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九日 (第4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九10-19上

10那時,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啊,我在這裏。」11主對他說:「起來!往那叫直街的路去,在猶大的家裏,去找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在禱告,12在異象中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為他按手,讓他能再看得見。」13亞拿尼亞回答:「主啊,我聽見許多人講到這個人,說他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待你的聖徒,14並且他在這裏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要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15主對他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掃羅弟兄,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再看得見,又被聖靈充滿。」18掃羅的眼睛上立刻好像有鱗一般的東西掉下來,他就能再看得見,於是他起來,受了浸,19吃過飯體力就恢復了。

      榮光顯現照射下的掃羅,竟然看不見了。四周的人雖然看見這比太陽還亮的光(徒廿六13),卻是沒有像掃羅一像暫時瞎了,長達三天之久。亞伯拉罕走了三天的路程上摩利亞山,按上帝的吩咐要獻上獨生兒子以撒。摩西按上帝的吩咐,對法老說:「耶和華-希伯來人的上帝向我們顯現,現在求你讓我們往曠野去,走三天的路程,為要向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獻祭」(出三18)。三天,聖經的敘事裡有這樣的成喻(trope),或說敘事模式。這樣,每次讀到三天,我們都停下來,思考其中的特殊意義。
      讀經的我們,當然是相信這經,這樣我們也經那向掃羅顯現要改變他的生命方向的主,也能同一個時間在另一個人身上作出另一個預備—那就是在那一邊廂向亞拿尼亞顯現。經文只說他是主的門徒。主向他揭示掃羅正見到的異象,就是他—亞拿尼亞—會去為後者禱告,叫後者恢復視覺。亞拿尼亞有一點猶豫,因為後者惡名遠播。而且亞拿尼亞也不知從何聽聞掃羅已從大馬士革的大祭司那裡取得權柄捕捉求告耶穌之名的人。相信這段時間不少門徒正都提心吊膽。
      亞拿尼亞的擔心不是杞人憂天,但上主卻堅固他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掃羅未來的生命方向在此向我們透露—雖然他本人或許仍未知道。他或許透過亞拿尼亞知道了主的心意(參徒廿二14-16保羅自己的轉述),後來當然親歷這一切,他甚至向亞基帕王敘述主向他顯現的時候對他們說的話:
      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起來,站著,我向你顯現的目的是要派你作僕役,為你所看見我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作見證人。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從黑暗中轉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使他們因信我而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廿六15下-18)。
      亞拿尼亞當下便去見掃羅,照主的照吩咐為他禱告。不但叫他得看見,還說要被聖靈充滿。掃羅的眼不但得看見,作者不忘提到他「吃過飯體力就恢復了」,正如當年以利亞一樣(王上十九5-10)。
      其實,以利亞也是人,和我們一樣的本質(雅五17);差遣他的和差遣掃羅的,是同一位主。祂有所預備,為我們預備一位像亞拿尼亞這樣的門徒,在眾人都未能接納掃羅的時候,願意聽主的指示,去接觸掃羅,為他禱告,也求聖靈充滿他。主是知道你的,也知道你不過是人,也知道你的過去。等你體力心力恢復,心靈更新,就去行主要你行的吧!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八日 (第4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九1-9

1掃羅不斷用威嚇兇悍的口氣向主的門徒說話。他去見大祭司,2要求發信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3掃羅在途中,將到大馬士革的時候,忽然有一道光從天上下來,四面照射著他,4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5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6起來!進城去,你應該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7同行的人站在那裏,說不出話來,因為他們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8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9他三天甚麼都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

