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裡面上帝給你最好的提醒是甚麼?今天再回顧、咀嚼,更加以沉澱。
成年級主日學
一月五日 (第5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一21-26
21-22所以,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出入的整段時間,就是從約翰施浸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一起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23於是他們推舉兩個人,就是那叫巴撒巴,又稱為猶士都的約瑟,和馬提亞。24眾人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哪一位,25去得這使徒的職任;這職位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26於是眾人為他們搖籤,搖出馬提亞來;他就和十一個使徒同列。
彼得繼續根據他的理解作出推斷,建議:「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一起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我們因此知道,接下來提到的約瑟和馬提亞,原來當時也是常與耶穌同行,但沒有被揀選列在十二使徒中而已。使徒們只能按他們有限的認知,作出合理的建議和提名。
彼得等一眾使徒,一心一意希望那「十二」有個完美的填補,大概也成功的說服眾人這個提議方案。按當時的做法,也沒有任何神奇的方式可以知道上主的意思。本來,自古以來以色列人的傳統裡,大祭司在以弗得前方袋子裡便裝有烏陵和土明,作為決斷所用。搖籤的方式也是基於相仿的作法,基於五十、五十的機率,而且是在已經決定的兩人中搖出結果。在兩人以外的可能性,一早便已排除了。
彼得獲得眾人的認同,於是眾人便禱告說:「主啊,你知道萬人的心,求你從這兩個人中指明你所揀選的是哪一位,去得這使徒的職任;這職位猶大已經丟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這樣禱告的時候,其實正說明他們並不知道誰該當選;而事實上他們也沒有讓上主有多少選項,這樣一來彷彿在約瑟和馬提亞以外的,上主就不能選了,而只能在使徒們的心意下蓋上同意的圖章。
行傳中前段的彼得,和後段的保羅,並沒有一條直通「天宮」的天線,聖靈的引領和人在歷史處境,以及個別事件中的辨識,沒有固定的方程式。奇妙的是,那一個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上帝國的福音的願景,卻是在這樣上帝和人的心意交織的現實裡編織出來。
話說回頭,現實裡人按自己有限認知作出的決斷,不會因為有缺陷和有限,而不寫入歷史中。或許,這樣才考驗上帝的子民如何去跟隨祂的引導。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一月四日 (第4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一15-20
15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在弟兄中間站起來,說:16「諸位弟兄,聖經的話必須應驗。聖經中,聖靈曾藉大衛的口預先說到那領人來拿耶穌的猶大;17他本來算是我們中的一個,並且得了這一份使徒的職任。18這人用他不義的代價買了一塊田,以後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19住在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這事,所以按著他們當地的話把那塊田叫亞革大馬,就是「血田」的意思。20因為《詩篇》上寫著:「願他的住處變為廢墟,無人在內居住。」又說:「願別人得他的職分。」
十一個使徒為班底,本十二個缺了一個,明明是象徵著十二支派,雅各的十二個兒子,必須補上這一個缺。這聚集的許多人,人數也不含糊,「約有一百二十人」,和十二使徒的數字是同一系列的,其實是象徵著耶穌基督復活以後,聚集等候聖靈的新子民。
彼得起身發言,說明猶大之慘死,在於他以換取不義之錢出賣了使徒的職分(比較亞十一12-13;耶十八2-6;卅二6-15),這一個想法,令彼得聯想起兩段詩篇的話:「願他的住處變為廢墟,無人在內居住。」以及「願別人得他的職分。」前一句引自六十九篇二十五節,後一句引自一零九篇八節。兩首詩全詩上下,似乎和猶大的事情沒有任何關聯,相信是猶太米拿示釋經的極致。我們只需要知道,從彼得的理解而言(他的想法未必等於是正確的──我們從之後的經文也會看出這一點),猶大是被咒詛的,而他這樣便自動棄權,職分被禠奪了。猶大的自動棄權,也使我們想起創世記中的以掃。或許,我們生命裡或多或少都隱藏著猶大或以掃。且勿馬上對號入座陷入一種自我預言(self-prophecy)的宿命思想裡。無論是猶大或以掃的不逮,可以視之為我們的天然生命服役於(succumb)罪和肉體(保羅之語彙),願我們把這一切都帶到基督裡,在十字架上死了,也在祂的復活裡活過來。
