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四6-11

6我又看見另一位天使在空中飛翔,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邦國、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

7他大聲說:「要敬畏神,把榮耀歸給他,因為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要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水源的主。」

8另有第二位天使接著說:「傾覆了!那曾叫列國喝淫亂、烈怒之酒的大巴比倫傾覆了!」

9另有第三位天使接著他們,大聲說:「若有人拜那隻獸和獸像,在額上或在手上受了印記,

10他也必喝神烈怒的酒;這酒是斟在神憤怒的杯中的純酒。他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

11使他們受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那些拜獸和獸像,受了牠名字的印記的人,晝夜不得安寧。」

在看見兩獸、錫安山異象之後,約翰看見了「三個天使」的異象。約翰表達了當教會願意不計代價來跟隨羔羊時,他們所行的對這個世界的意義。

  第一位天使向世界發出「要敬畏神,把榮耀歸給他」的警告,懼怕上帝,敬畏祂,悔改離開罪惡,復現萬有在被創造時的榮耀。然而福音同時宣告上帝施行審判的日子,當世界拒絕福音的邀請,結局也定了。第二位天使兩次宣告大巴比倫的「傾覆了」,這個「先知式的過去」時態,意味此事雖未發生,但由於必然發生,因此就將之視為已發生的事。大巴比倫叫列國喝其「淫亂」之酒,此酒令人顛狂(膜拜物質權力),因此也引來上帝審判的「烈怒」之酒。大巴比倫的必然傾覆是因她的內在本質,所是所行。

  第三位天使宣告「若有人……,他也必……」,這人要因自己所選擇的負責。上帝烈怒之酒在祂憤怒的杯中是沒有以清水調稀濃度的純酒,即是上帝的審判是嚴肅而且是嚴厲的,受審判的人要受毀滅性的刑罰。火和硫磺是上帝審判的工具,而煙是審判完成的記號。亞伯拉罕「向所多瑪和蛾摩拉與平原的全地觀看,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創十九28),表明毀滅性的審判已令那兩個城不復存在。同樣,天使說他們「受痛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晝夜不得安寧」,正是附和跟從獸的人,要在聖天使和羔羊面前接受審判,結果是永遠的滅亡,灰飛煙滅,「……那時,主耶穌同他有權能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要報應那些不認識神和不聽從我們的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要受懲罰,永遠沉淪(毀滅),與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隔絕。」(帖後一7-9)。

思想:

  1. 永遠的福音有兩面,講述耶穌救贖的信息是一面,你如何闡述另外的那一面?
  2. 大城傾覆說明了地上權勢沒有終極的勝利,決定的不單是自己「所行」,也是自己「所是」。你是誰?

你的禱告:

五月二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四1-5

1我又觀看,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和他在一起的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親的名寫在額上。

2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我所聽見的聲音好像琴師所彈的琴聲。

3他們在寶座前,和在四活物及眾長老前唱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

4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為初熟的果子歸給神和羔羊。

5在他們口中找不出謊言,他們是沒有瑕疵的。

  「錫安山異象」是對受苦之教會的另一描述。在錫安山上,羔羊已招聚了屬祂的十四萬四千人;在他們額上寫上祂和父上帝的名。他們「在寶座前,和在四活物及眾長老前唱新歌」,在舊約傳統中,新歌總是和救恩有關的。他們是拒絕獸名記號的,受著死亡與貧窮的威脅;他們額上的名證明他們是羔羊的跟隨者(十四4),因此,他們能學唱救恩之歌,也只有他們有資格可以唱此新歌。

  約翰提到這些人「未曾被婦女沾染、守住童身」(原文乃被動語態動詞),意即拒絕與婦人有染。這婦人令人想起在十七章登場的大淫婦,如是,未曾被婦女沾染的就是拒絕這個世界所提供的虛假平安與偽裝保障。守住童身就是聖徒在信仰上對上帝忠貞,因教會乃羔羊的新婦。世界崇尚權力(源自對操控的占有);世界追逐利益(源自對物慾的貪求);世界強調享樂(源自對苦難的拒絕),聖徒在拒絕與世界認同,成聖的表現是因基督的救贖,「從地上買來的」這十四萬四千人,就是為福音捨命的殉道者,「作為初熟的果子歸給神和羔羊」,在他們裡面沒有虛浮詭詐、不會錯講真理,他們「口中找不出謊言」,要向世界發光說話;他們是「沒有瑕疵」的祭牲,聖潔完全、至死忠心的羔羊跟隨者。

思想:

  1. 在額上寫有羔羊的名和祂父親的名的這群人,現實世界對他們有何意義?甚麼是他們(你)的生命方向?
  2. 既然有說妥協是藝術,為何仍要向世界說「不」?

