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第18日)

李嘉俊傳道

讚美上帝的公義、信實和慈愛

詩篇 三十三1-5

1義人哪,你們當因耶和華歡呼,正直人理當讚美耶和華。2你們要彈琴稱謝耶和華,用十弦瑟歌頌他。3應當向他唱新歌,彈得巧妙,聲音洪亮。4因為耶和華的言語正直,他的作為盡都信實。5他喜愛公義和公平,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

上帝的公義、信實和慈愛,究竟在哪裏可以被看見?在這篇詩篇開段,詩人以興奮的邀請讓義人們參與在他的敬拜中。接著他重述上帝從以往到今天的工作:耶和華以說話創造天地,將水和地分開,創造天地(6-7)。耶和華同樣讓祂的旨意成就在地上的列國和萬民中間(8-12),明瞭每個人的心思作為(13-15)。在詩人眼中上帝的公義、信實和慈愛自創造開始,在世界、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彰顯。詩人堅信,上帝的公義、信實、慈愛不只是抽象的神學概念,更是在每個人身邊,肉眼可見的事物上。

雖然詩人一直讚嘆上帝創造的大能和權柄,但他並不幼稚,覺得世界的一切已經很美好。詩人在讚美的同時,看見生命受威脅,饑荒中的人,看見他們依然在等候耶和華的拯救(18-19)。在破碎的世界中,究竟上帝的公義,信實和慈愛如何依然遍滿全地?

我們可能會習慣以此刻的處境狀況去衡量上帝是否與我們同在。若世界此刻有太多眼淚、苦痛、不公義,我們心裏不期然就會質疑上帝此刻是否缺席。儘管頭腦上我們知道上帝應許與我們同在,我們依然會覺得信仰與現實有太大差距。

對詩人來說,上帝的公義、信實和慈愛並不取決於身邊處境的好壞。在一切彷彿崩壞之時,上帝依然正施行公義,對祂的子民信實,向仰望祂的人施慈愛,因為公義、信實和慈愛的背後是上帝所立的約。所謂立約(berith),就是上帝選擇將自己與祂的創造、祂的子民共同進退。回顧聖經中的立約,洪水過後,上帝與挪亞,並所有生物立約,應許不再以洪水滅絕全地;在曠野地,祂與以色列民立約,表明他們是祂子民的身分;及後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與大衛立約,可見耶和華的心意,眼目從遠到近慢慢聚焦,直到耶穌基督以十架上留出的血與門徒,與所有跟隨祂的人立新約。

單單環顧世界,我們或許依然會覺得世代黑暗、了無希望。詩人在詩篇的末段再次申明他的信心:「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必靠他歡喜,因為我們向來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行慈愛!」(20-22)因著耶和華立約的公義、信實慈愛,我們可以等候耶和華,深信在再黑的黑暗中,上帝終會將創造,將我們帶到最終的光明。

或許我們能親眼見證,或許不能,但耶和華的守約不會落空。願主的公義、信實和慈愛,教導我們如何重新理解周遭讓人失望、落魄的境況。

思想問題:

1.       當你將目光放在這個世界,自己的生活上,你有感到過上帝缺席嗎?為甚麼?

2.       對你來說,當你難過∕失落時,以上帝立約的角度重新理解周遭的事,全心等候上帝困難嗎?為甚麼?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四日(第17日)

李嘉俊傳道

以敬畏和戰兢來敬拜上帝

詩篇 五4,7

4因為你不是喜愛邪惡的神,惡人不能與你同住。

7至於我,我必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我要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聖殿下拜。

