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九日 (第57日)

霍碧洳傳道

手潔心清的敬拜者

詩篇 二十四3-6

3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

4就是手潔心清,意念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

5他必蒙耶和華賜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

6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是尋求你面的雅各。

詩篇二十四篇是一首大衛的詩,可能是大衛在運送約櫃返回耶路撒冷時,或在此事的周年紀念裏寫成的詩篇。本詩的第1至2節,詩人先述說神創造的大能,一切是從祂的手所造,一切是屬於耶和華,來指出榮耀君王的身分。然後,第3至6節描寫進入聖所者須具的條件,提到神所喜悅的人的素質。詩人問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祂的聖所(3)?就是那些「手潔心清」,「不懷詭詐」的人,指行為上無瑕無疵,行事正直的人,並且心中沒有詭詐,動機純真的人。「意念不向虛妄」是指不敬拜偶像,只敬拜神,強調的是那些願意與神建立正確關係的,才得神的喜悅,才能登耶和華的山,才能站在祂的聖所(4)。

然後,詩人提到神會如何對待這些祂喜悅的人,他們會「蒙耶和華賜福」,得著神在各方面的恩惠,並「蒙救他的神使他成義」,因信祂被稱為義人,並且神會向這些忠誠守約的人賜公義的獎賞(5)。而神應許這樣遵守神命令的人,和尋求祂面的人,必定得到這些福分和獎賞(6)。

神是聖潔的主,因為祂的聖潔,所以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去敬拜祂時,必須要「手潔心清」,「不向虛妄」,「不懷詭詐」。然而,我們知道這些神的標準並不容易達到。但深信當我們願意認罪悔改,並全心全意依靠聖靈,聖靈必然會幫助我們過一個聖潔生活,讓我們能够「手潔心清」來到神的面前敬拜祂,蒙祂的悅納。我們能夠敬拜主實在是我們莫大的福氣,就讓我們捉緊每一個能够敬拜神的機會,過一個敬拜的人生。

思想問題:

  1. 你有甚麼需要認罪悔改,讓神為你再造一個清潔的心,使你的敬拜能夠蒙神的悅納?
  2. 你願意此刻聖靈進入你的心裏面,更新你的生命,過成聖的生活嗎?

你的禱告:

十一月十八日 (第56日)

霍碧洳傳道

彼此饒恕的敬拜生命

馬太福音 十八21-35

21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夠嗎?」22耶穌說:「我告訴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23因為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24他開始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萬他連得的僕人來。25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下令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以及一切所有的都賣了來償還。26那僕人就俯伏向他叩頭,說:『寬容我吧,我都會還你的。』27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28那僕人出來,遇見一個欠他一百個銀幣的同伴,就揪著他,扼住他的喉嚨,說:『把你所欠的還我!』29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我會還你的。』30他不肯,卻把他下在監裏,直到他還了所欠的債。31同伴們看見他所做的事就很悲憤,把這一切的事都告訴了主人。32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33你不應該憐憫你的同伴,像我憐憫你嗎?』34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司刑的,直到他還清了所欠的債。35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

馬太福音十八章「不饒恕人的惡奴」的比喻講述彼得去問耶穌,若弟兄得罪了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夠嗎?耶穌回答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代表不計次數地完全饒恕別人。比喻提到一個人欠他主人一千萬銀子,他求主人寬容,主人就免了他的債。可是這一個人一離去,遇見他的同伴而只欠他十兩銀子,同伴求寬恕,但他竟將同伴下監。

耶穌教導的功課裏,最困難的是甚麼?就是很多人都會說饒恕,但很多人卻做不到饒恕。我們會說:「我已經忍受夠了,還要饒恕嗎?被傷害的是我?還應饒恕他嗎?」「惡奴」的比喻正正提醒我們,他剛剛接受何等大的恩典,他卻很快便忘記這恩惠,並不懂感恩,轉過身來便向人追討欠債,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怎樣蒙憐憫得來的恩惠。

耶穌基督怎樣憐憫我們,我們也應怎樣憐憫別人。我們都是不配,常常得罪了神,但耶穌基督都願意寬恕我們,祂甘願為我們釘身十架,用祂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讓凡認罪悔改和相信祂的人,得著寬恕,可重新開始。我們都不可愛,但神都饒恕我們,所我們也要完全從心裏饒恕別人,讓自己的生命得著完全釋放和自由,神的名得著榮耀!

