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四日

聖殿之毀

聖殿被毀(王下廿五8-17;比較耶五二12-33)

8巴比倫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巴比倫王的臣僕、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9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10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11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城裏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12但護衛長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地。13耶和華殿的銅柱,並耶和華殿的座和銅海,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14又帶去鍋、鏟子、蠟剪、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15火鼎、碗,無論金的銀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16所羅門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柱、一個海,和幾個座,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17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柱上有銅頂,高三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也有網子。


將來雖會回歸,但巴比倫入侵的那一幕仍是驚心動魄。話說敵軍殺入那一刻,耶路撒冷全城上下一切的城牆、房屋、王宮,甚至聖殿全然毀於火海之中,以色列民棄械投降,成為戰俘。一排排一列列本來看來如同貴冑的人,如同被趕上架待宰的鴨子,被帶往巴比倫。哭喊聲此起彼落,家破人亡之景不忍目睹。

留下那些窮苦人家,在巴比倫迦勒底人護衛長呼之嗟來之間,天天如奴僕般被吩咐,下田耕種,並整修葡萄園。

聖殿的一切值錢的金銀銅,全都被刮走。聖殿變為荒蕪,至聖乎,轉眼只剩石塊和斷垣。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如果有一天,敵視教會者進來教會座堂或聚會所,把講台、鋼琴、管風琴、設計典雅神聖的花窗玻璃、桌椅、聖經聖詩完全破壞,滿目瘡痍,你會有甚麼感覺?
  2. 這些年確有不少教堂有此遭遇。你認為自己可以做甚麼?

你的禱告:

十月二日/三日

聖殿之立

本週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十月一日

聖殿之立

讀經:亞十1-12

1當春雨的時候,你們要向發閃電的耶和華求雨。他必為眾人降下甘霖,使田園生長菜蔬。2因為,家神所言的是虛空;卜士所見的是虛假;做夢者所說的是假夢。他們白白地安慰人,所以眾人如羊流離,因無牧人就受苦。3我的怒氣向牧人發作;我必懲罰公山羊;因我-萬軍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羊群,就是猶大家,必使他們如駿馬在陣上。4房角石、釘子、爭戰的弓,和一切掌權的都從他而出。5他們必如勇士在陣上將仇敵踐踏在街上的泥土中。他們必爭戰,因為耶和華與他們同在;騎馬的也必羞愧。6我要堅固猶大家,拯救約瑟家,要領他們歸回。我要憐恤他們;他們必像未曾棄絕的一樣,都因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我必應允他們的禱告7以法蓮人必如勇士;他們心中暢快如同喝酒;他們的兒女必看見而快活;他們的心必因耶和華喜樂。8我要發嘶聲,聚集他們,因我已經救贖他們。他們的人數必加增,如從前加增一樣。9我雖然播散他們在列國中,他們必在遠方記念我。他們與兒女都必存活,且得歸回。10我必再領他們出埃及地,招聚他們出亞述,領他們到基列黎巴嫩;這地尚且不夠他們居住。

撒迦利亞書是回歸時期的經文。這一段經文的信息交織往昔亡國被擄的記憶和上帝要重建他們的應許。經文一開始指出神像、占卜、假夢之虛幻,要顯明領袖的失責,以致以色列眾民「如羊流離,因無牧人就被欺壓」。

可是,流離之日會必終結,上帝仍記祂對以色列民的應許。無論是敗於亞述的北國,或敗於巴比倫的南國,耶和華說:「我要堅固猶大家,拯救約瑟家」。祂不但必出於憐憫領他們歸回,祂愛他們的心從未改變。因「他們必像我未曾棄絕他們一樣」。離散他鄉不是終局,反之在那地「他們的人數必增添,如從前增添一樣」。祂說:「我要將他們分散在列國中,他們必在遠方記得我」。時候滿足的時候,「他們要歸回」。所以,回顧那分散各國的日子,以色列民更加經歷上帝的信實。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離散後仍有回歸,背後的原因是信實的主。「房角石」、「橛子」、「戰爭的弓」以及「每一個掌權的都從祂而出」, 這一句和前後句的經文裡,反映這位上帝是一個怎樣的上帝?
  2. 各國的權勢和耶和華比較,當然是小巫見大巫。你從最後那幾節經文裡有甚麼領受?