      在昨天的詩篇中,詩人向上帝表達自己最真實,最不修飾的情感。在今天的詩篇中,即使詩人遭受惡人欺壓、逼迫,詩人向上帝呼求最大的理據,卻並非因為自己深陷苦況:「因為你不是喜愛邪惡的上帝,惡人不能與你同住。狂傲的人不能站在你眼前;凡作惡的,都是你所恨惡的。說謊言的,你必滅絕;好流人血、玩弄詭詐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4-6)詩人的理據,在於耶和華是不能與邪惡並存的上帝。
      沒錯,這位上帝是一位關注對與錯、善與惡的主。但對詩人來說,這位上帝不只是那位坐在審判席上,高高在上的法官,上帝同樣是詩人口中的「的王,的上帝」,是那位會留心聆聽他每個呼求,「早晨必聽我(他)的聲音」的那位主(1-3)。耶和華既關心宏大的善惡之分,但祂同樣關心每個人的個別呼求。
       上帝愛公義,不喜愛邪惡。或許這個是我們早已明瞭的上帝屬性。但當我們撫心自問,我們可能發現,比起公義,其實我們與邪惡距離更近。當我們直視自己內心的黑暗,我們應該如何繼續像詩人般,「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我要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聖殿下拜」?
      傳統上,「大衛的詩」這個在詩篇前的小標題註明大衛是該詩篇的作者。縱使現今學者對這說法眾說紛紜,但大衛的一生的確能夠帶我們體會更多詩篇的內容。縱覽大衛一生,有太多的時刻他都與詩篇中的惡人太相似;他口中沒有誠實,心裏充滿邪惡,卻沒有阻礙他來到聖殿朝見耶和華。

何謂義人,何謂惡人?詩篇的末段似乎給出一個答案:「凡投靠你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你庇護他們;又願那愛你名的人都靠你歡欣。」(11)凡投靠耶和華的,都得到耶和華庇護,無分義人惡人。只要願意投靠耶和華,就得護蔭。

      詩人知道自己同樣距離邪惡不遠,所以只能以敬畏,戰兢的心朝見上帝。但當他願意踏出朝見上帝的一步,他的畏懼都因為耶和華豐盛的慈愛變成歡呼。同一位上帝,在新約舊約中,展現同樣的恩典。

思想問題:

1.       此刻的你,會看自己為義人還是惡人?為甚麼?

2.       當你來到耶穌面前,你有否曾感到敬畏∕戰兢?這篇詩篇讓你對自己的信仰有甚麼提醒∕領受?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三日(第16日)

李嘉俊傳道

讚美上帝的拯救

詩篇 十三5-6

5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6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他厚厚地恩待我。

      在上一個章節,以頭腦、智慧理解上帝的作為和心意固然是信仰中重要的一環,但人的心思、情感同樣是信仰能夠遇見上帝的地方。詩篇正正是情感的全然傾倒。究竟詩篇為何被納入聖經裏面?當聖經裏面絕大部分的書卷都是上帝向人的說話,詩篇卻是恰恰相反,記載了詩人們向上帝的說話。因此在詩篇中,我們除了看經文的教導,更多的是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想像力去體會詩人的感受和經歷。
      當我們閱讀第5至6節,我們可能會不以為然,因為我們的信仰最大的焦點就在上主的慈愛,上帝的救恩上。所以向耶和華歌唱,感恩,都是自然不過的事。但當我們從頭開始閱讀這篇詩篇,我們會發現其實詩人的敬拜讚美一點也不自然。「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轉臉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裏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1-2)對詩人來說,在詩歌的當刻,上帝的拯救尚未來臨。
      原來詩人讚美的開初,是他對上帝的控訴,他自覺已被上帝遺棄不顧。當我們經歷同樣的遭遇,在苦痛裏面,通常我們會有兩個回應。我們可能在控訴與讚美之間,二擇其一。我們可能抱怨上帝無理,明明應許愛我們、看顧我們,卻讓我們孤身面對愁煩災禍。我們可能依然讚美上帝,因為這是我們一直被教導的方式。前者可能覺得後者信仰過於表面,不能涵蓋生命的一切悲與喜。後者則可能會覺得前者信心太少,只顧自己情感。
      兩種應對,看似互相排斥,但詩人的選擇是兩者並存,既保留向上帝的控訴,卻依然堅持抓緊上帝的慈愛。在詩人眼中,信仰既不只有讚美,同時也必須包含有控訴。完整的信仰不只苦毒的控訴,也不只片面的讚美,詩人的信仰,是要在提問和感恩,及一切在中間的經歷,都依然堅持向神求告。「耶和華—我的上帝啊,求你看顧我,應允我!」(3)即使充滿控訴,即使身處艱苦,詩人仍深信他的求告必定會被垂聽。
       苦中控訴,苦中讚美,這是詩人的敬拜,也是對我們的邀請,要我們體會覆蓋我們整個生命的信仰。讚美上帝的拯救,不只在雨過天晴的時候,在苦中,我們的喜樂,我們的控訴是同等的,兩者同樣是我們敬拜的一部分。

