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 (第25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四章

35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對岸去吧。」36門徒離開眾人,耶穌已在船上,他們就請他一同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37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打入船內,以致船灌滿了水。38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他,說:「老師!我們快沒命了,你不管嗎?」39耶穌醒了,斥責那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平靜了。40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41他們就非常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

      那天晚上。是哪一晚呢?即某一晚吧!或許是門徒記憶中的某一晚。其實對於你我而言,或許也是如此,就是曾經有那麼一晚,那麼一次。昨晚?今日?會不會這樣的夜晚又再出現呢?
      是誰啟動了這次海上喪命記的呢?若不是主對門徒說:「我們渡到對岸去吧。」或許這一次被狂風襲擊的遭遇便可避免了吧?不少信徒會有一種不經深入思考的想法:主不是無所不知的嗎?為甚麼要叫他們遇見風浪?這樣的提問的結果,在主是無所不知的前題下,只有一個答案:主既是無所不知的,那這樣的遭遇就一定是有祂特別的心意。從而又衍生出一類的說法:這是要測試或訓練門徒的信心。
      然則,若不是,人生實在有許多的若不是。若不是走進金融風暴的、社會風暴的、貿易戰爭、俄烏戰爭的中心;若不是為了為公義發聲,若不是自己不是那麼無知或單純。許多又許多的若不是。然而,生命本不測,生命卻不是完全基於精打細算。智慧,若不是基於敬畏上主和愛人的心,發自公義和憐憫的衷心,而是審時度勢的計算,以及對他人的計算,和對自己有利的盤算;那便不是根植於主的心腸的智慧,而是屬世界的。
      放下這樣的思維,我們可以說:無端起風浪是加利利海常有的事,人生亦然,不一定是特定的哪一次。門徒驚惶失措,搖醒睡得甚平靜的耶穌。這和船已灌滿了水,實在是很大的對比。讓人感覺這耶穌也很離譜。當然,也有讀者可能說:祂是神,當然不為風浪所動。
      被叫醒的耶穌,先是馬上斥責風浪:「住了吧!靜了吧!」隨著便反問門徒:「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這樣的反問,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一再出現。其含義是,跟進主的門徒,你知道你所跟隨的這一位是誰嗎?祂是風浪的主,是創造的主,是那「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的主。世界的紛亂,猶如風浪。大海的顛覆,要來主宰我們的生命,在我們生命中創造膽怯,以恐懼掌管我們。
      耶穌反問之後,門徒的反應是「非常懼怕」,因不知這斥責風浪的、在他們眼前的真正是誰。在信心未開啟之前,在心眼沒有對焦之前,「懼怕」沒有叫他們在關係和信任上與主拉近。眼前的這位,對他們是陌生的,是一個腦筋無法拆解的物體。我們又如何呢?經文對門徒的反諷,給我們的提醒是:認識這位不單是生命的主,是安息日的主,也是大自然力量的主。我們不需懼怕,而是敬畏和敬愛。 

      經文中有一小句:「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這或許是馬可記實所寫。不過,想想,遇見風浪時,我們想到的常常只有自己,但事實上,在同一個海上,同樣遭遇風浪的,還有別的船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