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Day7)

耶穌與約書亞宣告
上帝施行拯救


埃維語 / 約書亞記3:1-17


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要自潔,因為明天耶和華必在你們中間
行奇事。」
–約書亞記 3:5

非洲人最敬重的是能救族人免受別族攻擊,又免受外國奴隸販子欺
侮,擺平各方勢力,令天下太平的人。約書亞和耶穌當之無愧。舊約
約書亞預表了新約的耶穌。希伯來文「約書亞」與希臘文「耶穌」都
是「主拯救」之意。上帝藉這兩位,誠然行了大事。

約書亞遵照上帝的指示,成功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
(3:1-17)。約櫃代表了上帝的同在與能力,在百姓當中應驗聖約內
的應許。事實上,經文叫以色列人(與我們)注意的正是這個:

「看哪,普天下主的約櫃必在你們前頭過去,到約旦河裡,因此你們
就知道在你們中間有永生上帝」(3:10-11)。他們經歷了神蹟:祭
司的腳碰到河水,全民如履乾地,進入應許之地。那時正值約旦河水
高漲之時,令這神蹟更加奪目,也叫人警覺在聖經裡,河水泛濫乃審
判的標誌(諸如創世記6-9章、紅海覆沒埃及大軍)。上帝顯大能又
施拯救,多麼奇妙的神蹟!靠著祂的恩典大愛,上帝的百姓蒙保佑,
免遭審判,祂是守約施慈愛的上帝。唯獨祂能夠施行拯救。

約書亞與耶穌的故事都在述說上帝的供應,多有相同。前者論過約旦
河,離開曠野進應許之地過新生;跟耶穌「過約旦」則是因信耶穌出
死入生。

首先,重享與父上帝相交的生命。上帝使「無罪的為我們成為罪」
(哥林多後書5:21);祂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幔子即裂為
兩半(馬太福音27:51),打開了通往至聖所的通道,直達上帝面
前。凡是因信悔改跟從耶穌的人,都必得著上帝賜新生。

其次,這生命是永恆的(約翰一書5:11-12)。耶穌復活確保祂能照
樣領導我們經過死亡進入永生。上帝憑著恩典堅守承諾,救人脫離
罪的疚責與刑罰,藉聖僕耶穌得以進入永生。

第三,新生命是有目的的。約書亞動員得救的人在地上實踐使命。
照樣,耶穌也差派重生的人為上帝作見證,叫人因信耶穌進入上帝
的國度裡。地上萬民,五湖四海的人都當應邀進入上帝的國度,這
是耶穌的計劃。

為此,地球上每個角落的人都應手牽手,在每個地方都協力合作,
為耶穌奪回每一顆心。耶穌救恩的妙韻務要充滿世人的口(啟示錄
7:9-12)。非洲Kwegyir Aggrey博士說:只彈鋼琴的黑鍵,或者白鍵,
都可以彈得動聽,唯有黑白俱彈,才能扣人心弦。但願我們以忠於
聖經、尊榮耶穌的環球夥伴關係,藉著耶穌大愛的激勵(哥林多後
書5:24-15),把這妙韻傳遍天下!

默想:


面對紛亂的世界,即使行公義好憐憫,也得冒著生命受創,無法善終的危險。但這會是信徒獨善其身的藉口嗎?主耶穌的託付可以暫且不理嗎?究竟信主的人要逃避到幾時呢?要知道活著就有盼望,死去就有益處。願主再來。


作者:

Jude Hama

加納

Jude Hama是非洲聖經門徒訓練中心主席。他是一名昆蟲學
家,也是迦納靈風講道運動的支持者。


12月6日(Day6)

耶穌與摩西


緬甸語 / 申命記18:15-22


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
我,你們要聽從他。
–申命記18:15

緬甸是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不過,佛教徒的日常生活頗多不符佛
教教誨,靈性上是一盤大雜燴。面對社會經濟,人生問題,求諸占卜
算命、星相巫術、趨吉避凶,應有盡有。另一方面,今日也有所謂先
知,乖離聖經胡亂宣告,迷惑不少不懂分辨的基督徒。