思想問題:

1.       你生命中有遇過難以理解,接受的事嗎?當刻的你如何面對?

2.       當你看到詩人的控訴和讚美並存,對你的信仰有甚麼鼓勵∕挑戰?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日 (第15日)

周淑敏牧師

以實踐神的心意來敬拜

以賽亞書 一10-17

10所多瑪的官長啊,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言語!蛾摩拉的百姓啊,要側耳聽我們神的教誨!11耶和華說:「你們許多的祭物於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油脂,我已經膩煩了;公牛、羔羊、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12「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的手要求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13不要再獻無謂的供物了,香是我所憎惡的。我不能容忍行惡又守嚴肅會:初一、安息日和召集的大會。14你們的初一和節期,我心裏恨惡,它們成了我的重擔,擔當這些,令我厭煩。15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算你們多多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沾滿了血。16你們要洗滌、自潔,從我眼前除掉惡行;要停止作惡,17學習行善,尋求公平,幫助受欺壓的,替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

以賽亞先知得默示在10至15節中審判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官長及百姓,神表達不喜悅他們的敬拜,而16至17節說出神的心聲。回應神的子民心裏的問題,說出甚麼才是神所喜悅及接納的敬拜。

第16節有四個命令式動詞,「要洗濯、自潔、除掉惡行、止住」表達出急迫懇切的勸誡,讓我們感到耶和華為百姓而憂心,透露出期望百姓快快自潔的渴求。處理了及停止內在的惡,就可以進入17節活出積極行善的生命,17節也是連續五個命令式動詞,勸勉五方面的行善。分別是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辯屈。這些都是屬於外在的行為表現。若沒有內在的改變,則無法真正行出外在的善行。[1]

神願意教導子民如何真實地敬拜,但需要子民願意聆聽及立定心志,願意有由內到外的更新及改變。

思想問題:

  1. 檢視你現時的敬拜生活,就今日神的說話所提醒,嘗試定下1-2個的目標,實踐在你的生活之中。

你的禱告:


[1] 呂紹良:《天道聖經註釋以賽亞書(卷一) 》 (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14)。頁85-86。

九月十九日 (第14日)

周淑敏牧師

以察驗神的心意來敬拜

以賽亞書 一10-17

10所多瑪的官長啊,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言語!蛾摩拉的百姓啊,要側耳聽我們神的教誨!11耶和華說:「你們許多的祭物於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油脂,我已經膩煩了;公牛、羔羊、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12「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的手要求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13不要再獻無謂的供物了,香是我所憎惡的。我不能容忍行惡又守嚴肅會:初一、安息日和召集的大會。14你們的初一和節期,我心裏恨惡,它們成了我的重擔,擔當這些,令我厭煩。15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算你們多多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沾滿了血。16你們要洗滌、自潔,從我眼前除掉惡行;要停止作惡,17學習行善,尋求公平,幫助受欺壓的,替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

