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九日 (第30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六8-15

8司提反滿有恩惠和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9當時有從稱為「自由人」會堂,並古利奈、亞歷山大會堂來的人,還有些從基利家、亞細亞來的人,起來和司提反辯論。10司提反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抵擋不住,11就收買人來說:「我們聽見他說褻瀆摩西和上帝的話。」12他們又煽動百姓、長老和文士,就突然來捉拿他,把他帶到議會去,13設下假見證,說:「這個人不斷地說話,侮辱神聖的地方和律法。14我們曾聽見他說,這拿撒勒人耶穌要毀壞這地方,也要改變摩西所交給我們的規矩。」15在議會裏坐著的人都定睛看他,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剛剛為了「管理飯食」而登場的七位之首司提反,本是選出來在桌前服事(diakonein trapezais),然而他是聖靈充滿、富有智慧,而且「滿有恩惠和能力」。本來神蹟奇事本是追隨著使徒們的,但此處司提反也彰顯出這樣的能力。當然,當那些從不同會堂的人以不同的觀點來和他們辯論的時候,他總是「以智慧和聖靈說話」。這一點又再反映我們先前所說的那些預備各樣會幕器具的人的特質。
      可是,聖靈充滿不等於他就得到免死金牌,反而為他招惹反對他的人。這些辯論上不如他的人,竟收買人來誣陷他說的話褻瀆律法。耶穌服事期間,也是聖靈充滿,也是滿有先知的靈,可是他所說的卻是激怒了那些宗教領袖。強調「和諧」說到底和他們那分先知氣質格格不入。今天,我們效法的是福音書裡的耶穌,是行傳中的使徒,甚至是保羅書信中恩威並施、剛柔並濟的保羅(尤見哥林多前後書),我們可能不會一再重覆一種華人文化想像的一味處處謙讓的耶穌和眾使徒。
      本來使徒們和那些宗教領袖的張力算是告一段落,但好景不常,這一位剛被分別出來服事教會群體的司提反,卻馬上要面對長老和文士的為難,只因為先前那些輸了辯論的人的不甘心。事實是,他們的誣陷同出一轍,來來去去不外是指控主的僕人如何違背或追隨耶穌改變摩西律法。我們都知道這律法是甚麼?事實可能是話事權。本來這些猶太人的核心領袖,壟斷了律法的詮釋,豈肯讓步或留下任何一個空隙給人削弱了他們的話語權。美其名叫守住律法,實則守住話語權,不讓他人可以分享同樣的權力對於律法作出有別於他們的詮釋。
      為這,他們把司提反帶到議會去審問,以假見證要入他的罪。可是,面對著這樣的盤問,司提反卻是面貌如何同天使。至少,那些人這麼覺得。
      若是我們有一天作為教會領袖,我們會像是司提反這樣的人,還是長老和文士,或議會裡其他的成員那樣呢?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二月八日 (第29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六1-7

1那些日子,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日常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2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說:「我們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飯食,是不合宜的。3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滿有聖靈和智慧,我們派他們管理這事。4至於我們,我們要專注於祈禱和傳道的事奉。」5這話使全會眾都喜悅,就揀選了司提反—他是一個滿有信心和聖靈的人;他們又揀選了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皈依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6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後,就為他們按手。7上帝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增加得很多,也有許多祭司聽從了這信仰。