曠野裡的百姓需要認識上帝,知道如何在世上跟從祂。摩西在申命
記18:15-22之前的經文叮囑以色列人切忌效法迦南諸族那些「可憎的
事」,不可信從術士相士。這樣的禁令不等於上帝不會讓人到祂面
前,領受指引。摩西應許百姓,「耶和華—你的上帝要從你們弟
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18:15)。主
會在以色列人當中興起先知,宣告祂的話,叫人認識祂和祂的道。最
後,祂要差耶穌基督來作終極的先知。

摩西既為舊約偉大的先知和領袖,因此預表基督是不足為奇的。
如此,摩西預表著超乎了自己的事。耶穌生平大事叫我們看見上
帝在祂身上並透過祂所成的事。耶穌與摩西一樣,剛出生就有危
險,但上帝卻出手拯救。祂又與摩西一樣在曠野度過四十日,也
同樣行神蹟叫人得飽。兩位都權威地傳達上帝的訓誨(且同樣由
山上下來)。兩人都被百姓拒絕,卻又救了他們。他們都承當了
先知、祭司、君王的角色。

舊約與新約既然把摩西與耶穌緊緊相連,我們可以大有把握認定申
命記18:15-22是終極的彌賽亞預言,且應驗在耶穌身上。最末一
節教人分辨真假先知,可以在摩西走後不受迷惑。但那像摩西的其
實是彌賽亞耶穌,是上帝在肉身裡(約翰福音6:14、7:40)。這位
第二摩西藉著死成為中保,在上帝右邊為人祈求。祂又是上帝活潑
的道,藉其言行把上帝啟示出來,無以倫比。

我們置身假先知、假盼望的噪音中,卻知道上帝沒有遠去、冷
漠、無言。相反地,祂已藉摩西、後來的先知、末時的耶穌,忠
實地啟示自己和祂的道路。際此將臨期,可以如此確認、慶祝,
真是好消息!縱然緬甸仍然面對著社會政治經濟危機;縱然假先
知仍然歪曲聖經,假借上帝的名行嫉妒、滿足自我、剝削他人;
縱然人們四處求智慧應付困境,我們屬上帝的人,無論本地或外
地,仍然仰望耶穌。祂愛上帝而順服、為鄰捨犧牲的愛,仍然是
我們的教尊與榜樣。

默想: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究竟誰才是先知?我們很容易為了表現得比其他人知得更準,曉得更多,於是會不自覺地誇大其詞、失實描述。與其尋找聖物,倒不如尋找社區中窮困、受壓迫的人。主耶穌已降生、被釘死、第三天復活,無需人在祂的救恩上加鹽加醋。


作者:

Peter 弟兄

東南亞
基於安全理由,作者資料保密,敬希見諒。

12月5日(Day 5)

耶穌與逾越節


Jesús y la pascua

西班牙語 / 出埃及記12章


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
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
–出埃及記12:13

我們夫婦有好幾年在哥倫比亞牧會,那是充滿暴力的地方,隨時可以
死去。我們也關心囚友,常聞死訊。好幾次,我心中害怕,但出埃及
記12章讓我恢復平靜。經文記述了主給以色列人的指引,把無瑕疵
羔羊的血抹在門楣與門框上,滅命天使見標誌即越過去。這血保護屋
內的人免於審判。這一幕恰恰描畫出耶穌怎樣保護了我們。

出埃及記說的是耶和華如何垂聽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受苦禱告的故
事。祂呼召摩西、啟示自己、施展大能、釋放百姓。12章主旨是第
一個逾越節。背景是法老硬心招十災。他不但不放行,更令百姓做
苦工。十災顯明上帝的大能與權威,遠超埃及神祇。殺長子是最後一
災,法老長子也不能倖免。倘若沒有無瑕疵羔羊之血,以色列人的長
子也難逃一死。上帝掌管生死的大能在此盡顯。

