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 (第3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八1-3

1掃羅也贊同處死他。從那一天開始,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到大迫害,除了使徒以外,眾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2有些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大大哀哭。3掃羅卻殘害教會,挨家挨戶地進去,拉著男女關在監裏。

      「掃羅也贊同處死他」這句話似乎也視掃羅為有分「作見證」的。強調作見證,是基於猶太人律法的傳統。因為律法書裡說:
      在你中間,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各城中,任何一座城裏,若有男人或女人做了耶和華-你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違背了他的約,去事奉別神,敬拜它們,或拜太陽,或拜月亮,或拜天上的萬象,是我不曾吩咐的。有人告訴你,你也聽見了,就要細心探聽。看哪,是真的,確實有這可憎的事在以色列中發生,你就要將行這惡事的男人或女人拉到城門外,用石頭把這男人或女人處死。要憑兩個證人或三個證人的口,才可以把他處死,不可只憑一個證人的口處死他。證人要先動手,然後眾百姓也動手把他處死。這樣,你就把惡從你中間除掉。(申十七2-7)。
      先前提到眾人用石頭打死司提反的一幕,作者提到「作見證的人把他們的衣裳放在一個名叫掃羅的青年腳前」(七58下)。那些處死司提反的,不認為自己是打人殺人,而是自命為律法的合理執法者,甚至是為律法大發熱心的。所以說,看官若是站在以大祭司為頭的主流看法的一方,理應和掃羅一樣選對了邊—即站在悍衛律法的大祭司及眾人這一邊。這稱耶穌基督是主的,已經是違背律法了,因為司提反是死有餘辜。司提反長篇大論的講章,引證先知書的話指證他們殺害了上帝所差遣的先知和義者。他們沒有聽進耳。其實,就在他們自以為是的行刑之時,實則已經干犯了律法(七53),犯了「不可殺人」的誡命。
      事實是,他們要定司提反的罪,便群起為作假見證者。但站在司提反這邊的,有那位以天地為殿的上帝(用我們的俗語說有天地良心)作他的見證,就好比古往之時他們的「祖宗在曠野,有作證的會幕」(七44上)。這不停點的會幕,像徵著流動的不
      居於一處的上主。有上主作他的見證,司提反還懼怕甚麼。我們或許記得保羅說:「聖靈自己與我們的靈一同見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八16)。是的,不但見證我們是祂的兒女,也在我們被陷害之時,作我們的見證,為我們伸冤。
      司提反的殉道,成為一個標記。一個關鍵的事件,看似慘劇,卻標示著聖靈的工作—「耶路撒冷的教會遭受到大迫害」,以致「眾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
      掃羅的進場,成為聖靈行傳的素材之一,像是擺錯了陣勢,站錯了舞台,靠錯了邊。他以為是仕途在望,卯足全力衝線似的,到處追捕基督徒,把他們收押入監、聽候發落。或許他期待的是一個又一個像司提反般被審的人。

他這股自我誤導的為律法大發熱心,對比起當時靜靜地安葬司提反的「虔誠的人」,該叫我們沉思。這些虔誠人或許是猶太人或許是歸信猶太教的外族人,也純粹只是敬畏上帝的一般人。他們勇於在大家殺紅了眼的當下,冒出個頭為那被眾人治罪的惡犯收屍,頗有當年為耶穌收屍的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德慕的生命氣質。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八日 (第3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54-60

54眾人聽見這些話,心中極其惱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齒。55但司提反滿有聖靈,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56就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57眾人大聲喊叫,摀著耳朵,齊心衝向他,58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作見證的人把他們的衣裳放在一個名叫掃羅的青年腳前。59他們正用石頭打司提反的時候,他呼求說:「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60然後他跪下來,大聲喊著:「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說了這話,就長眠了。

司提反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他的神情或許甚為超然神聖,或許只是忘我的不為周遭一切的威嚇所動。作者形容他「滿有聖靈,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其他人大概無從得知他看見甚麼,是聽見他所說的。耶穌在上帝右邊作我們眾人的代求者、辯護者。

當時,聽了司提反那一篇的道、那一篇借古喻今的先知講論,已經怒火填胸的眾人,開始起哄、大聲喧嘩。司提反正仰首禱告,神情滿有上帝榮光吧!他們卻「衝向他,把他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他是否感到孤單,或覺得恐懼,作者既沒有告訴我們,我們也不得而知。或許,若有同樣遭遇,我們也能一樣視死如歸,像他一樣慷慨就義對主說:「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這叫我們想起主自己斷氣之前,也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交在你手裏!」(路廿三46)。當司提反最後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這同樣迴響著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路廿三34)

