的為主大發熱心。四處建立教會以來,沒有改變初衷。這一趟經過亞細亞的路,本來可以前往以弗所,但深怕耽誤,故繞道而行。但仍惦記那裡的信徒,因此差人去請那裡的長老來。這些長老也是他當時建立教會三年後所委任的。
      話說這班長老和他有生命上的關係,保羅惦記他們,他們也關心保羅。他滿有恩情的對他們說:「你們也知道,凡對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隱瞞不說的,或在公眾面前,或在每一個人的家裏,我都教導你們。」此時此際,他心裡不只惦記他們,心靈裡有一個更深的體會,即是自己說不定要步恩主的路,因此對他們說:「現在我被聖靈催迫要往耶路撒冷去,雖然不知道在那裏會遭遇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著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只要走完我的路程,完成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分,為上帝恩典的福音作見證。」
      主耶穌也一樣,在世上最後一個階段,帶著門徒走向耶路撒冷,向門徒預言自己將要受害。在此,保羅一樣前往耶路撒冷—是聖靈催迫的;保羅也體會到自己可能會遇害—是聖靈指證的。主耶穌甘心把命捨了,保羅也不以性命為念。我們跟隨主,是否也預備為主捨命呢?保羅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所以,我們雖未必真正被人帶去受刑。但活著的時候,卻常常視自己為必死的,而把每一個的活,視為為主而活。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七月四日 (第10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13-16

13我們先上船,起航往亞朔去,想要在那裏接保羅;因為他是這樣安排的,他自己本來打算要走陸路。14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我們就接他上船,來到米推利尼。15我們從那裏開船,第二天到了基阿的對岸;再下一天,在撒摩靠岸,又過了一天,到了米利都。16因為保羅早已決定要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細亞耽延,他急忙前行,假如可能的話,在五旬節前能趕到耶路撒冷。

      保羅既來到每西亞省的特羅亞,本來南下的話,並非不可以經過以弗所。不過,他的行程似乎是要沿著海岸線以水路航行,從亞朔到米推利尼,再到基阿島的對岸,即以弗所之所在的呂底亞省,經過這中間的海峽,來到撒摩島靠岸,從那裡再到位於迦利亞省的米利都。全都是靠海岸的城。每西亞、呂底亞和迦利亞這幾省,全屬亞細亞。
      這就清楚了,全程經過這三個省,卻都擦邊而過,也就避開了以弗所。保羅或許知道,若去以弗所,不會只停留幾天。他和那個地方有太多的關係淵源了。他的心意是要在五旬節前去到耶路撒冷。所以才有此割捨。這現實的考慮,不但是他,也是我們常有的。不過,人雖然沒去,他仍然心繫以弗所的教會。這我們隨後就會讀到。
      不過,有一樣不清楚的心意就是,從特羅亞到亞朔,保羅是走陸路過去的,直到亞朔才和作者等人會合。我們不知道保羅為何有此心意。作者也沒有透露,但卻因為是事實,便如此記載。至於保羅是否原定是在亞朔便上船同行呢?他第一次前往特羅亞之前,是否也曾行經同樣的路,故此心裡相信那是可行的。但來到亞朔以後,若本來也真有此想法,也已作罷了。事實是他上了船與他們同航。或許,真如我們所猜測,他或許是有此念頭想走陸路再南下。但經過第一段從特羅亞至亞朔的路之後,他心裡有數此計劃是不可行的。因為腳程比數年前慢了,我們如此猜想。他高估自己了,畢竟年紀比以往老了幾歲。當然,我們只是猜想,事實即沒有發生,作者也沒有透露保羅是否有此心意的轉變。我們相信,人的心意因外在現實而有所調整,是常有的事。這是人生之必然。這也不是上帝的旨意與否的事,也不是人定意如何如何的事,而是外在的環境,或要接受身體的限制之使然。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七月三日 (第10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7-12

