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裡面上帝給你最好的提醒是甚麼?今天再回顧、咀嚼,更加以沉澱。
成年級主日學
五月十日 (第6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二6-12
6希律將要提他出來的前一夜,彼得被兩條鐵鏈鎖著,睡在兩個士兵當中;門前還有警衛看守。7忽然,有主的一個使者顯現,牢房裏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叫醒了他,說:「快起來!」鐵鏈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8天使對他說:「束上腰帶,穿上鞋子。」他就照著做了。天使又對他說:「披上外衣,跟我來。」9彼得就出來跟著他走,不知道天使所做是真的,以為見了異象。10他們經過了第一層和第二層監牢,就來到往城內的鐵門,那門就自動給他們開了。他們出來,走過一條街,忽然天使離開他去了。11彼得清醒過來,說:「現在我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人所期待的一切。」12他明白了,就到那稱為馬可的約翰的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裏已有好些人聚集禱告。
彼得被下在監裡,耶路撒冷的教會為他禱告。是的,在那稱為馬可的約翰的母親馬利亞的家裡,有好些門徒正聚集禱告。為甚麼禱告?時勢真壞,十二門徒之一的雅各已死。這一個聚集點,也是當年老師和他們常聚之處。熟悉感或許更加添那一分壞事又要發生的感覺。彼得被捉,十有八九要像雅各一樣被處決了。正值除酵節期間,更添一分對主耶穌的懷念,但也想起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吧!耶穌被捉,沒有再回來。雖然復活了,但被害釘死卻仍歷歷在目。雅各已步其後塵,彼得這一趟必也凶多吉少。
門徒們萬萬沒有料到,就在前一夜,被鎖鏈鎖著,又被士兵看守著的彼得竟然被天使拯救了。天使顯現、榮光照射、鎖鏈脫落,全在霎時之間,及至天使拍醒彼得,叫他起來,彼得仍不知是真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這事如何發生。彼得之前有見過異象,故此以為這一切都是異象,不知不覺出了兩層的監牢,經過鐵門,出了監牢,過了一條街,天使才消失。我們今天傾向用常理常識推論,這被描寫為天使的,有沒有可能是一位能自由出入監牢的某人物。原文aggelos除了指天使,也可以指一般被差遣的使者或代表。主若需要,當然可以差遣任何一個人幫助我們,甚至是陌生人,在被幫助時我們還未意會到,直到問題解決,好比彼得一樣「如夢初醒」(即「清醒過來」,原文en heautō genomenos直譯「成為他自己」)。我們才知道原來是主在幫助我們。
但願我們都如彼得一樣,蒙上帝的幫助,救我們脫離那些逼迫我們的人的手,正如祂救助彼得「脫離希律的手」一樣。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五月九日 (第6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二1-5
1約在那時候,希律王下手苦待教會中的一些人,2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3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也去拿住彼得。那時候正是除酵節期間。4希律捉了彼得,押在監裏,交給四班士兵看守,每班四個人,企圖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5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禱告上帝。
這邊廂安提阿信徒的人數增長,那邊廂在耶路撒冷卻是面臨天災人禍。除了饑荒的打擊,「約在那時候,希律王下手苦待教會中的一些人」。甚麼原因促使希律有這些行動?這位希律是希律亞基帕王,是大希律的孫,有猶太人的血統,因為他的祖母是哈斯摩年王朝的王后。安提帕的父親公元前七年被處死之時,他方四歲,被母親送往羅馬。在那裡和王室不少成員一起成長,其中有革勞第和提比留王的姪孫該猶。該猶於公元37年繼承提皮留為凱撒皇帝後,便把先前羅馬四個行省南敘利亞屬於腓力和呂撒聶(Lysanias)的封地賜給亞基帕,並封他為王。兩年後,叔叔安提帕斯(Antipas)被流放,而先前由他所統管的屬地加利利和彼里亞(Peraea),也歸入亞基帕王的王國版圖。公元41年,革勞第暗殺了該猶,被封為羅馬皇帝後,他又把猶大省也交給亞基帕王。亞基帕可以說是公元6年開始便成為猶大省有實質含義的王,而且也比希律家其他成員更受猶太人歡迎。[1]
已知猶太人逼迫使徒和初代門徒,不准他們傳講耶穌基督。所以,此時亞基帕王展開對使徒的攻擊迫害,不無討好猶太人的意思。所以經文記敘道,希律亞基帕王「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也去拿住彼得。」雅各就在這樣成了政治人物的政治籌碼,因此斷送了生命。作者特別提到是除酵節期間,彷彿用以暗示,使徒雅各的死,他的老師基督耶穌正是在除酵節期間被殺的。這雅各應該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他有一位兄弟叫約翰。他們曾向耶穌求祂得國的時候讓他們兄弟倆坐祂兩側,為左右丞相。
亞基帕王意猶未盡,殺了雅各,還把被視為首席使徒的彼得也捉來,「企圖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像是要仿效當時彼拉多所做的,讓百姓選擇是釋放耶穌,還是釋放巴拉巴。他之欲討猶太人歡喜的心,比彼拉多有過之而無不及。
確然,使徒之被逼迫受難,並非因他們行了不義,而是政客為了爭取人民的擁戴濫用權力的結果。說是冤屈正是對的。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也一樣受了冤屈。如果我們相信彼得前書確為彼得所寫,我們讀到他說:「你們蒙召就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為要使你們跟隨他的腳蹤。『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他被辱罵不還口,受害也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給公義的審判者」(彼前二21-23)。
