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第8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六6-10

6因為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7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8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特羅亞去。9夜間,有異象向保羅顯現。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來,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10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就立即設法往馬其頓去,認為上帝呼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

      會議之後再度探望先前建立的群體,如上所述,「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保羅心裡應該是雀躍的,心裡也有一定的計劃,要北上到當時的「弗呂家」和「加拉太」省。這是非常自然的行程,彼西底的安提阿本就在加拉太省境內,或許保羅想把全省各地在周遊一趟;而安提阿西行不遠處,就是弗呂家省。但「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既越過了弗呂家,本來保羅他們再北上,自然便會去到庇推尼。但北上不是,也不在每西亞內陸停留(特羅亞在每西亞的海岸線上)。因為這一帶都仍是在亞細亞境內。聖靈有別的意思。
      常聽有信徒分享如何知道主的心意,但到底是如何知道的呢?如何分辨呢?這一段經文中顯示出,聖靈有一個心意,但保羅原不知道,也不會預先知道。保羅的行程是按常理安排。聖靈前後兩次的攔阻,這類的經歷保羅先前有沒有我們不知道。至少在行傳裡的敘事沒有出現過。一次的攔阻,可能尚未歸納為聖靈的工作。我們這麼說的意思是,聖靈的攔阻不一定是向保羅直接說話,而是藉著行程上的阻礙,可以是天氣的、地理形勢的,造成時機不合、行程不便;也可以是隊伍中有人病了,不便出發。這一類的攔阻,很容易被忽略,以為只是一些自然的因素。不過度靈意化也是正確的人生原則,對基督徒也一樣。但類似的攔阻在短時期內再出現,我們便該多加留意,加以思量;也可以說是聖靈要我們停下來思考(我們是被動的)。
      今天,這一種的屬靈辨識原則,在教會少被教導和傳授。那不是一套套的訓練課程,也不是一門門的神學課程,也不必要把它歸類為甚麼實踐神學、靈修神學。是的,近年來屬靈引導的傳統被引薦出來,或許可以填補這方面的屬靈操練,但卻千萬別淪落為只是一種屬靈引導證書課程、文憑課程,或甚麼屬靈引導碩士、教牧學博士而已。
      話說保羅有了這兩次的攔阻,心靈裡的某個觸覺活躍起來了,意識敏銳了。我在此不是要灌輸一種神秘的經驗和教導。所以,且岔開舉個姊妹的生活例子說明。多年前曾聽一個姊妹說,當年她還沒懷孕,日常每一次經過某條街,並不覺得那裡有在賣嬰兒的尿片。後來懷孕了,每天經過的那條街還是同樣那條街,卻突然發現怎麼整條街許多店都在賣尿片。這就是我所指的一種意識上突然敏銳起來。對這姊妹而言,是對嬰孩所需要的用品的意識敏銳起來。
      其實,上帝的靈的指引也類似。祂會先引起你的注意,讓你對祂要給的啟示敏銳起來。此時,祂對保羅的引導也是這樣來的。有了兩次的攔阻,令保羅意識上有所醒覺,然後「夜間,有異象向保羅顯現。」異象,在行傳裡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我們可以界定,那是作者有意見證的,是聖靈工作的其中一個方式。兩次的攔阻,才接上這一個異象。先前彼得見到異象也是一連三次。保羅自己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也見到異象。
      因為有了聖靈的預備,異象中見到「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來,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保羅便明白了,而且領悟到上帝呼召他們前往傳福音給那裡的人。祈願今天的教會也像保羅一樣因著這異象,與同工們「就立即設法往馬其頓去」。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六月六日 (第8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六1-5

1後來,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裏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的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臘人。2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3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臘人,就給他行了割禮。4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決定的規條交給門徒遵守。5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

