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八日

王萍萍傳道

啟示錄十一14-19

14第二樣災禍過去了;看哪,第三樣災禍快到了。15第七位天使吹號,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已成了我們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的國了。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16在神面前,坐在自己座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都俯伏在地上敬拜神,17說:「今在昔在的主—全能的神啊,我們感謝你!因你執掌大權作王了。18外邦發怒,你的憤怒臨到了。審判死人的時候也到了;你的僕人眾先知、眾聖徒及敬畏你名的人,連大帶小得賞賜的時候到了;你毀滅那些毀滅大地者的時候也到了。」19於是,神天上的聖所開了,在他聖所中,他的約櫃出現了;隨後有閃電、響聲、雷轟、地震、大冰雹。 

根據舊約的背景,這景象是上帝顯現和末日審判的來到。第三災禍即是第七號。不少解經學者認為,七印、七號、七碗的第七印、第七號、第七碗,應該是指同一個時間,或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因為當第七個印打開,天上寂靜約有二刻,代表有大事情要發生了;第七號所說的:「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以及第七碗所說的「成了!」都是世界末了的景象,也是主耶穌要再來,聖徒被提,審判這個世界,進入世界的末了。

  十一5說到當第七號吹響時,天使宣告一個喜訊,世上的國要被主和主基督的國所取代,這意味著末日的審判已經來到:上帝的救贖計劃已完全實現,包括拯救和審判。二十四位長老隨即俯伏敬拜、稱頌讚美主基督作王執掌王權,並唱勝利的歌。「他要作王」原文是將來式,表示在講這句話的時候,地上仍然是由人掌權,但當最後一役,就是哈米吉多頓大戰之後,基督就作王了。所以天上預先稱頌主作王。接著十一18描述「三個時候到了」講到罪人面對上帝審判的時候到了,上帝不再保持緘默,要向那些拒絕福音的人傾倒衪的忿怒。「三個時候到了」帶出兩種審判: 上帝的僕人、眾先知和眾聖徒,連由老到少,敬畏上帝之名的人都會得到賞賜; 而惡人的報應來了,那些敵基督、假先知、逼害信徒的人,將被上帝審判敗壞。就在此時,天上的殿開了,出現了「約櫃」。「約櫃」表明了上帝將信實地執行衪聖約的應許,上帝並沒有忘記衪與子民所立的約,因為上帝是守約施慈愛的神,衪是昔在今在的主。時候到了,衪會摧毀消滅衪子民的仇敵。上帝隨即以閃電、響聲、雷轟、地震、大冰雹發出衪審判的信號。上帝的計劃一步一步地成全,至此達到高潮頂點!

  弟兄姊妹,讀到這一章,你有否產生更加敬畏上帝的心? 上帝是守約的神,衪所應許的,衪必成就。在終末,無論是死人活人都要向上帝交帳。到時惡人受罰,敬畏上帝的人得屬天的獎賞,這是一個多麼振奮人心的信息。雖然在現今的世代看似惡勢力在掌權,在我們周遭又或許曾發生在我們身上有很多不公義、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但是,無論有任何大的艱難,不要忘記主在作王;衪掌管著一切,地上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朝向上帝所預定的大結局進展。當上帝再來的時候,衪將會施行公義的審判,替那些堅守真道的人伸張公義。讓我們以信心忍耐等候主的再來。

思想:

  1. 你今生追求的是甚麼?你會怎樣預備迎見你的神?
  2. 你信得過上帝公義的審判嗎?你認為上帝會給你甚麼的賞賜?

你的禱告:

三月十七日

王萍萍傳道

啟示錄十一5-13

5若有人想要害他們,就有火從他們口中噴出來,燒滅仇敵;凡想要害他們的都必須這樣被殺。6這二人有權柄關閉天空,使他們說預言的日子不下雨;又有權柄使水變為血,並且能隨時隨意用各樣的災害擊打大地。7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那從無底坑裏上來的獸要跟他們交戰,並且得勝,把他們殺了。8他們的屍首將倒在大城的街道上;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的地方。9從各民族、支派、語言、邦國中有人觀看他們的屍首三天半,又不許人把屍首安放在墳墓裏。10住在地上的人會因他們而歡喜快樂,互相饋送禮物,因為這兩位先知曾使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11過了這三天半,有生命的氣息從神那裏進入他們裏面,他們就站起來;看見他們的人都大大懼怕。12兩位先知聽見有大聲音從天上對他們說:「上這裏來。」他們就駕著雲上了天,他們的仇敵也看見了。13正在那時候,地大震動,城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餘的都恐懼,歸榮耀給天上的神。