      腓利的行傳之後,故事轉入先前已登場的掃羅。掃羅在司提反殉道的那一幕登場,而那一幕也造成了門徒的四散,其中撒瑪利亞是這插曲的主線。但暫擱的掃羅還是要回到敘事的中心點。他捕捉和威嚇主的門徒的行動,是由當時的大祭司所加持的。此番行動,是要前往大馬士革的各會堂,看有哪些信奉基督的道的人出入於會堂,便可以交他查辦。
      掃羅大概也對自己的兇悍也毫無自覺。若非主向他顯現,他人生的路有可能是猶太公會中的中堅分子,而且是滿有功績,能誇口為律法大發熱心的人。對他而言,一切可能也是為了祖宗向來所事奉的主。萬萬沒有想到,主竟向他顯現—「忽然有一道光從天上下來,四面照射著他」。這叫我們聯想起出埃及裡主的榮光在會幕中的顯現。
      隨即仆倒於地的掃羅,「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當摩西見到荊棘在火焰中的時候,也聽上主呼叫他說:「摩西!摩西!」之後一連串的對話中,主向他啟示說祂乃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又是自有永有的。身為法利賽人的掃羅,自然對這段記載再熟悉不過。他的反應幾乎是不經思索的反射動作。毫無反問,也不見得有甚麼思想上的疑惑,衝口而出的是:「主啊,你是誰?」這一個反問其實也是多餘的。既已稱呼:主啊,意思也是再清楚不過。再問:你是誰?其實標準答案便是向那曾向摩西啟示的名字。所以掃羅才會衝口而出說:主啊!不過,這位主如今乃是這位耶穌—主對他的回答是:「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
      傳統上慣有的解釋是,大馬士革的這個經歷,乃是掃羅歸主(conversion)的經歷。事實上,掃羅一直自認事奉的便是主。所以,這一次的經歷對他的改變是體認到耶穌是主。那才是真正的震憾。我們把他的經歷和摩西的經歷比對,給我們的亮光:與其說掃羅歸信,倒不如說他乃是蒙差遣,正如主向摩西顯現的目的,乃是差遣他去到以色列民當中帶領他們出埃及。此時主向掃羅顯現,目的也是差遣。所以經文記載道:「主說:起來!進城去,你應該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這樣的差遣,也彷似以利亞。
      話說以利亞在羅騰樹下求死之後,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又沮喪又疲憊的他顯現,在一番對話之後,有微小的聲音對他說話:
      聽啊,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你在這裏做甚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人,他們還要追殺我。」耶和華對他說:「去吧,從原路回去,往大馬士革的曠野去。(王上十九13下-15)。
      這一個結尾,也是一個差遣。而且以利亞形容自己是為耶和華上帝大發熱心,這不就是掃羅的寫照。若是如此,上帝向掃羅顯現,即是呼召他作先知。我們習慣上視掃羅(或保羅)為外族人的使徒,但其實在此若能留意到作者隱隱約約暗示著舊約的先知傳統,就更能看見掃羅之如先知被差遣,這也為我們提供了多了一個角度來看後來的保羅並他的職事。
      之後,「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正如當年以利亞隨即也往大馬士革去一樣。至於後來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七日 (第45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34-40

34太監回答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誰,是指自己,還是指別人呢?」35腓利就開口,從這段經文開始,對他傳講耶穌的福音。36二人正沿路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有甚麼能阻止我受浸呢?」38於是他吩咐把車停下來,腓利和太監二人一同下到水裏,腓利就給他施浸。39他們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再也看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上路。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揚福音,一直到凱撒利亞。

      太監問:「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誰,是指自己,還是指別人呢?」其實,問的正是合情合理。我們早已習以正典詮釋的方式從新約的眼光讀進「僕人之詩」,可以完全不經思索便把這些經文鎖定於耶穌—經文中的「僕人」當然非祂莫屬,也可能覺得自己太幸福了,比這太監更懂得聖經(廣義而言)的真正含義。
      不過,退一步而言,太監所問的,即有沒有可能以賽亞所說「他像羊被牽去宰殺,⁄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他卑微的時候,得不到公義的審判,⁄誰能述說他的身世?⁄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被奪去」(徒八32下-33;賽五十三7-8)—指的是先知自己?這也並非不可能,因所有先知都是主的僕人。歷代以來,先知也被逼迫和殺害。
      再仔細的閱讀這段經文。經文中所描述的「羊」,就如所有無權無勢無力反抗的人,無力也不敢開口,是被沉默或是只能沉默。這種卑微的地位、身分和處境,完全得不到公正(mišpāṭ)的審訊,竟是上帝的僕人,是先知的下場?誰能想得到呢?誰還願意作先知呢?誰還願意被差遣作上帝的僕人呢?
      腓利,和第一代的門徒,當然在耶穌身上完完全全看見這位「僕人」,明白耶穌真是上主差來的。初代門徒當然還從舊約其他章節也讀到那一位將來要作王的(受膏者即作王的,也即是彌賽亞的意思,新約稱之為基督—是希臘文)。所以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僕人正是這樣的含義。耶穌—本意是耶和華是拯救;既是如此,太監既明白了,豈有不打從心裡相信呢?於是主動的要求腓利給他施浸。誠如上引以賽亞書之前段說到:「在山上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息,傳揚救恩,⁄那人的腳蹤何等佳美啊!⁄他對錫安說:『你的上帝作王了!』」(賽五十二7)。
      腓利被主的靈提去的這一個描述(八39),叫我們想起舊約的以諾、以利亞。在以色列民的集體回憶,或許信仰傳統中:以諾代表與上帝同行,以利亞代表先知,按申派歷史(從申命記到列王紀下)的神學觀念來說,從摩西開始,先知亦被稱為神人。從新約經文我們又窺見,摩西和以利亞分別代表著律法和先知。所以我們可以說,以諾代表與上帝同行,以利亞代表先知,這兩個形像承載著非凡的信仰想像。我們已經說,行傳的作者似乎有意延伸申派歷史中的先知傳統。這段腓利之突然被主的靈提去的記載,符合這樣的想像,但卻有其獨特的變格和修訂。因為腓利沒有完全的被提而消失於人世,而是被調往別處。故此說,「有人在亞鎖都遇見」他。再者,「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揚福音,一直到凱撒利亞。」這更符合作者所說:「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的願景。這段敘事在此也告一個段落。
      認識聖靈的工作,也需要從聖經的敘事裡認識一個更融貫的信仰傳承。雖然,我們可能更渴望那即時的聖靈充滿(五旬節)或能力和權柄(西門),但從認識聖經的話語逐漸沉積而來的靈感,雖不是激昂澎湃的,卻是細水長流的。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六日 (第44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26-33

