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 (詩篇七十二篇)

黃厚基傳道

期盼真正公義之主、和平之君

      這一首標題為「所羅門之詩—為君王禱告」。詩的最後一句是「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即是說這一首是大衛為他的兒子所羅門登基作王的祈願。
      大衛的祈禱內容沒有像一般只為君王求那「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千秋萬世的王權和尊榮,也不是為鞏固王權而禱告。雖然我們讀到「太陽還存,月亮猶在,人要敬畏祢,直到萬代!」(5-6節),又說:「願他的名存到永遠,他的名如太陽之長久;願人因他蒙福,萬國稱他為有福」(17節)。但這是皇家詩篇(royalpsalms)為君王寶座堅立的必有祝願。
      雖然裏頭也有國度擴展至萬邦、萬國來朝進貢的氣勢(8-11節),但那不是真正的重點。事實上,這一點也將發展為第三以賽亞(56-66章)的願景,即萬族萬邦萬民都要來到錫安,在上帝的聖城敬拜耶和華;到了新約,類似的語言更貫穿於啟示錄中。
      不過,以上這一種萬國鴻圖願景的基礎,在於公義(ṣeḏeq)和公平(mišpāṭ)的彰顯(1-2節);「在他的日子,公義要興旺,大有平安(šālôm),除非月亮不在」(7節)。這樣的一個願景也是舊約先知的呼聲,就在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生命契約的關係、有憂戚與共的心,視他者為自己有責任守望的鄰舍之時,那便是真正的義,而求公正公平的心,首要不只是為己,更是為他人,即為社會上有人被不公平公正對待而發聲,求還他所當有所當得的。當便是真正的平安。這樣的平安,不是只求內心平靜,忽視不公,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腸。 最後,這首詩所呈現的願景,更成為彌賽亞的願景。我們知道無論是大衛王、是所羅門王,都沒有、也無法實現這樣的願景。但在彌賽亞的國中,上帝要實現其內涵。

思想:

  1. 把我們所處的社會、世界的景況作為你所默想的焦點,你覺得作為基督徒(彌賽亞國度的一分子)的你,如何有分於這詩篇裏所描繪的公正、公義和平安的願景?
  2. 我們對於社會的貧窮,無論是個別的貧窮人,或集體貧窮,有甚麼樣的責任?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