今天讓我們來看「兩位見證人」帶給我們勇敢為主作見證的榜樣,他們的被殺、復活、升天。上帝的僕人雖然遇到苦難,卻因此而獲得天上特殊的恩典。

  兩位見證人以舊約先知的形象出現,他們被賦予審判的權柄,具有以利亞及摩西的能力,能叫天閉塞不下雨及叫水變為血。這「兩位見證人」是上帝在地上的發言人。有火從他們「口中噴出來」,乃是指他們發出審判的信息,人若不接受他們所傳的道(福音),結局就是滅亡。起初,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當他們完成作見證使命後,卻遭撒但(從「無底坑上來的獸」)的殺害。約翰在這裏特別強調「兩位見證人」受難之處是在「大城」。「大城」有學者認為是耶路撒冷。在上帝眼中,耶路撒冷就像所多瑪那樣罪惡,像埃及那樣屬世,也是主被釘死在十字架的地方。既然上帝要燒滅仇敵,那為甚麼上帝沒有阻攔,任由這「兩位見證人」壯烈殉道,受侮辱,屍體不得安葬?十一11,這一節可說是整個信息的中心 – 上帝行神蹟使已死的生命重獲生命的氣息。約翰用這種方式說明:生命來自上帝賞賜。只要有上帝,人無論用甚麼方式,都無法傷害上帝所庇護的生命。其次,約翰在這段經文傳遞了一個信息:「兩位見證人」藉著他們的受苦和死亡重演了耶穌受難的主題。「兩位見證人」象徵新約教會。教會的使命是為耶穌作見證。凡為了見證福音而受難的人,就是和背負耶穌的十字架一樣,他們都將因此與耶穌同復活。接著在十一12&13,這兩位受難的見證人不但被復活起來,且被接到天上去,享受榮耀。這裏呈現一個非常吊詭的局面: 得勝的逼害者,將面臨被殲滅; 為主受逼害的人,其實才是得勝者,也必得救; 凡甘願與主一起受苦,也必定與主一起得榮耀。就在「兩位見證人」升天後,上帝就發出了審判,災難就立刻臨到「大城」,但也只限十分之一。同樣,死亡人數也只限「七千人」,不是全部。憐憫人的上帝,只是發出警告,衪仍希望惡人能知道悔改。

  著名的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 Bonhoeffer) 在他的著作《追隨基督 – 作主門徒》說: 「當基督呼召一個人來傳福音時,就是呼召這個人來為福音而死。」

  人總是怕患難,想平順過日子,有時怕作見證是怕招禍,怕得罪人,怕被孤立,或遭受損失等。有時,甚或會被迫與自己所處的環境或人或事妥協:在職場,有時被迫使用不當的方法來製造或保持業績。啟示錄裏一系列的災難告於我們,這個世界是暫時的,如果我們將眼光注視於永恆,就能抵擋試探的誘惑。我們若將眼目定睛在上帝的信實保守與權威上,就會努力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命見證。你願意為見證福音的緣故而吃虧嗎?

  主耶穌曾對那些跟從他的民眾和門徒說:「…. 凡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必救自己的生命。」(可八35); 及「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太五10-12)

思想:

  1. 我珍惜作基督的僕人和使者這身分嗎?我願意為見證福音的緣故而吃虧嗎?
  2. 我有沒有為信仰而吃了虧、受了打擊、作了犧牲?

你的禱告:

三月十六日

王萍萍傳道

啟示錄十一1-4

1有一根蘆葦,像丈量的杖,賜給我;且有話說:「起來!將神的殿和祭壇,以及在殿中禮拜的人,都量一量。2只是殿外的院子不用量,因為這是要給外邦人的;他們將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3「我要賜權柄給我那兩個見證人,穿著粗麻衣說預言一千二百六十天。」4他們就是那站在世界之主面前的兩棵橄欖樹和兩個燈臺。

