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七日 (第2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四章

10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跟隨他的人和十二使徒問他這些比喻的意思。11耶穌對他們說:「上帝國的奧祕只讓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12要他們看了又看,卻看不清,聽了又聽,卻不明白,免得他們回轉過來,獲得赦免。」

      其實,正如前面所說,比喻本身不難明。反而是藉著門徒反問,又因耶穌說:「上帝國的奧祕只讓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我們因此就真的有點納悶了。比喻,也有謎語的意思。故此,有引發興趣、好奇心、探究心的目的,不但對當時聽見的人而言,也對作為第一代的讀者以及我們而言。目的不是要阻礙和攔阻人,刻意使人不明白;而是要藉著挑起聽者的疑問、不忿等反向、逆向的心理反應,以致產生教育和更新心靈的作用。
      門徒的提問,是耶穌給他們作答的原因。這是答問錄的表達方式,焦點是:上帝的國要怎樣明白。那奧秘又是甚麼奧秘?
      奧秘既為奧秘,是不讓人明白的,或說只有少數人才有資格明白。在此,合資格的便是門徒,不合資格的便是外人。誰能成為門徒,誰被界定為外人?耶穌說:「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要他們看了又看,卻看不清,聽了又聽,卻不明白,免得他們回轉過來,獲得赦免」(四12)。查實,耶穌這句話是引述(挪用自)以賽亞六章九到十節。那是緊接於上帝向以賽亞顯現之後,問他說可以差遣誰,以賽亞便回應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然後上帝便對他說:
      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看了又看,卻不曉得。」/要使這百姓心蒙油脂,/耳朵發沉,/眼睛昏花;/恐怕他們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就得醫治。
      那是說明以色列民遠離上帝,並且頑梗不願悔改。如果道如種子(道種)被宣講了,聽的人欣然回應,或感覺被頂撞了、責備了而願意回轉,那自然而然就不會是那聽是聽了,卻聽不見或不明白的人;也不會是那心裡蒙了油脂、耳朵發沉的人了。反之,若聽這比喻,心靈頑梗剛硬,而對號入座,那便言中,成了那比喻中第一、第二或第三類人了。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一月二十六日 (第1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四章

1耶穌又在海邊教導人。有一大群人到他那裏聚集,他只好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2耶穌就用許多比喻教導他們。在教導的時候,他對他們說:3「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4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掉了。5有的落在土淺的石頭地上,因為土不深,很快就長出苗來,6太陽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7有的落在荊棘裏,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結不出果實。8又有的落在好土裏,就發芽長大,結出果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9耶穌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話說馬可福音第一個比喻乃是上文提到的布和衣服,酒和皮袋的比喻,雖然馬可沒有明說耶穌在用比喻,直到三章二十節才提到耶穌對他們(文士)說一國自相紛爭和把壯士綁起的比喻(三23-27)。在氣氛上,我們可以從那裡讀到第四章三十三和三十四節說:「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講,但私下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
      話說耶穌在海邊用比喻教導人,試想像你今天就像當天的門徒一樣,或是群眾中其中一人,聽著耶穌說著撒種的比喻。
      經文中明顯呈現一個三文治結構,一至九節對應於十三至三十四節,其中第九節又可以說直接對應於三十三和三十四節,重點在聽或不聽。這又等於是夾心層(十至十二節)的重心。
      這比喻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種子撒在好土就結三十倍、六十倍或一百倍的果子;反之,有些種子卻根本撒在不可能長甚麼的路旁,有的是沒有生長潛力的淺土,有的就是環境不理想。其實大概不會有人真的不明白吧!
      或許我們往下讀之前,且停一停聽耶穌所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任何一位猶太人都知道。申命記六章四至九節說:「以色列啊,你要聽(šᵉmaʿ)!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吩咐你的這些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導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走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吟誦。要繫在手上作記號,戴在額上作經匣;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和你的城門上。」這「示瑪」(shāmaʿ),即你們當聽,乃是世世代代的經訓,也是律法書(妥拉)的中心思想。 

      人為甚麼會不聽呢?或許以賽亞會有一點洞見。且待下回分解。

一月二十五日 (第1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三章

31那時,耶穌的母親和他兄弟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32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你兄弟和你姊妹在外邊找你。」33耶穌回答他們:「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34就環視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兄弟!35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承接上回說到耶穌的家人似乎擔心他的安危,說他「瘋了」好解除他面對的殺機。這裡,我們看到他的母親和兄弟,再次出動打發人去叫他,或許同樣是要為他降溫。
      門徒被質疑為甚麼沒有禁食的時候,耶穌以新郎為喻,說新郎在的時候,賓客又何需禁食,且新酒該用新皮袋;又曾提到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然後前面暗示得罪了他裡面的靈便是得罪聖靈,即上帝的靈。這些,以及其他言論,一再宣告新的秩序的闖入。
      這時候,他就地取材,當家人來找他之時,以家人為喻說明上帝國裡面的新秩序、新倫理。在這國裡,不是血緣來決定親屬關係,而是上帝的旨意。我們聯想到馬太裡的主禱文開首幾句裡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意境上是相呼應的。
      耶穌今天也抬起頭來環視我們,看誰是他真正的家人,誰是真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

一月二十四日 (第1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三章

20耶穌進了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21耶穌的家人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22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身的」,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的。」23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24一國若自相紛爭,那國就立不住;25一家若自相紛爭,那家就立不住。26撒但若自相攻打紛爭,他就立不住,必定滅亡。27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東西;除非先綁住那壯士,否則無法搶奪他的家。28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以得到赦免;29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而要擔當永遠的罪。」30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污靈附身的。」

