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五7-8,十六1

7四個活物中,有一個把盛滿了活到永永遠遠之神烈怒的七個金碗給了那七位天使。

8聖所中充滿了神的榮耀和權能而來的煙。沒有人能進入聖所,直等到那七位天使降完了七種災難。

1我聽見有大聲音從聖所裏出來,向那七位天使說:「你們去,把盛著神烈怒的七碗傾倒在地上。」

四活物是受造世界在天上的代表,參與在上帝刑罰世界的七碗之災中。「神烈怒的七個金碗」可能是會幕中,在獻祭之時所必須用到的碗。此碗的作用乃盛載調了油的麵粉(素祭;民四16;七13,19),或是盛祭物之血,好將之灑在那些需要分別為聖的人或物的身上。因此不論其實際的作用為何,碗的存在顯示神乃公義的上帝,只有當祂公義的要求得著滿足之後,人才能夠來到祂的跟前。對那些屬上帝的人而言,碗可以是他們得救贖的標記,但對那些敵對祂的人而言,這同一個物件就成了上帝施行公義審判的象徵了。

  當四活物中的一個,將盛滿七災的七碗遞給這七個天使之後,上帝的榮耀和能力就立即充滿了聖殿。「沒有人能進入聖所,直等到那七位天使降完了七種災難」,在上帝的審判中,因著祂的全知,也因著祂完全的公義,因此就無人能進前來,開口替別人或是自己申辯。無人能干擾祂的審判,也無人能阻止祂的刑罰,因為在這件事上,只有祂有發言權。接著……

  上帝的聲音「從聖所裏出來」,差遣天使「去,把盛著神烈怒的七碗傾倒在地上」,傾倒烈怒是上帝降罰審判的一個慣用語。地是為災難的對象,所包括的是住在地上拜獸像之人(十六2),獸的座位和其國度(十六10),和大城巴比倫(十六19)。因此那些逼迫彌賽亞群體的人和組織,在此都受到審判了。

思想:

  1. 透過「七印、七號、七碗」,約翰展現了重複遞進的邪惡現實,上帝以災難審判權勢。你想今日世界的災難算是多嗎?
  2. 上帝快要吩咐天使去傾倒祂的烈怒,到時無人能阻止上帝的刑罰,「現在」對你而言,是個怎樣的時勢?

你的禱告:

七碗之災(十五5-十六21)

從人子由父上帝手中拿了象徵上帝永恆計劃的書卷(五7),並揭開封住此書卷的七印之後(六1),約翰就帶我們進入了三個七災的系列(六1-十六21)。約翰將「七號之災」(八7-十一19)和「七印之災」(六1-八1)連結在一起,而讓「七號之災」成為上帝給殉道者,在第五印中向祂呼求申冤之事的答案(六9-11)。約翰也將「七碗之災」和「紅龍,婦人和男孩」的異象(十二1-十五4)結合在一起,而讓「七碗之災」成為上帝對紅龍集團逼迫教會之事的回應。因此約翰所表達的「七碗之災」和「七號之災」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顯示了上帝對這個世界逼迫聖徒之事的反應。

五月十二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五5-6

5此後,我看見在天上那存放法櫃的聖所開了。

6那掌管七種災難的七位天使從聖所出來,穿著潔白明亮的細麻衣,胸間束著金帶。

在七號吹響之後,約翰見到「神天上的聖所開了,在他聖所中,他的約櫃出現了」(十一19),在此,約翰以「此後,我看見」開始七碗的異象。

  以色列民「存放法櫃」的地方是會幕,法櫃存放著耶和華與以色列民立約的十誡。會幕之中的法櫃,乃以色列民能成為上帝子民的見證。地上的會幕是天上聖殿的反映(來八1-5;九11)。約翰在這裡說天上的聖殿開了,而又以「存放法櫃」來形容聖殿,其目的在顯示上帝將要本於祂所頒佈的十誡,來處理祂和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和第一個出埃及事件有所不同的是,上帝所頒佈的十誡,不再只適用於祂的選民,而是要普遍應用在世人身上。我們也就看見七碗的災難,乃以那些拜偶像的人為對象(十六2)。

  從天上聖殿而出,要執行神審判的七個天使,乃以「穿著潔白明亮的細麻衣」「胸間束著金帶」為其裝扮。在舊約傳統,身穿細麻衣的是祭司。至於胸間金帶,也是祭司服飾中的一部分。上帝賦予祭司之責任,除了獻祭使之成聖以外,也包括了保守聖殿不受玷污。因此在必要之時,祭司就必須出面,將不潔之人趕出聖殿,或是出面執行上帝的審判,將玷污聖殿之人處死(民三10;亦參民十八 3)。以西結書中「潔淨聖殿」之舉是必須要有的,因為若不如此,上帝的榮耀就無法重回聖殿(比較結八4;九3;十4,18-19 ;十一23和四十三1-5);而在啟示錄中,此一「潔淨世界」之舉,也有其必要,這是為預備屬上帝的,聖潔的,完全彰顯上帝榮耀的新天新地和新耶路撒冷之降臨。

思想:

  1. 上帝要審判這世界,祂有理有據嗎?這個世界犯了甚麼?
  2. 屬上帝的,也就是分別為聖的。耶穌也曾說常常遵守祂的道,就真是祂的門徒。誡命不是過時的東西,你滿意自己遵守誡命的「表現」嗎?