願我們在今生的日子,也跟隨主的腳蹤行。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參F. F Bruce, The Book of the Acts, Rev. 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88)十二章一節的注釋。
五月八日 (第6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一27-30
27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28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示普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在克勞第年間果然實現了。29於是門徒決定,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30他們就這樣做了,託巴拿巴和掃羅的手送到眾長老那裏。
安提阿信主的人數暴增並首被稱為基督徒,這標誌著聖靈行傳的一個階段。教會的增長、聖靈的工作,和發生於地上的事,並非互不交錯。所謂克勞第年間,指的當是他執政的公元41-54年間。所謂的「普天下」,指的該也是當時羅馬帝國各省境內,包括猶大。確然,猶大於45-48年間也遭遇饑荒。
亞迦布被聖靈感動指明有大饑荒之時,不清楚是哪一年。作者只告訴我們當那些 日子,意思是當巴拿巴和掃羅在安提阿忙著建立門徒之時。既說他們倆在那裡如此同工達一年之久,而離開之時當也是拿著安提阿信徒的捐款,而饑荒必已發生,才有收取捐款的事。估計他們倆離開安提阿前往猶大之時,當不會早過公元45年。而亞迦布的預言也應是在巴拿巴被派前往安提阿和掃羅被找來幫忙建立教會期間。
誠如上文提到,上帝的作為正是行使於地上。雖然地上有地上的時間表,但上帝的國的擴張不因自然的災害而停足,反而是藉賙濟的事展現。五年以來,香港從社運到新冠肺炎的疫情,史冊當記下,人民的集體記憶,每個人、每個家庭的記事,都當留下不同的真實的片段。但記憶會褪色,歷史也有機會被改寫,但真正是這歷史時空裡所行的上帝國的義,卻已經轉化入上帝國的生命和實在裡頭。門徒「照各人的力捐錢」看似普通的善行,但每一個善行都是上帝國價值的展現。不是線性歷史下堆砌甚麼的豐功偉業,而是當下成就了上帝國的義。我們今天也當如此,在每一個當下成就上帝國的義。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五月七日 (第5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一19-26
19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而四處分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20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的福音。21主的手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數很多。22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的人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到安提阿去。23他到了那裏,看見上帝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要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4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滿有聖靈和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25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26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和教會一同聚集,教導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
寫入了上帝工作的史冊,是何等的美好。司提反殉道的那一刻,上帝的榮耀彷彿顯現了。他的死標誌著教會遭遇患難的日子,也啟動了門徒的流散潮。人口流散到四處,但仍是走向自己人,沒有想過向外族人傳講主耶穌。基督,即彌賽亞,對他們而言是猶太人的彌賽亞。沒有真正想過與他人有關。這種我族中心的思維,至今亦然,並非僅止於那時代的猶太人。
當然,聖靈的工作沒有受限於人的自我族群內向的習性。說到以我族為中心,這裡提到的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似乎例外。除了福音書提到的那一位幫耶穌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門,作者曾到和司提反辯論的那一群人裡,「有從稱為『自由人』會堂,並古利奈、亞歷山大會堂來的人」。這古利奈會堂的人,應該是希臘化的猶太人。我們不敢斷言司提反證道和殉道的事,是否最後也感化了其中一些與他辯論的人。如果是的話,我們看見其果效靜悄悄的展開了。在此有古利奈人能夠跨越藩籬,「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的福音」,或許也因為本身也希臘化,希臘話更是自己的第一語言。除此以外,塞浦路斯島過來的,也是比較沒有猶太人我族中心的思想,一起向外族人傳講福音。因著他們,安提阿信主的人暴增。