正如上一段「吃書卷」是個喻意的行動。此段經文提及約翰的量度行為也是一個喻意的行動。「量」度地方在聖經有兩個意思:第一,為審判而量度(王下二十一13;哀二8;摩七7-9);第二,為重建(祝福)而量度(亞一16,啟二十一15)。不同的是,在《以西結書》(第四十至四十四章)上帝吩咐先知以西結「量」聖殿是要他傳講有關「重建聖殿」的信息,上帝要在末世復興衪的子民、潔淨他們、使他們分別為聖。此處約翰被命令要「量」的「上帝的殿」、「祭壇」及其中「作禮拜的人」,這動作象徵上帝對衪子民的接納與保護 – 即上帝會保護這末世的殿、基督的教會。那為甚麼外院不用量?因為外院是殿外外邦人的院子。依照啟示錄比較常用的寫法,「外邦人」乃是指那些敵對上帝的人,也就是迫害上帝選民的人,在災難的日子不會受到上帝的保護。總的來說,教會一方面有上帝的保守,另一方面也會受到不信的人的踐踏。雖然教會會受到逼迫,但受難的時間是有限定的(只限四十二個月),因為上帝是慈悲的救贖主,衪不會讓衪的子民長久受苦。這是一個何等有盼望的信息。此外,第三節提到的「兩個見證人」是「集體」的象徵,其意義不在於歷史上出現過的某兩個人。這「兩個見證人」象徵上帝僕人會因「說預言」就是傳道會將面對挑戰和迫害。上帝的僕人要穿著粗麻衣,表示他們要哀悼、傷痛,因為他們所傳的道會被拒絕,使他們受苦。「兩棵橄欖樹」和「兩個燈臺」是指兩位帶領以色列重建聖殿的約書亞和所羅巴伯,這幅圖畫來自《撒迦利亞書》四1-14。這兩位見證人被賦予權柄,他們是上帝的全權代表,擁有上帝所賦予的神奇力量,就像我們的主差派門徒去傳福音時,也同樣賦予他們有醫病趕鬼行神蹟的能力(可六7)。換句話說,誰想阻止上帝的僕人傳信息,只會傷害自己,大難臨頭。約翰希望讀者從《撒迦利亞書》的背景看到聖靈如何保守帶領這兩位見證人,並毀滅仇敵(十五)。今天,這使命已交付基督的教會,也就是基督的見證人。

  這個段落,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那就是: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事,有時我們會掉入痛苦、沮喪、掙扎、絕望的黑暗深淵。雖然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遭遇,但可以選擇應對的方式和態度。讓我們存著信心、堅定相信上帝的應許,在困境苦難中,上帝會保守我們,苦難是短暫的,一定會有結束的一日。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擁有屬天的智慧,求聖靈引領我們將眼光放在永恆的上帝身上。祂就是我們活在這世代的盼望,讓我們存心忍耐、懷著感恩的心,忠心持守所信的及主託付的,全力以赴傳揚福音,直到主永恆得勝的來臨。

思想:

  1. 「兩個見證人」不是歷史裏的人物,這個解釋對你而言有甚麼意義?
  2. 上帝給你的責任是甚麼? 你會怎樣履行上帝給你的責任?

你的禱告:

三月十五日

王萍萍傳道

啟示錄十8-11

8我先前從天上所聽見的那聲音又吩咐我說:「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開的小書卷拿過來。」9我就走到天使那裏,對他說,請他把小書卷給我。他對我說:「你拿去,把它吃光。它會使你肚子發苦,然而在你口中會甘甜如蜜。」10於是我從天使手中把小書卷接過來,把它吃光了,在我口中果然甘甜如蜜,吃了以後,我肚子覺得發苦。11天使們對我說:「你必須指著許多民族、邦國、語言、君王再說預言。」

這段經文描述約翰吃書卷的經過。吃書卷,其實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舊約背景,記載在《以西結書》第三章,先知以西結領受書卷,然後吃下去。綜觀兩段經文講述吃書卷的意思,其實就是領受書卷的當中重要的意義了。在十8-11,約翰接受了三個被指派的工作,分別是: 第一,取小書卷; 第二,吃小書卷; 及第三,說預言。約翰「吃」小書卷是一個象徵性的動作(結二8、三1;耶十五16)。在把小書卷的內容傳達別人之前,約翰必先消化書卷上的內容。「肚子發苦」是因內容包含上帝要施行毀滅的刑罰。「口中甘甜如蜜」是因為小書卷的內容包含著上帝要為受害的聖徒伸冤的信息,並且基督最終會得勝。

  

當約翰領受書卷後,天使吩咐他要說「預言」,向萬國、萬族、萬民傳揚福音。這與第五章羔羊從寶座領受書卷的記載是平行的。這暗示著約翰已經跟著羔羊,參與在羔羊領受上帝旨意的這個行動裏了。羔羊領受書卷是因衪曾被殺,羔羊藉著犧牲來實踐衪的使命。而約翰也領受了一個使命,就是繼續傳揚福音。

其實我們都像約翰一樣,領受了上帝的書卷,領受了上帝的聖言 – 聖經。我們都如約翰,是參與在羔羊的神聖使命中 – 主託付我們的大使命,向萬民傳揚福音(太二十八18-20)。願主的話激勵我們,在末世的時代,在第七號天使吹號之前,我們不知道上帝還給我們幾多時間,趕快傳揚福音,加入搶救靈魂的爭戰。

思想:

  1. 上帝的話對你來說是覺得「苦」、還是覺得「甜」?
  2. 你有否持久懇切為身邊未信的親友或同事祈禱? 你有得時不得時都向他們傳福音嗎?