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塞俄比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塞俄比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去禮拜。28回程中,他坐在車上,正念著以賽亞先知的書,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靠近那車走。」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正在念以賽亞先知的書,就說:「你明白你所念的嗎?」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他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32他所念的那段經文是這樣:「他像羊被牽去宰殺,又像羔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33他卑微的時候,得不到公義的審判,誰能述說他的身世?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被奪去。」

      作者沒有特別解釋「主的使者」是誰?是天使嗎?是上帝所差派的不知名的人嗎?總而言之,是主的作為,是聖靈的行傳,這是我們閱讀的主線。總而言之,先前本來腓利去到撒瑪利亞傳講主的道(徒八5),這時他則被引導向南往加薩的路上去。這一轉折,有一個作者要記錄在案的人物:埃塞俄比亞的太監,正如先前為西門記上了一筆。是的,律法書上記載,行邪術者是上帝所憎惡的(申十八10-12)。有這樣背景的人既能蒙恩;同樣的,律法書所禁戒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的太監,或說「被閹割的」(申廿三1),也可以蒙恩。
      作者回應著以賽亞書裡的話:

3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將我和他的子民分別出來。」⁄太監也不要說:「看哪,我是枯樹。」⁄4因為耶和華如此說:⁄「那些謹守我的安息日,⁄選擇我旨意,⁄持守我約的太監,⁄5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紀念碑,有名號,⁄勝過有兒有女;⁄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賽五十六)

      顯然,以賽亞書五十六至六十六章的經文不但展現出被擄回歸處境下的萬民歸向上主的願景,更是提供了一個和律法書(申十八)不同的神學。在此,不但外族人不再被分出來,連太監(被閹的)也比有兒有女的更為有福。因為雖仍是「枯樹」(喻無後),但記念上主遵行祂旨意的太監,卻被上主所記念。
      行傳裡這一段的「不料」,豈只是單純的湊巧。他是有心人,可以說是以賽亞書裡所形容,「選擇我旨意,持守我約的太監」。他是大有權力的人,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的女王手下掌管財政,是今天一國的財政部長。他應節前往耶路撒冷,回程仍在讀著以賽亞書,顯然是有心有權而且還有學職(古代識字者不多)。上主(「聖靈」)看見他,便叫腓利追上車去見他。腓利怎樣聽見聖靈的吩咐我們不清楚,記得這正是行傳對聖靈著墨之處。       
      腓利問道:「你明白你所念的嗎?」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八30下-31)。他的意思應該是,字都讀懂了,但是甚麼含義呢?這也是許多人讀經的感覺。原來他讀的正是我們所熟悉的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即僕人之詩的其中一段。經上描寫的默默無聲「像羊被牽去宰殺」的,正是被釘在十架上的耶穌。
      何等奇妙,一個非洲人,竟早在耶穌復活升天後不久,便因渴慕真道,來到耶路撒冷。這在第一世紀是絕對不簡單的事。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或許一樣有非洲人和其他不同地方的人,行經香港,行經不同的城市和大都會,行傳中的聖靈今天依然看見渴慕真道的人,一樣吩咐聽見祂差遣的僕人使女,為那想要明白上帝話語的人講解明白。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五日 (第43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18-25

