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日 (第13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七21-26

21眾人已有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保羅就出來站在他們中間,說:「諸位,你們本該聽我的話不離開克里特島,就不致遭到這樣的損失和破壞。22現在我勸你們放心,除了損失這條船,你們中間沒有一人會喪失性命。23因為昨夜,我所屬所事奉的上帝的使者站在我旁邊,24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並且上帝已把安全賜給與你同船的人了。』25所以,諸位可以放心,我信上帝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26只是我們必須在一個島上擱淺。」

       在生死關頭中,上帝向保羅說話。亞伯拉罕舉刀往以撒身上快砍下去的時候,上帝開口了。事實是,保羅應該是在「獲救的指望都放棄」的時候,經歷到主的顯現。他說:「因為昨夜,我所屬所事奉的上帝的使者站在我旁邊,說:『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凱撒面前;並且上帝已把安全賜給與你同船的人了。』」聖經沒有交代上主是怎麼向他的僕人顯現的,但保羅對祂的體認是—「我所屬我所事奉的上帝」。誠願我們都有這樣的體認。這不是抽象的概念,但對沒有這樣的體驗、體認而言,就是抽象。生命的體驗很難論證,但最重要的是它若使我們更經歷、更認識這位上主的信實,更印證聖經所敘述的上帝,更體會到主耶穌基督的真實,那麼這個經歷便是有益的。保羅顯然是再次在危難關頭(他已有多次的體驗)經歷主的堅固,所以信心是有根有基的,還能安慰身邊的人。他既不會死,他們當然也必安全。
      我們先前已說,前往羅馬,是保羅的心意;他沒有向主請示。還記得,早前保羅本來想去亞細亞,聖靈禁止;想去庇推尼,聖靈又禁止;然後保羅在異象中看見馬其頓人(參十六6-10)。保羅定意前往耶路撒冷,聖靈也藉著不同的人提醒他在耶路撒冷必遇害;但保羅卻一心前往。這一趟前往羅馬,是保羅的心意,並且又藉著要上訴凱撒而讓百夫長護送上京。顯然,主成全他這個心意。
      話說,船上的人也真的快撐不下去了,也許久沒有進食。身心疲憊下,更容易放棄。保羅的話給予的保證,在這甚麼倚靠和指望都沒有的時候,一定等於一顆定心丸。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八月十五日 (第13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七13-20

13當南風微微吹起時,他們以為對目的地已有了把握,就起錨,貼近克里特開去。14過了不久,有一股叫「友拉革羅」的東北巨風從島上撲來,15船被風抓住,無法頂風航行,我們只好任它漂流。16我們貼著一個叫高大的小島的背風岸急航,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救生艇。17既然把救生艇拉上來,他們就用纜索捆綁船底,又恐怕在賽耳底淺灘上擱淺,就落了篷,任船漂流。18我們被風浪逼得很急,第二天眾人就把貨物拋在海裏。19第三天,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20許多天都沒有看到太陽和星辰,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獲救的指望都放棄了。

      真的天有不測之風雲,「當南風微微吹起時,他們以為對目的地已有了把握」,問題就出現於此—以為,或誤判微風適於再起航,而不知那是一股巨風的開端。其實作者也在船上,他形容道因為風太大,「我們只好任它漂流。」而且,救生艇也差點被風浪吹走。反正就是任船漂流。這又經過一天,第二天還是把貨物放棄了。第三天又把船上的器具也丟了。恐怕是幾天幾夜的時間如此在狂風巨浪中漂流。
      這不是簡單的經歷,作者說「我們獲救的指望都放棄了」。猜想連保羅應該也置生死於度外了。這時的他,會不會仍相信自己會成功踏足羅馬呢?誰說保羅不能就死在這一個行程中呢?誰說和他隨行的同工不能就此死於這一役呢?或生或死,或此時或將來,通常不是能主動的選,所謂生命不在我們手中。但若是死在這一個行程中,保羅是否也能說:

至於我,我已經被澆獻,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該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四6-8)