你的禱告:

五月十一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五3-4

3 他們唱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

   「主—全能的神啊,你的作為又偉大又奇妙!

   萬國之王啊,你的道路又公義又真實!

4  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把榮耀歸於你的名?

   因為只有你是神聖的。

   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彰顯了。」

  我們都記得摩西在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後,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了「摩西之歌」(出十五1-18)。我們可以比對約翰在這裡聽到的每一句,都有相互反映,彼此呼應的,卻又有所不同,所以約翰稱這歌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

  在第一次出埃及事件,「摩西之歌」之可以在紅海邊響起,乃因那塗在門楣和門框上羔羊的血,這讓以色列百姓得免殺長子之災,也使他們可脫離法老的軛。第一個逾越節的羔羊之血成就以色列一族的救贖。而第二次出埃及事件,上帝的羔羊──基督耶穌──之血所買贖回來的,是「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各邦國」(五9)的人。所以約翰聽到「萬民都要來」對羔羊頌讚,「在你面前敬拜」。讓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響起的原因,是完全一樣的,因這兩次出埃及事件,都顯示了上帝公義的作為。但這兩首歌的相異之處是「影兒羔羊」和「本體羔羊」所成就的,有著「地與天」的差異。摩西之歌,乃本於神的僕人摩西,在出埃及的紅海邊上所唱的頌讚之歌。但約翰為何又要稱此詩歌為「羔羊之歌」呢?羔羊耶穌和摩西一樣,都是上帝所設立,管理神家的大祭司(來三1-2),但在救贖事工上,他們卻是不能對比的(參:來三3-6)。在上帝拯救屬祂百姓的事上,羔羊所對比的,是父自己。因此就如上帝的僕人摩西,在紅海邊上,因著上帝審判了埃及並拯救了以色列,而唱了一首頌讚之歌;照樣,上帝新的子民(教會),也就是那些在上帝寶座面前(玻璃海)事奉祂的僕人,也要因著羔羊刑罰了他們的仇敵(踹踏酒醡;十四20),和祂所施行的拯救(收割莊稼;十四14-16),而在上帝面前開口唱詩頌讚祂。

      因此摩西的歌就只能在紅海邊響起,羔羊的歌卻在玻璃海上響起,從那些由萬國而來,勝過龍和二獸之得勝者口中而出。

思想:

  1. 誰敢不敬畏上帝?是上帝的審判令人害怕而不敢不敬畏祂?你的上帝是怎樣的一位神?
  2. 「祂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你今日有新歌要唱嗎?

你的禱告:

五月十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五2

2我看見彷彿有攙雜火的玻璃海;又看見那些勝了那獸和獸像,以及牠名字的數字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著神的豎琴。

約翰看見玻璃海的異象,是接續「莊稼和葡萄」的異象,也是十二章開始至此段落中最後一個異象。之後的十五章5節至十六章21節是七碗之災的記述。

  二獸的跟隨者被審判與刑罰之後,在天上有慶祝大會。那群勝了「那獸和獸像,以及牠名字的數字的人」乃在上帝權能的審判中得勝的兒女,站在玻璃海上。勝了「獸像」「牠名字的數字」「勝了那獸」的說明,拒絕宗教及政治效忠而拒拜獸像;拒絕經濟利益妥協而拒受獸印,羔羊的跟隨者雖然付了極大的代價,但如今可以站在玻璃海上,「拿著神的豎琴」,得著在上帝面前事奉祂的榮耀。

  約翰在十三章所暗引的但以理書第七章中,從上帝寶座而出的,是「如河的火」(但七10),而四獸中最強大的第四獸,卻因其頭上之角,說了「誇大(褻瀆)的話,我正觀看的時候,那獸被殺,身體被毀,扔在火中焚燒」(但七11)。因此約翰在此應是使用但以理書,並將其審判之火,和四章6節寶座前的「玻璃海」結合,好突顯上帝審判的權柄和大能。在祂收割並踹踏葡萄的異象中,在血流一千六百個競技場之遠,並有馬的嚼環之高的畫面中(十四17-20),上帝審判的權能已經顯明。

思想:

  1. 站在玻璃海上的眾人,他們勝了那獸,他們為勝利付上代價,就是拒絕。你之前曾覺得妥協是藝術嗎?你如今有如何的想法?
  2. 你有想過你手拿神的豎琴時,你會有的感受是榮耀、喜樂、滿足、……?請一五一十寫出來。

你的禱告:

五月九日

啟示錄十五1

1我看見在天上有另一兆頭,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種災難,因為神的烈怒在這七種災難中發盡了。

在十二章的開始,約翰在一個「大兆頭」中見到婦人,在此,他「看見在天上有另一兆頭,大而且奇」。此兆頭之大而且奇,不單因為「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種災難」的出現,也「因為神的烈怒在這七種災難中發盡了」。之後約翰就要告訴我們這七位天使的權柄何來,和上帝的烈怒如何藉這七災顯明。

  啟示錄中的三個七災系列,上帝的審判範圍從第四印的四分一(六8),到一至四號的三分一(八7-12),到七碗的沒有範圍限制;更見到人沒有因七號之災悔改,且在七碗之災中開口褻瀆上帝。約翰藉著重複並逐漸加強的描寫,突顯了上帝必然刑罰,審判必然臨到的真理。

  「末了」「發盡了」似乎顯示七碗之災乃末日的刑罰。「末後七災」的「末後」應是相對於「七印」和「七災」而言,而非時間上的最後。「末後的七碗之災」中,當然包括了上帝在世界的末了所要施行的審判和刑罰(例如,第六碗之災),但這個系列中的,卻非全部都是「末日的」。在羔羊男孩出生,受死時(十二1-5)末日就已經開始了;而在祂升上了高天,將紅龍撒但摔在地上,祂的審判也已經展開(十二7-12)。此一審判將在教會和海陸二獸的爭戰中,持續發生,直到那最後日子的來到,並在那個日子中,達到高峰(十四17-20;十六12-21)。教會雖然持續受到打壓,但在她不斷的成長中,撒但的國就受到了審判,因為原本屬牠,在牠魔掌之下的人,因著教會藉受苦所見證的福音,一個個地歸入了主的名下,而成為神國的一分子。上帝的忿怒,在祂藉其愛子的從死裡復活,而將撒但摔在地上時,也已經顯明,但其「發盡」之日,卻要在七碗之災結束之時,才會來到。

思想:

  1. 上帝的憤怒和刑罰與列國的凶險和嗜血合乎比例嗎?啟示錄中上帝審判的信息讓你有何感受?怎會有這感受?
  2. 上帝的烈怒還未發盡,彌賽亞群體仍會受龍和獸的逼迫,受逼迫不等如投降,你要靠甚麼兵器在敵人面前站立得穩?

你的禱告:

五月六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四17-20

17另有一位天使從天上的聖所出來,他也拿著鋒利的鐮刀。

18另有一位天使從祭壇出來,是有權柄管火的,向那拿著鋒利鐮刀的大聲喊著說:「伸出鋒利的鐮刀來,收取地上葡萄樹的果子,因為葡萄熟透了。」

19那天使就把鐮刀向地上揮去,收取了地上的葡萄,扔進神憤怒的大醡酒池裏。

20那醡酒池在城外被踹踏,有血從醡酒池裏流出來,漲到馬的嚼環那麼高,約有一千六百斯他迪那麼遠。

約翰之後見到的是收割葡萄的異象。另外一位天使從聖所而出,拿著鋒利的鐮刀。另外一位天使從祭壇而出,有權柄管火。兩位天使執行上帝審判的工作。

  在啟示錄中,「祭壇與火」是上帝對在祭壇下殉道者申冤的回應(六9-11)。從祭壇而出的天使對拿鐮刀的天使說:「收取地上葡萄樹的果子,因為葡萄熟透了」,葡萄熟了呈現出來的是「滿盈」畫面。當年上帝見「人在地上罪大惡極,終日心裏所想的盡都是惡事」(創六5),就以洪水毀滅了第一個世界;在世界的末了,當葡萄熟透了之後,上帝毀滅性的審判要來了。天使「收取了地上的葡萄,扔進神憤怒的大醡酒池裏」,前來踹踏醡酒池的上帝,祂審判列國,也將救恩與復興帶給錫安,是「收割莊稼」和「收取葡萄」兩個異象所反映的。「在城外」顯示葡萄乃是被上帝所拒絕的,拜二獸的不會進入上帝的國度(聖城),上帝就在城外審判他們。審判的場面真的血流成河,想像從醡酒池流出來的血深及馬的嚼環,不能再高了;流到之處遠及「一千六百斯他迪(競技場),依今日的計算,長約有300公里,且是1,600個,有人將這數字化成(42 x102),有全地和完全之意,即範圍不能再大了。上帝所審判的就是全世界了。

思想:

  1. 上帝的烈怒發在以色列民身上由於他們背棄恩約,隨從外邦偶像、扭曲信仰群體、欺壓剝削同胞。反觀,上帝因何原因向外邦發烈怒?
  2. 啟示錄異象的意義並不限於過去歷史裡的權勢,埃及、以東、巴比倫或羅馬。在今日的世界,若有任何一個政權自詡或僭奪上帝的榮耀,打壓和扭曲美善及真理,你等候怎樣的一件事會發生?