18西門看見使徒一按手,就有聖靈賜下,就拿錢給使徒,19說:「請把這權柄也給我,使我手按著誰,誰就可以領受聖靈。」20彼得對他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為你想上帝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21你在這道上無份無關;因為你在上帝面前心懷不正。22你要為你這樣的惡而悔改,祈求主,或者你心裏的意念可得赦免。23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被不義捆綁著。」24西門回答說:「請你們為我求主,使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25使徒既作了見證,並且宣講了主的道,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瑪利亞好些村莊傳揚福音。

      話說先前信了主的西門,本是行邪術,對能力向來感到眩迷而趨之若鶩。心裡想的是甚麼,眼睛留意的便是甚麼。他羨慕使徒一按手便有聖靈賜下。不知道他內心是期望自己也能作合用器皿,成為聖靈流通的管子,叫他藉著禱告便能叫人得聖靈;還是根本是好得「權柄」。從彼得的話裡,我們知道他「心懷不正」。彼得沒有就此任他沉淪於罪,而是直面他說:「我看出你正在苦膽之中,被不義捆綁著。」或許他也是「心」不由主,對他而言,所求的就是影響力。其實,今天不少人的服事動機,也是也人生在世感到有用和重要,能發揮影響力,留下生命的遺產(legacy)。人的存在生命有限,不少人擺脫不了那一分揮之不去的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今天的俗語是刷存在感。
      或許焦慮也可演化為「苦膽」,不是出於自由的心,於是化為心術不正。值得留意的是,這西門豈非已經信了主嗎?正如我們,一樣也是信了主,但卻仍是以為可以透過怎樣的交易換取權柄。西門用的籌碼是錢,我們呢?我們用的是建立關係(俗語說打好關係)嗎?教會裡的關係也是籌碼嗎?
      西門沒有和先前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一樣被指出欺哄聖靈而當場斃命。為甚麼有這差別?他們為何就命必該絕,而他卻可以苟且偷生?我們也曾指出,作者並沒有直接說是上主出手擊殺了那兩夫妻。反之,我們有的是命喪當下的事實;對所發生的事件作出解讀,彼得對撒非喇說的那一句話:「你看,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對於我們的解讀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個結局於其「請你們為我求主,使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西門的結局,關鍵在於他所說:「請你們為我求主,使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或許,心術雖不正,他在關鍵時刻懂得求告,即便那像是最不光彩、也不怎麼「屬靈正確」的禱告。
      話說這一來一往於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的行程,已創造了讓這兩個使徒有機會沿途在不少村莊傳揚福音。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二日 (第4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14-17

14在耶路撒冷的使徒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和約翰到他們那裏去。15兩個人下去,就為他們禱告,要讓他們領受聖靈,16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任何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浸。17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領受了聖靈。

當時的耶穌信仰的中心依然是耶路撒冷,教會的支柱也駐守於那裡。所以撒瑪利亞的人領受了上帝的道的事,他們是想要加以驗證的。這也無可厚非,就辦事程序而言也是合情合理的。這道傳到耶路撒冷之外也差不多是前所未有的,雖然那時五旬節聖靈降下充滿各人,回到各城各鄉的人,大概也把這福音傳開了吧!

話說是彼得和約翰代表了耶路撒冷的教會前往那裡。於是,「兩個人下去,就為他們禱告,要讓他們領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任何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浸。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領受了聖靈」(八15-17)。這個敘述似乎要加以解釋。先前既已提到那些人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而且也「受了浸」,為甚麼這樣仍沒有領受聖靈呢?福音派所強調信了耶穌便有聖靈內住的說法是否和此這一個記載有所出入呢?這一段正是引起聖靈充滿的詮釋分歧的關鍵經文之一。