這世界已經有很多不完美的事,唯有當我們放下仇恨選擇饒恕,便能看見新的出路與盼望。

思想問題:

  1. 饒恕的功課並不容易,你認為要饒恕一個人,今天你需要有甚麼改變?
  2. 有甚麼人是你還未饒恕,今天你願意行出第一步去實踐彼此饒恕的功課? 你願意此刻首先為這人祈禱?

你的禱告:

序言

耶穌基督降生在卑陋的馬槽,祂降生的消息首先向當時被邊緣的牧羊人宣告,清楚向世人顯示,救恩是為每一個,特別是那些在世上被人忽略的人。

將臨期的重點在於「將要來到」,是指記念耶穌基督降生的聖誕節前的一段時間,提醒教會預備迎接主的降臨。舊約有很多經文都表達對先知的期盼,渴望彌賽亞的來臨:「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七14)基督的誕生,不僅在耶路撒冷,也在我們心裡,祂不僅道成肉身,進入歷史當中,也同時居住在我們心裡。此外,耶穌將在歷史的盡頭再來,將臨期以期望耶穌再來為開始,然後將焦點轉移到耶穌第一次降世。我們對基督再來的預備,就像猶太人對彌賽亞來臨的盼望、佇候、渴望、等待。

今年的將臨期靈修材料,我們採用了靈風基金出版的《恭迎聖君:來自環球教會將臨期靈修日誌》。日誌的內容聚焦在耶穌基督身上,撰寫日誌的作者,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牧者、靈風同工、宣教士、神學院教授、教會領袖和信徒,讓我們可以從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以不同的角度和視野,了解基督降生的信息。求主幫助我們,讓今年的將臨期,成為一個我們真誠的委身和屬靈更新的時刻。

在此,衷心感謝靈風基金允許我們採用他們出版的將臨期靈修日誌。

陳康牧師
香港浸信教會主任牧師

十一月十五日 (第55日)

梁沛生傳道

愛神愛人的敬拜者

馬太福音 五21-26

21「你們聽過有對古人說:『不可殺人』;『凡殺人的,必須受審判。』22但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必須受審判;凡罵弟兄是廢物的,必須受議會的審判;凡罵弟兄是白痴的,必須遭受地獄的火。23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祭物的時候,若想起有弟兄對你懷恨,24就要把祭物留在壇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祭物。25你同告你的冤家還在路上,就要趕快與他講和,免得他把你送交給法官,法官交給警衛,你就下在監裏了。26我實在告訴你,就是有一個大文錢還沒有還清,你也絕不能從那裏出來。」

「不可殺人」是十誡中的第六誡,耶穌指出,凡殺人的必須受審判。祂又教導門徒,凡向弟兄動怒的都必須受審判,因為憤怒是謀殺的源頭和殺人的動機,乃是非常嚴重的罪行。此外,也不可以罵弟兄是廢物(可譯作蠢材),或者罵弟兄是白痴(可譯作愚頑人),若這樣作,必定會受到神的懲罰。耶穌又教導門徒,當我們在聖殿獻祭時,若想起了與弟兄有嫌隙和不和,要先去跟弟兄和好才去獻祭物,這樣我們所獻上的才會蒙悅納。

  當我們每一次敬拜神,我們都要反思,有沒有對其他弟兄姊妹懷怒?有沒有與弟兄姊妹有嫌隙?「你們若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六14-15)。當我們仍然對弟兄姊妹懷怒,不能饒恕身邊的人,我們怎能與神有良好關係?既然我們不能與神有良好關係,我們又怎能夠成為合神心意的敬拜者?

  此外,我們亦要反思,我們有沒有說一些咒詛或得罪別人的說話?「我們用舌頭頌讚我們的主──我們的天父,又用舌頭詛咒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詛咒從同一個口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該的。」(雅各書三9-10)當我們敬拜時,用口去讚美和稱謝愛我們的神,離開教會後,回到社會和職場中,卻用口去責罵別人,講說話去傷害別人,這是虛偽的敬拜者,所獻上的敬拜必定不蒙神所悅納。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與別人建立美好與和睦的關係,竭力成為愛神愛人的敬拜者。

思想問題:

  1. 若你與某位弟兄姊妹有嫌隙,可以做甚麼去與他∕她和好?
  2.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五9,和合本)。你認為你是一個使人和睦的人嗎?有沒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你的禱告:

十一月十四日 (第54日)

