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十五章
16士兵把耶穌帶進總督府的庭院裏,叫齊了全營的兵。17他們給他穿上紫袍,又用荊棘編了冠冕給他戴上,18然後向他致敬,說:「萬歲,猶太人的王!」19他們又拿一根蘆葦稈打他的頭,向他吐唾沫,屈膝拜他。20他們戲弄完了,就給他脫了紫袍,又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帶他出去,要把他釘十字架。 21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強迫他同去,好背耶穌的十字架。22他們帶耶穌到了一個地方叫各各他(翻出來就是「髑髏地」),23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24於是他們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抽籤分他的衣服,看誰得甚麼。25他們把他釘十字架的時候是上午九點鐘。26罪狀牌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27他們又把兩個強盜和他同釘十字架,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29從那裏經過的人譏笑他,搖著頭,說:「哼!你這拆毀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30救救你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呀!」31眾祭司長和文士也這樣嘲笑他,彼此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32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好讓我們看見就信了呀!」那和他同釘的人也譏諷他。
作者在此展示文學的,也是人生的諷刺(irony):士兵的嘲弄,而話說當時有全營的兵在總督府的庭院,一營的人數是六百人,來為耶穌加冕,高呼萬歲,可是那冠冕是荊棘編成的,紫色的袍給他穿上又除掉,抽籤分他的衣服。既稱他為猶太人的王,卻向他吐唾沫。拿酒和沒藥給他不是為了減輕他的痛苦,而是為了戲弄。但耶穌卻拒絕了,先前他說不再喝葡萄酒,直到喝新的日子。[1]
這「猶太人的王」,沒有出聲,任由那些士兵玩弄。這「猶太人的王」,其實只是一個罪犯。帶著他上各各他山,要把他釘在十字架上,幸好半途叫了一個名叫西門的古利奈人來代他背負十字架。這人是亞歷山大的魯孚的父親。馬可這麼寫,應該是他那時代的信仰群體認識這兩人。
本來,耶穌曾呼召門徒要背起十架來跟從他。諷刺的是,此時此際,門徒已不見人影。反而是這一位從鄉下來的,成為了那實踐背起十架跟從耶穌的人。那誇誇其談的彼得;以及有雄心當耶穌左右手的約翰和雅各,也不見影蹤。
掛在十架上的耶穌,罪狀寫的是:猶太人的王」。這正是顛覆羅馬的罪。那些走過的人,大概不乏先前在大祭司那裡審問時在場的人,他們仍然用重覆的控詞來嘲笑他:「哼!你這拆毀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救救你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呀!」是的,如果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話,是那坐在寶座上的受膏君王,是那駕著雲彩而來的人子的話,這時候應該是施展他大能的時候了吧!
眾祭司長和文士,先前或許還擔心,若耶穌真是人子,他們可就反過來成為受審的人了。這下子,那些疑慮可以完全放下了。於是,便放膽的彼此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好讓我們看見就信了呀!」他們這麼說,當然不是真的認耶穌是基督(彌賽亞)。他們看準耶穌是無法從十字架上下來了。
從被士兵戲弄直到被釘於十字架上,和路加福音並約翰福音相比,馬可的敘事極為精短(馬太也以此為藍本,長短相近)。「那和他同釘的人也譏諷他。」整個過程耶穌一句話都沒有說。全場彷彿只剩下這些反對他的人,他們的門徒似乎不見了(約翰福音讓我們看見有門徒是在場的,參約十九25-27)。在馬可福音的作者筆下,耶穌是完全孤單的。
我們若是在場,會如何呢?會一起起哄嘲笑他嗎?或是心中暗暗期盼耶穌一定要施展大能,證明他真的是上帝的兒子。我們可能為著耶穌似乎甚麼都沒有說,甚麼神能都沒有彰顯,而感到尷尬失望。心裡想:自己大概是信錯了,當時信的時候,是衝動了。一切都是空的。我們到底信的是甚麼?是被釘的主耶穌嗎?還是能力?
還是說,我們此時才更加體會,這一位沉默的耶穌,連天使天軍也沒有下來幫助的這一位,是更加貼近我們。事實是,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暗角、不同的公寓、不同的屋簷下;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組織、院舍中,都有一些被沉默的聲音,也有一些不善辭令、默默承受苦痛並承擔著看似微不足道的陪活、陪行、陪伴者。上一代的父母親、這一代的單親、離異家庭的孩子、義行者、維權者、文字出版者、各樣的藝術工作者,他們的、她們的聲音,或更正確的說,他/她們的默默的聲音,有待聽見。應當聽,沉默的聽,或許這樣,我們才能聽見上帝國的跫音。
[1] 關於酒在此不是出於士兵的憐憫,以酒麻醉,使減輕痛苦。耶穌拒絕是拒絕進一步的羞辱,參ibid., 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