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 (第4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九26-31

26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大家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27只有巴拿巴接待他,領他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28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同門徒出入來往,奉主的名放膽傳道,29並和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30弟兄們知道了,就帶他下凱撒利亞,送他往大數去。31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建立起來,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逐漸增多。

      位於大馬士革的門徒雖然接納了他,但回到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耶穌基督被釘復活後,祂的門徒在五旬節後如雨後春筍到處宣揚這位耶穌—的大本營耶路撒冷,經歷過彼得和約翰不止一次被捉,司提反當眾被打死的一眾門徒。大家談虎色變,對於這位頭號逼迫者,不怕才是假的。
      如果你是掃羅,又會如何自處呢?經文裡沒有描述他的心情,但給我們一個側面的描述:眾人的懼怕對比於巴拿巴的接待。顯然巴拿巴聽過掃羅的經歷,也能娓娓道來把個中過程向使徒們交代。這定然叫耶路撒冷眾門徒都感釋然,除去他們的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們也可以在別人生命的某些時期成為對方的巴拿巴嗎?
      於是,掃羅有一段不算長的時間和耶路撒冷的門徒來往。他有機會放膽講道,展示他的口才和學識,與那些希臘化的猶太人(hellēnistas)辯論(所謂希臘化指的可以包括語言和文化上)。或許沒料到的是,此時想殺他的好像不是耶路撒冷本土,或許習慣以亞蘭語溝通的猶太人。這些希臘化的猶太人可能是散居地中海沿岸各省的人。正如許多散居東南亞一帶的華人,可能出於文化認同,對於傳統中國文化更有一種的民族和文化想像,雖然這想像和現實有時候有不小的落差。或許在異地經歷其他族群的歧視和排斥,所以對於母文化可能更有一種想像中的認同。
      話說掃羅既然又面對危險,耶路撒冷的弟兄便把他帶到凱撒利亞。掃羅便從那裡取程回到自己的家鄉大數。有意思的是,與此情景相比,這些位於巴勒斯坦(作者說「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卻是沒有受到甚麼的衝激和逼迫。我們還記得前此不久,彼得和約翰也被補。但此時教會卻享有平安,而且增長。時勢如何,實在非人能計算得來。作者特別提到他們「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或許也反映著先前確實不安,如今卻經歷著上帝的安慰。讓我們不論得時不得時,都專心仰望祂、敬畏祂。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