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八章
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盲人來,求耶穌摸他。23耶穌拉著盲人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為他按手,問他:「你看見甚麼?」24他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25隨後耶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原了,樣樣都看得清楚了。26耶穌打發他回家,說:「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
話說耶穌和門徒先前去到大瑪努他境內。大瑪努他或許指抹大拉(比較太十五39),位於加利利海西岸。[1]從那裏去到加利利海東北岸邊的伯賽大不算太遠,是數個小時步行的時間。此處沒有如先前提到乘船。
耶穌的話「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到嗎?」猶在門徒耳際,這時「有人帶一個盲人來,求耶穌摸他」。是的,除了耳聾舌結,人的生命也有目盲的時候。耶穌如先前醫治舌結啞巴之病一樣,也吐唾沫探上這瞎子的眼睛。對於唾液有何功用,中醫或有看法。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無礙我們體會耶穌對這人的觸摸。
這人眼睛痊癒分成兩個步驟:先是模模糊糊的看見,待耶穌再按手一次,才完全得痊癒,看得清清楚楚了。第一和第二次之間,要麼便得痊癒,要麼打回原狀。人想要再看得清楚一些嗎?還是保持模糊就好。人對生命的真相、自己的本相,也有不願看得清楚的時候。看得清楚之後,不能再站在原處,不能再以看不見為藉口,不能再說不清楚真實情況是甚麼。我們或許奇怪,有人會選擇停在半得醫治、只模糊看見的階段嗎?肉眼得看見,這當然求之不得;但看不見有時候也夾雜著一些不知不覺培養出的心理。不願面對、不敢面對;不得再假扮不知道,無法再隱瞞下去,不可再自欺。這一些心理關卡,或許更是我們不容易勝過的挑戰。
話說,起初耶穌為了醫治他,便「領他出村子」。在他復原後,吩咐他「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這有甚麼含義呢?村子似乎和他瞎眼有種內在的關係。當然,經文給我們唯一的線索是文學的、是敘事的。走出村子,並不要再回去,沒有說明,沒有解釋。不過,用在一個敘事的一前一後,依然是明顯的提示。我們這樣推論,若這人再回到村裏,村裏的氛圍若是充滿以上所說的氛圍,村子裏的人或許都是懷著那種寧願看不見的心理,或許再回去,看見亦如看不見。
[1] Culpepper, Mark,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