你的禱告:

九月三十日

聖殿之立

讀經:申三十15-20

15「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16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神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17倘若你心裏偏離,不肯聽從,卻被勾引去敬拜事奉別神,18我今日明明告訴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過約旦河、進去得為業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長久。19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20且愛耶和華-你的神,聽從他的話,專靠他;因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他。這樣,你就可以在耶和華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所賜的地上居住。」

無論是「遵行祂的道」,或是「謹守祂的誡命、律例、典章」,其意義在於愛這位愛他們並與他們立約的耶和華上帝。這裡的「倘若你的心偏離,不肯聽從」便是那雙向應許之其一,「聽從祂的話,緊緊跟隨祂」便是之其二。總意是叫他們得生命。「祂是你的生命」,這豈不就是創世記第三章的敘事裡的深層含義。後來,在智慧文學裡,就發展出聽從誡命得生命的訓示。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以色列民的民族生存繫於遵行上帝所賜的誡命,今天基督徒不遵行這些誡命會如何?
  2. 耶穌成全律法對於我們有何意義?

你的禱告:

九月廿九日

聖殿之立

讀經:耶和華的約(王上六11-13)

11耶和華的話臨到所羅門說:12「論到你所建的這殿,你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典章,遵從我的一切誡命,我必向你應驗我所應許你父親大衛的話。13我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並不丟棄我民以色列。」

所羅門雖接續大衛為一國之君,雖蒙眷佑得以建造聖殿,這不等於他在上帝面前不受上帝的約所約束。這一個藉摩西給以色列民的應許,如今也藉大衛延續著。所羅門不只自己要守此約遵從上帝的誡命,他要為以色列民之故而守。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你若是所羅門,對於謹守之約,是感到榮幸,還是約束?
  2. 你的身上若繫著民族或家族的命運,會不會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壓力?

你的禱告:

九月廿八日

聖殿之立

讀經:撒下七12-17;王上六1-10

12你壽數滿足、與你列祖同睡的時候,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也必堅定他的國。13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責打他,用人的鞭責罰他。15但我的慈愛仍不離開他,像離開在你面前所廢棄的掃羅一樣。16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17拿單就按這一切話,照這默示,告訴大衛

王上六1-10

所羅門建造聖殿 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四百八十年,所羅門以色列王第四年西弗月,就是二月,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2所羅門王為耶和華所建的殿,長六十肘,寬二十肘,高三十肘。3殿前的廊子長二十肘,與殿的寬窄一樣,闊十肘;4又為殿做了嚴緊的窗櫺。5靠著殿牆,圍著外殿內殿,造了三層旁屋;6下層寬五肘,中層寬六肘,上層寬七肘。殿外旁屋的樑木擱在殿牆坎上,免得插入殿牆。7建殿是用山中鑿成的石頭。建殿的時候,鎚子、斧子,和別樣鐵器的響聲都沒有聽見。8在殿右邊當中的旁屋有門,門內有旋螺的樓梯,可以上到第二層,從第二層可以上到第三層。9所羅門建殿,安置香柏木的棟樑,又用香柏木板遮蓋。10靠著殿所造的旁屋,每層高五肘,香柏木的棟樑擱在殿牆坎上

上帝應許大衛他的兒子接續他作王,堅定他的王位。他也代替大衛可為上帝建殿。祂的應許反映了舊約神學家所說的申派歷史家的神學觀,即雙向的應許:你若聽從對比於你若不聽從。上帝對於所羅門,將如父親對待兒子一樣,若行差踏錯,必會管教。但就算是在這裡,也沒有預示將來這所羅門所建的殿要被毀。反之,一再重復的是「永遠」。試想有哪個王,哪一個政權不想存到永遠屹立不倒?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上帝守了祂賜大衛的應許?但祂將有甚麼提醒呢?
  2. 如果你是所羅門,對於完成聖殿的建造,會有甚麼心情呢?