上帝又明示以色列人每年都要過逾越節,叫人世世代代毋忘上帝偉大
的保守與拯救。「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
家領出來。」(申命記5:6)一類經文穿插舊約書卷,憶念此事,除
掉別神,單單敬拜祂(詩篇135),確認上帝的大能(詩篇114)。
約翰利用了這文化背景介紹耶穌,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
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29)。

誠然,福音告訴我們耶穌降生使人類得到救贖。我們與以色列人一樣
需要脫離捆綁—罪與其惡果,即永死之苦。即如逾越所預表的,耶
穌流血為叫我們得釋放挽回,免至永死(以弗所書2:5)。事實上,
我們因祂的血得享豐盛永恆的生命。

上帝指示以色列人藉著逾越節記念祂的大能,耶穌也照樣設立聖
餐,叫我們記念祂的死—即是如何應驗舊約預言,證明了自己是
所應許的彌賽亞!祂獻上自己為祭叫我們得著赦罪,得享父與聖靈
的同在。上帝兒子所獻,只一次已足夠,我們毋需重複舊約的祭。

今天,我們已轉往智利南部事奉。社會與文化環境雖已改變,信
徒仍然有欠救恩保障,常為罪勢壓逼。因此,毋忘耶穌十架犧牲,
欣然應邀親近祂因此顯得更加重要。當我們這樣做,為祂的保佑與
釋放歡欣,以此為信仰支柱,根據這基礎把福音傳給下一代,我們
就是確認無論是生是死、是威嚇挑戰,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
絕!這愛是在基督耶穌我們的主、我們的逾越羔羊裡的!

默想:

多少時候我們都以為掌管死的是上帝,但事實是罪入了世界,死成就了撒但的權勢。歷史中數之不盡因死亡威脅帶來的恐懼和痛苦,人活在其中,「誰該死?誰不該死?」但撫心自問「我該死?我不該死?」罪的世界,世界的罪,沒有局外人,我們都需要被拯救。願主快來。


作者:

Eliana Marcela Ortiz-Velosa博士

智利特木科

Eliana Marcela Ortiz-Velosa博士是智利特木科基督相遇堂副牧
師,也是智利靈風講道講道團契協調員。

12月4日(Day4)

耶穌與約瑟的故事


Yesu d agaran Yusufu

尼日利亞Teyaa語 / 創世記37、39-50章

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
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創世記50:20

今日尼日利亞北方盡頭,人們勞碌整天都會在牧場上蓆地而睡;可惜
轉瞬即可被逐,無從在上主的大地與社群內安憩。結果你漂泊無家、
淪為難民、孤苦伶仃⋯⋯全拜伊斯蘭聖戰分子所賜。更痛苦的是,安
全人員調查後竟發現自己的同鄉兄弟原來是幫兇。約瑟與耶穌生平的
共通處能夠教導我們怎樣回應可怕的現實。這是思念基督降生的節期
裡所需學習的。

兩者的身份

約瑟是耶穌基督的預表。閱讀創世記37章,你會遇到一個受寵愛的
孩童約瑟,為父親雅各辦事、被抓住,丟進坑裡,最後被兄長賣為奴
隸。耶穌基督,上帝的愛子,甘願離開天堂的輝煌,投生到破碎的
世界履行天父的使命(腓立比書2:3-7),並且像約瑟一樣,經歷了
被祂所愛的人拒絕、背叛和受苦。他們的故事應該鼓勵我們!儘管是
上帝的兒女,致力委身於祂對世界的旨意,我們可能會面臨考驗和誘
惑,但這不應該改變我們致力於在這些艱難的現實中並透過這些現實
來實現上帝的目的。

