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一日 (第47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九章

9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人中復活,你們不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人。」10門徒將這話存記在心,彼此議論「從死人中復活」是甚麼意思。11他們就問耶穌:「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12耶穌說:「以利亞的確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和被人輕慢嗎?13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任意待他,正如經上指著他說的。」。

      從八章三十一節耶穌預言自己必先被殺,然後第三天復活,間隔著對門徒的呼召以及山上變像。然後他們從山上下來,是否山上的景像仍縈繞在三位核心門徒心裏?「耶穌囑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人中復活,你們不要把所看到的告訴人。』」事實上,他們並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甚麼意思,尤其提到「復活」,就更加超越他們的想像了。事實上,當我們肯直面文本所言,常常也必須放下自己的先入為主,自己過早設定的、自以為的已經知道──誰不知道耶穌基督「復活」是甚麼意思,於是便錯過了文本要對我們說的話。
      至那時代為止,對復活這概念,猶太傳統裏仍然模糊。福音書雖是耶穌復活後的幾十年才寫成的,初代門徒傳揚耶穌基督復活,這也是主再來的盼望依據的重要環節。聖經學者稱為基督事件──包括主的降臨、受死、復活和升天,但事實上也可以包括主的再來。主的降臨,即是主的臨在(parousia),和主的再來(parousia,本來「再」在原文是沒有的,是為了清晰加上的),[1]是一個「再來」硬撐開成了前後兩下。本來,主的臨在在舊約而言,說主的日子來臨、主的審判來臨、主拯救以色列的日子來臨等等,說的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表達方式。可是初代教會經歷了主的降生至復活等等,日子依然難過,羅馬政權的壓迫依然存在,上帝的子民仍在受苦。因此,那盼望主再來(parousia)的心情是與日俱增,可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信徒一個接一個離世,主依然沒有復臨(parousia),仍在世的門徒心裏所存的盼望便動搖了。
      馬可寫作的時候,有可能剛聖殿被毀,主復活的信息既是與祂的復臨是一體的兩面,是一個臨在(parousia)撐開了兩個(時間)點來闡釋的話,對復活再認信,也就是對祂復臨的再認信。經文裏提到門徒思考復活是甚麼意思,且存記在心裏,這不但是當時主的三個貼身門徒的思考,也是馬可那時代的受眾所思考,也同樣是我們這時代的門徒一再想起的。
      彼得他們一夥三人不明白復活的含義,反問耶穌說:「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意思彷彿在說人子何時來臨(parousia)。在一些猶太經書裏,如文士便西拉所寫的《便西拉的智慧書》(The Wisdom of Ben Sira)、《西比拉神諭》(The Sibylline Oracles )[2]和《以斯拉四書》,出現的是以利亞騎著天上的馬車帶著火的審判而來,拯救雅各的眾支派。[3]因此,門徒如此問:「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是再自然不過。改革宗(Protestant)的舊約正典中的瑪拉基書也提到:「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要差遣以利亞先知到你們那裏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詛咒這地。」(瑪四5-6)。
      耶穌如此回答他們說:「以利亞的確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和被人輕慢嗎?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他們任意待他,正如經上指著他說的。」對於耶穌而言,人子已經來了。但卻加上了人子必先苦的說法,那可能指的是以賽亞書裏的僕人之歌(賽五十三)裏面的形象和含義。這人子便是上帝所要差派的僕人,而這僕人不是他們心中所想像的駕著馬車帶著火的審判而來的以利亞,門徒所想像的以利亞般的人物,耶穌說已經來了,他指的是施浸約翰(可一2-8;六14-29)。 
      簡單而言,耶穌在指正他們。他們雖也熟聖經,卻演繹錯了。或許,我們也同樣熟讀聖經,但卻誤讀了。懇求聖靈憐憫,光照我們。以免今日有如以利亞的先知來了的時候,我們也「任意待他」。

[1] 這個詞在馬可福音裏沒有出現,卻是馬太福音所使用(廿四3, 27, 37, 39)

[2] 包含在東正教和天主教的正典裏。

[3] Culpepper, Mark,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