      以賽亞先知在第一章已指出猶大百姓的罪惡,帶出神對百姓作出的警誡。第10節神直接責罵官長及百姓,分別稱呼他們為「所多瑪的眾官長」及「蛾摩拉的人民」,舊約所多瑪與蛾摩拉都是外邦人,是敗壞中的敗壞,他們已標籤為敗壞的意思,舊約聖經中也僅這一次,藉以賽亞先知的口用所多瑪、蛾摩拉來稱呼上帝所揀選的百姓,可見神的不悅,也反映出主前第八世紀上帝的子民在屬靈上的敗壞。[1]
      耶和華在11至15節明明地表達:我不喜悅、我所憎惡、我心裏恨惡、不聽子民的祈禱等,說明神對子民信仰與生活不一的不喜悅。原來耶和華與子民的溝通是可以很直接及坦誠。原來神都有「頂唔順」子民自以為是的敬拜。原來神對認識祂的子民是有期望的。所以敬拜的焦點不是我們覺得是「好」或是「有」敬拜,而是從神的話及訓誨中聽出對祂的認識及如何遵行出來。

思想問題:

  1. 假設一個復活節的崇拜中,講員對我們講出神的心聲,指出神不喜悅我們的敬拜、憎惡我們所奉獻金錢、心裏恨惡我們表裏不一的敬拜,你會有何感受及回應?
  2.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一一九105。求神的話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偽信仰」或是「假冒為善」,坦誠地求主赦免我們的罪。

你的禱告:


[1] 呂紹良:《天道聖經註釋以賽亞書(卷一) 》 (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14)。頁81。

九月十八日 (第13日)

周淑敏牧師

敬拜獨一真神

出埃及記 二十3-6

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4「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5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懲罰他們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6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施慈愛,直到千代。

十誡是耶和華親自直接向以色列人的宣告,原文直譯是「十言」或「十句話」(出埃及記三十四28)。由於十誡是在立約的歷史架構下頒布,顯示雙方不是基於平等關係,神以誡命來規範人的行為,說明人沒有立約的智慧與能力,亦無法完全避免錯誤。在創世記一章28節及二章16至17節神給人的祝福也是以命令的方式發出。[1]

      第一誡命是「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二十3),原文直譯是「在我面前」或「在我之前」,提到神的獨一性,以及信奉耶和華的首要性,要求對祂全然忠心的基礎。[2]而第二條的誡命是補充第一條「不可為自己做偶像」。
      十誠命令對象均用「你」(第二人稱男性單數)。這個「你」是指立約羣體中的每一個人,強調個人遵行律法,對於整個羣體守約的重要性。這個「你」也說明十誡是要建立神與每一個以色列民的「個人性的關係」,而非抽象的法典。其目的是要人人都遵行,對神有正確的回應,這才能真正維繫約的關係。因神是個人的神,要與人建立個人的關係。[3]  

思想問題:

  1. 慢慢地讀出3至6節的經文兩次,用祈禱的心聆聽神向你所說的誡命。
  2. 「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是第一條的誡命,也是敬拜的基礎,認定神的獨一性,對你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何影響?

你的禱告:


[1] 賴建國:《普天註釋出埃及記》(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18)。頁286。

[2] 賴建國:《普天註釋出埃及記》(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18)。頁288。

[3] 賴建國:《普天註釋出埃及記》(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18)。頁286。

九月十七日 (第12日)

周淑敏牧師

被神改變,活出新生命的敬拜

約翰福音 四27-30

27正在這時,門徒回來了。他們對耶穌正在和一個婦人說話感到驚訝,可是沒有人說:「你要甚麼?」或說:「你為甚麼和她說話?」28那婦人留下水罐,往城裏去,對眾人說:29「你們來看!有一個人把我素來所做的一切事都說了出來,難道這個人就是基督嗎?」30他們就出城,來到耶穌那裏。