      保羅之前在特庇和路司得的遭遇經歷比在以哥念好。話說他再回到路司得,物色到一個門徒:提摩太。作者提到提摩太,就正好像之前提到的馬可和西拉,不是偶然。當然,他們是保羅服事過程中出現的人物,也是後來要成為保羅同工的人。之後行程裡,陸續會有一些人物登場,形成了保羅的同工「英雄榜」。
      我們都知道,保羅書信中的提摩太前後書,按傳統的說法,便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他在此出現在敘事中,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的混血的身分。在一個我族中心和父權社會的背景裡,提摩太的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希獵人。不管他自身是否有一種自覺的身分危機感,他那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臘人」這一點就可圈可點。即是說,在別人眼中,他始終不是自己人。難得的是,在基督徒的圈子中,他是被接納的。這也顯出在這個群體中,猶太裔和其他族群的信徒,也能相處得來。只不過,我們相信猶太裔的信徒,仍舊遵守摩西的律法。
      不過,那些不信耶穌是基督的猶太人,就不是這麼想了。為了不讓他們有藉口攻擊提摩太,當保羅說要帶著他同行時,眾人便建議不如為提摩太行割禮。照理說,耶路撒冷的會議已經有了定案,這裡也不忘交代他們從那裡出發後,經過各城,都一一交代。有可能是先前未及在路司得講解這決議,也有可能是提摩太這事令保羅定意在隨後行程,把這決定向各地信徒說明清楚必不可少。無論如何,我們知道猶太教的反對分子,是不會放過保羅的。
      但這在耶路撒冷達成的信仰共識的效應力,是迅速出現,因為「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增加。」教會內部至少暫時沒有分歧,或許這是最基本的。耶路撒冷會議做到了聆聽與溝通。我相信是的。
      不過,行傳裡每次提到門徒增多,指的都是某個轉捩點。第一次出現是第五章,在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暴斃事件之後,百姓敬畏使徒的心油然而生,「信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都很多」(五14)。不過在這之後,「大祭司採取行動,他和他所有一起的人,就是撒都該派的人,滿心忌恨,就下手拿住使徒,把他們押在公共拘留所內」(五17-18)。第二次出現是使徒彼得和約翰被帶到議會審問並幾乎被殺之後,被釋放出來,作者便敘述道:「那些日子,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日常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六1)。隨後為此設立了七個執事,便交代道:「上帝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增加得很多,也有許多祭司聽從了這信仰」(六7)。再一次,就是在保羅遇見主之後在大馬士革傳道,因有人想殺他,輾轉去到耶路撒冷,巴拿巴接待他,但在耶路撒冷留下後又因與那些說希臘語的猶太人辯論而引起他們的殺機。保羅唯有再退避回到大數。正是此時,作者隨即提到「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建立起來,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逐漸增多」(九31),接下來敘事轉到彼得和他遇見哥尼流的事。我們應該預期接下來也會是一個新的轉機。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六月五日 (第8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五36-41

36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讓我們回到從前宣揚主道的各城,看看弟兄們的情況如何。」37巴拿巴有意要帶稱為馬可的約翰同去;38但保羅認為不宜帶他去,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一起工作。39於是二人起了爭執,甚至彼此分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40保羅則揀選了西拉,也出發了,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典中。41他就走遍了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我們說使徒行傳也常被稱為聖靈行傳,那是要特別標示出聖靈其實才是真正的推動者。不過,更值得觀察的是,這行傳當中,到底在人的參與和誤解、人為的努力、人事的糾紛和聖靈的主動引導當中,到底編織出一個怎麼的圖畫、教導了我們看見上帝如何在人與事中間行使祂的作為。比如第十二個使徒猶大的空缺填補的掣籤選人、亞拿尼亞從恐懼到順服接待保羅、巴拿巴引薦保羅、引他重出江湖到安提阿協助、耶路撒冷的會議,以至此處和巴拿巴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祂沒有奪取人有錯誤選擇的自由,卻也會主動顯現賜異象點化人去回應和配合。有時我們只看見人自己的意思和喜好,比如巴拿巴之願意給馬可第二次機會,或是出現性格寬容使然,或是由於和馬可有親屬關係而較多接納;保羅之不願再與馬可同工(雖後來晚年在羅馬有某種程度的同工),決定只邀請西拉同行。兩人意見不合而起衝突。
      再看他們分道揚鑣後,服事的地區也各自心有所屬。巴拿巴再回到塞浦路斯他的家鄉一帶;而保羅則走遍敘利亞和基利家,前者是他遇見主之後停留之處,也是當年隨即傳揚耶穌的第一個區域,後者是他家鄉大數所屬之地。行傳自此之後沒有再提到巴拿巴,因為其敘事主要集中於保羅(正如前面的部分集中於彼得)。保羅後來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裡,提過巴拿巴一次說:「只有我和巴拿巴沒有權利不做工嗎?」(林前九6)。說不定這教會的人接觸過他,或聽聞過他的事蹟。話說這時候保羅還沒領受馬其頓的異象,也還未建立哥林多教會。
      今天的教會有一種處理分歧的能力嗎?對於信仰的多元敘事有承載的能力嗎?教會的信仰有足夠的內涵嗎?藉著閱讀行傳,是否學習到上帝的引導是怎樣的嗎?或說,在跟隨的誤差中,是否一再矯正而更貼近祂,甚至更有祂的胸襟?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六月四日 (第7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五30-35