      既被放了出來,使徒們便繼續傳主的道並靠著聖靈作禱告的事。我們相信這時「門徒增多」,可能不只是因直接聽使徒講道,也有可能耶穌的道已經在人群中發酵,信的人倍增。這時原來語言的隔閡造成了門徒之間的矛盾。雖然同族同宗,但卻因為操母語的和希臘化的一班猶太人,在溝通和相處上有問題。那些說希臘話的,應該是從別的散居之地來到耶路撒冷的,可能威脅著地頭蛇,也可能不明本地的文化,或也可能因為始終是離開自己原居地,來到耶路撒冷這「異土」,資源有限。說是大家都變賣所有、凡物共享,但在食物的分配上,可能有了親疏之別。這樣,那些說希臘話的,不知不覺,被忽略了。或許我們今天在建立教會的時候,也要留意那種分親疏、分自己人和外來者的文化。
      行傳此時首次以「十二使徒」為稱呼。這一個由十二使徒所代表的群體,猶如舊約以十二支派界定以色列,是要說明這一個新約子民的出現吧!建立這子民,不再是以實體的殿為焦點。這麼指出,是要把焦點放在人身上,而且是說不同語言的人卻同屬一個子民的事實上(再之後還有包括非猶太人的子民)。為了這一個新子民肉身上確確實實的需要,他們揀選了七個人。值得留意的是,其中一個是司提反。他先特別被提到,是因為接下來是他殉道的故事,是初期教會第一樁。此處形容他是「滿有信心和聖靈的人」。我們可以依理推斷,其中六人也是聖靈充滿的吧(六3)!
      在舊約建造會幕的事上,我們看到上帝說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靈所充滿的人」,來為祭司作衣服(出廿八3),那負責做會幕器具的,上帝說:「我以上帝的靈充滿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出卅一3),又說:「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要賜給他們智慧的心,能做我所吩咐的一切」(出卅一6)。這也同樣應用在女性方面,說:「凡心中有智慧,可以親手紡織的婦女,也把所紡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紗,和細麻都拿了來。凡有智慧,心裡受動的婦女都來紡山羊毛」(出卅五25-26)等等。基本上,我們可以說滿有智慧的意思,也反映是被上帝智慧的靈充滿。智慧的靈是來自上帝本身,不能說智慧的靈是一樣,上帝是另一樣。從以上所示,我們可以說在此所出現的新群體,要建造他們也如建造會幕一樣,所需要的是上帝智慧的靈所充滿的人。在此,司提反以及其他六個正是這樣的人。
      這邊廂解決飯食的事,那邊廂門徒的數目還在一直增加。而值得一提的是,竟然也有「許多祭司聽從了這信仰」。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二月七日 (第28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五33-42

33議會的人聽了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34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律法教師,他在議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35然後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對於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處理。36從前杜達出現,自命不凡,附從他的人數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人全都散了,歸於無有。37此後,登記戶籍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出現,引誘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38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他們所謀所為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39若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上帝了。」議會的人被他說服了, 40就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然後把他們釋放了。41他們歡歡喜喜地離開議會,因他們算配為這名受辱。42他們就每日在聖殿裏,在家裏,不住地教導人,傳耶穌是基督的福音。

      使徒們的這一番話,竟然使「議會的人聽了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如果按照行傳的敘事,使徒們的工作也算才開始,就好像按馬可福音所敘述,耶穌才出來服事不久,法利賽人便已對他許多不滿,於是夥同希律黨的人要來除滅他(可三6)。
      有趣的對比是,這裡有一位看來比較開明的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我們之後從保羅自己口中聽說,原來他乃是迦瑪列的門生(徒廿二3)。他也是議會的成員,說他「是眾百姓所敬重的」這話,是個正面的描述,令我們覺得他可能不是一丘之貉,也是被權力和利益所腐化的一員。簡單而言,他的話是說,若是使徒們所做的是對的,必成事;若不然,必敗落。所以,無需憂慮。而且,那一句:「他們所謀所為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上帝了。」叫人也聯想到使徒所說他們是聽從上帝多過聽從人的。
      當然,當權者仍然是當權者,權力機器本來就是他們的「肌肉」,總是要「秀」一「秀」(flex their muscles)。所以,使徒們難免遭受皮肉之苦。那些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的話,當然也有聽到。但是,我們猜想在這方面,他們也不是那麼「聽話」,也是「依然故我」的,繼續「每日在聖殿裏,在家裏,不住地教導人,傳耶穌是基督的福音。」至於先前精神上和肉體上所受的苦,他們真的感覺算不了甚麼。作者形容他們是「歡歡喜喜地離開議會,因他們算配為這名受辱。」
      這是真正的喜樂吧!這是為耶穌的名的真自由吧!這是對所信的堅持而不在人面前唯唯諾諾吧!一個敬拜上帝的群體,就好像當初上帝藉摩西帶領出埃及的以色列民,上帝讓摩西對法老說:「放我的百姓走,到曠野事奉我」(出七16下)。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二月六日 (第2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五27-32