首先,從字面解,經文明顯反映一種兩階段論:先信主,然後再領受聖靈(即禱告按手求聖靈賜下)。至少這反映當時使徒的認知,或許也多少來自他們本身的經歷(話說他們都曾親身跟隨主,卻是後來五旬節之時才領受聖靈)。這就引發我們思考第二個解釋的可能—不單是使徒們有聖靈後賜的經歷,而是視此後賜的經歷源自於五旬節聖靈的降臨,更且作者曾引述約珥書的話來印證聖靈在這新的時代(epoch)要臨到凡有生命氣息的人。五旬節既先出現了這聖靈充滿的一刻,那麼在福音蔓延開之處,聖靈也會隨著一路充滿著一批又一批的信徒,一個又一個的聚會點。因應這個解釋,可以產生一個典範(之後保羅去到以弗所也問那裡的信徒受了聖靈沒有),即凡耶穌的福音新傳到之處,必有一個隨後的聖靈彰顯的一幕,作為聖靈要充滿凡有生命氣息的一個印證。不過,話說回頭,也有人認為這典範不需要以福音每到一個新的區域便以一種五旬節模式一波接一波(撒瑪利亞、以弗所等等)的出現,因為行傳記載的是歷史上一次過的事件,福音已被印證是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以至地極傳開了,聖靈也已被證隨著福音傳開而賜給眾人了。

無論我們採取以上哪一個解釋,有一個重點卻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的,那就是上帝的靈要充滿我們,因為那表徵著祂的同在,祂恩典的榮光要彰顯在我們的生命中,是帶著能力的,是帶著也藉著祂的話語而來的。願你我都常被聖靈充滿。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一日 (第4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9-13

9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裏行邪術,自命為大人物,使撒瑪利亞的居民驚奇。10所有的人,從小到大都聽從他,說:「這個人就是上帝的能力,那稱為大能者的。」11他們聽從他,因他很久以來用邪術使他們驚奇。12當他們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都受了浸。13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浸,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和大異能,就覺得很驚奇。

      本來,敘事裡出現撒瑪利亞,可以說在我們的意料之中。畢竟作者一開始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一8)。所以,我們讀到腓利前往撒瑪利亞,一點也不感意外。再者,福音要跨越族群,這觀念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然而,出其不意出現的,上帝的恩典也一樣可以臨到。作者記載了一個腓利在撒瑪利亞遇到的一個頗有意思的人物:行邪術的西門,而且報導說他和同城的、那些從小到大因為他能行邪術而跟隨他的,都信了主。這些跟隨他的人,對他的形容是:「這個人就是上帝的能力,那稱為大能者的。」這顯然甚為諷刺,西門若真是上帝的能力,又豈需要再信基督呢?這也埋下一個伏筆,就是他信基督,是基於甚麼原因呢?是出於甚麼動機呢?他眼所見的,心裡感驚訝的,便顯露了他心眼之所在。作者說,他信了主之後,「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蹟和大異能,就覺得很驚奇。」他看見的是腓利能行大能神蹟,這是他所羨慕的。他本來就是從事「這一行」,靠這「搵食」的。
      我們跟隨主的動機,是否也受我們之所是,我們過去的背景影響呢?甚至說,我們事奉的動機,所謂主的呼召,也反映著隱藏在我們內心裡的渴望,如被人肯定、成功、有用、被重視、有影響力等等。或許,我們和西門相去不遠?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十日 (第4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4-8

4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地去傳福音的道。5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向當地人宣講基督。6眾人都聚精會神,同心合意地聽腓利所說的話,一邊聽他的話,一邊看他所行的神蹟。7因為有許多人被污靈附著,那些污靈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8那城裏,有極大的喜樂。

      話說那些因司提反被殺害而四散的門徒,必要從耶路撒冷散開。其中「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作者沒有為這位腓利附加任何介紹,那便極有可能是先前被按立的七名管理飯食的(diakonia)之一,正如司提反一樣。
     先前便說這七人是聖靈充滿的。司提反如先知般的講道,深諳舊約之信仰內涵,效法基督的死。腓利一樣明白先知的話,接下來我們便會讀到他向太監講明先知以賽亞的信息。在此,他先是到了撒瑪利亞,正是猶太人所歧視的族群中。話說行傳的前傳路加福音,豈不曾提到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正是要藉此說明血統之純正與否,甚至信仰傳統,都不足於用以界定一個人屬不屬上帝的國。
      基督的臨到,便是上帝國的臨在:污靈離開人的生命,各樣叫人生命癱瘓的、不良於行的也得了醫治。是的,我們的生命裡可能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潔淨」,社會、群體因此會對我們加以排斥—正如當時猶太人按著律法的定義,排斥了被界定為不潔淨的人一樣。然而,我們被基督所接納,得以進入祂的國,也就是屬祂的群體中。是的,我們心靈裡或自傷或受人所傷,或許拒絕生命、意志消沉、不願行動、無意活著、擁抱不到意義,但願聖靈就在此時完完全全的充滿。
      聖靈充滿你,你要擁有大喜樂了。不是從人而來的,是此時此際上主澆灌的。打開心靈領受吧!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