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反思該週的內容,或已嘗試作出的改變與實踐。
本周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反思該週的內容,或已嘗試作出的改變與實踐。
陳郭施惠傳道
啟示錄六12-17 (2)
12羔羊揭開第六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地大震動,太陽變黑像粗麻布,整個月亮變紅像血,13天上的星辰墜落在地上,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14天就裂開,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移動離開原位。15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裏,16向山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臉面和羔羊的憤怒;17因為他們遭憤怒的大日子到了,誰能站得住呢?」
經文有些有趣小細節。翻看原文,12-14節列出了六種大自然景觀:地、日、月、星辰、天、「每一個山嶺和海島」 (原文為同一個詞組),然後15節就提到六類人: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每一位為奴的和自主的」(原文為同一個詞組)。為 何約翰有這「巧合」的寫法呢?其中有學者解釋,因「七」在啟示錄裡多表達「完全」、「與神有關」的意思;「六」是七減一,就代表「不完全」、「墮落」(fallen humanity)的意思。故此,這兩個清單同樣有六個項目,容易令人聯想約翰是否藉著這個寫法暗 藏意思:這些清單內容都是「不完全」的。不過無論有否這種「密碼解說」,經文都指 向同一個事實:大自然不是神,這些看似不可動搖的大自然都會有變得混亂崩潰的一 天,在神面前一無所有;人不是神,就算人在世界所依賴最穩固的安全感,有一天都 會崩潰。到那日,不論你是甚麼身份,不論你曾經擁有甚麼,在神面前無分尊卑,只 有赤露敞開,面對審判。
思想:
你的禱告:
陳郭施惠傳道
啟示錄六12-17 (1)
12羔羊揭開第六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地大震動,太陽變黑像粗麻布,整個月亮變紅像血,13天上的星辰墜落在地上,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14天就裂開,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移動離開原位。15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裏,16向山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臉面和羔羊的憤怒;17因為他們遭憤怒的大日子到了,誰能站得住呢?」
羔羊揭開第六印,經文描述了天體的混亂、宇宙的秩序崩潰,要宣布神的審判臨到。我們不必仔細為每個現象讀入具體事件,每個描述乃是呼應舊約的傳統、先知的宣告。「地大震動」令我們想起神在西奈山的情景(出埃及記十九18),又想起以賽亞曾預言地大震動的時候人便要躲避耶和華的驚嚇(以賽亞書二19);「太陽變黑像粗麻布,整個月亮變紅像血」先知約珥就曾以此形容神的日子(約珥書二31);「天上的星辰墜落在地上」不同先知提到神審判的日子時都描述星體墮落與昏暗(如:以西結書三十二7-8、哈巴谷書三11);「天就裂開,好像書卷被捲起來」以賽亞也這樣預言(以賽亞書三十四4);「山嶺海島都被移動離開原位」先知那鴻和耶利米都有類似描述(那鴻書一5、耶利米書四24)。簡單來說,當約翰看到此情景、當首批啟示錄讀者讀到這裡,都會想起昔日先知曾預言關於神要審判的種種。
神出現了!審判來到了!經文如何描述民眾的回應?竟不是面對神求赦免,而是躲起來,情願求山和巖石倒在自己身上。令人想起亞當夏娃的故事:「天起了涼風,那人和他妻子聽見耶和華上帝在園中來回行走的聲音,就藏在園裏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裏?』」(創世記三8-9)。面對神的同在、神的審判、自身的罪污,或許會恐懼顫抖,或許會選擇逃避,可是神卻情願我們找著那真正能倚靠的,面對神,承認錯,求寬恕。
思想: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謙卑自己,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歷代志下七14)
你的禱告:
陳郭施惠傳道
啟示錄六9-11 (3)
9羔羊揭開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曾為上帝的道,並為作見證而被殺的人的靈魂,10大聲喊著說:「神聖真實的主宰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為我們所流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11於是有白袍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吩咐他們還要歇息片刻,等到與他們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像他們一樣被殺的人的數目湊足的時候。
今日我們繼續閱讀六9-11。我們仍然停留在這小段落。沉悶嗎?長氣嗎?或許你現在就希望自行跳頁,到新的段落了!是的,等候從來都是不易的功課。
殉道者渴望神伸冤,等了又等,從他們仍然在地上受苦時在等待,到現在已經脫離地上的苦但仍然在等待,還在詢問「神你不審判惡人,要到幾時呢?」這個問題自然令啟示錄讀者想起舊約經文,無論是詩篇作者(如:詩篇十三、三十五、六十二、七十四、九十四),還是先知(如:耶利米書十二、十三),歷世歷代,屬神的人都在等待神的審判。
面對這似乎漫長的等待(事實上,經文強調這只是「片時」──少許時間──的等待),神並非對信徒不揪不睬,祂聽到了,並且回應!神首先賜他們白衣,代表蒙救贖(七13-14)和得勝(三4-5),過往世界對他們的攻擊與奚落也到此為止。神雖然沒有因他們的呼喊而立刻為他們伸冤(也是為神自己伸冤),但祂勸他們可以安心,可以稍作歇息,因為他們的兄姊再受苦不多時,所面對的一切都會有所終結。