30他們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會眾,把書信交給他們。31眾人念了,因為信上鼓勵的話而感到欣慰。32猶大和西拉自己也是先知,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33二人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裏去。35但保羅和巴拿巴仍留在安提阿,和許多別的人一同教導,並傳揚主的道。

      在信念上達成共識絕對是好的,那信念也是下了功夫討論出來的。最低限度,我們看見耶路撒冷和安提阿這裡的信徒,心裡安頓了。
      上面提到猶大和西拉,原來也是先知。看來按新約的教導—至少路加(行傳的作者)是這麼看的—先知的功能是重要的。他們「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姊妹),堅固他們。」我們不知道這些勸勉包括哪些內容,猜想應該包括如何延續舊約聖經,《塔納赫》(Tanakh)(即「律法書」(Torah)、「先知書」(Nevi'im)、「聖卷」(Ketuvim))的再詮釋。所以他們在那裡也住了一些日子,想必也是與保羅和巴拿巴同工。
      他們走後,保羅和巴拿巴繼續著「教導,並傳揚主的道。」今天,我們有沒有把整本聖經作出整全的教導,有沒有幫助信徒融會貫通?若和當初一些信了主的猶太人相比,不少信徒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天,我們所欠的不是資源,而是思維。教導聖經不只是神學院裡的老師的責任。在教會中若有善於教導、與時並進且能融會古今的教師,便當任重而道遠,繼續培養一代又一代能對聖經作有條有理、層次分明講解,能把古代的歷史脈絡和現代的處境經驗作出整合者。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六月三日 (第7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五22-29

22那時,使徒、長老和全教會認為應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一同到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為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二人在弟兄中是領袖。23他們帶去的信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向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問安。24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裏出去,用一些話騷擾你們,使你們的心困惑,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25我們認為,既然我們同心定意,就揀選幾個人,派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到你們那裏去。26這二人曾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自己的性命。27所以我們派猶大和西拉去,他們也會親口述說這些事。28因為聖靈和我們決定除了這幾件重要的事,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29就是禁戒偶像所玷污的東西、血和勒死的牲畜,禁戒淫亂。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就好了。祝你們安康!」

      安提阿派來的代表是保羅和巴拿巴,會議結束後,耶路撒冷方面也派了兩個教會的領袖—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隨行。他們帶著使徒和長老們的信,受信對象不只是安提阿,還有整個敘利亞一帶並保羅家鄉大數所屬的省份基利家。其中一個重點是指明先前去騷擾他們,使他們對所信的倍感困惑的那些人,與他們無關。現今一切已經清晰明白了。不但由他們派來的保羅和巴拿巴所報告和主張的被接納,耶路撒冷的教會派去的人也會說明,表示大家意見是一致的。
      巴撒巴的猶大在此事件之後,在新約裡就沒有再被提及,之後便回到耶路撒冷去了(十五33)。行傳中另一位巴撒巴,即本來被使徒們舉薦為替代賣主的猶大的空缺的巴撒巴(又名猶士都的約瑟)。最後被選上的是馬提亞,而這位巴撒巴也一樣消失於早期教會的記載中。他之所以被使徒選為候選人,相信也是門徒群體中忠心和愛主,條件完全符合。可是後來竟消失於歷史中。古往今來,忠心為主、出色的門徒,應該不計其數,不過就是默默無聞。若只在顯眼處被記念才叫上帝國的事業,那不是真正的天國—不是其全貌,甚至是一種誤解。上帝國的大小事和心意,不在於顯明與否,而在於叫人看見上帝的信實仁義。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