或許可以。但我們實在不知道,只是說按行傳的敘事,以及他這些後來才寫成的文字,我們估計,這一趟仍不是他該離世之時。他應該還有要打的仗,要跑的路。話雖如此,如果他就這麼離世了,也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只是他的生平,尤其留下來的文字就少了。

      是的,並非不可能;很多人走的時候,也不一定總是有機會把人生該做的事都做完了,都完全沒有遺憾的走。今天,你若就此離世了,你預備好隨時可以放下一切嗎?或許我們心中都可以(學著)說:主啊,你的意思若是如此,我便默然接受;但主若許可,我還有一些未了的事,求主容許我有機會無憾。阿們!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八月十四日 (第13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七9-12

9航行的日子久了,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行船又危險,保羅就建議,10對眾人說:「諸位,我看這次航行,不但貨物和船要受損傷,大遭破壞,連我們的性命也難保。」11但百夫長信從船長和船主,不信保羅所說的。12且因在這港口不適宜過冬,船上大多數的人都主張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去過冬。非尼基是克里特的一個港口,一面朝西南,一面朝西北。

      那一個海域,九月中至十一月中是危險的航行季節,可是錯過了就入冬不便於行。況且船上的貨物可能包括糧貨,等於說不少的經濟價值。作者提到說「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指的有可能是贖罪日(Yôm Kippûr),而那一年有機會是公元59年,比前後幾年都晚(陽曆和猶太曆之差,就如我們陽曆和農曆之差),坐落於十月五日,正是危於航行。[1]保羅不是危言聳聽。
      「但百夫長信從船長和船主,不信保羅所說的。」這是理所當然的,就像我們一般總是信專家。然而保羅也有多次航行這航線的經驗,或許他們不以為意。當然,他們也有一種挻而走險的心理,既然佳澳這港口不適宜過冬,去到非尼基會好很多。他們所忽略的是,西行去到非尼基路程雖不長,如果海面掀起狂風,依然可以飽受蹂躪摧殘,反之佳澳卻有小島環繞,是更佳的避風港。[2]
      事情總是會往前發展,往對的或往錯的方向。作為讀者,我們明知百夫長是錯的,但看事情看得更準的保羅的提議並沒有被採用,情勢便往壞的方向去了。一個航行的錯誤決定,便使船走進風浪之中,嚴重的可以造成船難,喪失人命。國家社會亦如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和政策便賠上十幾二十年或以上的社會成本。教會不也一樣嗎?上帝沒有出手攔阻百夫長,好叫祂的僕人保羅不至於受影響;上帝若不出手攔阻教會的某些錯誤決定,或自以為正確的決定,我們也不必過分驚訝。這是現實生命的真相。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F. F Bruce, The Book of the Acts, Rev. 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88), 481; Frederick Fyvie Bruce, Paul, Apostle of the Heart Set Free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000), ibook version page 429 of 756; N. T. Wright, Paul: A Biography, 1st Edition (San Francisco: HarperOne, 2018), ibook version page 606 of 776.

[2] Bruce, The Book of the Acts, 482–83.

八月十三日 (第12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七1-8

1既然非斯都決定要我們坐船往意大利去,就將保羅和別的囚犯交給御營裏的一個名叫猶流的百夫長。2有一隻亞大米田的船要開往亞細亞沿海一帶地方去,我們上了那船,就起航了;有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我們同去。3第二天,我們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准他往朋友那裏去,受他們的照應。4我們又從那裏開船,因為遇到逆風,就貼著塞浦路斯的背風岸航行,5渡過了基利家、旁非利亞一帶的海面,就到了呂家的每拉。6在那裏,百夫長找到一隻亞歷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就叫我們上了那船。7一連多日,船行得很慢,我們好不容易才來到革尼土的對面;又因被風攔阻,我們就貼著克里特島背風岸,從撒摩尼對面航行。8我們沿岸前進,十分艱難,來到一個名叫佳澳的地方,離那裏不遠有拉西亞城。