7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次日要起行,就為他們講道,直講到半夜。8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火。9有一個少年,名叫猶推古,坐在窗口上,沉沉入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睡熟了,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來時已經死了。10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說:「你們不要慌亂,他還有氣呢!」11保羅又上樓去,擘餅,吃了,再講了許久,直到天亮才離開。12他們把那活過來的孩子帶走,大家得到很大的安慰。

      保羅已在特羅亞至少七天,大概是因著次日要離開了,便開個晚上加長版聚會,直講到半夜。結果有個少年坐在窗口聽道,竟睡著了,從三樓跌下來,跌死了。作者記這事,是因保羅接下來所做的事。
      話說那少年跌死了,保羅見狀,便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然後說:「你們不要慌亂,他還有氣呢!」本就明明已經死了,保羅伏在他身上的這一個動作,迴響著舊約以利亞救活撒勒法的寡婦的兒子的事(詳參王上十七8-24),「以利亞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求你使這孩子的生命歸回給他吧!』」(王上十七21)這樣的禱告,是每一位作母親喪子之痛的呼喊 !
      「耶和華聽了以利亞的呼求,孩子的生命歸回給他,他就活了」(王上十七22)。如果我們聚焦在上帝的大能,或許不會去想像祂是否也一樣有那顆作母親的心。這個上帝,「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數過了」(太十30)。數孩子頭髮的這個動作,是非常母性的。事實是,聖經裡不只一次以母性的隱喻形容上帝。祂對耶路撒冷說:「我多少次想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但是你們不願意(太廿三37下)。
      因孩子被救活,這「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王上十七24)。這正是作者要我們聯想的方向,就是被上帝呼召作先知的保羅,就如神人先知以利亞一樣。同樣的相關典故,也出現在以利沙救活書念婦人的孩子的例子上。話說:

以利沙進了屋子,看哪,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他進去,關上門,只有他們兩個人,他就向耶和華祈禱。他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他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暖和了。然後他下來,在屋裏來回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眼睛就睜開了(王下四32-35)。

兩次相似的事件被記載下來,以利沙和以利亞的關係不但是師徒,也是人所記得的那一句出自以利沙的話:「願感動你的靈雙倍感動我」(王下二9下)。這是叫人復活的靈。誠如先前所指出,作者對於前先知書所記述的受感先知的恩賜和能力特別有興趣,此處更有意間接反映以利亞和以利沙的事蹟,把保羅放在這「神人」的譜系裡。

      原來,讀經不是讀表面,也讀作者的心意。我們重視從讀聖經中明白上帝的心意,而此處更細緻的說,原來上帝的心意是透過作者用心承傳舊約中的其中一個信仰傳統而來。如此說來,能與作者一齊明白這個上帝話語在經文中如何傳承,也是明白上帝心意的一部分。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七月二日 (第9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1-6

1騷亂平定以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了他們,就辭別他們,往馬其頓去。2他走遍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然後來到希臘,3在那裏住了三個月。他快要坐船往敘利亞去的時候,猶太人設計害他,他就決定從馬其頓回去。4同他到亞細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和提摩太,又有亞細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5這些人先走,在特羅亞等候我們。6過了除酵節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以後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裏住了七天。