      這一段和下一段(遵父旨意的人都是親屬),算是相輔相成,都可以用上帝國作為聚焦的,也藉由耶穌的家人的出現銜接起來。
      話說耶穌又進了屋子。是否又是位於迦百農的西門彼得和安得烈的家,馬可沒有向我們透露。從表面的行為看,耶穌只是忙得忘食,還沒說他廢寢。對一樣事如此全心全意投入不好嗎?他的家人為甚麼要拉住他呢?或許是出於擔心吧,知道有人不懷好意(參三6),因此借故說他癲狂了。
      事實上,緊接著的下一句便提到有文士從耶路撒冷下來。他們的出現,也是為了指控,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身的」,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的。」(三22)。經文裡讀不出耶穌的語氣,也看不見他的表情。只是招呼他們過來,跟他們說了個比喻,意思是若真是鬼打鬼,那麼撒但就自己拆自己台。
      反之,耶穌要說明的是,他的來臨是拆撒但的台。因為他便是那「綁住壯士」者,然後能從這壯士家裡把生命奪取回來。然後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以得到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而要擔當永遠的罪」(三28-29)。言下之意是,這些文士蓄意說他是鬼王,說他是被污靈附身;如果他裡面的是明明是聖靈,卻被污衊為污靈,那不是褻瀆是甚麼!這些文士得罪的不只是他,而是上主。

一月二十三日 (第1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三章

13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要的人召來,他們就來到他那裏。14於是他設立十二個人,又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15並給他們權柄趕鬼。16他設立的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17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耶穌又給他們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的兒子—— 18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和激進黨的西門,19還有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先是法利賽人和希律一黨的已開始密謀如何加害耶穌,耶穌的名聲也傳遍各處,耶穌於是上山,並召集自己所要的人,設立十二使徒,讓他們常在他身邊並差遣他們去傳道。排在前頭的是彼得、雅各和約翰,另被特別提及的是加略人猶大。為甚麼馬可要事先透露這一點呢?
      不少人愛問:耶穌難道不知道,或反過來說,豈不一早便知道猶大會出賣他。按經文的敘事,透露這事的是敘事者馬可。當然,按寫作的時間而言,這事早已發生,所以不能算是預言。話說回頭,就算是預知,耶穌難道不知道在他被賣的那一夜,所有門徒都作鳥獸散。
      對比這一夜,這一刻耶穌設立十二使徒,還讓他們常享和他同在的權利。初代信徒回想起來,是甚麼滋味呢?在耶穌復活升天後口頭傳統流傳的這幾十年間,難保沒有一些質疑的聲音。這些和耶穌走得如此緊密的門徒,竟然在最後關頭棄他不顧。有人可能會問:他們配稱為使徒嗎?馬可的這一敘事,既是加以正本清源,也給讀者一個歷史進程的張力和弔詭;更好的、更神學的說法是,馬可給我們看見主的同在(三14),是他主動的選擇和作為。門徒或許將來會出賣他,遺棄他,他依然揀選他們,還差遣他們,並賜他們權柄趕鬼。 
      想想我們,不也相差無幾。主一樣想與你我同在,一樣揀選呼召、差遣和賜權柄給我們,好叫我們可以傳揚祂的國,傳祂的道。

一月二十日 (第15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三章

7-8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的東邊,以及推羅和西頓的附近地方來到他那裏。9因為人多,他吩咐門徒為他預備一隻小船,免得眾人擁擠他。10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疾病的,都擠著要摸他。11每當污靈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上帝的兒子。」12耶穌再三囑咐他們不要把他宣揚出去。

      如果不計一章一節開首第一句,這一段經文中「上帝的兒子」這稱呼是全書第一次出現之後,但卻出自污靈口中。他們認得祂是一回事,至於為甚麼在此煞有介事的宣揚則是另一回事。
      在那邊廂我們知道法利賽人已和希律一黨的人密謀要除掉耶穌,這邊廂污靈卻來給祂大肆宣傳,那顯然不是耶穌的心意,故此「囑咐他們不要把他宣揚出去」。低調,可能一者不想這麼快招來殺身之禍,因祂的時候還沒有到,仍要把上帝國的福音傳到各城各鄉;再者上帝的國不在於人氣大升。
      如果要累積人氣,耶穌早前便有機會,而不必在眾人要擁擠他的時候,反而遠離眾人去禱告,然後決定到別的城裡去傳講神國的道(一35-39)。在此,同樣的模式又再出現。這次,似乎前來的人更多,而且來自各地,包括「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的東邊,以及推羅和西頓的附近地方」。人潮蜂湧可想而知,源流分佈之廣也有象徵意義。 

      一整段經文,是一個概括式的寫法:「治好了許多人」、「凡有疾病的」、「都」、「每當」這些用詞可見一斑。回過頭來說「上帝的兒子」,先前已提過「彌賽亞的秘密」(the Messianic secret)這說法,乃是馬可福音一再著意隱藏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身分的手法,這不單是就此稱呼出現數次極有限而言,或是耶穌自己也一再囑咐不要把他宣揚出去這一點而言,都是一貫的。在此,「每當污靈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上帝的兒子。』」這表明不只一次,但有趣的是,是污靈;認真說起來,那實在有點格格不入。因此,我們也當分辨,並非所有的宣傳都是好的,或是合主的時機和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