      要上訴到凱撒那裡,這是保羅的訴求。我在想到底他是否真心想要凱撒判他無罪呢?是不是多此一舉呢?若說是為自己的罪狀,從腓力斯到非斯都再到亞基帕王,都已先後認為他沒有該判刑的罪。上訴是幌子,隱藏在背後的其實是去羅馬的心意?保羅故然是如此,作者也以此作為帶動敘事的題旨。
      聖靈行傳,說是聖靈在帶領;直至地極,說是主的吩咐,誠如行傳一開始已記載主升天之前對門徒說的話:「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一8)。保羅沒有在耶穌復活升天前親眼見過祂,沒有親耳聽見這吩咐。大馬士革路上的差遣沒有說到這一點。然而,把上帝喜悅人的福音傳到萬邦的(路二10-14),保羅是排第二,沒有人敢排第一。主耶穌曾宣讀那記載在以賽亞書裡的的話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宣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的上帝報仇的日子;安慰所有悲哀的人」(賽六十一1-2;比較路四18-19)。
      敘事裡提到要坐船前往意大利(即是去羅馬),但沒有直航的船。從凱撒利亞出發,只有先乘前往沿海一帶的船,停於西頓又去呂家的每拉;需要換上一艘從那裡前往意大利去的船。第一段行程,「因為遇到逆風,就貼著塞浦路斯的背風岸航行」;第二段行程,「一連多日,船行得很慢,我們好不容易才來到革尼土的對面;又因被風攔阻,我們就貼著克里特島背風岸,從撒摩尼對面航行」。再往前行,「我們沿岸前進,十分艱難」。
      摘述以上幾點是要指出:船班是日常,沒有因為保羅要去羅馬而有所改變;氣候是季節性的,狂風是自然界的現象;背風而行是航行的知識。這一切都沒有配合保羅,即使他一心一意去羅馬,為的是把福音傳到地極。保羅如是,我們今天也是如是。大自然也好、公共交通、行政體系等等,不是為圍繞我們而存在的。我們不該經常假設,上帝為你我干預這些自然界的、人文社會等規律。
      作者說「我們」,應該他是同行,另還有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這亞里達古應該是從亞該亞之希臘一帶(那一段時間是保羅第三次探訪哥林多教會,但行傳的記載含糊),便和保羅同行,計劃前往耶路撒冷(二十4-6)。這之後從耶路撒冷至凱撒利亞的事我們已知道。保羅不是獨自一人,雖然行傳裡不多敘述他和這些同工之間的談話與交流,但在他的書信裡,他透露自己和這些同工的關係。以亞里達古為例,在此之間曾因以弗所亞底米廟引發的暴動,亞里達古和該猶同被捉(十九29)。可以說是因為和保羅同為一夥之故,後來保羅又提到他與他同坐牢(西四10)。
     今天,我們是否獨自一人?是否單打獨鬥?有人為你擋煞擋災嗎?有人與你共苦嗎?我們都需要朋友,人生的戰友。朋友是上主所賜的禮物;但我們也可以成為別人的朋友。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八月十二日 (第12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六24-32

24保羅這樣申訴時,非斯都大聲說:「保羅,你瘋了!你的學問太大,反使你瘋了!」25保羅說:「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瘋了,我說的乃是真實和清醒的話。26王也知道這些事,所以對王大膽直言,我深信這些事沒有一件能向王隱瞞的,因為都不是在背地裏做的。27亞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嗎?我知道你是信的。」28亞基帕對保羅說:「你想稍微勸一勸就能說服我作基督徒了嗎?」29保羅說:「無論少勸還是多勸,我向上帝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所有聽我說話的人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有這些鎖鏈。」30於是,王和總督以及百妮基跟同坐的人都站起來,31退到裏面,彼此談論說:「這個人並沒有犯甚麼該死該監禁的罪。」32亞基帕對非斯都說:「這人若沒有向凱撒上訴,早就被釋放了。」