你的禱告:

三月十四日

王萍萍傳道

啟示錄十1-7

1我又看見另一位大力的天使從天降下,披著雲彩,頭上有彩虹,臉面像太陽,兩腳像火柱。2他手裏拿著展開的小書卷。他右腳踏海,左腳踏地,3大聲呼喊,好像獅子吼叫。呼喊完了,就有七個雷發出聲音。4七個雷發聲後,我正要寫出來,就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七個雷所說的,你要封上,不可寫出來。」5我所看見的那踏海踏地的天使向天舉起右手,6指著創造天和天上之物、地和地上之物、海和海中之物、直活到永永遠遠的那位起誓,說:「不再有時日了。」7但在第七位天使要吹號的日子,神的奧祕就要成全了,正如神向他僕人眾先知所宣告的。

從本段開始到十一13是兩個「插曲」。就如第六、七印之間出現七1-17的插曲一樣,這裏是第六、七號之間的第一個插曲(十1-十一13)。印和號都是同以教會在地上的使命為關注,帶來上帝的應許和安慰。

  約翰以慣有的用詞「我又看見」另一位大力的天使來開始這個新異像。約翰所看見的這位天使是「從天而降」,顯示約翰所觀看的異像已由天上(八2)改變到地上。約翰對這位大力天使有四重的描繒:「雲彩」、「彩虹」、「太陽」、「火柱」,這些都是舊約耶和華的標記。從這些描述可以知道這位大力天使擁有上帝及基督的某些特色(但十二7),極有可能是五2 提到的那位大力天使。大力天使「右腳踏海、左腳踏地」是要強調他有掌管全世界的主權。獅子吼叫(何十一10、摩三8、珥三16)、七雷(詩二十九3、撒上七10)都是用來形容上帝發出的聲音。由此可知,這位大力的天使是代表上帝,所以就以大能者的聲音說話。這位大力天使手裏拿著展開的「小書卷」出現,表示最後的大審判即將開始,上帝的子民快要得最終的拯救了(啟五1-5)。但當大力天使呼喊時,就有七雷回應,雷聲也預示上帝的審判即將來臨。這七個雷的聲音到底說了甚麼? 在這裏並沒有說明,因為約翰被吩咐不可記錄所聽到的。這異像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 – 上帝的主權、上帝在掌權、上帝有衪的時間,我們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細節,時間一到,上帝會應驗先知所宣告的(摩三7)。當第七位天使吹號時,就是「上帝的奧秘」要成全了。這奧秘就是上帝差遣耶穌到世上來救贖人類,包括救恩的完成、福音的廣傳、神國度的降臨,終末大審判,以至整個天地重新被造。

這段經文帶出一個重要的宣告:當天使起誓說: 「不再有時日了」表示上帝的計劃快要成就,也是在回應六10祭壇下殉道的信徒發出的伸冤呼喊。從這時起,上帝不再為了讓人有進一步悔改的機會進行干預。限制即將除掉,敵基督將顯露出來(帖後二3-8)。這對早期教會信徒來說,可以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這帶來鼓舞、安慰的作用。讓在苦難中或是灰心喪志的信徒,重新燃起生命盼望。他們正在受難中期待拯救與審判的來臨,可是卻也同時經歷到親友一個個受到殘酷的迫害死去。

思想:

  1. 當你看見世上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發生時,你仍然相信上帝是在掌權的嗎?
  2. 你在烏霾的地上可否看見天上的雲彩,可有看見那從天而來的盼望?

你的禱告:

主日學培育課程 2022年4至6月課程概覽

政府宣佈由2022年4月21日起,宗教場所可以重開,惟須遵照場地可容納人數50%的規定。教會成年級課程將按各班需要有不同的上課安排,請弟兄姊妹留意教會或各班教師發出的最新上課通知!