透過受苦成就上帝的救贖

創世記39-50章清楚記載,縱然約瑟流落異鄉,顛沛流離,上帝的眷
顧仍舊信實可靠,無微不至。其中一處,就在他因上帝同在獲得擢升
時,馬上受誣告,竟因行義而下監。但他仍堅決信靠順服。照樣,耶
穌基督在宣告了使命,行神蹟,服事人之後,依然被誣告、唾棄,
終於被祂降世拯救的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約瑟至死順服上帝,造就
了歷代猶太人與外邦人的拯救;耶穌照樣因順服天父的旨意,為人
類成就救恩。但願你因此受激勵,能夠忍受苦難。

因上帝同在苦中有望

創世記39:1-2記載約瑟被賣到埃及,但上帝與他同在。同樣地,耶穌
受試探,也有天使伺候。我年青時,因尼日利亞北部包支省基督徒
受逼迫,所以高中學業因而停輟。耶穌與約瑟的經歷助我勝過創傷
記憶的煎熬。每當你思想基督的降生、生平的難關,要銘記上帝與
你共渡患難。

約瑟與耶穌吐氣揚眉

約瑟與耶穌沒有失敗告終。前者成為埃及丞相,使舉家和那一代上
帝的子民得救。耶穌基督來到世間,忍受被拒絕、受苦、死亡,但
祂終告復活,升到父的右邊,成為世人的救主與主宰。


在這將臨期,願耶穌基督與約瑟的生平叫我們認定世上有苦難和被
排斥,上帝仍與我們同在,化腐朽為神奇,榮神益人!

默想:

撒但並不喜歡世界末日,也不知是哪日,牠知道那日就是牠失去權勢的日子。牠更傾向讓人活在末日的邊緣,人類互相攻擊、互相排斥;一面走向共和、追求共享,另一面獨攬大權、稱雄稱霸。人來來回回,有如流離失所遊走於困苦中的異鄉客。


作者:

Hankuri 牧師
中非洲

基於安全理由,作者資料保密,敬希見諒。

12月3日(Day3)

耶穌與亞伯拉罕之約


Jesu to alikawoli nya Ibrahim

努佩語 / 創世記12:1-3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
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
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
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 創世記12:1-3

亞伯蘭蒙召帶來人神關係裡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應許。創世記的主
題—創造、墮落、洪水、巴別—叫人恍似由巔峰墮入深谷。上帝
與人都無法為這世界的敗落而興奮。可上帝沒有絕望也沒有把背叛祂
的人置諸不顧。上帝在創世記12章打開新的篇章: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
的地去。

這呼召既奇妙又神祕。奧妙在於全能的造物主為何要在應許之地才賜
福他?原地不就行了?人神交往所需的是對上帝絕對的信任,心無二
用。亞伯蘭必須捨棄一切安全感,告別往昔的身份與成就,離鄉背
井。他必須憑著信心與上帝建立關係。自此以後,任何人若要跟從
基督也要這樣:捨棄往昔所看重的,毅然投入未知的將來,單單信靠
祂。讓我們在這將臨期也更信靠祂!

至於奇的則是擁有全宇宙的上帝,竟然顧念陷在罪中的人(見詩篇
8:3-4)。誠然如此。創世記12章也不是單單關乎亞伯拉罕。他的蒙
召源出創世記3:15,人墮落後,上帝應許修補挽救。創世記12章是
上帝救贖人類的進一步行動。祂呼召亞伯蘭(後稱亞伯拉罕)與祂立
約,繼而延至他的後裔,叫以色列作選民,及至亞伯拉罕的子孫耶穌
降生時達到高峰。