求主憐憫,或許在人眼中,我們是否感覺是被咒詛的,原屬於我們的職分也是被剝奪了,被替代了。求主憐憫,常在祂的愛中(比較約十三1)。然而,我們是常在基督裡蒙恩的,願我們能天天向罪死,向主活。這不是律法,而是恩典的律(比較羅五21)。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一月三日 (第3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一12-14
12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有安息日可行走的路程。那時,門徒從那裏回耶路撒冷去,13他們一進城,就上了所住的樓房;在那裏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激進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猶大。14這些人和幾個婦人,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和耶穌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
耶路撒冷是復興以色列國的中心吧!受膏者大衛曾在那裡建都。門徒的復國想像還是依舊,但他們被更新的時候將到。不一樣的是,經過自己背棄主如今被更新,他們沒有一種興致勃勃的熱心衝動。那一條從橄欖山進耶路撒冷的路是一樣的,但是心態已經不一樣。
話說路加福音第一次記載橄欖山,就是祂和門徒最後前往耶路撒冷時,「快到伯法其和伯大尼,在名叫橄欖山的地方,他打發兩個門徒」(路十九29),到前面村子去為祂牽隻驢子。接下來便是猶如一位受膏君王騎著驢駒進城的一幕。路加記載道:「他將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欖山的時候,一大群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呼起來,大聲讚美上帝,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十九37-38;另參詩一一八26)。根據這一幕,從橄欖山上下來,也就往耶路撒冷去。
然而,這一趟再進耶路撒冷,遐想復國的成分應該已經減少,他們真的不知道該期待甚麼。願景無法實現,努力的方向和焦點不再清晰。原本的以為錯誤了嗎?即使正確,但現實裡、體制裡、空中權勢(或可以現代的觀念想像為集體意識)的實力和頑固被低估了。或許,願景的重新調整是必須的。
是的,這一刻的不再知道該如何期待,這樣的不知道,姑且稱之為神聖的不知道吧!他們這一次聚在一起,只有一件事,就是「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這一個禱告,雖可以說是不再帶有先前的議程,但也是一個祈求前路該如何的禱告吧!作者說,十一個使徒都在場,還有耶穌的兄弟和母親,以及一些婦女,即是耶穌生前近身的男女門徒和家人了。
今天,我們希望成為一群怎樣的人、一個怎樣的群體?我們聚在一起禱告,所尋求的我們知道是甚麼嗎?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一月二日 (第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一6-11
6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主啊,你就要在這時候復興以色列國嗎?」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9說了這些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被接上升,有一朵雲彩從他們眼前把他接去。10他升上去的時候,他們定睛望天,看哪,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他們旁邊,11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升上天去,他也要怎樣來臨。」
門徒顯然是不明白主所說的。聚集在主前的時候,他們已經遺忘耶穌的叮囑要等候甚麼。我們或許有崇拜、有祈禱會、有教會主題、有各樣的聚會,但我們期待甚麼?主說:「要等候父所應許的」是甚麼?
結果他們劈頭一句就說::「主啊,你就要在這時候復興以色列國嗎?」原來,即使經過了主耶穌十架釘死、自己軟弱失措四處躲匿,終於耶穌復活顯現並再三安慰叮囑勉勵,但到頭來他們心中想的,和自己本來的期望(猶太人那時共同的民族祈願)沒有兩樣,仍是以為上主要來復興以色列國了:這一個願景的根深蒂固,和我們期待主來復興教會這一個家的期待一樣牢固。我們到底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教會?以色列國如何表徵上帝的子民,我們今天在新約的含義下同為上帝子民的,同為上帝國的一分子的,我們明白作為上帝國的子民這身分,代表甚麼嗎?我們要求主復興甚麼呢?
