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 (第34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使徒行傳 七23-29

23「他到了四十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24他見他們中的一個人受冤屈,就庇護他,為那被壓迫的人報仇,打死了那埃及人。25他以為他的弟兄們必明白上帝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他們卻不明白。26第二天,他遇見有人在打架,就想勸他們和好,說:『二位,你們是弟兄,為甚麼彼此欺負呢?』27那欺負鄰舍的人把他推開,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領袖和審判官呢?28難道你要殺我像昨天殺那埃及人一樣嗎?』29摩西聽見這話就逃走了,寄居於米甸地,在那裏生了兩個兒子。

      摩西是四十歲時因身分認同的問題「闖了禍」,是司提反這裡獨有的。或許配合著後來曠野的四十年,就是於八十歲時去見法老(出七7),叫後者釋放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去事奉上帝。
      司提反明言摩西是去看望以色列同胞—「他的弟兄」。多年來,摩西應該深知自己為以色列民,但卻享有埃及人的特權。他大可以繼續隔岸觀火,何必老大四十歲了,卻冒然行動。或說中國人四十不惑,[1]或說中年危機,或是戴著我們的文化眼鏡,或現代人的說法,更好的說法是「四十」乃聖經中具有象徵意義,能於曠野四十相呼應。
      摩西顯然是見義勇為,看見其中一個受了「冤屈」而想要「庇護」他。所以,說他在長年身分矛盾下,似乎看不下去了也對;說他是為了不公不平的事,不能再壓抑而視若無睹也對。不過,有一點卻是他的錯誤估計。原來他這一舉動,被助的以色列民卻不領情。後來他又主動替他們彼此之爭執主持公道,卻被諷刺他想要自立為他們的領袖和審判官。他們還以他先前出手打死那埃及人挖苦他。
      有點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明明認為自己不能再如此沒有骨氣,不想一生活在身分的矛盾中以致大膽活出自己、活出真我真性情的摩西,竟然一下如洩了氣的皮球,像是嚇壞了,拔腿就跑,逃到米甸曠野。司提反沒說其他細節,一下就跳到說,他在那裡生了兩個兒子。
      不知我們有沒有像摩西那的出於錯誤評估的行動,或是其他完全失算、或因一時衝動,以致悔不當初而逃之夭夭的經歷。司提反回顧之下匆匆離開埃及的摩西,轉眼被記憶的是一個寄居在異地的兩個孩子的爸爸。今天,寄居異地仍是許多人當下的經歷。轉眼,驟眼一看,孩子已長大。
      司提反追憶先祖,當然目的不在於緬懷。待續。

你的回應:

你的禱告:


[1] 按猶太人的傳統,原來四十歲也有類似的說法,即辨識(discernment)。參Jerome Murphy-O’Connor, Paul: A Critical Lif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