你的禱告:

四月二十九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三16-18

16牠又使眾人,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額上,打一個印記;

17這樣,除了那有印記,有獸的名或有獸名數字的,都不得買或賣。

18在此,要有智慧:讓有悟性的人解開獸的數目吧,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數字,那數字是六百六十六。

陸獸的野心,是要掌控「無論大小、貧富,自主的、為奴的」的眾人,顯然其野心是要得到全世界,但和約翰在啟示錄中提到上帝的審判(六15;十九18)還是差了一點點。陸獸是東施效顰嗎?牠要在人身上打一個印記,建立自己的軍團。但這和彌賽亞群體有羔羊的名,和祂父的名寫在他們的額上(十四1)不同,陸獸提供了「不被殺害」和「得以做買賣」的保證,固然吸引卻沒有永存意義。因為真正的得勝是透過上帝真理之道。所以,接受獸名或是接受人子之名,成為了一個關乎永恆的抉擇。

  在約翰的時代,每個字母都有一個數值,希伯來文和希臘文都類似。因此將一個名字的字母數值加起,就會得到一個數目。而以數值來代表名字,就能隱藏當事人的身分。對第一世紀的讀者而言,海獸代表羅馬和羅馬帝國可謂不說自明。但「六百六十六」這數值,實際顯示了此一名字所反映的「象徵∕屬靈」意義。「在此,要有智慧:讓有悟性的人」暫時駐足,仔細思量有關海獸名字數目的意義。[1]

思想:

  1. 「一個人不能服侍兩個主;他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這句話,你可記得是誰說的?下一句是……
  2. 經濟利益如何影響社會的視野和價值?教會的領袖,是借用社會的視野和價值,還是借鑑社會的視野和價值?求聖靈帶領。

你的禱告:


[1] 從研究啟示錄的歷史來看,顯然應已達到約翰的目的,歷世歷代的聖經學者對本節經文的關注,在此也不能逐一提出。但啟示錄裡面的數字往往是喻意用的:「七」代表「完全」,那麼「六」就是「不足」。龍、海獸、地獸這「邪惡三一」偽裝上帝,但三個都不是上帝,全都不足,應可以算是「六六六」了。

四月二十八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三11-15

11我又看見另一隻獸從地裏上來。牠有兩個角如同羔羊,說話好像龍。

12牠在第一隻獸面前施行第一隻獸所有的權柄,並且使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致命傷被醫好了的第一隻獸。

13這隻獸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使火從天降在地上。

14牠得了權柄在第一隻獸面前能行奇事,迷惑住在地上的人,告訴他們要為那受過刀傷還活著的獸造個像。

15又有權柄賜給牠,讓那隻獸的像有生氣,並且能說話,又使所有不拜獸像的人都被殺害。

約翰見到的此陸獸,是「邪惡三一」的第三位,就像聖靈使人歸向基督,牠所做的一切,都要讓人拜海獸。約翰在之後的段落,以假先知為其名。「邪靈──假先知」相對於「聖靈──真先知(教會)」。陸獸也能像兩個見證人,行異能奇事,滿有權柄,叫人拜其主人。陸獸現身之始,就完全顯露了牠迷惑欺騙的本性。

  正如龍是迷惑普天下的,牠的臣子陸獸也行同樣的事。龍將權柄給了海獸,海獸又將權柄給了陸獸,看來陸獸行奇事之能似源自龍。但約翰以「屬神被動語法」提醍讀者,只有在上帝容許之下,龍和二獸才可能存在,才可能在世界「行奇事,迷惑住在地上的人」

  造像只是陸獸尊崇海獸的第一步,因牠還要把氣息賜給獸像,使牠能開口說話,並能殺害所有不拜牠的人。在第一世紀,神廟膜拜中確實有神祇開口的把戲,帝王崇拜中也有神蹟的特技。這些技倆真的可蠱惑人心,縱然不拜獸像的,或許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陰影下選邊站;但獸像沒有生命,因陸獸能仿似聖靈般賜氣息,卻不能如同聖靈般賜「生命」氣息。

思想:

  1. 帝國興衰、政權更替、天災人禍,如果說是上帝所容許,就是一句「天命難違」!你有角色嗎?
  2. 俗語謂:「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你怎樣看元宇宙世代的出現?當中牽涉龍和獸萬變不離其宗的蠱惑手段嗎?