梁沛生傳道

合神心意的敬拜者

利未記 二十一16-21

16耶和華吩咐摩西說:17「你吩咐亞倫說: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凡有殘疾的都不可近前來獻神的食物。18因為凡有殘疾的,無論是失明的、瘸腿的、五官不正的、肢體之一過長的、19斷腳的、斷手的、20駝背的、侏儒的、有眼疾的、長癬的、長疥的,或是睪丸壓傷的,都不可近前來。21亞倫祭司的後裔,凡有殘疾的都不可近前來獻耶和華的火祭。他有殘疾,不可近前來獻神的食物。」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神對祭司的要求,是要他們沒有殘疾,沒有瑕疵。對祭司的要求與對祭物的要求(二十二17-25),在文章結構是平行的段落,字句有頗多相同之處,亦表達了沒有瑕疵的祭司才配得獻上無瑕疵的祭物。這也預表了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祭司,獻上自己作無瑕疵的祭物,成就完美的救贖。

  原來神不但對祭物有要求,對獻祭者也有很高的要求。關於該隱和亞伯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但有不少信徒對這故事都有疑問,就是為甚麼神會看中亞伯的供物,卻看不中該隱的供物?如果我們留意經文,我們會發現神不單看重供物,也看重獻供物的人,「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卻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創世記四4下-5上)上帝不但看中了亞伯的供物,也看中亞伯;同樣,神看不中該隱的供物,也看不中該隱。因此,上帝看不中該隱的供物,不是因為供物出了問題,而是該隱自己有不合神心意的地方。

  今天我們敬拜上帝,很著重崇拜的內容,例如詩歌、信息內容、建築物、衣著等,但上帝所看重的,不是我們怎樣敬拜,而是怎樣的人在敬拜。儘管我們崇拜中有優美的音樂、口才了得的講員、宏偉的建築物,但倘若我們不是以敬畏的心,不是以心靈誠實去敬拜神,神也不會悅納我們的敬拜。求主幫助我們,盼望我們能夠成為合神心意的敬拜者,同心獻上討神喜悅的敬拜。

思想問題:

  1. 你認為獻祭者和祭物,在神的眼中哪一樣比較重要?為甚麼?
  2. 你認為我們怎樣能夠成為合神心意的敬拜者?

你的禱告:

十一月十三日 (第53日)

梁沛生傳道

愛人如己的敬拜生命

約翰福音 十五9-17

9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10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會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裏。11我已對你們說了這些事,是要讓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讓你們的喜樂得以滿足。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14你們若遵行我所命令的,就是我的朋友。15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但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我從我父所聽見的一切都已經讓你們知道了。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派你們去結果子,讓你們的果子得以長存,好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會賜給你們。17我這樣命令你們,是要你們彼此相愛。

耶穌基督吩咐門徒要常在祂的愛裏。為甚麼我們要常在主的愛裏?在第5節耶穌已經解釋了,「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當我們離開了主,不能結出果子,更是甚麼都不能作。我們如何能夠常在主的愛裏?耶穌教導我們,若遵守主的命令,我們就能夠常在祂的愛裏(10)。

  耶穌很清楚地論及了三類的愛:一)祂與天父上帝之間的愛;二)祂與門徒之間的愛;三)門徒自己之間的愛。耶穌完美示範了怎樣去愛,祂「遵守了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裏」(10),代表祂很愛天父上帝;祂願意釘身十架流出寶血,為世人捨命,彰顯了祂愛世上所有罪人。耶穌成為了愛的榜樣,如今祂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要效法祂,實踐彼此相愛。彼此相愛是耶穌給予我們的命令(12、17),所以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必須要努力實踐的。

  上帝給予人最大的誡命是愛神愛人,保羅亦提醒信徒,就算我們能夠說萬人的方言卻沒有愛,我們只是鳴的鑼和響的鈸,對我們一點益處也沒有。現今世界充滿紛爭和仇恨,戰爭不知何日才會止息,疫情過後人與人之間充滿隔膜。在這紛亂的世代當中,讓我們活出愛的生命,散發耶穌基督的香氣,為這世界播下愛與盼望。

思想問題:

  1. 耶穌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這是祂給予我們的命令,有甚麼攔阻我們去遵行這命令?
  2. 這世代充滿紛爭和仇恨,我們如何活出愛去影響和改變這世界?