藉著這細緻並隱晦的描寫,作者悄悄的留下一個初代門徒的效法基督的見證—第一個殉道的門徒(殉道和見證希臘文為同一個字)。這位人子耶穌基督,已經站在上帝的右邊,為他伸冤。或許,若有這麼一天臨到,我們也如他一樣,看見上帝的榮耀。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五日 (第3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44-53

44「我們的祖宗在曠野,有作證的會幕,是上帝吩咐摩西照著他所看見的樣式做的。45這帳幕,我們的祖宗同約書亞相繼承受了,當上帝在他們面前趕走外邦人的時候,他們把這帳幕搬進承受為業之地,直存到大衛的日子。46大衛在上帝面前蒙恩,祈求為雅各的家預備居所。47但卻是所羅門為上帝造成殿宇。48其實,至高者並不住人手所造的,就如先知所言:49『主說: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怎樣的殿宇?哪裏是我安歇的地方呢?50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嗎?』51「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哪,時常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52先知中有哪一個不是受你們祖宗的迫害呢?他們把預先宣告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如今你們成了那義者的出賣者和兇手了。53你們領受了天使所傳佈的律法,竟不遵守。」

      「其實,至高者並不住在人手所造的」,這話說在當時,聽起來是非常逆耳的。雖然,行傳的讀者既是生活在聖殿被毀後的年代,聽起來更有共鳴。在今天所謂的後疫情、基督徒網民對於實體聚會興趣怯怯的情況下,實體聚會本是基督信仰群體團契相交、彼此服侍的必備條件。可是,服侍這回事既不限於教內的人,禾場既然是不分教會牆內牆外,為甚麼要聚呢?
      先不說傳統上的崇拜聚會(話說初期教會聚集多為三、五十人,少數有八十人),聚之不可或缺在於,網上的生命交流,有心之人並非完全不可以深入,但也可以在不刻意用心下,流於最膚淺的吸收資訊,再多或進入知識的層面,但彼此之間可以零交流。講求生命之整全,眼神並肢體之交流,所牽動的身心靈各層面,牽涉著生命習慣的操練,學習付出與接受,操練噓寒問暖和專注聆聽,不一而足。超越電子社交媒體之單向瀏覽和簡單的留言信息,啟動整個人在場的思想情感的投入,這已不是一些人自然而然便能做到的。
      司提反引述自以賽亞書裡的話(賽六十六1-2上),其中「主說: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這裡蘊含著上帝的同在不受限於殿宇或任何的教堂和建築,這不是說教堂的視覺和藝術設計並禮儀的進行沒有任何意義,而是說天地便是上帝的殿。這是舊約被擄子民已經學會的神學,先知以賽亞更是深明這道理。至於活於聖殿被毀後的行傳的讀者,應該不難領略。事實上,上帝的心意更在於他藉以賽亞對以色列民的提醒(即緊接於司提反所引的那一句)。上主說:
      你們要為我造怎樣的殿宇。⁄我所看顧的是困苦、靈裏痛悔、⁄因我言語而戰兢的人。⁄這是耶和華說的。⁄「至於那些宰牛,殺人,⁄獻羔羊,打斷狗頸項,⁄獻豬血為供物,⁄燒乳香,稱頌偶像的,⁄他們選擇自己的道路,⁄心裏喜愛可憎惡的事;⁄我也必選擇苦待他們,⁄使他們所懼怕的臨到他們;⁄因為我呼喚,無人回應;⁄我說話,他們不聽從;⁄反倒做我眼中看為惡的事,⁄選擇我所不喜悅的事。(賽六十六2下-4)
      其實,主喜悅或不喜悅甚麼,這一段說得清清楚楚。以色列民不聽從上主,祂呼喚,他們也不回應。這和如今要把司提反用石頭打死的「議會」成員(徒六15)彷如一丘之貉。司提反彷效以賽亞的話說:「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哪,時常抗拒聖靈!」司提反當然指的是他們出賣並殺害了耶穌。的確,這班由大祭司帶頭的,圍繞著聖殿敬拜與祭祀,但實則是抗拒聖靈者。上主豈在乎他們殿裡所獻的祭。借用以賽亞書裡的話說,他們是宰牛為祭物,心裡卻是殺害人;獻上最好的羔羊,卻殘害無辜的狗。
      我們的心真的不可再剛硬,不可再硬頸死不認罪。是的,低頭認錯等於承認過去所行的、所自以為義的,原來為上帝所惡。抗拒聖靈,便無法擁抱義。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四月四日 (第3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35-43