這呼召裡蘊含豐富的應許:得地(1節;參創世記15:7、18)、成為
大國(2節)、得大名,因與上帝有特別關係,成為祝福萬國的管道
(3節)。上帝賜下應許、恪守應許皆因祂是全能信實可靠的上帝。
某程度上,以上的應許都應驗在亞伯拉罕和以色列身上;並且要在
耶穌裡全然實現:各民名族各方,數不勝數的群眾要成為蒙愛的兒
女,額上印有上帝的名字,在新天新地裡與上帝同住!福音要代代
相傳,毋懼逼迫,傳遍天下,多人歸主。上帝果然藉著亞伯拉罕的
後裔耶穌叫萬國得福—正如祂所應許的。

人易於許諾卻難以實現,有時是不願,有時是不能。上帝不然。在
我們尼日利亞,守信用是品格的試金石。結婚時承諾終身廝守;父
母承諾照顧子女;朋友承諾彼此照顧;政客承諾為民紓困。可悲的
是有些人利用神聖的講壇哄騙愚昧的群眾,所作的承諾完全不符作
主門徒的基礎。信守承諾的人有如鳳毛麟角,卻正是社會所需。他
們正是把上帝的信實活現出來的人。

將臨期標誌著上帝信守祂給亞伯拉罕的承諾,叫基督降生人間。我
們信心因此大增,確定上帝能成就祂所有又大又寶貴的應許!祂必
定保守我們,無論此生多顛簸也不丟棄我們,總會把我們安然帶到
永恆裡。

默想:

撒但從沒放棄陷人於不義。牠誘惑,牠設陷阱,牠時時刻刻提醒人:「你們對上帝應許有解釋權,對生命有話事權」;牠知道上帝的應許永不落空,是生命之主,惟有鼓動每個人都作自己的主人,別人的主人,世界的主人。但牠終必失敗!願主再來。


作者:

Emmanuel主教
中非洲

基於安全理由,作者資料保密,敬希見諒。

12月2日(Day2)


Исус и Мелхиседек

保加利亞語 / 創世記14:17-24;詩篇110:4


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上帝的祭
司。他為亞伯蘭祝福……。
– 創世記14:18-19上

對猶太人和基督徒來說,麥基洗德是一個謎。他的事蹟高踞選民故事
之始,十分矚目。上帝呼召亞伯拉罕跟從祂,叫地上萬族因他蒙福;
又與他和他的後裔立約。在塑造他們成為百姓的過程中,上帝奠定了
靈命的規範、社群的風俗、敬拜的指引,也引介了麥基洗德,顯示上
帝成就使命方式不止一種。故事內既有保證也有警告。亞伯拉罕一族
因為伸張正義而蒙福(14:1-16)。與此同時,上帝也顯示他們並非
上帝恩典與拯救的唯一代理人。

我們來細察創世記14:17-20和詩篇110:4,解開麥基洗德的謎團。來
去無蹤的他與亞伯蘭忽然相遇的故事的確引人入勝。上帝竟然沒有讓
選民之首當主角,反叫不見經傳的異教王代表「至高上帝」為他祝
福!他帶了酒與餅(基督徒明白其中的含意)去祝福他,提醒他令
他得勝的是上帝,然後接過亞伯蘭的貢物。這一動作都甚富象微意
思。麥基洗德意思是「正義之王」,出於「撒冷」(即平安)城,故
然也是「平安之王」(此城後來成為耶路撒冷,大衛之城)。所以麥
基洗德體現的王權乃是藉公義成就和平的,也是以色列諸王的典範
(18:19),最終藉耶穌成全。

詩人大衛在詩篇110篇重提麥基洗德,寫出了他的祭司身份。詩篇既
為成熟祭祠制度下的作品,卻接受亞倫班次以外的制度,實在令人驚
訝。那是永續的另一班次,就是麥基洗德的等次。

我們有幸讀到希伯來書(希伯來書5-7章)早期基督徒的反思結果,
看見耶穌是依這等次為祭司的。希伯來書作者沒有把麥基洗德視作
象徵人物,乃是把他視作耶穌的先驅。兩位都是王和祭司;作者所
強調的是耶穌為祭司的規格,斷非破格與替代,乃是上帝依麥基洗
德等次一早定下的。不僅如此,這等次根本凌駕利未等次之上,其
大祭司是永遠的;基督以自己為祭,所獻上是完全的,一次已足
(希伯來書9:11-14)。