主沒有否定他們的期待,但卻回答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基本上,復興以色列的願景,蘊含著更深的含義,耶穌順著他們所著眼的「時候」回應他們說,這「時候」對他們而言只能是未知(unknown),只有父知道。
原來主的焦點在於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到時他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走出耶路撒冷這中心,朝世界各地去。人的族群,不論是血緣的、宗親的、姓氏的,或是教會,不知不覺因著時間形成了一種的向心力,但卻也不知不覺的不再胸懷世界。上帝的國不是只關乎一個族群、一個教會;反之,教會要常常回到這起初的差遣,不設界限,作上帝的見證。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實在要探詢,我們本當有因聖靈降臨所得的見證的能力,是否仍然活潑有力?
說完那番話,耶穌升上天了,門徒卻站著望天,作者特別要他的讀者留意到接下來的那一幕,所以說:「看哪」。要看見甚麼呢?原來「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他們旁邊」(路廿四2-5;另參亞四3, 11-14;林後八23下;啟十一3-4)。關於「兩個人」,似乎呼應著路加福音所記載的石頭滾開、耶穌復活的那一幕。我們甚至想起撒迦利亞書裡以「兩棵橄欖樹」為喻所指的「兩個受膏者」,還有啟示錄說:「兩個見證人,穿著粗麻衣說預言一千二百六十天」(啟十一3),另有哥林多後書裡提到兩個不知名的受差遣收捐獻者。是的,我們似乎說遠了。我們不是說這裡的兩個白衣人就是這幾段經文所說的,也不敢馬上下結論說這幾處經文一定所指是同一個含義。我們只是效法猶太米拿示(midrashic)釋經的方式嘗試表達一種可能的關聯性。
結合撒迦利亞的橄欖樹所表達的受膏的意思,我們不妨說,上帝所要差遣的這一班門徒,不也一樣要成為聖靈充滿和膏抹並差遣的使者嗎?所以這兩個「身穿白衣」對他們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升上天去,他也要怎樣來臨。」意思是說,不要再徒自站著了,預備受差遣吧!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2024靈修札記更換網址
請前往網頁 http://hkbc.org/2024journal 繼續閱覽新一年的內容!
一月一日 (第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一1-5
1提阿非羅啊,我在第一本書中已論到耶穌從開頭所做和所教導的一切事,2直到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3他受害以後,用許多確據向使徒顯明自己是活著的,在四十天之中向他們顯現,並講說上帝國的事。 4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應許,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5約翰是用水施浸,但過了不多幾天,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浸。」
提阿非羅,這名字意思是「上帝所愛的」。有人認為這十分有象徵的含義,可能不是真有其人,而是泛指所有主所愛的人。但也有可能是真有其人,一說認為他是一位尊貴的官員,一說是曾任大祭司的那一位。無論是哪一位,從內容猜想,作者是要這位大人(路一1)認識這一位耶穌所宣揚的好消息,上帝的國來臨了(路三4-6;四18;六20-22)。這上帝國和羅馬帝國相比,比它的太平盛世更能帶來更多的安靖(shalom)的社會。
耶穌升天以後,是否一切就恢復了呢?那麼祂復活之後向門徒講說的上帝國,到底要怎樣的形式出現呢?四十天的顯現,是已經復活的祂,是要啟動上帝國的時刻,而不再是當初四十天在曠野面對試探(像是象徵著以色列民在曠野的四十年)。