35「這摩西就是有人曾棄絕他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的,上帝卻藉那在荊棘中顯現的天使的手差派他作領袖,作解救者。36這人領以色列人出來,在埃及地,在紅海,在曠野的四十年間行了奇事神蹟。37這人是摩西,就是那曾對以色列人說『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的。38這人是那曾在曠野的會眾中和西奈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祖宗同在的,他領受了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39我們的祖宗不肯聽從,反棄絕他,他們的心轉向埃及,40對亞倫說:『你為我們造神明,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這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遇了甚麼事。』41那時,他們造了一個牛犢,又拿祭物獻給那像,為自己手所做的工作歡躍。42但是上帝轉臉不顧,任憑他們祭拜天上的日月星辰,正如先知書上所寫的:『以色列家啊,你們四十年間在曠野,何曾將犧牲和祭物獻給我?43你們抬著摩洛的帳幕和理番─你們神明的星,就是你們所造為要敬拜的像。因此,我要把你們遷到巴比倫外去。』

      司提反的焦點是摩西曾被人棄絕,當年自己的同胞嘲諷他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人所沒看上的,卻是上帝揀選的。「藉那在荊棘中顯現的天使的手」這說法,我們可能覺得有點怪。難道不是上帝自己「差派他作領袖,作解救者」嗎?這是舊約常有的情形。其基本的含義是天使是替上帝工作的,代表著上帝。被厭棄了,後又被隱藏了四十年。但上帝卻驗中了他,藉他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引領他們四十年在曠野,藉神蹟奇事顯明上帝的同在。
      司提反又引述申命記中摩西所說「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參申十八15)。這明顯是司提反的選材,或許也是第一個門徒對於律法書(摩西五經)形成的認知,對於摩西這位他們所高舉的上帝律法的代言人的重新詮釋。記念摩西,不是因那不可動搖的律法書,而是因為他在紅海、曠野四十年所行的神蹟,是因他指向一位要來的先知。摩西成為那先知的成喻(trope)。「所謂成喻乃是一種文學手法,把一事件、一個故事片斷、一個故事、一場戲、一段詩的含義,轉成一個文學單元,然後把它轉入一個新的歷史時空、敘事中,將它作為一個現成的意義置入。」[1]換句話說,我們若從律法書(即五經)認識摩西如何在上帝面成為先知—在這方面,讀五經裡的敘事有助於我們明白融會,便能形構一個先知的想像—後來的耶穌基督體現了律法書的精髓。
      四十年的神蹟的反面是「以色列家啊,你們四十年間在曠野,何曾將犧牲和祭物獻給我?」(徒七42;引自摩五25)。先知阿摩司所斥責的,是北國末年的情境,所以經文原是說:「我要把你們擄到大馬士革以外」(摩五27),但在司提反口中則變為了「我要把你們遷到巴比倫外去」。顯然他把南國被巴比倫所滅的歷史併入了。追根溯源,不論是王國時期拜摩洛,是追隨亞述或巴比倫的神明,和亞倫容讓以色列拜金牛犢的原因同出一轍。那時他們的心則是轉向埃及,以人間的君王和權勢為他們的倚靠。所以上帝轉臉不顧他們,以色列後來亡國也是出於這原因—他們轉向別神,上帝便轉離他們。他們棄絕祂(徒七39),祂也轉臉不顧他們。雙方反臉了,關係破裂了。
      今天,你是否也經歷過家人或朋友,和同事或教會的弟兄姊妹的棄絕。上帝的國若是如此,大家自相殘殺,就成不了形了。上帝的靈如何能居在其中呢!雖然上帝的國不如眼見,在不顯眼處,凡有人以上帝國的價值、靠著祂活出燭火星光,無論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那可是祂的靈工作之處。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引自《使徒行傳靈修札記第一單元》,一月十日(第8日)。

四月三日 (第35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30-34

30「過了四十年,在西奈山的曠野,有一位天使在荊棘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31摩西見了那異象,覺得很驚訝,正往前觀看的時候,有主的聲音說:32『我是你列祖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摩西戰戰兢兢,不敢觀看。33主對他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34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確實看見了;他們悲嘆的聲音,我也聽見了。我下來要救他們。現在,你來,我要差你往埃及去。』