麥基洗德的謎團在耶穌身上完全解開了。祂是公義的王,帶來和
平、餅與酒豐富無比,源源不絕的國度。祂又是完美的大祭司,只
一次獻上完美的祭就叫百姓永遠與上帝和好。對於戰火連天的東歐
人來說,這是極大的好消息。逾二百多萬烏克蘭和歐洲人迫切求上
帝介入,止息混亂。槍炮無法阻止侵略者,也無法解救人民。唯一
終極的盼望就是公義之王把祂公平與和平的國度帶到烏克蘭、歐
洲,以及世界各地。主耶穌啊,來吧!我們願祢來!

默想:

戰火、煙硝、爆烈在世界無間斷地發生、燃起,大國博弈的騙術無日無之。然而,真正的戰爭和搏鬥卻無時無刻發生在每個人內心,是那些關乎道德倫理、良知、公義與和平。撒但的爪牙耀武揚威,大言不慚地表示為「公義與和平」而奮戰,我們就知道,人的罪惡聲音甚大。願主快來。


作者:

R Parushev博士

保加利亞索菲亞

Parush R Parushev博士是來自保加利亞索菲亞的靈風學者與
作者。他目前擔任索菲亞聖特里維流斯神學院(St Trivelius
Theological Institute)院長,也是靈風學者學術發展副總監。

12月1日(Day 1)

耶穌與將來之王的第一應許


Omosomi’Gamazi Izesu Nimu ogo
Venabo mino evene do eita iline gamagi

巴布亞新幾內亞 Darno文 / 創世記 3:14–
21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
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 3:15

明乎上帝在創世記3:15此話即明乎全本聖經的題旨,有如放好最後
一塊砌圖,得窺上帝在耶穌裡收復天國的鴻圖。


上帝始初已應許王的必來


上帝在伊甸園已應許賜下救主(3:15);接著在創世記和聖經裡詳
加闡述。由於亞當背叛了上帝,破壞上帝王權,上帝必須出手。創
世記1-2章清楚展現上帝是統管萬有的主。涼風吹來(3:8),上帝即
臨在顯示了祂對萬物的日常關愛,只因始祖叛逆才起了變化。縱然
兩人背棄上帝歸從蛇,受牠箝制,上帝仍本著祂那豐盛的大愛與憐
憫,誓要扭轉亂序,派遣救主,即使受創仍在所不辭,將上帝的敵
人擊倒。聖經餘下的篇章所載的是兩國之爭:上帝對撒但、正義對
邪惡—女人的後裔按著應許把蛇擊倒,大獲全勝。


將臨之王是上帝特別為我們設立的


耶穌已經應驗了這奇妙的應許、取得了勝利!祂在通往十字架的路
上,完全順服上帝。亞當叛逆了上帝,帶來絕望與死亡;上帝即應
許另賜耶穌,至死順服,帶來生命。耶穌的死和復活已救了我們免
於因罪受罰。祂又賜下聖靈,帶領百姓從新服膺上帝的管治,在上
帝國內享新生,免再受罪的轄制。最後,耶穌要再次將天地連結起
來,叫祂的百姓得著上帝的生命,與上帝同住。正如Mark Meynell在What Angels Long to Read 一書中所言,這正是上帝國的真福:上帝的子民在上帝的居所裡順從上帝而活*。亞當夏娃在吃下分別善惡樹這禁果,背叛上帝所失去的,如今在教會裡已部分收復,就是上帝的靈居住其中、引導人遵從聖經而活。到了耶穌再回來,更新萬有的那天,失地必完全收復。這是創世記3:15那第一個應許早已暗示的。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貧困疾病的威脅仍然嚴重。人民寄望政府卻屢次
失望。貪污腐敗使社會難以寸進,貧窮不堪。上帝賜兒子來拯救是我
們活潑的盼望,可推動我們作出修正!我們領受了應許,誓要重建耶
穌配得的管治,撥亂反正。我們要把上帝的道實踐出來,改變社會,
拒絕自私貪腐,要成為別人活潑的希望,顧及全人的需要,助人脫
貧、解決飢餓、祛除疾病。認識主的應許、預嚐終極的滿足真是莫大
的光榮!