你的禱告:

四月二十七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三9-10

9凡有耳朵的都聽吧!

10該被擄掠的,必被擄掠;該被刀殺的,必被刀殺。

在此,聖徒要有耐心和信心。

  此事至關重要,請豎起耳朵,留心傾聽。約翰這句說話,既是警告,也是鼓勵。

  在海獸的逼迫下,不要起而反抗,「該被擄掠的,必被擄掠;該被刀殺的,必被刀殺」,反而要順命地接受苦難。這是約翰發出的勸勉,要聽的人坦然接受,因上帝已將褻瀆聖民(十三5-6)和勝過聖徒(十三7)的權柄交給海獸。該被擄掠和該被刀殺的,就是有耳都聽,也要存忍耐和信心的聖徒,面對上帝所量給他們的「苦難地界」。

  約翰在啟示錄展現了「聖徒必然受苦難」的格局,這與猶太傳統「犯罪必然受刑罰」可謂大不同。此一轉變在於「被殺羔羊」(十三8;五6),因為在那無罪代替有罪之後,刑罰和苦難就可以從罪有應得的必然結果,變成勝過海獸的必要條件(十二11)。藉著羔羊的受死、埋葬、復活和升天,原本令人難堪的羞辱,就可以轉化成榮耀的記號,因藉著受苦,聖徒就進入了基督受苦的團契。

      聖徒之所以可以忍耐,乃因有向著上帝的信心。日子似乎真的難過,但由於受苦乃是得勝的兵器,因此忍耐也成了聖徒面對世界必須有的態度和品質。向著世界,聖徒忍耐,乃因有向著上帝的信心。

思想:

  1. 約翰指出聖徒有被擄掠與被刀殺的,在海獸背後有誰使出這些凶險?
  2. 在你背後有誰?

你的禱告:

四月二十六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三5-8

5龍又賜給那隻獸說誇大褻瀆話的口,又賜給牠權柄可以任意行事四十二個月。

6那獸就開口向神說褻瀆的話,褻瀆神的名和他的帳幕,就是那些住在天上的。

7牠又被准許與聖徒作戰,並且得勝,也賜給牠權柄,可以制伏各支派、各民族、各語言、各邦國。

8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羔羊的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牠。

海獸得了龍的能力,任意而行四十二個月(這與婦人受供養、兩個見證人說預言、外邦人踐踏聖城的日子相若),開口說話「褻瀆神的名和他的帳幕,就是那些住在天上的」。這個戰爭的本質和涵蓋面,就是「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羔羊的生命冊上的人都要拜牠」。為甚麼是四十二個月?難道龍不希望無止境在地上掌權?須知海獸雖然看似無人可與之爭鋒,但不論牠作惡橫行的範圍與年日,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下。

  海獸在此開口發出褻瀆的話,是向上帝一個正式的宣戰。牠虛假地宣告自己是神,竊取了原本只屬於上帝的榮耀;牠也實際的行動。海獸之所以能勝過聖徒,並制伏列國,前提乃是上帝的首肯。「牠又被准許……,也賜給牠權柄,……」是「屬神被動語法」,意即在上帝容許之下才能發生的事情。然而,海獸雖然孔武有力,但能勝過牠的,卻是那些手無寸鐵,只以「羔羊的血,和因自己所見證的道」(十二11)為兵器的人。

  羔羊和海獸各自擁有一個國度,前者以「買贖」,後者以「制伏」為手段。而在兩者各自的國度中,羔羊和海獸都受到其子民敬拜;但唱詩歌頌羔羊的,是一切受造的活物(四活物、二十四位長老、眾天使),唯拜海獸的,只有那些住在地上的人。

思想:

  1. 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被殺羔羊的生命冊上的人,他們是誰?他們是否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2. 上帝容許海獸一定的能力,牠的爪牙又在地上,你感覺安全嗎?

你的禱告:

四月二十五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三1-4

1我又看見一隻獸從海裏上來,有十個角七個頭;在十個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個頭上有褻瀆的名號。

2我所看見的獸,形狀像豹,腳像熊的腳,口像獅子的口。那條龍將自己的能力、座位和大權柄都給了牠。

3我看見獸的七個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致命傷,那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很驚訝,跟從了那隻獸。