說起塞浦路斯,先前早已出現的巴拿巴,正是那裡的人。耶路撒冷教會於是打發巴拿巴前往。先前已知他曾接待掃羅,也知道後者的恩賜。自己工作雖有果效,也滿有聖靈和信心,卻沒有私心。的確,真有聖靈和信心的人,不就應該沒有私心嗎?巴拿巴應該是沒有疑慮,帶領了多人信主。此時此刻的他,自己已經分身乏術,仍有不少的人有待他講明福音的道,便不辭長途跋涉到大數把掃羅找來。
兩者同工同心,長達一年之久,教導和建立了許多人。今天,教會當務之急,是否正是像當初的安提阿一樣,讓巴拿巴和掃羅這樣的人,專心建立信徒,教導他們上帝的話和耶穌基督的道。相信,這道和跟隨這道的人必增多,他們的生命也被人知曉,被人稱為小基督—跟隨基督的人。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五月六日 (第5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一1-18
1使徒和在猶太的眾弟兄聽到外邦人也領受了上帝的道。2等到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信徒和他爭辯,3說:「你竟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當中,和他們一同吃飯!」4彼得就開始把這事逐一向他們解釋,說:5「我在約帕城裏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異象,有一塊好像大布的東西降下,四角吊著從天縋下,直來到我跟前。6我定睛觀看,見內中有地上四腳的牲畜、野獸、爬蟲和天上的飛鳥。7我還聽見有聲音對我說:『彼得,起來!宰了吃。』8我說:『主啊,絕對不可!凡污俗或不潔淨的東西從來沒有進過我的口。』9第二次,有聲音從天上回答:『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污俗的。』10這樣一連三次,然後一切就都收回天上去了。11正當那時,有三個從凱撒利亞差來見我的人,站在我們所住的屋子門前。12聖靈吩咐我和他們同去,不要疑惑,還有這六位弟兄也跟我一起去,我們進了那人的家。13那人就告訴我們,他如何看見一位天使站在他家裏,說:『你派人往約帕去,請那稱為彼得的西門來,14他有話要告訴你,因這些話你和你的全家都可以得救。』15我一開始講話,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16我就想起主的話如何說:『約翰用水施浸,但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浸。』17既然上帝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上帝嗎?」18眾人聽見這些話,就不說話了,只歸榮耀給上帝,說:「這樣看來,上帝也賜恩給外邦人,使他們悔改得生命了。」
彼得先有在撒瑪利亞見證那裡的信徒領受聖靈,後復在凱撒利亞再有哥尼流的事件。不過,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眾弟兄,卻在觀念上未能接受外族人單憑聽道便受浸的事。向來若有外族人要如他們一樣作上帝的子民,便須和他們一樣受割禮。他們對於彼得竟然和他們所視為不潔淨的外族人一起用飯,自然覺得不妥。
於是彼得把自己的經歷一一的向他們說明。的確,傳統的觀念,被新的經歷打破了。新酒必然要撐破舊皮袋。他向這班堅守以色列傳統的同胞見證說:「我一開始講話,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故此,五旬節的經歷成為了一個標準的典範。這個典範說明的正如主所說:「約翰用水施浸,但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浸。」因此,大家既都受聖靈的浸,不分猶太人或外族人,先前作上帝子民的標準要重新界定了。原本守摩西律法的才得生命,才是上帝的子民。但現在,上帝的恩典同樣臨到外族人,並不限於猶太人。並不是因著律法,而是上帝自己的作為,好叫外族人同樣「悔改得生命」。
是的,上帝定意要人藉耶穌基督的道得著聖靈,也得著生命。這就是福音。這也是行傳所要記載的,正是呼應了保羅在羅馬書所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羅一16)。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五月五日 (主日)
請默想這一周的經文與默想如何更新你的敬拜生活。
五月四日 (周六)
這一周裡面上帝給你最好的提醒是甚麼?今天再回顧、咀嚼,更加以沉澱。
五月三日 (第5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44-47
44彼得還在說這些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45那些奉割禮的信徒和彼得同來,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驚奇;46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於是彼得回答:47「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跟我們一樣,誰能阻止用水給他們施浸呢?」48他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浸。於是他們請彼得住了幾天。
聖靈充滿是行傳的核心思想,這是「路加—行傳」一以貫之的主旨。一章5節說:「約翰是用水施浸,但過了不多幾天,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浸。」一章8節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二章17和18節說:「上帝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血肉之軀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要見異象;⁄你們的老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把我的靈澆灌,⁄甚至給我的僕人和婢女,⁄他們要說預言。」
