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

第五個標記:作上帝受苦的僕人

「他無佳形美容」(賽五三2)。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是被上帝擊打苦待」(賽五三3-4)。

這選錄自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的經文,幾乎年年都會在聖誕節的信息中被引述和宣講,但不少時候也因為如此,我們投注過多的基督為我們降生的美好想像,而忽視了這裡所形容的是上帝所差遣的僕人,也是彌賽亞願景裡的一個僕人君王形像。

僕人和君王怎能並列呢?彌賽亞的意思乃受膏者,而受膏者又可指祭司或君王。詩人說:「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詩一三三2)。撒母耳記記載了以色列第一和第二任君王被膏。膏掃羅那一幕如此記載:「撒母耳拿一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親吻他,說:『耶和華豈不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王嗎?』」(撒上十1)。膏大衛的那一幕如下:「撒母耳就用角裏的膏油,在他的兄長中膏了他。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上十六13)。

以色列亡國被擄、家破聖殿毀,後來蘊育出七十年回歸的願景,那期待上帝所膏的君王出現的願景亦浮現,而牧養上帝子民的「牧者君王」(shepherd king)的原型亦將逐步形成,這君王像耶和華一樣牧養以色列子民(賽四十10-11;耶三15;結卅四23)。出乎意料之外的,在第二以賽亞(賽四十~五十五)中,這牧者君王沒有明顯的出現,卻出現了一受苦僕人的形容。他是上帝自己的僕人,就如歷代君王和先知一樣,像摩西一樣,是祂親自差遣的。可是人卻無法認出這是上帝所差來的,因為他並沒有佳形美容,看來也不像形像出眾之人。

話雖如此,對於上帝的期待,求祂差遣公義和審判的君王來為以色列民伸冤的呼聲一直存在,其中除了受苦的形像,更有些如詩篇第二篇等彌賽亞詩篇裡所刻劃的形像。詩人說:「『我已經在錫安──我的聖山膏立了我的君王。』我要傳耶和華的聖旨,他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把他們如同陶匠的瓦器摔碎』」(詩二6-9)。

這上帝的僕人的形像是多元的,形塑著主前至第一世紀時期的彌賽亞願景。除了以上的祭司和君王形像,更有被界定為先知的摩西形像。申命記裡記載:「耶和華 ──  你的上帝要從你弟兄中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他」(申十八5,比較十八17-20)。彼得向自己的族群作見證也引證這話,並且說:「上帝既興起他的僕人,就先差他到你們這裏來」,而司提反在殉道前的講道也引述這話,指證猶太人拒絕耶穌這先知,就如當初拒絕摩西一樣(出二14,卅二)。

這被拒絕的先知無形中和那被拒絕的受苦僕人結合,形塑著一個另類的彌賽亞。這幾種形像也應該是那些矢志跟隨祂的人所該效法的。我們既有君尊祭司的身分,在彌賽亞的國度裡也有君王的職能,新約使徒按著這認知指出,我們乃要與基督同作王(提後二12;啟二十6)。此外,使徒們也一再以上帝或耶穌基督的僕人的身分自居(例羅一1)。

這世界的荒謬沒有比以前少,這時代因不同原因受苦的人民,也沒有減少。當我們渴望上帝臨在,並差遣祂的僕人要帶領祂的百姓的時候,我們四處張望所尋找的,或許常常也是那些那明星閃耀者,有時是國家領導、政治領袖,有時是宗教領袖如教皇、主教、牧師、教授。我們都蒙祂所召作祂的僕人,在我們裡面也有聖靈的同在,皆為活石。

教會重尋使命,也等於重新認識自己在這時代的身分。走過五個標記,經過這些日子的默想,在2021年邁入尾聲之際,您是否找到你在上帝國裡的定位?在歷史夾縫中的教會,何去何從?

作上帝僕人:上帝的受苦僕人

讀經:詩二篇

神所揀選的君王

1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2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3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4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5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6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7受膏者說:我要傳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8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9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10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12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這是被稱為彌賽亞詩篇最廣為引述的一首。耶和華上帝稱這受膏者為祂的兒子,這是古代神明君權神授的典型模式。

細心思考,首兩節若非叫我們驚訝,也多少感到納悶。如果世上的君王全與這受膏者作對,到底是這受膏者的問題,還是一個上帝所揀選的最佳印證。是他處處樹敵,還是義者為人所逼迫?

我們必須認識耶和華上帝代表著公義和慈愛,公正和審判,所以祂的受膏者是這些性質的執行者。但世上的君王和國度卻各有圖謀,各有私心。我們在啟示錄裡讀到:「因為列國都喝了她淫亂大怒的酒;地上的君王和她行淫;地上的商人因她極度奢華而發了財」(啟十八3)。他們要逼迫信徒。可是,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站在這些君王的對立面,經文用了四個動詞來形容祂如何對待他們:譏笑、嗤笑、責備和驚嚇。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你對世上的君王有何看法?
  2. 基督的國已在臨在了,這國和世上的國有甚麼不同呢?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