4他們都拜那條龍,因為牠把自己的權柄給了獸;又拜那隻獸,說:「誰能比這隻獸,誰能與牠交戰呢?」

龍要從牠的老巢中(海)召喚海獸,以此來逼迫婦人其餘的兒女。龍的「七頭十角」和獸的「十角七頭」顯示牠們之間的密切關係。頭上有冠的龍是邪惡勢力的「老大」,角上有冠的海獸乃龍在地上藉以逼迫彌賽亞群體的「代理人」,和之後出場的地獸,形成了「邪惡三一」。海獸有「褻瀆的名號」,牠自稱為神,「神聖」、「救主」,「大能者」……,自以為世界之王。這「王」對當時啟示錄的讀者可以是羅馬和代表羅馬的皇帝,[1]但實際在海獸背後的是撒但,因此羅馬所代表的意義,可以是超越在時空之內的一個政經強權。海獸興起的戰爭也成為指向末日「敵基督」的預表。

    龍將權柄給了海獸,海獸受了致命傷卻醫好了;與聖父將權柄給予聖子,聖子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實屬雷同」,並且「全地的人都很驚訝,跟從了那隻獸」。從第一世紀至今天,經濟商業的繁榮,創造了一個人靠自己就可以自立自主的虛假真理,以此主旋律而翩翩起舞的人,正是為了各種利益而效忠海獸的「地上之人」。他們拜龍,又拜海獸,這又跟天上的敬拜中以聖父為首,之後是聖子的情況「實屬雷同」。這些都不是巧合,是牠們自比為神,想要和上帝平起平坐的妄想企圖。

  拜那隻獸的人說:「誰能比這隻獸,誰能與牠交戰呢?」……有誰能呢?

思想:

  1. 回看中外歷史,你發現有自詡為神、迷惑人、加害人的權勢嗎?她們結局如何?
  2. 基督徒也會打拼,努力工作的回報可能是權力、成功、利益,你覺得基督徒應如何享受這些成果?

你的禱告:


[1] 約翰看見的這海獸的特徵像是但以理書中四獸的總和。

四月二十二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二13-18

13龍見自己被摔在地上,就迫害那生男孩子的婦人。

14於是有大鷹的兩個翅膀賜給婦人,讓她能飛到曠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裏受供養一載二載半載。

15蛇在婦人背後,從口中噴出水來,像河一樣,要將婦人沖走。

16地卻幫助了婦人,開口吞了從龍口噴出來的水。

17於是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作戰,就是與那些遵守神命令、為耶穌作見證的。

18那時龍站在海邊沙灘上。

紅龍在活動範圍縮小及時間有限的雙重挫折中,在被摔在地上的忿怒中,「就迫害那生男孩子的婦人」。之前紅龍未能吞吃男孩,如今想要傷害婦人,但婦人獲賜象徵能力的大鷹翅膀,飛到曠野,躲避蛇。這是約翰的讀者,也是今天我們會明白的傳統:上帝如鷹將以色列背在翅膀上(出十九四),帶領以色列人掙脫埃及法老追逼,逃至曠野。在第6節說婦人「被供養一千二百六十天」,這裡說是「受供養一載二載半載」;三載半就是一千二百六十天,她在這期間在被「保護加熬煉」的曠野,必須完全仰賴上帝的供應。曠野並非一個特定的地方,但卻能「躲避那蛇」,讓彌賽亞群體在大淫婦巴比倫(十七至十八章)所掌權的世界中保持靈性警覺,透視繁華背後的誘惑真面目。

  人子口出兩刃利劍(一16)、見證人口中噴火(十一五),但「蛇在婦人背後,從口中噴出水來」,這水是沒甚麼的好東西!蛇要藉從其口而出的異端邪說來迷惑婦人,藉此將她騙入牠的陣營(從蛇口而出的水,顯然在約翰的日子已帶來了對教會的影響)。然而,水卻被地開口吞了。這圖畫再一次展現上帝如何保護婦人。在洶洶洪水湧現之時,原先被撒但主宰之「地」,也成了和牠抗爭的,因神國顯然已在世界中建立起來。「於是龍向婦人發怒,去與她其餘的兒女作戰」,這兒女就是彌賽亞群體──教會,願意「遵守神命令、為耶穌作見證」,和基督一同受苦的那一群。

  紅龍的每一個動作,早已為上帝所預見,沒有意料之外的事。婦人將擊敗紅龍的男孩帶到這個世界,婦人在上帝的保護中,但她的兒女和男孩一樣,要經歷紅龍的忿怒。然則這紅龍屢敗屢戰,退到地海交界的沙灘上,牠意欲如何?

思想:

  1. 婦人逃到曠野躲避那蛇。蛇沒有消失,婦人仍在地上。這是「在世界但又不屬世界」的熬煉嗎?
  2. 紅龍依然張其大口,你該如何求上帝幫助你「逃」「避」牠?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