你的禱告:

十一月十二日 (第52日)

梁沛生傳道

以生命為祭敬拜主

提摩太後書 四6-8

6至於我,我已經被澆獻,離世的時候到了。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提摩太後書是保羅書信中最後寫成的一卷。當時羅馬皇帝尼祿逼迫基督徒,保羅再度被囚於羅馬獄中,他能夠獲釋的機會十分渺茫,面對殉道的可能。因此,有人稱提摩太後書為保羅的遺囑,所以絕對值得信徒去細讀。根據教會傳說,保羅最後在羅馬城外被官府砍首處死。

  保羅指出他已經被澆獻(6),意思是保羅以身殉道,為神獻上生命。他亦將人生比喻為運動場上的賽程,面臨殉道在即,回想自己一生為主盡忠,就好像運動員盡力跑完他的賽程一樣,問心無愧,他亦深信他會因此得著從神而來的獎賞。

  今年7月至8月,舉行了世界運動盛事巴黎奧運,運動員在每場比賽中竭盡所能,為要爭取最佳成績。我們也要好像這些運動員一樣,要有決心和毅力,在人生跑道上,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下-14)。

  在這人生賽道上,我們將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魔鬼亦會透過不同方式去引誘我們,使我們停下來或離開賽道。讓我們以保羅為榜樣,縱然面對逼迫和苦難,仍然堅守信仰,一生盡心竭力事奉主,以生命為祭敬拜神!

思想問題:

  1. 你現在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嗎?生命中有甚麼東西成為你的攔阻?
  2. 保羅面對逼迫和苦難,甚至要為主殉道,仍然持守信仰,竭力事奉神,他的生命見證對你有甚麼激勵和提醒?

你的禱告:

十一月十一日 (第51日)

梁沛生傳道

合神心意的敬拜對象

使徒行傳 二十二1-16

1「諸位父老弟兄,請聽我現在對你們的申辯。」2他們聽保羅說的是希伯來話,就更加安靜了。3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但在這城裏長大,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就如你們大家今日一樣。4我也曾迫害信奉這道路的人,置他們於死地,無論男女都捆綁,關在監裏。5這是大祭司和議會的眾長老都可以給我作證的。我又從他們那裏領了致弟兄們的書信,往大馬士革去,要把在那裏的信徒綁起來,帶到耶路撒冷受刑。6當我走近大馬士革的時候,約在中午,忽然有一道大光從天上下來,照射在我周圍。7我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8我回答:『主啊!你是誰?』他對我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拿撒勒人耶穌。』9跟我一起的人看見了那光,卻沒有聽見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10我說:『主啊,我該做甚麼?』主說:『起來,進大馬士革去,在那裏有人會把指派你做的一切事告訴你。』11我因那光的閃耀不能看見,跟我一起的人就拉著我的手進了大馬士革。12那裏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按著律法是虔誠人,為所有住在那裏的猶太人所稱讚。13他來見我,站在旁邊,對我說:『掃羅弟兄,你看見吧!』就在那時,我恢復視覺,看見了他。14他又說:『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讓你明白他的旨意,又看見那義者,聽見他口中所出的聲音。15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作他的見證人。16現在你為甚麼耽延呢?起來,受浸,求告他的名,洗去你的罪。』」

保羅在信主前,迫害信耶穌的人,捆綁他們,把他們下在監裏,甚至置他們於死地。在第3節,保羅形容自己當時是「熱心事奉神」,他這樣逼迫信徒,又怎會是熱心事奉神呢?他當時這樣做,原因是他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甚至認為祂是妖言惑眾,傳講異端邪說。於是,他捉拿信耶穌的人,迫害他們,是要維護正統信仰,以此方法來事奉敬拜神。

  保羅一直以來都是熱心事奉敬拜神,但似乎他所事奉的對象錯了,因為他所逼迫的,正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當他發現耶穌基督就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他生命有很大的改變,他信主受浸,被神差遣向外邦人作見證。他的生命能夠被神大大使用,不單是他願意熱心事奉主,亦因為他尋找到真正的敬拜對象。

  今天,在我們的生命中,甚麼是我們敬拜的對象?是工作、金錢、名譽地位嗎?是家庭及兒女的成就嗎?當我們有正確的敬拜對象,我們才能活出合神心意的敬拜生命。求主幫助我們,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明白三一真神才是我們敬拜的對象,以致我們可以好像保羅一樣為神大發熱心,為主作美好見證!

思想問題:

  1. 在你的生命中,你為甚麼事大發熱心?你為誰大發熱心?
  2. 三一上帝是我們唯一敬拜的對象,這認信對你的生命有何影響?如何影響你的價值觀和行事為人?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