默想:

我們等得太久了嗎?以致以為主耶穌基督君王的再臨,是另有意思,人左拼右拼,用血氣的眼光拼出主再來的景象。主的啟示在哪裡?主的應許又是甚麼?願意在將臨期的開始,謙卑效法信心之父,認定主的應許,並且深信這應許始終如一。


作者:

Jonathan Inapelo

巴布亞新幾內亞戈羅卡

Jonathan Inapelo是巴布亞新幾內亞靈風講道團協調員,居
於當地東部高原省戈羅卡。

十一月三十日 (第66日)

蔡禮遜牧師

神國齊拓展

彌迦書 六6-8

6「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難道獻一歲的牛犢為燔祭來朝見他嗎?7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我豈可為自己的過犯獻我的長子,為自己的罪惡獻我所親生的嗎?」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在這段經文中,敬拜者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究竟在至高神面前敬拜,應當要獻上甚麼?敬拜者一定不會不知道神對獻祭的要求。彌迦書的讀者亦一樣,相信他們對各種獻祭的清單倒背如流。敬拜者是要透過提問,將神真正的心意向讀者表明。對於神來說,一切的祭物都不是神的需要,皆因萬物都是祂的創造,祂沒有半點欠缺。神要的祭禮,是人那顆為善的心。帶着這顆為善的心與神同行,這就是神所喜悅的敬拜。神不是要推翻自己對獻祭的要求,只是人若沒有為善的心,即使獻上多貴重的祭禮,也不會得到神的喜悅。相反,若人有一顆為善的心,他不單會帶着這顆善心與神同行,也同樣會願意按神的要求,將最好的祭禮獻呈給主。
      昔日的讀者,他們就是忘記了這顆為善的心,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偶像崇拜、惡善好惡、屈枉正直、強搶地土……。但他們行惡的同時,又向上帝獻祭敬拜。其實上帝一早已經向他們表明甚麼是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嶄新的道理。神建立以色列國,不單是要履行祂與亞伯拉罕所立的恩約,更要讓萬國因他的後裔得福。今天他們這種假冒為善,明知故犯的生命,不單不能得到上帝的喜悅,更羞辱了耶和華神的名。
      各位弟兄姊妹,神國的拓展,當然是有賴我們要將福音傳到身邊未信的朋友,讓他們得知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但如果我們沒有善心和善行,又如何能夠讓人看見基督信仰的美善,以致神國能夠被拓展?我們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求聖靈幫助我們,讓我們將我們的敬拜生命,延展在日常的生活中。

思想問題:

  1. 你有沒有想起身邊有需要的人是須要你的幫助?你可以為他做甚麼?
  2. 你有沒有想起自己也有得罪神的地方,例如一些須要表明立場的時候,卻沒有站出來表達公正的立場,或須要實踐憐憫的處境,卻沒有憐憫的心腸等?求神原諒我們的軟弱,也求聖靈加我們力量,以致我們能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你的禱告:

十一月二十九日 (第65日)

蔡禮遜牧師

群體共建立

以弗所書 四1-6

1我為主作囚徒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2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3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4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位,正如你們蒙召,是為同有一個指望而蒙召,5一主,一信,一浸,6一神──就是萬人之父,超越萬有之上,貫通萬有,在萬有之中。