「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這是多麼有能力又帶來安慰的說話!原來這等候不是無休止的,而是有終結的,並且終局掌握在神手裡!原來祂一直都數算著為祂作見證而死的人,原來我們以為世世代代很多無名的殉道者,他們通通在神面前有名有姓,神顧念他們。
如果你今日正在惡人當道、蔑視神權、充滿不義的處境,如果你心裡正不停發出「神的公義何在?」,請你相信,你並不孤單,因為歷世歷代的信徒正與你發出同樣的呼喊。
思想:
你的禱告:
陳郭施惠傳道
啟示錄六9-11 (2)
9羔羊揭開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曾為上帝的道,並為作見證而被殺的人的靈魂,10大聲喊著說:「神聖真實的主宰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為我們所流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11於是有白袍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吩咐他們還要歇息片刻,等到與他們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像他們一樣被殺的人的數目湊足的時候。
殉道者們歇斯底里的呼喊,讓我們想起舊約神為祂的子民伸冤的觀念。這種伸冤不只是出於個人報復或發洩怨恨的心態,更是關乎神的名譽。詩篇七十九10說:「為何讓列國說『他們的上帝在哪裏』呢?求你讓列國知道,你在我們眼前伸你僕人流血的冤。」顯然詩人關注的不只是自身所受的不公平對待,更是為著神的敵人可以任意詆毀神而發出急切的呼喊。
而這呼喊的對象,就只有那完全聖潔、真理的主,因為這位完全沒有邪惡的祂,才能以正直替那些為義捨命的人伸冤審判。
思想:
你的禱告:
陳郭施惠傳道
啟示錄六9-11 (1)
9羔羊揭開第五個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曾為上帝的道,並為作見證而被殺的人的靈魂,10大聲喊著說:「神聖真實的主宰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為我們所流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11於是有白袍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吩咐他們還要歇息片刻,等到與他們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像他們一樣被殺的人的數目湊足的時候。
當羔羊揭開第五印時,焦點從普遍性災難的描述,轉移到信徒身上,並且道出了一個事實──那效忠神的人會遭遇苦難,甚至被殺。
這裡的「被殺」原文是「宰殺」之意,與祭物被宰的動詞一樣,加上祭壇的影像,自然令讀者聯想起舊約獻祭的圖畫,但所獻的祭物不是羊羔牛犢,而是為主作見證的人。保羅在新約多次重新詮釋獻祭的意思(如:羅馬書十二1-2、提後四6、腓二17),讓我們知道背誦得琅琅上口的「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並不是口號式經文,而是每個跟隨神的人的極端回應──獻上生命見證耶穌基督,不論任何代價。
「見證」一字原文是martus(μάρτυς),也就是今日「殉道者」martyr的字,這個字義的演變讓我們聯想到,第一世紀確實有很多信徒為了見證基督而殉道,犧牲性命,這是他們向世界宣告基督是主的深刻見證。既然如此,我們的信仰就不可能是「幸福音」──免於苦難的福音,也不可能期待世界對我們的見證永遠保持著歡迎、被感動的態度。世界必然拒絕我們,神卻必然拯救我們。
思想:
你的禱告:
[1] 潘霍華:《追隨基督》,鄧肇明、古樂人譯(香港:道聲出版社,2013年第九版),頁63。
本周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反思該週的內容,或已嘗試作出的改變與實踐。
陳郭施惠傳道
啟示錄六1-8 (2)
1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個印中第一個印的時候,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2我就觀看,看見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出來征服,勝而又勝。3羔羊揭開第二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4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色的;有權柄賜給了那騎馬的,要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他又接受了一把大刀。5羔羊揭開第三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看見一匹黑馬;騎在馬上的,手裏拿著天平。6我聽見在四個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一個銀幣買一升麥子,一個銀幣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7羔羊揭開第四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8我就觀看,看見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間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對於「白馬」象徵甚麼,還有另一說法。據歷史處境,有人認為騎在馬上手拿著弓的形象如弓箭手,與當時羅馬帝國的對手帕提亞人非常相似,當他們拉弓進攻時,往往造成民不聊生,對當時的讀者來說,或許也是可見的禍患。諷刺的是,如果我們翻看羅馬歷史,帕提亞人對羅馬帝國的威脅在更早的朝代已經敗落,到多米田執政時,帕提亞人的軍事勢力根本遠不及羅馬帝國。那麼,如果白馬真是代表帕提亞人的攻擊,約翰希望讀者知道甚麼?