不過,耶穌復活後的顯現,比過紅海的事蹟更奇妙。經過紅海的以色列民,如同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明:「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裏、海裏受浸歸了摩西」(林前十1下-2)。約翰是預備道路的,他是「用水施浸」,但耶穌向門徒預示他們將要「在聖靈受浸」。保羅明白這箇中含義,印證說:「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糧,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跟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十3-4)。
試想像,門徒聽耶穌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應許」之時(比較路廿四45-49),心裡面是怎麼想像的?或許那時,無從想像;可是,會是徬徨失措嗎?或許也不是,因復活的主已站在眼前。或許,仍一樣的不明白。主說:「要等候父的應許,就是你們先前聽我說的。」此時此刻,該想起的,是主的話。我們有點感覺,自己若在現場,還想像重溫主所說的,就像先前祂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向兩位門徒講明律法和先知書裡的含義一樣。
我們沒有想像,但要想起。我們不懂想起,要聖靈曉喻我們,開啟我們的心。被動的心,遲鈍的心啊,你當醒起。你當趁一年之初,靜候主前,渴望祂的話如靈糧臨到。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2024靈修札記—使徒行傳
一個敬拜上帝的教會──香港浸信教會──的願景。使徒行傳(以下簡稱為「行傳」)敘述初期教會如何開始。到底一個敬拜上帝的教會是如何的呢?我們不能憑空想像,上帝的話仍然是我們最基本的參考。可以取材的聖經文本當然不只行傳。反過來說,行傳也無法盡錄聖經中的教會觀。事實上,行傳也不是一本敬拜神學的課本,亦非敬拜手冊。不過,行傳作為一個初代教會歷史與神學的敘事,當中置入許多神學觀念和鑰字,其中亦不乏敬拜的母題(motifs),值得我們品味和學習。
傳統上視路加─行傳為上下卷,誠如作者在路加福音卷首對收書人提阿非羅說:「這些事我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我也想按著次序寫給你」(路一3),我們相信他也以同樣的心態撰寫行傳,在此不贅。既然作者用心良苦,我們也喜歡不辜負苦心,能讀出隱含於敘事中的神學和信仰含義。在此,只能提綱挈領帶出幾點:
首先,上帝的國絕對是行傳中的重要觀念(一3;八12;十四22;十九8;二十25;廿八23, 31)。開宗明義,一章三節裡記載,耶穌「受害以後,用許多確據向使徒顯明自己是活著的,在四十天之中向他們顯現,並講說上帝國的事。」最後一節「放膽傳講上帝的國,並教導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人禁止」(廿八31)。行傳說明上帝建立了一個新的子民,而我們也可以延用福音書裡上帝國的概念來了解作者路加所要告訴我們,有關這子民的含義。
那就可以提到聖靈和先知的工作。行傳之前傳(即路加福音)同樣對先知的職事比其他福音書著墨更多。我們可以視之為路加延續舊約自摩西至撒母耳以來的先知統緒,不單是著眼於那些有文字傳承的先知,如以賽亞、耶利米、約珥等,還包括以利亞和以利沙所代表的那種先知傳統。
如果我們延用上帝子民、上帝國的概念,這一個「祭司的國度」(出埃及記十九章),也是一個上帝的靈所充滿的國度。所以,我們在行傳裡不但讀到聖靈的充滿,也讀到聖靈的引導,就像當初上帝的靈引導以色列在曠野的日子一樣。誠如出埃及記
四十章的結語裡總結說:「那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每逢雲彩從帳幕升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行;雲彩若不升上去,他們就不起程,直等到雲彩升上去。在他們所行的路上,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白天,耶和華的雲彩在帳幕上,黑夜,有火在雲彩中」(出四十34-38)。
不過,埃及如果象徵著地上的國,離開埃及也是包括路加在內的新約作者的重要意象,就是離開世上的國所代表的,而是進入上帝的國。作為以色列人的門徒,本來還在期待以色列國的復興(一6),但耶穌回答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一7-8)。