27他們把使徒帶來了,就叫他們站在議會前。大祭司問他們,28說:「我們不是嚴嚴地禁止你們,不可奉這名教導人嗎?看,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29彼得和眾使徒回答:「我們必須順從上帝,勝於順從人。30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上帝已經使他復活了。31上帝把他高舉在自己的右邊,使他作元帥,作救主,使以色列人得以悔改,並且罪得赦免。32我們是這些事的見證人;上帝賜給順從的人的聖靈也為這些事作見證。」

      使徒像是無權的被動者,大祭司等一夥是當權者,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吩咐使徒到他們的議會中受審,也可以派人把他們帶來,權,像是真的在他們手上;他們也是這麼以為的。
      大祭司再一次的提醒使徒們;是的,不只是彼得和約翰,因為之後作者稱「彼得和眾使徒」(五29)。所以,大祭司的吩咐通用於眾使徒,大家一律不能再奉耶穌的名傳講和教導甚麼。況且,這批宗教權貴是置耶穌於死地的始作俑者,所以最忌諱,也最想把耶穌害死的真相掩蓋起來。
      使徒們沒有因此畏懼。自從他們見證復活的耶穌以來;自從他們想起這位被人殺害的耶穌,就是先知如大衛所提到的受膏者,而祂被人敵擋和殺害是必要發生的事;自從他們經歷了上帝的介入並差派祂的使者拯救他們以來,感覺內心裡有股越來越大的勇氣,不再感到懼怕。這些宗教權貴就如那些世上的君王(參詩二)一樣逼迫基督(基督的意思就是受膏者)。是的,使徒們確認祂就是那作元帥、作救主的(參賽五九17-18),祂也是坐在上帝右邊的(參但七9-11:詩一一零1-2)。
    彼得說他們是這些事的見證人,聖靈也同作見證。這和保羅所說:「聖靈自己與我們的靈一同見證」(羅八16)的說法同出一轍,就是必須要有多一方的見證(申十七6)。反諷的是,當時這班宗教領袖,就是用假見證來把耶穌交審定罪。今天,若我們有機會坐在證人席上,或有機會為人作證,我們的見證是叫人死,還是叫人生?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二月五日 (第26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五21下-26

大祭司和他一起的人來了,叫齊議會的人和以色列人的眾長老,然後派人到監牢裏去把使徒提出來。22但差役到了,不見他們在監裏,就回來稟報,23說:「我們看見監牢關得很緊,警衛也站在門外,但打開門來,裏面一個人都不見。」24守殿官和祭司長聽了這些話,心裏困惑,不知這事將來如何。25有一個人來稟報說:「你們押在監裏的人,現在站在聖殿裏教導百姓。」26於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帶使徒來,並沒有用暴力,因為怕百姓用石頭打他們。

      大祭司一行人來了,還如先前一樣叫齊議會的成員和眾長老來。我們著換個方式思考,可以反問:為甚麼這大祭司不可以找彼得和約翰聊一聊?當然,這麼一問也讓我們馬上靈光一閃,原來這大祭司不可能紓尊降貴,和一介平民對談(比較四13)。不過,這坐在宗教體制高位的他,卻慣於行使體制的集體權力,善於運用所賦予他的行政權,號召了議會的當然成員,和他一起對付彼得和約翰。的確,這一來他也不用以自己血肉之軀或個人才智,去面對使徒並支持他們的百姓。
      大祭司派了人要去把使徒提出來,結果撲了個空。人已走了。守殿官大概也有分去監牢把使徒提來,或說他和差役一起,或說他是負責跑腿,把事情交下去給差役做的。總而言之,他們就是人沒找到。後來才被稟報說使徒已經去到聖殿去教導人了。畏於百姓群起反抗,他們也不敢對使徒用強。我們只能說,面對勢頭不對,他們也懂得收歛。但有朝一日,機會來了,他們大概也不會手軟。
      在現實裡,我們到底常處於使徒的處境,還是比較像和大祭司站在一夥的?還是說,自己雖是屬於「祭司集團」,但也只是辦辦差、跑跑腿而已。但即使如此,你有多少時候行使自己的良心與自由,做正當正確的事呢?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二月二日 (第25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五17-21上