你的禱告:

九月廿七日

第四個標記:活石和靈宮

離散、流放、失落、荒謬、混亂,我們已思考默想過這一些。人基本上渴望平靜安穩、安居樂業。太平盛世為人提供了這一切。正因如此,在面對那潛 伏於太平盛世的粉飾外表下,人不知防備便與這世界融為一體,毫無招架之力,即毫無批判意識下便接受了它的全盤價值。但聖經神學對於人的罪,無論是個人或集體的,家庭或社會的,人內心的或政治體系的,都不是一種單純的樂觀主義。

猶如以色列民一樣,我們心裡渴望那雄偉的聖殿,可能那不只象徵著上帝的同在,更是一種政治力量的表現。從所羅門到後來的耶羅波安二世,所羅門建殿也啟動了一個祭祀中央化的過程。耶路撒冷是權力的中央,聖殿亦是所羅門王權正當性的象徵。所羅門不是開國之君,作為寶座的繼承者,這一切都是重要的步驟。這當然也是以色列國勢的一種無聲的宣告。或許,歷代以來,教會多多少少也受這輝煌感所誘,崇尚一種君士坦丁堡主義的教會,以成功、能力、實力,甚至財勢為榮。

在耶穌的時代,雖然猶太人活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並無實權,但那座被希律王擴建得更為雄偉的第二聖殿,應該也仍有一種虛幻的虛榮感。圍繞於聖殿祭祀的祭司集團,和以詮釋律法、維護律法傳承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更擔任一種復興我宗我族的使命感。這一切使從施浸約翰至耶穌許多一針見血,直入問題核心的作風和言論,更令這些宗教權貴忍無可忍。

公元七十年在猶太戰爭,即猶太人反叛羅馬的戰爭的革命期間,聖殿被毀,給猶太人非常沉重的打擊,包括信耶穌的猶太人。早在公元四十九年,羅馬的猶太人便經歷被逐出羅馬的惡運,但在這戰爭之後,可以想像猶太人所感受的不安和失落。當年淪陷巴比倫之手、聖殿被毀的歷史又在重演。作為小群的基督徒,在當時日子也不好過,還要受到被猶太教的排斥。那股離散、失落、斷了根的情緒瀰漫於整個群體中,絕望之情可以想像。

彼得前書的背景,如前所述,也是反映著一批無根一族,在社會的邊緣求存。作者能使用聖殿被毀的意象,為他的群體建立信仰,重整舊約的信息,向他們宣講一個植根於聖經,貼合他們處境的神學。耶穌基督和聖靈當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這裡我們要聚焦的正是靈宮和活石的神學意象。這兩個基本意象來自聖殿。可是,經歷過聖殿被毀的以色列民(無論是第一或第二聖殿),都能夠想像完整的聖殿之化為碎石。這種被棄的房角石的意象,來自以色列民的集體經驗,那本被揀選的,成為被棄的。在舊約被擄時期的文本裡,無論是被擄的一群(其中有不少是社會的資優分子),還是留守被棄的亡國子民,生活於破瓦碎礫的影像和戰馬利劍穿梭於死傷叫喊中的記憶裡,盼望到底該寄望何處?

在彼得的神學整合中,被棄(和受苦)的基督結合了以色列被棄的經驗。十字架的苦難在被擄文學中的受苦僕人形象中找到了根。無根和寄居的子民在受苦的基督裡找到忍受冤屈的力量。在逼迫之中在體驗聖靈實實在在的同在,聖殿不復存在不等於上帝不同在,對實體聖殿的虛假寄望轉化為在聖靈盼望基督所為他們預備的永恆基業的盼望。 我們沒有活在一股念舊守業精神的奢侈,無論是直接衝激著的失業大軍,或是對今時今日的香港地感到陌生感所形成的境內離散感和被擄感,還是紛紛考慮自我流放、移民,這一切都是那為教會守望和牧養教會者所必須思考的。將來歷史會問我們,就好比以色列群體回顧耶利米等先知的言說一樣,到底我們有沒有為這一代的子民作出信仰的反省,為他們按時分糧?我們耳中聽見的是甚麼信息?離教之風已刮起多年,如今風力似乎更強勁了。活石和靈宮的信息,如何活畫於教會群體中,好叫每一顆石礫都是上帝的靈所充滿所居住的聖所。


聖殿之立

讀經:撒下七1-11,廿三5;詩八九3-4

1王住在自己宮中,耶和華使他安靖,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2那時,王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神的櫃反在幔子裏。」3拿單對王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4當夜,耶和華的話臨到拿單說:5「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6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常在會幕和帳幕中行走。7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以色列的說:你們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8「現在,你要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立你作我民以色列的君。9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常與你同在,剪除你的一切仇敵。我必使你得大名,好像世上大大有名的人一樣。10我必為我民以色列選定一個地方,栽培他們,使他們住自己的地方,不再遷移;凶惡之子也不像從前擾害他們,11並不像我命士師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時候一樣。我必使你安靖,不被一切仇敵擾亂,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

撒下廿三5

5我家在神面前並非如此;神卻與我立永遠的約。這約凡事堅穩,關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豈不為我成就嗎?