      接續昨天的默想,今天的經文,除了有那位撒瑪利亞婦人與耶穌對話後的回應,同時,也加入門徒對耶穌與那婦人談話的反應。
      第27節中指出門徒不知道耶穌與那婦人談論內容是甚麼,只因傳統及文化,令他們對耶穌的行為有所希奇。希奇可指是驚訝。明顯地就當時的文化,猶太人不會與撒瑪利亞人有交流,同時,老師也不會與婦人談話,這些舉動令門徒感到驚訝。
      第28節那婦人原定那時去取水避開鄉親,但與耶穌交談後,她竟留下水罐子,直接入城,可見她認識耶穌後生命已有不同,她還主動向鄉親分享自身的經歷,並且將耶穌與基督放在一起,引起城內的人的好奇,讓眾人自己去尋找耶穌。耶穌一步一步啟示自己,那婦人聽了就相信,並且即時願意與他人一同分享,好讓其他同城的人去了解及認識耶穌。
      那婦人當下把「信」活出來,她的見證中包含自身的經驗與耶穌的身份,她即時成了耶穌的見證人,她因認識耶穌而生命立時改變,樂意與他人連結及分享遇見基督,經文中她的短小但有力的見證,實在是值我們一同學習。

思想問題:

  1. 門徒在跟從主耶穌時,耶穌都給門徒不少希奇的感受。他們驚奇及不能理解,對你今日作主門徒,同樣在生活中出現信仰的「希奇」時,讓你對神及自己帶來甚麼新的角度?
  2. 那婦人因信而作見證,那刻的生命敬拜焦點由在當下打水轉移因認識耶穌而分享哪裏有活水,對你生命有何反思。

你的禱告:

九月十六日 (第11日)

周淑敏牧師

以靈和真理敬拜神

約翰福音 四19-26

19婦人對他說:「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20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神,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21耶穌對她說:「婦人,你要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2你們所敬拜的,你們不知道;我們所敬拜的,我們知道,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23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24神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25婦人對他說:「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會把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26耶穌對她說:「我就是,正在跟你說話呢!」

      約翰福音第四章1至15節中交代了耶穌刻意行經撒瑪利亞,祂正午休息時向井旁打水的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對話,談話之間耶穌由求水者轉為賜水者,祂一方面指出那婦人過去的歷史,另一方面明確地說出自己就是那位猶太人所等候的彌賽亞,是賜人活水的那位。19節至26節繼續了耶穌對那婦人耐心的教導及期盼那婦人的回應。
      若我們代入那婦人的角色,不難理解為何那婦人稱呼耶穌為先知,她似懂非懂眼前這位先生。先生是當時的學生對老師尊敬的稱呼,先知是指神的代言人,負責傳遞神的說話,那婦人誠實地表達對眼前耶穌的尊重。
      耶穌直接邀請那位婦人相信祂及教導她正確地認識神,耶穌明言崇拜的對象是天父,正確的崇拜在於人是否正確地認識神,與祂有正確的關係,「心靈和誠實」也可譯作「靈和真理」,[1]正確的關係是以「靈和真理」來建立。我們可參考約翰福音一章17節及三章3至8節約翰之前已讓讀者知道耶穌是真理和聖靈的橋樑並賜與者。而這裏,耶穌親自一步一步啟示自己,好讓那位婦人相信祂就是基督。
      回想自己信主那刻,我都是片面地認識耶穌,若不是聖靈的感動及天父的恩惠,讓我說出相信耶穌並將生命擺上,以主耶穌為我的生命的主及拯救的主,讓我繼續認識耶穌,在生命裏尋回正確的對象,主耶穌擁抱及拯救微小的我,開展了我生命新一頁。

思想問題:

  1. 回想你信主那刻,聖靈讓你如何一步一步認識主耶穌,讓我們藉個人的經歷而感恩。
  2. 現時你與神的關係如何?耶穌說出正確的敬拜是有對神正確的認識,在生活中與天父同行,並接受「靈及真理」的教導是十分重要的。耶穌邀請那位婦人信祂,對你今日有何激勵?

你的禱告:


[1]孫寶玲:《約翰福音文學註釋》(香港:天道書樓有限公司,2004)。頁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