      保羅教導以弗所教會的弟兄姊妹,行事為人要與他們所蒙召的恩相稱,讓以弗所教會的弟兄明白他們都是白白領受神恩典,又是蒙救贖恩主呼召,須要以行動回應神恩典的僕人。這種回應是要付上代價的,正如保羅自己也領受過神的恩典,並且願意為主被囚一樣。以弗所教會須要的回應,就是要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這不是一個可以按自己意思去選擇的選項,是領受神恩典的基督徒都必需要付諸行動的信仰踐行。
      保羅教導的合一,必須要包含謙虛、溫柔和忍耐的生命素質。一個謙虛的人,是一個會切實地明白自己與身邊的弟兄姊妹一樣,都是蒙恩得救的罪人,在同一個以耶穌基督為首的身體中,實在沒有可以自誇的餘地。一個溫柔的人,必定不會誇口自己的優越,並會處處體諒身邊有需要的人的處境,以他們的感受作為優先的考慮。一個有忍耐力的人,是一個即使看見弟兄姊妹有軟弱的一面,但仍願意以最大的耐心去寬容、以最恆久忍耐的態度去為他們禱告和等候他們的回轉的人。這種合一,是一種須要竭盡全力去保守的,不單是因為謙虛、溫柔和忍耐的生命素質需要竭力去實踐,也是因為合一是聖靈所賜給教會的一份寶貴的禮物。
      堅浸的弟兄姊妹也有很多不同,各人的生命季節、人生經歷都各有差異,我們都是帶着過去的人生經歷與弟兄姊妹一同生活。然而,盼望保羅的提醒讓我們明白,我們都已經經歷過耶穌基督的救恩,成為了新造的人,也是蒙神呼召與弟兄姊妹一同實踐合一團契相交的信仰群體。因此,讓我們都看見與接納弟兄姊妹與自己的不同,然後一同實踐謙虛、溫柔和忍耐,竭力地保守聖靈賜給教會這份寶貴的禮物。

思想問題:

  1. 保羅提出的三種生命素質(謙虛、溫柔、忍耐),哪一種對你來說是最需要的?求聖靈幫助你,讓你能實踐這些生命素質。
  2. 你有沒有想起那位弟兄、姊妹是你須要與他∕她和好?求聖靈幫助你,讓你能夠與他∕她和好。

你的禱告:

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64日)

梁沛生傳道

聖經為權威

提摩太後書 三16-17

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保羅指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直譯是「聖經都是神吹氣的」,意思是聖經作者都是藉著聖靈,被神的靈感動去寫的。因此,聖經是出於神,乃是神的話語。聖經在幾方面對信徒是有益的,包括「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教訓」可解作教導,是指聖經內的信息可以讓人明白福音的真理;「督責」又可解作斥責,意思是指斥罪惡,使人知罪;「使人歸正」意即糾正過錯,聖經能夠將人在道德生活上的惡行指出來,然後作出糾正;「教導人學義」直譯為訓練行義,讓信徒學習如何行公義和正直的事。[1]
       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裏,價值觀和道德觀都被扭曲,有些時候,我們很難分辨甚麼是對或錯,那麼我們怎樣能夠每天行在主的心意當中?保羅提醒我們,我們要渴慕神的話語,因為聖經可以指斥罪惡,糾正惡行,讓我們明白甚麼是神喜悅的事,以致我們能夠活在主的旨意中,過合神心意的生活。
       堅浸於2025年將會推行全教會讀經運動,盼望大家都積極參與,每天研讀聖經,思想神的話語,以致我們的生命得著裝備,「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若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渴慕神話語,勤讀聖經,教會就能夠成為一間榮神益人的教會,為主作美好見證。

思想問題:

  1. 你認為敬拜的教會和愛讀聖經的信徒有甚麼關係?
  2. 信徒不渴慕神的話語,能夠成為合神心意的敬拜者嗎?為甚麼?

你的禱告:


[1] 張永信,《天道聖經註釋﹕教牧書信》(香港:天道書樓,2005),478-4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