詩八九3-4

3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4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細拉)

以色列民本沒有聖殿,直至後來所羅門建殿;他們本來沒有王,直至掃羅為首任被膏為王。掃羅之後,大衛受膏為王。以色列渴望有王,如四周列國一樣。當然,無論是立王,是建殿,我們看見自撒母耳至後來的先知,一再看見耶和華是王,耶和華才是他們真正的掌權者,「祂是主」的神學觀一再被強調。

話雖如此,大衛被膏之餘,聖經的敘事者不忘勾勒出上帝喜悅他的心。於是,我們看見上帝不但揀選大衛,也和大衛立約。大衛之約成為亞伯拉罕之約、摩西之約之後的第三個約。在這約裡頭,上帝應許大衛必與他同在,並且說:「我要堅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你熟悉以色列立王的故事嗎?大衛想為上帝建殿,上帝為甚麼婉拒了?
  2. 從上帝給大衛的應許來看,多年後被擄以及聖殿被毀是否完全不可想像?

你的禱告:

九月二十五/ 二十六日

第三標記沉澱再思

本週默想

每一週的週末沒有提供任何內容。你可以在那兩天安排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作靜修,以該週的主題作為指引,默想該週所思所想。如果你的時間相對忙錄,平日無暇貼緊進度,可以在週末的時候隨意的選取該週其中一段經文和內容,以該週的主題為方向,寫下你的感想、心得與禱告,回想那一週裡,生活裡所遇見的大小事情。該週的主題就像一個濾鏡,也像一個特別的鏡頭。你也可以把它當作你要作答的試題。希望透過這些的記錄和書寫,使工作、生活、社會裡的人事物,一一穿過你的眼簾進入你的心靈,成為你的禱告,你的靈命的養分。

九月廿四日

讀經:來八1-6

1我們所講的事,其中第一要緊的,就是我們有這樣的大祭司,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2在聖所,就是真帳幕裏,作執事;這帳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3凡大祭司都是為獻禮物和祭物設立的,所以這位大祭司也必須有所獻的。4他若在地上,必不得為祭司,因為已經有照律法獻禮物的祭司5他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正如摩西將要造帳幕的時候,蒙警戒他,說:「你要謹慎,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6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摩西在曠野支搭帳幕,然而天地宇宙便是創造主的帳幕,其中的聖所和至聖所好比祂自己的寶座之所在,在其中卻是祂的施恩座,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獻上的,完全貼合上帝的意思。所以,祂就是我們的中保,是那條又真又活的路通往幔子內的路。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全地都是我主的創造,今天我們該如何叫這地彰顯主的榮耀呢?
  2. 會幕如果是天地的縮影,那麼如何叫這世上一切更合乎「山上指示」的意思運作呢?祂的指示,反映的就是祂的心意,祂的心。我們蒙召如同祭司,要叫上帝的榮光得以彰顯,我們在這層面上有甚麼責任呢?

你的禱告:

九月廿三日

第三標記沉澱再思

讀經:來七25-28

25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

26像這樣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原是與我們合宜的。27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須先為自己的罪,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他只一次將自己獻上,就把這事成全了。28律法本是立軟弱的人為大祭司;但在律法以後起誓的話,是立兒子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遠的。

我們有這位完全的大祭司長遠為我們祈求。所以,祂不需要一再進到會幕或聖所裡,並且那隔開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也已經裂開了。我們不需要好像以色列民一樣要來到聖殿才能獻祭和還願。我們只要坦然的藉著祂來到我們的生命的內室,就是與那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相交,而這靈就是上帝的榮光。藉著耶穌,便是藉著祂與成就的贖罪和贖愆祭(記得獻贖愆祭的時候也會同時獻燔祭),並且祂就是我們的分(藉祂得供應),而我們也有分於祂。

思考或默想問題:

  1. 如果主耶穌和祂的靈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你是否常常與祂在靈裡交通呢?
  2. 這位大祭司對於今天活在離散、疫情下恐慌不安的教會群體有何特別含義?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