17於是,大祭司採取行動,他和他所有一起的人,就是撒都該派的人,滿心忌恨,18就下手拿住使徒,把他們押在公共拘留所內。19但在夜間主的使者開了監門,領他們出來,說:20「你們去,站在聖殿裏,把這生命的一切話講給百姓聽。」21使徒聽了這話,天將亮的時候就進聖殿裏去教導人。

      好景不常,剛剛才說教會的內憂外患似乎已告一個段落。無獨有偶,新的挑戰、逼迫、攻擊又再度出現。大祭司等和他一起的人,動手捉了使徒,把他們下在拘留所裡。這已是第二次彼得和約翰被捉。不過,我們不知道其他使徒是否同樣被捉,經文要到五章二十九節才出現「彼得和眾使徒」(五12, 21, 27中的「使徒」 原文裡是代名詞「他們」)。
      此處作者告訴我們說大祭司和撒都該派的人是一夥的,都是祭司家族吧!先前釋放彼得和約翰,本來就沒有那麼快就了事。他們先前早就警告,不得再講論耶穌基督復活的事(四17-18)。萬萬沒料到,這兩位使徒沒有聽從(他們本就說:「『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判斷吧!』」。
      這批祭司集團的人,本來管理著殿裡祭祀的事。關於一切如何作上帝子民的事,人如何在上帝面前藉著所給予的律法,可以得蒙喜悅,活在上帝面前的事,都交付給他們了。何等寶貴和尊榮的事!他們只要把這一切做好,使人不受苦罪所困、不被不義的事所傷害、不成為被罪者,不就成全上帝所藉他們所做的嗎?可是他們卻滿心嫉妒使徒。
      人有人的佈局與行動;上帝的僕人必不會免於被攻擊。可是,若是沒有祂的允許,祂的僕人雖遇危險和人的為難,但不會遭害。非常奇妙的,彼得和約翰再次經歷主的拯救。上一次是被釋放,這一次是天使救助。經文說:「但在夜間主的使者開了監門,領他們出來。」主的使者如入無人之境,不論我們相不相信這神蹟,這意謂著我們同樣可以反問自己信不信那自出生以來便瘸腿的人可以行走的神蹟,我們應該相信,那使事情成就的上帝,可以按祂的方式臨到我們,甚至臨到我們的未能信。未能信是一個心理狀態,是一個信念,是一種看事物的方式(perception)。我們可以大膽的說,人一般而言可能活在這自限裡頭。我們能信,在於「被有信心」了,即是信從上帝那裡臨到我們,不是說有一樣叫信心的東西加進我們生命裡,而是上帝的作為在超越我們的認知範圍以外,以祂自行其事的方式臨到我們。我們經歷了,便改變了。
      這使者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站在聖殿裏,把這生命的一切話講給百姓聽。」我們不知道他們將去說甚麼。當然,向來所傳講的耶穌,他們必定傳講;但他們所說的,必定也包含這一個新的經歷。這從拘留所被帶出來的經歷,當然是關乎生命的經歷,是關乎獲救的事。我們的分享是否也常帶著新的內容,我們的生命是否不斷被主光照,就像祂的使者造訪彼得和約翰一樣?不是出於我們的信心,而是出於祂的作為臨到。
      因使者這話,他們便在天將亮的時候去到聖殿裡去教導人。有了經歷;不,應該說,曾有經歷,又再有經歷,然後能為主的奇妙恩典和拯救作美好的見證。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二月一日 (第24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五12-16

12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都同心合意地聚集在所羅門的廊下。13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接近他們,百姓卻尊重他們。14信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都很多,15甚至有人將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好讓彼得走過來的時候,或者影子投在一些人身上。16還有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污靈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鎮來,他們全都得了醫治。

