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標記:上帝的子民
出十九5-6是上帝與以色列民立約的核心經文。雖然立約的事早已出現於列祖之時,但與整個子民立約的事,卻是記載於出埃及記這一處。當然,追溯立約的敘事離不開身分的確立,以及記念上帝的應許。
以色列民(雅各)被揀選,在舊約裡呈現出上帝的主權,同時反映出以色列不是因為配蒙揀選,而是出於上帝的恩典。利未記如此記載:「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把你們從萬民中分別出來的」(利二24b)。本來在萬國萬族中,他們不成甚麼子民,只是零散的族群。申命記裡這麼說:「因為你是屬於耶和華──你上帝神聖的子民;耶和華──你的上帝從地面上的萬民中揀選你,作自己寶貴的子民。耶和華專愛你們,揀選你們,並非因你們人數比任何民族多,其實你們的人數在各民族中是最少的」(申七7)。
以色列民的責任,是信任這上帝,並按祂的律例活出這子民的身分,為的是在萬邦萬民中見證上帝的信實。換句話說,以色列民成為上帝慈愛信實的活見證。按彼得前書的說法,是為要「傳揚祂的美德」。這被分別出來,單屬祂,是要叫他們按應許得產業。按創世記而言,是叫祂的子民得福,也因此叫萬國得福。
可是,被擄之後,這一子民的身分面對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是那位召他們出埃及的上帝如今彷彿敗給他國的神,那麼他們事奉別神豈不更為理想嗎?巴比倫的神豈不勝過那與大衛立約的上帝嗎?這位上帝所說叫大衛的後裔必世世代代坐在寶座上,這話豈不是空頭支票嗎?因此,在被擄之地,他們要重新思考子民的身分,這也等於重新認識上帝對他們的揀選。的確,他們之離散流放他鄉的情境,和列祖之寄居流離,群體零散的事實,以及在萬族中為最小的事實,正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以及那位立約的上帝的契機。為何上帝要揀選他們?儘管流放他鄉,他們是否還願意事奉耶和華,是否相信祂將來必帶領他們回歸。
今天,教會之作為上帝的子民,在動蕩的日子裡,更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身分和責任、重新認識這位上帝,以及作上帝子民的使命是甚麼的契機。
子民的覺醒/呼召/揀選
讀經:出一8-14
8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9對他的百姓說:「看哪,這以色列民比我們還多,又比我們強盛。10來吧,我們不如用巧計待他們,恐怕他們多起來,日後若遇甚麼爭戰的事,就連合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地去了。」11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12只是越發苦害他們,他們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13埃及人嚴嚴地使以色列人做工,14使他們因做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地待他們。
我是誰?我們是誰?這一個問題本來在香港人的思想中不佔甚麼地位。一個「馬照跑、舞照跳」的地方,一個看重恆生指數遠勝歷史的族群,甚麼是生活於後九七時代的港人核心價值呢?國際金融中心(IFC)或許更代表著香港引以為榮的象徵吧!
一場的逆權運動,不管藍黃你是站那一邊,時至今日,你都已走進了一個後反送中和國安時期。大的局勢、歷史的洪流、社會和意識型態的複雜性,都比我們大。當然,那不等於抹殺個人。生命的尊嚴和價值,按聖經神學而言,在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造的這一個神學裡已得到確立。那不是任何世上的權勢可以泯滅的。
出埃及記的故事一開始,便說到「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他以高壓對付他以為將威脅他帝國的希伯來人。在被壓制之下,希伯來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可是,這也蘊量著他們的覺醒。
回顧這段歷史,不是要看見自己受壓和被奴役的苦痛日子,而是回憶上帝的拯救和大能作為。
思考或默想問題:
- 安逸平順的日子和苦難受壓的日子,那一樣更能喚醒你的靈命呢?如果有得選,你希望活在哪樣的日子呢?
- 這裡是出埃及的伏筆,也是以色列民的回憶史。這個回憶是要讓他們記得,曾幾何時他們也曾身為奴隸,可是後來卻經歷上帝的作為。你是否也有一個「曾幾何時」?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