上帝的國更勝羅馬帝國,當然也一樣更勝世上所有的國。不過,上帝國不等於以色列國。雖然,上帝對以色列的揀選並不為歸回無有,祂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不會失效,但祂真正的國是藉著祂的靈而來的。這國的願景,卻不限於肉身因亞伯拉罕而來的願景,而是一方面超越羅馬、另一方面也超越了以色列的願景,所以是從耶路撒冷一直到地極。
關於這一點,除了在地域上,從保羅的傳道行程可見一斑。我們將會從敘事裡留意到保羅每到一個新的城鎮,總會先進到會堂。但除了重覆記載保羅向猶太人傳講耶穌基督,同樣重覆出現的是經文也一而再、再而三提到一個保羅接觸到的福音對象:敬畏上帝的人(九26;十2, 22, 35;十三16, 26;十六38;十八7)。這反映著路加一個頗為開放的神學,或說一種舊約裡以第三以賽亞(賽五十六-六十六)的萬國願景的神學,而這些敬畏上帝的人,或許就是那些雖不認識耶和華,但卻在生命行為上,表現出對天地的主的一種敬畏,所謂的敬天愛人;也有一些可能表現在對當時猶太教信仰的嚮往和認同,有歸化猶太教的,也有未歸化而認同,只是未行割禮者。然後,當然作者也指出福音是傳給了那些希臘人,意思當然可以更廣義的指當時的希臘世界。更好的說法,當然是指希羅世界,因為文化上雖然是深深的印上了希臘文化的影響,但在行政上,卻是羅馬的,而羅馬當然也有其宗教與文化。
作為札記,我們在此就把一些在新約導論或釋經書上可以讀到的背景資料省略了。只有一點,就是我們依循當代大部份的學者的看法,相信行傳寫於第一世紀八十年代的。至於其他方面,我們就在詮釋經文的時候,按情況需要加以交代和刻劃就好了。至於作者,此處也並非可以詳細其真實身分之處。傳統指他是保羅的同工路加,我們暫時採用此說,內文盡量只以「作者」作為稱呼,有時為明確和語句較為自然之故,則會使用「路加」這稱呼。
十二月三十一日(日)
與 共
《為祢而活》
陳李諾雯傳道
是日經課:
約翰一書 2 章 18-21 節、詩篇 96 篇 1-2,11-13 節、約翰福音 1 章 1-18 節
經文默想:
約翰一書 2 章 18-21 節
18 孩子們哪,如今是末世的時光了。你們曾聽過那敵基督者要來,現在有好些敵基督者已經出來了;由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世的時光了。19 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這就顯明他們都不是屬我們的。20 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你們大家都知道。 21 我寫信給你們,不是因你們不認識真理,而是因你們認識,並且知道一切虛謊都不是從真理出來的。
約翰福音 1 章 6-14 節
6 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7 這人來是為了作見證,是為那光作見證,要使眾人藉著他而信。8 他不是那光,而是要為那光作見證。9 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10 他在世界,世界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11 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並不接納他。12 凡接納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13 這些人不是從血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的意願生的,而是從神生的。
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
有看過漫威動畫(Marvel) 嗎 ? 這套英雄故事已出版多年,作者細緻地描寫著每個主角得到超能力的故事:有的比常人更大力,有的能穿越時空,還有些更能有長生不老的身體。其實故事中也有一些人能運用類似的能力,但故事不是用能力來分類,而是看他們如何使用他們的能力。設計這套動畫的人,他設計故事的心是非常善良的,他看出每個人也會有得著力量的機會,只是要不斷緊緊貼近追求和平和善良的宗旨。要不然,一切的力量只是帶給世界一個極大的災難。
雖然我們未敢幻想有天會穿上盔甲和特殊的超能力走上戰場,但是我們要認定,自基督降生後,我們便步步走向審判世界的末世,祂必再來審判活人死人。只是在末世臨到以先,那惡者要對上帝的世界大肆破壞,敵擋基督,目的要拉走更多人離開真理,希望更多人在審判的日子與牠一起跌到永火之中。