      摩西大概沒有見到逃難至米甸曠野之後,人生還有甚麼等著他的。回到埃及是不可能的了。回想當時的嘗試,大概是一場錯誤的鬧劇:自己想多了,把自己看得太大、太重要了。
      可是,就在他意想不到的時候,上帝藉著天使向他顯現。摩西見到荊棘中有火焰,必然好奇,沒想到上帝便在這時候向他說話。祂的顯現,不是只叫摩西有個神奇的經歷,而是要差遣他,為的是要回應祂的百姓哀哭悲嘆的聲音。
      以色列民大概都知道摩西的名字,意思就是從水裡救出來的意思吧(出二10)!原來,在他仍是嬰孩時裝著他的那籃子,和創世記裡的方舟竟是同義。他注定是要成為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的媒介,向祂顯現的上帝原是要呼召他、差遣他。
      上個世紀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有個叫「退隱與復出」的理論,大意是說舉凡偉人必有一種因挫折而退隱,之後又復出的人生規律,比如此處的摩西,新約的保羅,還有釋迦牟尼、甘地等人也是如此。按這樣的說法,讀經之人若如此理解上帝的呼召,不免產生一種信仰的幻想,以為人生的、事奉的、事業的失敗,乃是醞釀將來的復出。可是,新約神學不是如此—彌賽亞國度不是以這樣的方式看人生以及的人的生命和時間。[1]
      人生是弔詭的,生命的藍圖不在我們手中。年輕的時候,我們規劃自己的未來;我們也如此栽培下一代。但不單外在環境有許多的不確定性,自古以來便如此,中國古人才以「變易」作為一套人生哲學—一切都在變易之中。事實是,個人的生命,從情性到抉擇,從喜好到挫折,都帶著不少的變數。今天,對於侃侃而談如何蒙上帝呼召的一些高調,這一代的教會群體多多少少帶著懷疑的態度。若有某牧師某領袖煞有介事的表達自己從上帝領受了甚麼異象。大概也有不少人不會毫不保留的相信,而是帶著觀望的態度,看未來有何下文吧!
      摩西蒙召作上帝的僕人,也遭以色列民的質疑。至於後來他如何謙和忠心的作上帝的僕人,成就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事,故事本身不是司提反想說的。且待下回分曉。
      無論如何,但願我們若與上主相遇,我們也如站在聖地上,脫下鞋子,因恭敬而聽見上帝主的呼召。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黃厚基, 《只有這一生》 (台北: 主流, 2021), 頁270–74.

四月二日 (第34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23-29

23「他到了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24他見他們中的一個人受冤屈,就庇護他,為那被壓迫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25他以為他的弟兄們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26第二天,他遇見有人在打架,就想勸他們和好,說:『二位,你們是弟兄,為甚麼彼此欺負呢?』27那欺負鄰舍的人把他推開,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28難道你要殺我像昨天殺那埃及人一樣嗎?』29摩西聽見這話就逃走了,寄居於米甸地,在那裏生了兩個兒子。

      摩西是四十歲時因身分認同的問題「闖了禍」,是司提反這裡獨有的。或許配合著後來曠野的四十年,就是於八十歲時去見法老(出七7),叫後者釋放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去事奉上帝。
      司提反明言摩西是去看望以色列同胞—「他的弟兄」。多年來,摩西應該深知自己為以色列民,但卻享有埃及人的特權。他大可以繼續隔岸觀火,何必老大四十歲了,卻冒然行動。或說中國人四十不惑,[1]或說中年危機,或是戴著我們的文化眼鏡,或現代人的說法,更好的說法是「四十」乃聖經中具有象徵意義,能於曠野四十相呼應。
      摩西顯然是見義勇為,看見其中一個受了「冤屈」而想要「庇護」他。所以,說他在長年身分矛盾下,似乎看不下去了也對;說他是為了不公不平的事,不能再壓抑而視若無睹也對。不過,有一點卻是他的錯誤估計。原來他這一舉動,被助的以色列民卻不領情。後來他又主動替他們彼此之爭執主持公道,卻被諷刺他想要自立為他們的領袖和審判官。他們還以他先前出手打死那埃及人挖苦他。
      有點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明明認為自己不能再如此沒有骨氣,不想一生活在身分的矛盾中以致大膽活出自己、活出真我真性情的摩西,竟然一下如洩了氣的皮球,像是嚇壞了,拔腿就跑,逃到米甸曠野。司提反沒說其他細節,一下就跳到說,他在那裡生了兩個兒子。
      不知我們有沒有像摩西那的出於錯誤評估的行動,或是其他完全失算、或因一時衝動,以致悔不當初而逃之夭夭的經歷。司提反回顧之下匆匆離開埃及的摩西,轉眼被記憶的是一個寄居在異地的兩個孩子的爸爸。今天,寄居異地仍是許多人當下的經歷。轉眼,驟眼一看,孩子已長大。
      司提反追憶先祖,當然目的不在於緬懷。待續。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按猶太人的傳統,原來四十歲也有類似的說法,即辨識(discernment)。參Jerome Murphy-O’Connor, Paul: A Critical Lif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4。