      我們要在之後從保羅口中才知道他在以弗所有三年的時間(二十31),當然我們不敢肯定這是否四捨五入的算法。話說保羅仍在以弗所時,曾寫了加拉太書(這是晚期成書說)和哥林多前書。我們也知道他有意去哥林多探望教會。一般而言,學者認為後書是在離開以弗所之後寫的。若是如此,此段經文所敘述的,正是寫哥林多後書之前不久的事。
      先前保羅打發提摩太和以都拉先到馬其頓去,而自己則先留在亞細亞(十九22),那必然至少包括以弗所在內。經過了這騷亂一役後,保羅或許覺得是時候離開了,便辭別那裡的信徒前往馬其頓。再去到希臘,而「在那裡住了三個月」。人本來已到希臘,不會不去哥林多吧!不過,按這裡所說,我們不敢肯定這三個月內他有沒有去到哥林多;比較可能的是他沒有去,要不然行傳裡不可能一字不提(林後一15-17)。按他的心意,本是要坐船回敘利亞,那就可能和前一次一樣從堅革哩出發,或先到達特羅亞,然後才往凱撒利亞(參十八18-23),然後才前往敘利亞。若是如此,要到堅革哩,他應該會途經哥林多。
      不過,事與願違,因為有猶太人要陷害他,看來原本計劃與他同行的巴特、亞里達古、西公都、該猶、提摩太、推基古和特羅非摩七個人和他分道揚鑣,先往特羅亞去,他則和作者(傳統上說是路加)回到馬其頓,旋即從腓立比再前往特羅亞。會合後,在那裡住了七天。
      避開人的陷害,保羅不是第一次。作者也沒有說有上帝在這事上干預或幫助他。雖然之前有在坐牢的時候也經歷到如有神助地大震動、獄門打開、鎖鏈斷開的情形,但作者小心的沒有直接訴諸於神蹟。在此,明顯的也沒有甚麼神蹟,保羅只是明智的作了一個選擇。行傳雖則經常表達聖靈的工作,但卻不是一味的誇大;其有平常的隨機應變,即使沒有聖靈的特別工作,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甚至是說是人生居大部分是如此。這樣,當聖靈有明顯的干預或指示的時候,我們便有機會分辨出其有異於尋常。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七月一日 (第9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九35-41

35城裏的書記官安撫了群眾後,說:「以弗所人哪,誰不知道以弗所人的城是看守大亞底米的廟和從宙斯那裏落下來的像的守護者呢?36既然這些事是駁不倒的,你們就要安靜下來,不可妄動。37你們把這些人帶來,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褻瀆我們的女神。38如果底米丟和他同行的手藝人有控告的事,自有公堂,也有省長,他們可以彼此控告。39你們若有別的事請求,可以在合法的集會裏解決。40今日的擾亂本是無緣無故的,有被控告的危險。這次的騷動,我們也說不出理由來。」41他說完這些話,就叫眾人散會。

      在這混亂的局面裡,出現的官員來處理場面,安撫群眾。可以說,頗為一貫的,在行傳裡出現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地方官員,不少時候雖未有甚麼突出的義舉,但在不讓百姓胡來作亂方面,卻有一定的作用。歷代以來不同的朝代、國家、社會裡,當官的不一定都盡責,司法的不一定都公義和不濫權,執法不一定不濫用武力。但一般而言,政府喜愛人民的擁戴,也樂於向人民塑造美好的形象。
      此時出現的只是城裡的書記官,但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並無官腔。他首先安撫眾人,不必擔憂亞底米和宙斯的台被拆了,因為這兩個希臘自古以來的神明,無人不曉,而以弗所更是守護這兩個神明的主城。基於這一點,市民可少安毋躁,冷靜處事。其次,他指出他們把人捉來,是毫無根據的,「他們並沒有偷竊廟中之物,也沒有褻瀆我們的女神。」再其次,他指出,至於底米丟這始作俑者,他若覺得他和同行因保羅所傳的宗教信仰損害了他們的生意,只管對簿公堂。最後,其他的事,「可以在合法的集會裡解決」,言下之意,他們這次的騷動,反而是違法的。
      不論是哪裡,哪一個城市有這樣的一個官,都是該城的福氣。而當權的、作官的、受人民所託的,亦要經常三省己身,是否忠於所託。將來有一天向永生上帝交代。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六月二十八日 (第9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九23-41