      我們已說,亞基帕應該根本沒有興趣於保羅所說的。聽了保羅所說的,他應該是意會到保羅假借辯護之機,意圖向他傳講耶穌。至於非斯都,大概真的是不太明白保羅說的是甚麼。他說保羅學問太大了,卻也是無意中說對了。保羅所得啟示,確實是大的。這學問之內涵所指,也不是出於人的。誠如他對那些過於自信的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是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是上帝的大能。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摧毀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智慧人在哪裏?文士在哪裏?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裏?上帝豈不是已使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了嗎?既然世人憑自己的智慧不認識上帝,上帝就本著自己的智慧樂意藉著人所傳愚拙的話拯救那些信的人。猶太人要的是神蹟,希臘人求的是智慧,我們卻是傳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這對猶太人是絆腳石,對外邦人是愚拙;但對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因為,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上帝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一18-25)

      不過,保羅打蛇隨棍上,非斯都既然說他瘋了,保羅便說其實他沒有瘋,並且王也知道他沒有瘋。他給亞基帕戴個高帽子說沒有甚麼是可以瞞得了他的,這樣也就是說王應該是聽得明白的。更有趣的是,他索性就問到底說:「亞基帕王啊,你信先知嗎?我知道你是信的。」
      保羅的心意當然向誰都一樣,不論是平民或高官,便是希望他們和他一樣認識耶穌基督為至寶,是從死裡復活的,故此是生命的終極盼望。既是如此,也是此生問題的答案,更是此生活著的動力。雖然亞基帕王當時的心尚未敞開,不過他依然能公事公辦,知道無論保羅是否借機向他傳道,這和案情沒有直接關係。按所被告的事而言,保羅實在可以無罪釋放了。因此他才對非斯都說:「這人若沒有向凱撒上訴,早就被釋放了。」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八月九日 (第12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六19-23

19「因此,亞基帕王啊!我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20我先在大馬士革,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上帝,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21為這緣故,猶太人在聖殿裏拿住我,想要殺我。22然而,我蒙上帝的幫助,直到今日還站立得穩,向尊貴的和卑微的作見證。我所講的,並不外乎眾先知和摩西所說將來必成的事,23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首先從死人中復活,把亮光傳給猶太人和外邦人。」

      保羅竟然對亞基帕王說:「我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好像後者真的對此有興趣一般。事實當然是:沒有興趣。保羅卻是無論如何都想把握機會做見證。最精彩是的,他說自從他被主差遣以後,由始至終,他都蒙上帝的幫助,能夠「直到今日還站立得穩,向尊貴的和卑微的作見證。」
      在他的教導和勸勉中,有一樣是叫那些悔改的人,「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相似的字句,在保羅書信中,也是一貫的出現(羅六4;十三13;弗四1, 17;五8;腓一27;西一10 ;帖前四1)。是的,這不但是保羅的教導,也是主的心意。著名的神學家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年青時也是沉溺罪中不能自拔,直到後來突然間才被聖靈感動拿起聖經,讀到羅馬書,躍於眼前的正是:「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在白晝行走。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淫蕩;不可紛爭嫉妒。」奧古斯丁對罪有很深的體會,也因此在後來的作品中,帶出一個叫神恩獨作論的教導。簡單而言,從起初的一個想要認識上帝、歸向上帝的心意,都是上帝的恩典先動工於人心裡。這恩典也創始成終保守護佑到底。
      本來如此勸勉人歸向上帝,又有甚麼問題呢?沒想到竟招惹猶太人的不滿,畢竟他們認為上帝是他們專有的,像是已經拿了註冊商標。外族人無分於他們的上帝。不過,保羅的領悟是:「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首先從死人中復活,把亮光傳給猶太人和外邦人。」基督之受害和復活,是主自己的話。祂在以馬忤斯路上對那兩位門徒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然後進入他的榮耀嗎?」(路廿四25-26)。保羅說:「我所講的,並不外乎眾先知和摩西所說將來必成的事。」同樣的,耶穌「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作了解釋」(路廿四27)。
      使徒們熟悉舊約的聖經,常在聖靈的感動下,自然的回想起耶穌的教導之餘,也回溯到舊約的話,不得不看見一切都彷彿匯集在耶穌身上應驗了。我們也當一樣的熟讀新舊約聖經,像使徒們一樣的明白主的啟示。我們若有心豈不更應該努力把經讀得透徹?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八月八日 (第12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二十六12-18