事實上,啟示錄充滿符號,好多時候都沒有確實的解釋,因為天啟文學的重點並不在於如實地解構每個符號,卻在乎更深一層的啟示真理──神的顯現和掌權。
不難發現,四馬出現前四活物都分別發出「你來!」的指令,他們作為羔羊──基督──的代表,也就說明四馬都是聽命於神的。這便清楚讓讀者看到,無論是世界的災害、撒但的攻擊、神施行審判的懲罰,背後掌管的只有神自己。第四章在天上的寶座和坐在寶座上的沒有消失,祂是終極掌權的主,到一個地步,連撒但的攻擊都成為祂煉淨信徒和懲罰惡人的計劃;到一個地步,只要弱小的帕提亞人在神的手裡,都可以成為強大羅馬帝國的威脅。
思想:
你的禱告:
[1] 世紀頌讚39首《這是天父世界》歌詞。
陳郭施惠傳道
簡論七印
第四章和第五章天上寶座的異象,必須成為閱讀之後章節的基石,那坐在天上寶座的羔羊一直存在,在揭開七印的時候,也在書卷打開的時候(第六至十六章)。如果失去了天上敬拜的圖畫,後面將是難以承受的災難和審判。事實上,當第六章開始揭開第一印時,正是羔羊主動啟動的,顯明祂的主權,世界的終局在祂手中。
第六章的印分為四印與二印兩組(第七印記載於第八章),頭四印的四馬算是啟示錄中比較為人熟悉認識的象徵,故此解說四馬所代表的災難歷代以來都有不同說法。可是解讀災難的重點不是以套入不同歷史的方法閱讀,而是要看在這一切災難背後,作者要說明的真理──神必定在歷史中施行審判,祂必掌權。
當我們仔細閱讀經文章節,便會發現很多象徵和描述都與舊約呼應,這些都說明約翰的講論並非自己憑空創作,而是按神的啟示,加上他對舊約歷史、文學、神學、傳統的細緻認識,所寫成承先啟後的作品。
啟示錄六1-8 (1)
1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個印中第一個印的時候,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2我就觀看,看見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出來征服,勝而又勝。3羔羊揭開第二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4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色的;有權柄賜給了那騎馬的,要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他又接受了一把大刀。5羔羊揭開第三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看見一匹黑馬;騎在馬上的,手裏拿著天平。6我聽見在四個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一個銀幣買一升麥子,一個銀幣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7羔羊揭開第四個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8我就觀看,看見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間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羔羊揭開七印中的頭四印時,有白、紅、黑、灰色四匹馬出來,分別代表世上不同的災難,其中紅、黑、灰馬所代表的描述得非常清楚。紅馬,奪去地上太平又使人民互相廝殺,代表戰爭;黑馬,有聲音宣布誇張的物價(估算這定價比正常價錢高出八至十六倍),代表食物短缺,飢荒出現;灰馬的名字就是死,用各種災難──包括先前提到的──殺害地上的人,把人帶進陰府。
然而,白馬的解說特別惹人關注,經文描述有冠冕賜給他,勝了又要勝,加上十九11-16有另一處用白馬比喻再來的耶穌基督,使人不禁聯想兩處的白馬是否有同一意思,都是象徵耶穌基督?可是有最少三個原因令讀者推斷這並非象徵耶穌基督:(一)四馬的異象必然令人聯想到撒迦利亞書六章的異象,後者的內容提到災難、神的審判。如果同樣四馬的描述放置在啟示錄裡,也同樣地提到災難、神的審判,便很難突然將其中一馬分拆開來賦予另一個解釋。(二)頭四印、頭四號、頭四碗在啟示錄中是並行的演繹,既然四號和四碗都提到審判災難的降臨,合理推斷四馬包括白馬都是災難。(三)翻看啟示錄第十二、十三章,不難看見撒但其中一個欺騙人類的方法就是冒充神,如果這白馬代表著冒充十九章的白馬,也是合理估計。因此,這白馬更有可能是象徵撒但權勢,以冒充基督的姿態為人類帶來災害、紛爭、衝擊、殺戮。
戰爭、死亡、剝削、民不聊生……歷代以來從未停止。正是這個現實,讓人類不斷渴想得到永恆的太平、公義、安康……約翰讓我們知道,這些都在那更現實的真實裡實現。
思想:
你的禱告:
黃厚基傳道
啟示錄五11-14
11我又觀看,我聽見寶座和活物及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12大聲說:「被殺的羔羊配得權能、豐富、智慧、力量、尊貴、榮耀、頌讚。」13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在寶座上的那位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14四活物就說:「阿們!」眾長老也俯伏敬拜。
約翰在此應該繼續引述和改造但以理書所說:「我正觀看的時候,有寶座設立,上面坐著亙古常在者。他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是火焰,其輪為烈火。有火如河湧出,從他面前流出來;事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萬萬;他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但七9-10)。
約翰既觀看,但更扣他心弦的卻是千千萬萬天使的聲音,在這裡但以理書中的「亙古常在者」和「人子」也在「坐在寶座上的」那位和「羔羊」的雙重形象中結合。並且,又誠如保羅為以弗所教會所祈求說:
17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榮耀的父,把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賜給你們,使你們真正認識他,18照亮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呼召你們來得的指望是甚麼,他在聖徒中所得榮耀的基業是何等豐盛,19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些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這是照他的大能大力運行的。20這大能曾運行在基督身上,使他從死人中復活,又使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21遠超越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權能的、統治的和一切有名號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越了。22上帝使萬有服在他的腳下,又使他為了教會作萬有之首;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一17-23)。
思想: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