我們知道那惡者的力量很大,萬一我們容許黑暗在心中滋長,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從神的愛中出去。求主賜我們更渴慕認識真理,活出真理,我們要預備好每天從神裡面領受恩典,要知道我們雖然沒有如超級英雄的神奇力量,但我們不是比他們更強嗎?要記得我們是擁有太初創造萬有的父、子和聖靈內住在我們生命之中,祂們樂意與我們分享永生,我們屬於祂,祂更差遣我們為祂而活,經歷祂賜下的神蹟奇事。
明天又是新一年的開始,我們當如何計劃?盼望神是你2024 年計劃的帶領者,祝福你心中滋長更多仁義和真理,站立得穩,因明暸真理反射出基督的真光,使 世上更多人明白到:「凡接納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 1 章 12 節)親愛的耶穌,願我們在新一年更渴慕祢,更信靠祢,我們盼望可以多帶一個人認識祢,與祢共行。以上禱告,奉主名求,阿們。
十二月三十日(六)
與 共
《祂在一切的處境中作王》
陳李諾雯傳道
是日經課:
約翰一書 2 章 12-17 節、詩篇 96 篇 7-10 節、路加福音 2 章 36-40 節
經文默想:
約翰一書 2 章 12-17 節
12 孩子們哪,我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的罪藉著基督的名得了赦免。 13 父老們啊,我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認識從起初就有的那一位。青年們哪,我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勝過了那惡者。
14 孩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認識父。
父老們啊,我曾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認識從起初就有的那一位。
青年們哪,我曾寫信給你們,
因為你們剛強,
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
你們也勝過了那惡者。
15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東西,若有人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
16 因為凡世界上的東西,好比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而是從世界來的。17 這世界和世上的情慾都要消逝,惟獨那遵行神旨意的人永遠常存。
記得有一次參與某教會浸禮聚會,看見一個十歲的孩子受浸,並在眾人面前分享自己的見證,我便跟前輩分享我心中的疑慮。前輩笑笑的回應:「聖靈在每個人的心也是同樣大」,他指出我們要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也有相同的恩典接觸至大無窮的上帝,神願意在每一個生命裡施行救贖。雖然那個孩子有天會感到自己當天的見證帶點稚氣,但是他不能否認,神真的會俯就卑微,用孩子能力明暸的方法與他對話。
上帝樂意與每一個人同行,約翰看見神家中的每一個人,也深深經歷主的愛。祂叫孩子們認識天父,更經歷罪得赦免;叫父老們對主有深深的相交,認識神始終的愛;祂在青年人迷網時,因神賜下的剛強強勝過試煉。神樂意與每一個人同路相交,祂是一位「與共」的主,在每一個處境中,分享禮物給我們。
我們可以自由禱告,全是主的恩賜,上帝樂於細聽我們每個處境,並在處境中的感受。只是我們要不斷反思我們禱告的內容,是否在追逐世界的東西,和滿足自己的私慾,使我們驕傲?我們的禱告會否因只看見自己,而遠離與上主的相交?我有否在繁忙的生命中,始終如一的渴慕將家庭中每個寶貴的生命帶到主前,懇求家中的每一個人今天比過去更認識始終如一的父,在基督的供應中剛強起來,在主的恩典下勝過世界的吸引和試探?
讓我們一同禱告。親愛的天父,懇請祢在我們的生命中作王,我們在生命中遇見祢的真實,祢曾在我們空虛的生命中顯明。主啊,世界的吸引極大,我們需要不斷去進深認識祢是創造宇宙並不住護佑的神。當事情未如我們所想,祈求那些事情也能把我們帶到神的恩慈之中,尋覓主在各事中作王。雖然我們或會經歷如羽毛失去小鳥的避蔭,但我們不忘,此時羽毛能全然投靠在靈風之下,羽毛會更敏銳主明明的引導,走在新的旅程之中。以上禱告,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