12「那時,我帶著祭司長的權柄和命令往大馬士革去。13王啊!我在路上,中午的時候,看見從天上有一道光,比太陽還亮,四面照射著我和跟我同行的人。14我們都仆倒在地,我就聽見有聲音用希伯來話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你用腳踢刺棒是自找苦吃的!』15我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16起來,站著,我向你顯現的目的是要派你作僕役,為你所看見我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作見證人。17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18要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從黑暗中轉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使他們因信我而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保羅,當時稱為掃羅,名字就如以色列第一任君王掃羅一樣,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意氣風發,擺在前頭又是一輪的逮捕,又是立大功的時候了。這打擊耶穌餘孽的工作,從耶路撒冷一直北上直到敘利亞,有斬草除根之勢。
      上帝向人顯現,按舊約的敘事而言,至少在創世記裡我們看到,總是上帝主動的。在出埃及記裡,「耶和華的使者在荊棘的火焰中向他顯現」,也是上帝主動引發摩西的好奇心,摩西這才留意到這奇景,荊棘雖在火中,卻沒有燒毀。然後,「耶和華見摩西轉過去看,上帝就從荊棘裏呼叫他說:『摩西!摩西!』」正如此處祂呼叫「掃羅!掃羅!」(出三2-4)。上帝最後向摩西說祂是誰—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祂是自有永有的上帝。掃羅問:「主啊,你是誰?」既稱呼這向他顯現的為「主啊!」豈不等於已經知道這位就是自有永有的,即是說過去如何曾是這些列祖的上帝,今天也同樣是他的主,他的上帝。摩西的那一幕和掃羅的這一幕的分別是,前者是自有永有的主,而向掃羅顯現,並回答他的這樣自我介紹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在此,耶穌等於說他就是這位主—他就是祂。
      正如當時上帝向摩西顯現,乃是要差遣他。如今,耶穌向掃羅顯現,也就要差遣他。祂對掃羅說:「起來,站著,我向你顯現的目的是要派你作僕役,為你所看見我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作見證人。」按行傳第九章的記載,主耶穌直接對掃說的是:「起來!進城去,你應該做的事,必有人告訴你」(九6)。另外的部分是祂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這樣,掃羅最初是透過亞拿尼亞才知道主所指示他的(九15-16)。
      在傳道多年的過程中,直到如今他站在亞基帕面前,他經歷了主的話所說:「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們不知道那是在大馬士革路上所曉喻他的,還是後來向保羅啟示的,是隨著保羅的傳道旅程中說的。主也對他說:「我差你到他們那裏去,要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從黑暗中轉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使他們因信我而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在行傳的敘事中,不常在講述外族人藉著保羅傳道信了主耶穌之後,指出他們脫離了黑暗,但這主旨卻是透過他自身的經歷預表了—他便是從黑暗走了出來,瞎了眼之後,再次得看見。他也是從撒但的權勢中得釋放—即使他本是上帝的選民,是法利賽人中的法利賽人也一樣活在黑暗的權勢中。
      保羅如先知一樣受差遣,誠如摩西一樣的帶領為奴的以色列民出埃及,他也把外族人從黑暗的權勢帶出來—藉著傳講耶穌基督的道。舊約裡以色列民得地為業,新約裡,凡在耶穌基督裡的,也都「同得基業」。正如札記中一再指出,行傳的作者有意繼承舊約的先知傳統,既有希伯來聖經中的前先知書的傳統,也有五經的傳統。有別於我們對五經的印象,以為它傳遞的是律法書,但它自有其先知的傳統。我們至少可以在申命記裡的一句話裡一窺這樣的先知傳統。經文是這麼說的:「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弟兄中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他」(申十八15)。行傳的作者正是引述此句說明耶穌就是在摩西以後要來的先知(三20-22)。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