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約翰福音第二十章
11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她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裏看,12看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對他們說:「因為有人把我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裏。」14說了這些話,她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他是耶穌。15耶穌問她:「婦人,你為甚麼哭?你找誰?」馬利亞以為他是看園子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去把他移回來。」16耶穌對她說:「馬利亞。」馬利亞轉過身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老師的意思。)17耶穌對她說:「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到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18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向門徒報信:「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把主對她說的話告訴他們。
此處提到單單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一人,這相關的敘事,在對觀福音裡都有些微的分別。馬可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撒羅米」來到墳墓那裡,「看見一個年輕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袍」(參可十六1,2,5);馬太的記載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來看墳墓,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一個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太廿八1-2);路加的記載是那些婦女進到墳墓,「不見主耶穌的身體」,而她們「正在為這事困惑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參路廿四1,3,4)。
可見,讀福音書的敘事,可能最重要的不是找其記載的準確性(比如說四福音同一件事的相關記載哪一個比較準確),而是嘗試細讀敘事的重點,就如電影如何處理每一個鏡頭聚焦在哪些細節上。這裡,約翰福音的作者要突出甚麼呢?事實上,抹大拉的馬利亞要到第十九章耶穌被釘於十字架的那一幕才出現。接下來便是第二十章的這一幕。不過,重要的不是出現的次數,以及遲至甚麼時候才出現。我們先前已指出尼哥德慕和亞利馬太的約瑟。前者出現於三幕(三1-21;七45-52;十九38-42),後者是遲至替耶穌收屍的那一幕才出現,但那不等於作者只為記實,也不只因太少太遲出現而不重要,而是出現的時機和獨特之處,這才顯出其意義。
抹大拉的馬利亞出現於墳墓的記載,只有她一人,而不見其他的婦女;因為有別於對觀福音的記載,才更別出心裁。作者不是一種以文學技巧為目的的匠心獨具,而是要和那「耶穌所愛的那門徒」並列,甚至對比。仔細研究約翰福音,便會發現經文也指出耶穌愛拉撒路,他也愛他的姐姐,即伯大尼的馬利亞,甚至不排除他一樣愛猶大,而且是愛他們到底。故此,如果作者預設了讀者有聽過其他的福音書裡的抹大拉馬利亞,尤其是路加筆下的那一位(路八2),就是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的那一位(有趣的是,馬可福音十六章九節也如此記載,但我們知道第九節開始的部分,是後來添加的),更必對於此處她的出現之先於其他門徒,感到不凡。我們不知道路加在七章尾聲提到的那一位女子,即是耶穌回應法利賽人西門的質問時所稱許道「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愛的多;而那少得赦免的,愛的就少。」那女子是否也是八章一節所說的抹大拉的馬利亞。
無論如何,至少我們知道她經歷了耶穌的大能,生命得到了釋放,不再受到鬼的纏擾。是的,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可能沒有甚麼「鬼」纏身,但事實則不一定。狹義而言,我們經歷的可能沒有傳統觀念中視為鬼魂的鬼,但卻有一些纏擾我們心靈的「鬼」,叫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常常不由自主,被自卑、嫉妒、貪婪、私心、自棄、惡毒等所纏擾,叫我們水裡去火裡去。心靈沒有經歷這樣的捆綁者,可能不明白那樣的痛苦,習慣了這些惡靈的影響而不以為不正常者,也不會覺得痛苦。或說不懂得叫苦。
抹大拉的馬利亞得了釋放,心裡當然對耶穌有所依附,她還不認識這位叫她得釋放的,並不只是一個她親身經歷的一位那麼叫她敬愛的人,更是那本與上帝同在的那一位。所以她想拉住祂。因此耶穌才對她說:「不要拉住我,因為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到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
願我們都像抹大拉的馬利亞一樣有一顆想要拉住、「黐住」(粵)耶穌的心,更願我們看見祂,也藉著祂認識上帝。看見祂的,也就是看見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