23那時,因這道路而起的騷動不小。24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從事這手藝的人生意發達。25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諸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的。26你們看到,也聽見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細亞全地,引誘迷惑了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明。』27這樣,不僅我們這行業陷入被藐視的危險,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看,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女神的威望也受損害了。」28眾人聽見,就怒氣沖沖,喊著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29於是滿城都騷動起來。眾人抓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齊心衝進劇場。30保羅想要進到民眾那裏,門徒卻不許他去。31連亞細亞的幾位官員,是保羅的朋友,也打發人來勸他不要冒險到劇場裏去。32聚集的人亂成一團,有的喊這個,有的喊那個,大半不知道為了甚麼聚集。33猶太人把亞歷山大推出去,人群中有人慫恿他,他就做手勢,要向民眾申訴。34但他們一認出他是猶太人,大家就異口同聲喊著:「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約喊了兩小時。

      保羅在以弗所的遭遇真是多姿多彩(eventful)。此段經文第一句:「那時,因這道路而起的騷動不小。」其中「這道路」是直譯,但在此譯為「這道」會比較理想。今天,我們所傳的耶穌的道,一班所謂主的門徒所活出的追隨主的道路,還會不會引起騷動呢?還是只是一個只唱著幸福人生的群體呢?
      保羅他們引起騷動,背後說出的是,他們所傳的福音顛覆了當時以弗所的常道:就是靠亞底米神廟祭拜風氣的相關行業。結果他們就以保羅所傳的道—「引誘迷惑」人視亞底米為偶像,並非真正的上帝—作為起鬨騷動的藉口,並且捉住了保羅的同工,即來自馬其頓的該猶和亞里達古。
      在此當下,保羅本人並非貪生怕死,本想去民眾那裡,想必是要叫他們放了他兩位同工。門徒們愛惜保羅,不要他以身犯險。原來保羅在亞細亞也有一些作官的朋友,他們一樣關心他。這些人大有可能不是猶太人,原來不一定要同樣是信主的人會出面保護使徒。他們也不想保羅受害,知道一去到劇場的現場,場面難以控制,必會出事。所以,他們勸他不要去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騷亂的人原來大半不知道在做甚麼或為了甚麼,只是隨人起鬨。現場裡也有猶太人,目的也不是十分清楚。可能是猶太人自己覺得這樣的騷動也會連累到自己,心想只要把一人推出去。結果他們慫恿亞歷山大出去,他大概要嘛不知道眾人情緒難以被壓下,要嘛以為自己可以仍有效申訴,要指出這問題不是他們猶太人引起,而是一小撮跟隨耶穌的道的那一批—即保羅等人所引起的。但他這一舉動卻是白費心機了。對於那些當地人而言,他們根本搞不清楚這分別。一看見他是猶太人,便繼續騷亂。
      今天,種族或族群的問題依然出現在世界各地,如加薩、如美國、如香港,或許是膚色的問題、是傳統的問題,或甚至是政治和價值觀的問題。在這樣的時勢中,更考驗自己慎思明辨、辨識生命的能力,在每一個當下都勉力擇善固執,也帶著開放的心態,學習和調整自己的心思意念,恐怕自己原先秉持的想法有誤。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六月二十七日 (第9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九11-22

11上帝藉保羅的手行了些奇異的神蹟,12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走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消除了,邪靈也出去了。13那時,有幾個巡迴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擅自利用主耶穌的名,向那些被邪靈所附的人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命令你們出來!」14做這事的是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15但邪靈回答他們:「耶穌我知道,保羅我也認識,你們卻是誰呢?」16被邪靈所附的人就撲到他們身上,制伏他們,勝過他們,使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17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件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更被尊為大了。18許多已經信的人來承認並公開自己所行的事。19又有許多平素行邪術的人把他們的書都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他們計算書價,得知共值五萬塊銀錢。20這樣,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普遍傳開了。

21這些事過後,保羅心裏決定要經過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他說:「我到了那裏以後,也必須到羅馬去看看。」22於是他差遣兩個助手提摩太和以拉都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留在亞細亞。