所以作者從已經「奉割禮的信徒」的角度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眼耳同步見證了這些外族人「說方言」(lalountōn glōssais)。這段經文,和先前彼得為撒瑪利亞的信徒求聖靈充滿的經文(八14-17),同樣曾引起不少辯論:到底他們說的是甚麼?是否信了主還要祈求聖靈充滿?聖靈充滿是否一定會說方言?這裡的方言指的是甚麼?篇幅所限,我們不可能在此一一解說。但我們在上一段溫習了行傳的神學焦點,相信那也能一以貫之用於此處。
簡單來說,「說方言」可以理解為開口說話,和第二章所載「說起別國的話來」(lalein heterais glōssais)(徒二4下)以及「用我們的鄉談講論」(lalountōn autōn tais hēmeterais glōssais)(徒二11下),此處簡單而言就是受感(聖靈充滿)說話。或許這些和彼得一起來的,並不懂得所聽見的是甚麼語言,但卻能夠感受到那是聖靈的工作。從廣義而言,那就像撒母耳記所記載掃羅「受感說話」(nāḇāʾ)一樣。或許,此處哥尼流一夥說的是自己的家鄉話,但對於彼得等一眾,這些話只是自己所聽不懂的外族人的話。是的,上帝的靈真是「澆灌凡血肉之軀的」。至於是「領受了上帝的道」,又已「受了浸」,才藉禱告「領受聖靈」;還是有敬畏上帝的心,先見了異象,聽了耶穌的道同時聖靈充滿受感說話,之後才受浸。秩序不是重點,或說秩序上的不同,才是重點。作者無意使先後秩序成為一個公式。真正重要的是耶穌基督的道、領受或經歷聖靈、受浸,好象徵聖靈的浸而非約翰所施的浸。若可以先奉耶穌的名受了浸才領受聖靈(八16下-17),經歷了聖靈就沒有拒絕施浸的理由了(十47)。
今天,你若受了浸,也當經歷聖靈;若藉著祂的道已經歷聖靈和上帝的愛,也沒有理由不接受浸禮了。上帝的話和祂的靈是互為表裡的,前者若是表,後者便為裡;後者若為表,前者便為裡。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五月二日 (第5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十34-43
34彼得開口說:「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35不但如此,在各國中那敬畏他而行義的人都為他所悅納。36上帝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把這道傳給以色列人。37-38這話在約翰傳揚浸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了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到處奔波,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上帝與他同在。39他在猶太人之地和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人。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40第三天,上帝使他復活,使他顯現出來;41不是顯現給所有的人看,而是顯現給上帝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人中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42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上帝所立定,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審判者。43眾先知也為這人作見證:凡信他的人,必藉著他的名得蒙赦罪。」
聽完哥尼流交待始末,彼得開口說出他的體悟:凡敬畏祂的人,不論何族何民,上帝都看見,凡行義的祂都喜悅。常有人問:孔孟先賢等沒有機會聽見耶穌基督的福音,為甚麼上帝不也向中國先賢啟示祂自己。此處當然不適宜作出詳盡回應。但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上帝看見他們。祂並不偏待人。
耶穌基督—祂是萬有的主,這就是「這道」。上帝藉著道之本身(用約翰福音的話說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傳一個和平的福音。新約時代,羅馬帝國也傳一個福音—是凱撒所頒的福音,要反映一個羅馬之太平盛世。我們從舊約律法書裡領悟到,平安(shalom)乃是社會不義和欺壓的事不再猖獗,社會安靖不受侵擾,而不是粉飾之太平。
當然,耶穌基督之為和平的福音,令人大跌眼鏡。用保羅的話說,這「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對猶太人而言是「絆腳石」,對外邦人而言是「愚拙」(林前一23)。若說祂是萬有的主,怎麼會被釘死於十字架上呢?但上帝叫祂復活,要向祂所揀選的人「證明他是上帝所立定,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審判者」。
我們要如何明白這道理呢?審判活人、死人,這蘊含甚麼意義呢?我們可以簡單的說,在這世上似乎行義行惡,終歸一死。俗語說:「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這道理並不恆常兌現。世道荒謬,現實可以更虛無。熟讀智慧書的信徒,可能可以這樣比擬,合理的福報系統,像是箴言的常理,荒謬的現實卻更像傳道書裡的意境。不過,俗語還有下半句: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我們可似借用這話,來接軌於基督耶穌之為審判者的含義。堅持行義,可能依然遭遇逼迫,仍然有苦得不到伸冤。不禁反問:為何堅持行義呢?是的,終極一日,我們面對萬有的主,那時義人都得以沉冤得雪。不義的人,因著悔改,藉著祂得蒙赦免。眾人都在祂面前,一切都清清楚楚了(林前十三12)。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