你的禱告:

五月五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四14-16

14我又觀看,看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著一位好像是人子的,頭上戴著金冠冕,手裏拿著鋒利的鐮刀。

15另有一位天使從聖所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著:「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吧,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

16於是那坐在雲上的把鐮刀向地上揮去,地上的莊稼就收割了。

約翰接著又觀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著一位好像是人子的,頭上戴著金冠冕,手裏拿著鋒利的鐮刀」,約翰所見人子隨白雲而來,頭戴金冠(勝利的桂冠乃榮耀),手拿鐮刀(鋒利鐮刀乃能力),有天使參與莊稼的收割,因為莊稼熟透了。既然初熟之果已收割(十四1-5),其餘的莊稼也自然要收入倉庫了。

  這位參與的天使是從聖所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於是那坐在雲上的把鐮刀向地上揮去,這畫面正是耶穌駕著雲彩,以公義之主的身分第二次降臨,審判世界。為何人子必須要從天使口中才能得知末日已然來到?有關末日的教導,耶穌對門徒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太二十四36)事實上,人子第一次降臨,乃「等到時候成熟,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加四4),那麼人子之再臨,由父神決定,交天使從聖所出來傳訊,人子鐮刀向地上一揮,地上的莊稼就收割了。

思想:

  1. 人子再臨,你是殷切期待的嗎?到祂出現的時候,拯救和刑罰將會是十分迅速,你真的準備好了?
  2. 好像隔一段日子,就有新聞報導有些人跟隨他們的領袖,到某處等候主再來。你對此類新聞有甚應反應?有需要防範嗎?

你的禱告:

五月四日

蔡于鳳儀傳道

啟示錄十四12-13

12在此,遵守神命令和堅信耶穌真道的聖徒要有耐心。

13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死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要從自己的勞苦中得安息,因為工作的成果永隨著他們。」

當約翰從第三位天使口中,明白了上帝在那些拜獸之人身上要施行的審判之後,他勸勉彌賽亞群體要「有耐心」,若在逼迫中向二獸屈膝,上帝烈怒的酒和憤怒的杯就要落在自己身上了。

  忍耐不是消極,而是積極的「遵守神命令和堅信耶穌真道」。彌賽亞群體乃源出於上帝在舊約中所揀選的以色列民(守誡命),而此新群體卻是上帝藉羔羊之血買贖回來,要向世界作羔羊的見證人。忠誠的見證人願意效法羔羊,甘於受苦來應對二獸的逼迫。

  「從今以後,在主裏死去的人有福了」,在主裡死去的不單指殉道者,也指在其它方面受壓制的,比如是經濟、文化、社會聯繫……;但「從今以後」是從哪刻開始呢?是記錄天上聲音當刻?是末日災難之時?也有指是從基督完成救贖之時;若如此設限,則其他在主裡面死了的人,福氣就有不及之處?也有認為「從今以後」的希臘原文略作修改成為「一定的、的的確確」的意思,學者都各有不同詮釋。「是的,他們要從自己的勞苦中得安息,因為工作的成果永隨著他們。」聖靈說這些曾為主作工的,肉身生命雖然終止,但工作的成果得著將來的賞賜之餘,也不斷在地上產生效力。

約翰在異象中見到獸的跟隨者不得安寧和羔羊的跟隨者得安息的結局。在主裡死去之人的安息,雖然有其永恆的面向,但約翰所關切的,也包括「現在」的安息。他在此所說的「福氣」,是那些息了世上的勞苦,不再需要面對海陸二獸之逼迫的聖徒,所立即享受到的安息。而和此相對的,是那些因著順從獸而在世上得享安康之人,在死了之後,所必須面對的「不得安寧」(十四11),因為神的刑罰已然臨到。拜獸之人「在獸裡」的死亡,因為他們的死,是他們經歷上帝刑罰的開始。在基督再來之前,他們要在陰間「受痛苦」(十四11 ),但在末日的審判之後,他們則要進入硫磺火湖中,經歷第二次的死(二十14-15),那就是徹底的毀滅。

思想:

  1. 「從今以後,在主裏死去的人有福了」,約翰要給他的讀者一個如何的安慰呢?今日你讀到的時候有著如何的安慰呢?
  2. 聖徒要有耐心,這是一份怎樣的忍耐?你這刻有需要忍耐的事情嗎?「巴比倫的傾覆」與「在主裏死去的人有福」能令你看到「在此」的意義?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