      這一段話給人一個感覺,似乎之前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事總算告一段落。先前有外患,就是被人攻擊;後又內憂,即群體內腐化的隱憂。但如今一切像是恢復正常:一、使徒們繼續在民間行神蹟;二、和信徒同心合意聚集在殿外的所羅門廊下;三、沒有外人接近攻擊他們,百姓也喜悅他們;四、信主的人一再加增。
      使徒的服事越發興旺,令人想起耶穌在世服事的日子,不論是被污靈所困、身體有疾病的,都來找他們的幫助,而也一一得到醫治、得到釋放。更為誇張的是,他們竟然以為彼得是神人,只要他的影子掠過,也能叫人得醫治(忘了彼得叫那瘸腿的行走後,曾對眾人說過:「為甚麼定睛看我們,以為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和虔誠使這人行走呢?」(三12下)。)可是,不少人有這樣的傾向,無論是教內教外;是流行樂壇或是宗教群體如教會,總愛把人偶像化、神化,或說搬上神台。有人造神,有人願意被膜拜,享受那被追捧和膜拜的感覺,就像心理分析學家所指出那種自我膨脹(self-aggrandizement)和自戀(narcissist)的情意結裡。這樣的情節層出不窮,也一再重演。這世代的超級大教會也是這現象的溫床。彼得一次講道三千人受浸。這「魅力」比那超級大教會的大牧師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他卻拒絕了這樣的引誘。
      今天,我們追隨基督者,我們真正渴望是甚麼?被祂差遣者,我們渴望甚麼?求主監察並煉淨我們。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一月三十一日 (第23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五7-11

7約過了三小時,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所發生的事。8彼得對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錢就是這些嗎?」她說:「就是這些。」9彼得對她說:「你們為甚麼同謀來試探主的靈呢?你看,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10她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那些年輕人進來,見她已經死了,就把她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邊。11全教會和所有聽見這些事的人都非常懼怕。

      三小時之後,[1]他的妻子出現了。這對作者而言,是毫不意外的,彷彿是這情節必會如此發生。事實是,諷刺的是撒非喇不知道丈夫遭遇不測。正因如此,她大概就是按原初與丈夫商議好的對策和說辭(粵語俗語說:「夾定口供」)。正因如此,彼得一問同樣的話,便指責她說:「你們為甚麼同謀來試探主的靈呢?」於是向她說出她的丈夫是怎麼死的。還說:「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
      彼得這一句,真的像是主自己的宣判。撒非喇竟「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太不可思議了。
      「全教會和所有聽見這些事的人都非常懼怕。」作者如此記載。我們期待今天的教會也如此嗎?即是說,上主出手擊斃一個欺哄祂(的靈)的人。若真的如此,我們也不知該作如何反應。「非常懼怕」應該是一個必有的反應,事實上也應該懼怕。不過,回到經文本身,可能會有人認為那未必太小題大作或是太不可理喻了。這對夫婦也不是犯了甚麼滔天大罪,只是沒有把所有的捐獻出來而已。不,我們知道彼得指責他們的,不是因他們保留部分給自己,而是他們有所保留,卻假裝全擺上。再者,這裡展示了一個我們現代人所不熟悉的神聖領域。舊約有一些記載如以色列人在聖山下,不敢趨前靠近,因怕上帝的擊殺;利未記中提到的拿答與亞比戶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約書亞記中所記載的亞干偷竊私藏「當滅之物」;撒母耳記中的牛失前蹄,烏撒扶約櫃的反射動作而被擊殺(出十九10-25;利十1-3;書七;撒下六6-7)。 不可輕漫、不可干犯上帝的聖潔。干犯者的報應乃是死亡,和律法書裡一切致死的罪,包括用當眾以石頭打死的罪,基本的神學觀是一致的:杜絕一切引致百姓陷在罪裡的機會。
      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問題是內心的問題:竊取和不忠實。如果這一種作法被容納於當時新形成的群體,便有可能從裡頭腐化。這樣,這個新出現的彌賽亞群體不久便會夭折。我們或許留意到行傳中聖靈的工作的其他形態:五旬節聖靈降臨說起別國的話、信徒天天擘餅、信耶穌者數千人之眾、彼得和約翰叫瘸腿者行走。但此處祂主動擊斃這對夫婦以保守這群體的純淨,這也是聖靈的工作。今天祂或許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取走任何一個人的生命,但願祂仍然以祂的方式保守教會、除去我們的罪。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此處egeneto一詞有發生、成為的意思,英文最常譯為it came to pass (that), it happened (that), 和 became。這和撒非喇「還不知所發生(gegonos)的事」一句相對應(是同一個字的不同詞態),頗有諷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