四月一日 (第33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17-22

17「當上帝應許亞伯拉罕的日期將到的時候,以色列人在埃及人丁興旺,18直到另一位不認識約瑟的王興起統治埃及。19他用詭計待我們的宗族,苦待我們的祖宗,強迫他們丟棄嬰孩,使嬰孩不能存活。20就在那時,摩西生了下來,上帝看為俊美,在父親家裏被撫養了三個月。21他被丟棄的時候,法老的女兒拾了去,當自己的兒子撫養。22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辦事都有才能。

      司提反覆述的歷史帶著獨特的角度。是的,當時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王興起(比對出一8),司提反指出「他用詭計」待以色列民,「苦待」他們,「強迫」他們棄嬰。政策下來,考慮的不是人性、生命和關係,只在於施政者一心要達到的目的。不過,對於司提反而言,那是「上帝應許亞伯拉罕的日期將到的時候」。
      面對苛政,面對生命安全不可保,為了避免自己親生骨肉小命斷送的最惡劣命運,一般人怎可能想到那是上帝行使祂作為的時刻。施政者不會認為自己在使用「詭計」,更不會自視所用手段不人道。對他而言,所行的都是必須的,也是正當的。剿滅潛在的威脅,是天經地義的。
      出乎意料的是,誰會想到這邊廂摩西出生於這一歷史時刻,卻被迫遭棄。司提反隱去故事中摩西姐姐體貼的守望著那放著嬰孩摩西的籃子直到法老的女兒出現並把摩西撿起,也沒有提到她主動的建議請個希伯來婦人來照料養育摩西。法老的女兒當然辨認出這是希伯來人的嬰孩,當然也知道那殺嬰的惡令。卻接受了摩西姐姐的建議,叫她帶嬰兒的母親來,聘她照料摩西。
      這些細節司提反都沒有提到,只是聚焦在法老的女兒把摩西「當自己的兒子撫養」。誰能想到在這非常的時期,上帝會用這非常的方式保守了摩西。這主題在故事中非常清楚。但人生中,活在某些局勢中,我們會不會有法老之女的暗暗地做正確的事?
      話說摩西,司提反描述道:「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辦事都有才能。」誰說上帝不能用人的學識和才能呢?為了記念祂給亞伯拉罕的應許,祂畢竟有所預備,正如祂當初有所預備一樣。祂既看見以色列民所遭遇的,也有所預備。是的,既看見,也預備。[1]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關於「預備」和「看見」的雙重含義,參黃厚基, 《信實與護佑》, 聖經詮釋叢書 (台灣: 台灣基督教文藝版社、中原大學基督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2022), 頁343–44.

三月三十日(六)

陳嘉慧傳道

天還黑的時候

約翰福音20:1上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

      現今的聖經讀者透過聖經記載,知道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了,可是,活在當時的抹大拉馬利亞以及門徒們,還未得知主耶穌復活的事,經文中「清早」這個字,是特別用來指夜裡四更的最後一更,大概是凌晨三至六時的時候,馬利亞在這個時刻已經來到主耶穌的墓前,可見她對主耶穌有多掛念。當清早來到耶穌墓前,希望在安息日後的第一時間尋找耶穌的軀體,卻發現墳墓的大石挪開了、耶穌的軀體不見了,馬利亞按常理推測,應該是有人將主的身體取去了……
      四卷福音書中,只有約翰記述了「天還黑的時候」,讓我們思想有關「天還黑的時候」……

清早、天還黑的時候,人的思考會不靈光……

清早、天還黑的時候,人的眼睛會看不清……

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光可以照明……

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曾經被七個鬼纏擾的小女子、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凌晨三至六時的時候,來到墳墓前

思想:

1.    抹大拉馬利亞摸黑地到耶穌墳前的行動,給你甚麼啟迪?

2.    在經歷屬靈黑夜的時候,請你想起已經復活了的主耶穌。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