      如果說上面提到的推喇奴講堂的辯論是較為知性的,這裡記載著同樣是發生在以弗所的事件,卻是靈力對峙的。上帝藉保羅行了許多異能(dynameis),「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走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消除了,邪靈也出去了」,這個形象的保羅如神人一樣,像舊約所記載的以利亞和以利沙。以弗所不只是學術中心,也是一個敬拜各種神明之地,也吸引著來此揚名立萬和發財的各路人馬。
      當時,就有「念咒趕鬼的猶太人」也來到。他們本不是跟隨耶穌的吧!或許風聞保羅的神能,便想假借他的名氣招徠生意,於是「擅自利用主耶穌的名,向那些被邪靈所附的人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命令你們出來!』」他們的背景也叫人詫異,明明他們的父親是猶太祭司長,為何自甘墮落至此巡迴各處招搖撞騙。今天,恐怕也不乏這類靠著基督教之名巡迴世界,說著十年二十年不變的同一套宗教術語和所謂的預言,似乎上帝真藉著他們的口曉諭各國的命途。
      蠻諷刺的是,這祭司長七子奉了保羅所傳的耶穌的名。令我們啼笑皆非嗎?這二手的、三手的所謂權柄,沒有自己親身的認知、親身的經歷,沒有保羅那分從猶太經典中消化出並得以整合耶穌基督的生平和啟示的認知,沒有直接經歷耶穌基督的啟示和呼召,沒有經歷聖靈的親自引領,卻又要炒作這一個耶穌基督之名。今但凡只流於表面的「祭司」般的或招搖撞騙的先知職份,不免就「有姿勢、無實際」。如果信眾的信仰也只停留於表面的消災避難,祈求福樂平安,或公式化的基督教式的信仰公式,也豈知道如何分辨呢?
      話說冒牌貨遇到真實的惡勢力,必不堪一擊。話說這七個祭司長之子,「被邪靈所附的人就撲到他們身上,制伏他們,勝過他們,使他們赤著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好不狼狽呀!可是這一件事卻帶來了一個沒有預期、也沒有預先計劃的復興。作者記載,「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件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更被尊為大了。」我們期待復興,但有沒有料到會是一個失控的場面出現呢?為甚麼這失控的、令假祭司、假先知逃之夭夭的場面,會叫人尊主為大呢?而且接下來的效應是:「許多已經信的人來承認並公開自己所行的事。又有許多平素行邪術的人把他們的書都拿來,堆積在眾人面前焚燒。」這些反應都有一個共同點:所有的膺品(A貨)信仰,所有帶著假冒成分的,都會原形畢露。
      這一次的事件,也迴響著行傳第五章亞拿尼亞和撒非喇這對夫婦假冒已把變賣田產的錢全部獻上的事。他們的暴斃也令人感到震驚害怕(五11)。好比五旬節聖靈充滿使徒們,以弗所有十二個信徒也被聖靈充滿,說方言並說預言;同樣的,在耶路撒冷的撒非喇事件也和這裡的祭司長七子的事件相呼應。當時欺哄聖靈把錢私留一部分,此處人們把行邪術的書拿出,書價也值五萬塊銀錢。前者那事發生以後, 信主的人越發增長;此處,「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普遍傳開了。」
      在此,略為交代行程。此時的保羅已留在以弗所兩年多可能快三年了。心裡早已想要去一趟馬其頓,再從那往亞該亞,然後便前往耶路撒冷。而在以弗所這段時間,他應該寫了加拉太書和哥林多前書。所以,他想要去馬其頓,是有意去看看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吧!至於到亞該亞,必是兌現他要探望哥林多教會的應許。此時此際,他連探望羅馬的心意也有了。他說:「我到了那裏以後,也必須到羅馬去看看。」
      不過,話雖如此,顯然他還不能動身,只能「差遣兩個助手提摩太和以拉都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留在亞細亞。」保羅這個「暫時」,是活在人生中人人都會有的「暫時」。有人暫時不能離職或必須離職,有人必須暫時離開家人赴英,有人必須暫時居家照顧老小。這暫時可以是主動的心意,也可能是人生偶發情境中必須作出的反應或回應。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