    

有關返回教會參加實體課堂所需的防疫要求,請登入教會網頁http://hkbc.org/covid/ 了解更多詳情!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Bible-study-man-hand-main-e1597728636276-1024x338.jpg

合辦課程 (2022 Apr-Jun)

[與環球聖經公會合辦]

合辦課程請到環球聖經公會網站報名,網址:  https://www.wwbible.org/ 。請會眾報名時在所屬教會一欄填上「香港浸信教會」

000-33 顛覆帝國的福音(上)—羅馬書1-8章解讀(3堂)*轉為網上錄播*

簡介:信徒大多熟識從救恩角度理解羅馬書,然而從當時的文化(例:門客文化、榮辱文化)入手,更能幫助我們理解這書的意義。本課程會從文學、文化、文本互涉,幫助信徒更全面了解這書的意義。

時間周三(晚上7:30 – 9:30)
日期4月6日-4月20日
課室網上錄播,報名後由環球聖經公會提供連結
教師黎永明博士(環球聖經公會培訓總監、天道書樓副總幹事;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合辦課程請到環球聖經公會網站報名,網址:  https://www.wwbible.org/ 。請會眾報名時在所屬教會一欄填上「香港浸信教會」

000-34 顛覆帝國的福音(下)—從羅馬書9-16解讀(3堂)

簡介:信徒大多熟識從救恩角度理解羅馬書,然而從當時的文化(例:門客文化、榮辱文化)入手,更能幫助我們理解這書的意義。本課程會從文學、文化、文本互涉,幫助信徒更全面了解這書的意義。

時間周三(晚上7:30 – 9:30)
日期6月1日-6月15日
課室UG禮堂
教師黎永明博士(環球聖經公會培訓總監、天道書樓副總幹事;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周六時段 (2022 Apr-Jun)

331-05 摩西五經選讀:《申命記》下

簡介:申命記是五經最後一卷書,記述在曠野出生的新一代以色人,預備要進入上主應許所賜的迦南美地之前,摩西詳細講解西乃山前神賜的律法,包括以十誡為中心的各種律法及典章,好讓新生代能在應許之地過以耶和華為聖潔中心的生活。申命記把屬靈生命具體地展現於現實之中,服從律法是心中有義的外證,學習申命記能幫助信徒把屬靈之教導實踐於生活之中。本課程以歸納式研經法為基礎,按段詳細查考經文,課堂中學員又有更多互動時間分享及交流應用心得。

時間周六(下午4:00-5:30)
日期4月2日-6月25日
課室恩典樓201室 或 Zoom
教師黃國樑傳道、溫鍾錦媛姊妹

331-06 約書亞記—後信徒成長班

簡介:約書亞記以「神的信實」為開首與結束,目的乃是證明神如何守信:祂曾應許將迦南地賜給選民,祂果然照做了,就是帶領他們從曠野進入應許之地。 本課程一方面注重找出經文的原意,另一方面強調將信息實際應用,幫助學員過一個前後一致的基督徒生活。

對象完成信徒成長班的會眾
時間周六(下午4:00-5:30)
日期4月23日-7月9日
課室Zoom
教師莊永傑弟兄、容顯懷弟兄

434-14B 當代基督教倫理學議題

簡介 :

近年,倫理學家提出,倫理學所關注的根本問題,不在於「我們應作甚麼?」,而在於「我們是誰?」,而基督教倫學更進一步關注的是:「我們屬於誰?」這種型態的基督教倫理學,焦點較少從規則和原則出發,而更多轉向德性及品格的模塑,意即我們是或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修訂自中文版書背簡介)。然而,活於現實環境中,在邁向品格塑造的過程中,我們思考的是我之所是與我之所為兩者並非二選一的選擇題,若說我之所是絕對我會如何回應個別倫理中的現實問題,我是否有所行動並如何形動,反過來也會塑告我之所是。

本課程集中於《國度倫理:在當世處境跟隨耶穌》第二部分。學員可選擇使用中文版。若英文閱讀能力許可,鼓勵您使用英文版第二版。  

「具美南浸信會背景的兩位作者,司道生教授和顧希教授,是當代最重要的福音派浸信宗倫理學家之一。多年來除了從事倫理學的教學及研究外,他們本身亦是行動參與者,積極在他們的生活中踐行基督信仰。因此,他們在本書中不僅清晰地闡述其主張及理論,也分享他們的親身經驗,我們從其分享可見,他們所提出的並非空中樓閣的論述。」(中文版書背簡介)

時間周六(下午3:00-4:20)
日期4月9日-6月25日
課室Zoom
教師黃厚基傳道

課本:

司道生(Glen Harold Stassen) and 顧希(David P. Gushee). 《國度倫理: 在當世處境跟隨耶穌》, 2014.

Gushee, David P., and Glen H. Stassen. Kingdom Ethics, 2nd Ed.: Following Jesus in Contemporary Context. 2nd edition. Grand Rapids, Michighan: Eerdmans, 2016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