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十五章
42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43有亞利馬太的約瑟前來,他是尊貴的議員,也是盼望著上帝國的,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44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就叫百夫長來,問他耶穌是不是死了很久;45既從百夫長得知實情,就把耶穌的身體賜給約瑟。46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巖石中鑿出來的墓穴裏,又滾來一塊石頭擋住墓門。47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都看見安放他的地方。
「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即是說,耶穌在十架上斷氣(受難當日)後幾個小時內,便進入了安息日。按猶太人一日的算法,過了黃昏,就是另一日了。換句話說,耶穌是在安息日前的預備日死在十架上。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此時出現了亞利馬太的約瑟。他是猶太公會(議會)的成員,按理當時幾乎所有議會成員都是夥同大祭司指控耶穌者,可見他是沈默的少數(路加稱他為義人,參路廿三50;而馬太和約翰都稱他是耶穌的門徒,而約翰還特別強調他是「暗地裡作門徒」,參太廿七57和約十九38)。作者沒有把他和其他議會成員視為一夥,特別稱他為「尊貴的」,而且是「盼望著上帝國的」(和尼哥德慕一樣,參約三1-15)。
細心的約瑟趁著還沒入夜,「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取耶穌的屍首。他必須壯著膽子,不一定是因怕了彼拉多,而是礙於他是議會成員。我們不知道他是否已經成為耶穌的門徒,或許因著盼望上帝國,整個審訊耶穌的過程,他看見了上帝國在耶穌身上,以他從沒想過的方式彰顯。或許正因審訊,使他想到以賽亞書中的受苦僕人。或許,就是這過程中,他暗暗地信了耶穌。以今天而言,我們也不排除有做官的人,其實最初也是一心一意盼望公義和平的社會能實現,才加入政局。那初衷是正確的,可是沿途中起初的願景卻越漸模糊,為著一個又一個的議程迷失了。同僚中真心帶著願景的,屈指可數;更多的只不過是掛在嘴裡的口號,事實卻是更多的貪婪。他希望自己不會同流合污,而眼前這一耶穌,真是和他從聖經裡的先知相似,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是那受苦的僕人。
亞利馬太的約瑟或許沒有想過耶穌會復活。他「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他所做,是盡一分心意。那是最基本、最低限度可做的事。況且,他對耶穌的認同,不是沒有代價的。他可能會被同僚孤立、排斥。更嚴重的,可能失去議會成員的身分。所以,說是「放膽」,即是說豁出去了。
回想先前的彼得,他也出現在審訊的地點,只是遠遠地觀望著,保持著距離,幾次被追問和耶穌是一夥的而一再否認。如果歷史重演,如果這一幕也發生在今天,誰會是彼得,誰會是亞利馬太的約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