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 (第64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1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人開墾了一個葡萄園,四周圍上籬笆,挖了一個醡酒池,蓋了一座守望樓,租給園戶,就出外遠行去了。2到了時候,他打發一個僕人到園戶那裏,要向他們收葡萄園的果子。3他們拿住他,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4園主再打發一個僕人到他們那裏。他們打傷他的頭,並且侮辱他。5園主又打發一個僕人去,他們就殺了他。以後又打發好些僕人去,有的被他們打了,有的被他們殺了。6園主還有一位,是他的愛子,最後又打發他去,說:『他們會尊敬我的兒子。』7那些園戶卻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我們殺了他,產業就歸我們了!』8於是他們拿住他,殺了他,把他扔出葡萄園。9這樣,葡萄園主要怎麼做呢?他要來除滅那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

10-11『匠人所丟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奇妙。』/這經文你們沒有念過嗎?」

12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就想要捉拿他,但是懼怕眾人,於是離開他走了。

      耶穌還未說完,接著他對他們說了一個比喻。
      先前我們已引述過以賽亞書,指出葡萄園象徵以色列。這比喻中葡萄園租給了園戶,園戶指的就是現在打理葡萄園的那一批人,就當時而言,也就是先前所說的三一集團,以及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那些人。
      其實,耶穌說的比喻,無一不直中要害,在現場說出有即時的果效,大家都心照不宣,被說中者要麼啞口無言、理屈詞窮,要麼因惱羞成怒而怒火中燒。比喻中的「僕人」竟然不是指他們,這些宗教領袖心裡自很不是味道。自認為是主人托管葡萄園的僕人,卻原來只是租戶;聽起來原本僕人身分似乎較低,但仔細一想,僕人屬他主人,在那時代而言仍是家中的一分子,租戶則是外人。
      耶穌這一說,便顛覆了那些自居是葡萄園的當然擁有者或管理者的宗教三一集團。他進而幾乎等於直言不諱,說主人三番兩次打發僕人來收葡萄園的果子,結果先是「空手回去」,再打發一個來,「他們打傷他的頭,並且侮辱他」,再後來被差來者,「他們就殺了他。以後又打發好些僕人去,有的被他們打了,有的被他們殺了。」這裡比喻的是歷代的先知,都一再的被以色列民當中的領袖拒絕和傷害。如今,耶穌雖沒有指名道姓,但說的就是這一班聖殿祭祀的代理人。
      我們都聽過甚麼叫集體意識,即是說在一個群體中、社會中,一種約定俗成的對錯標準,一種隱藏於各人心中,以致相互維護,為某些看不見的、但又似乎關乎集體(尤其是大部分的持份者的)名譽、一種因襲的傳統價值,活在其中的人不願被挑戰、大家都已知道的問題不被戳破或說穿。這可以是集體意識的一種無形的表現方式;當然還有其他的形式。
      耶穌的比喻,當然是戳破了這集體意識。有誰願意認自己是殺害先知的共犯呢?在大家都相互維護「我不是」的心理下,耶穌竟說穿了。最後他說:「園主還有一位,是他的愛子,最後又打發他去,說:『他們會尊敬我的兒子。』那些園戶卻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我們殺了他,產業就歸我們了!』」到底甚麼樣的動機,會使到這些園戶竟然把心一橫殺了這承受產業的兒子。
      我們都知道以色列是上帝的產業,是屬上帝的,當然也是屬於上帝的兒子的。我們曾提到,「上帝的兒子」這稱號,是馬可福音的作者所刻意隱藏的。或許我們會說第一章開宗明義第一句便已提到「上帝的兒子」。聖經學者有個看法,即那在全章第一句中出現的,本是後來加上的,因許多較早的抄本是沒有的。即使如此,也是加強了那刻意不張揚耶穌這身分的目的。
      其實,我們一路讀下來,或許已有這分感覺:欲蓋彌彰。作者似乎是借用了耶穌一再加以自我隱藏的作法,時候未到,不要人過分宣揚,以免眾人只是一味留意神蹟的表面而對於他要傳揚的上帝國反而忽略了,又可能不想在大家的彌賽亞期盼把復興以色列、掙脫羅馬帝國統治的民族希望套在他身上,因此一再的壓抑這身分。不過,越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越看見上帝的兒子這身分一直滲漏出來,比如受浸時天上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愛你」(參札記第四日),在海上對門徒所說:「是我,不要怕」(參札記第一單元第三十四日)、彼得說:「你是基督」(參札記第四十三日),山上變像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他!」(參札記第四十六日),或說此處指的「愛子」、「我的兒子」。作者其實倒更像是處處暗示著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最後,耶穌引述詩篇詩一一八的經文自喻:「匠人所丟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奇妙」(詩一一八22-23)。這在當時有可能是常被引述的(比較徒四11;彼前二6-8)。所以耶穌反問他們說:「這經文你們沒有念過嗎?」 
      我們大概不會自以為會成為這班上帝子民中的領頭班子,或說不會是信仰群體中作帶領的,但卻硬著心越來越想「捉拿他」(其實捉拿或對付祂的僕人也是如此)。是的,經文中不是猶太教的領袖和基督教使徒們的對立,而是同屬上帝子民的宗教領袖在對付他們當中的先知。可嘆的是,這些領袖心中顧忌著眾人,即那些張著眼睛見證著一切的人。故此,暫時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膽的捉拿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