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五日 (第47日)

張智偉傳道

敬拜那使我們見證基督的靈

使徒行傳 一7-8

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耶穌基督吩咐門徒要留在耶路撒冷,等候父所應許,在聖靈裏受浸(4-5)。雖然聖靈降臨和猶太國末後被重建的日期和時間,只有父知道,但門徒卻要隨時做好準備,當聖靈降臨時,他們必親自經歷聖靈的作為和聖靈的加力,必須勇於為神作見證,就是藉聖靈重生的生命,彰顯復活的基督,並且講說神國的事讓人知道(3)。
      正如約翰福音十五章26節告訴我們:「但我要從父那裏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的那真理的靈,他來的時候要為我作見證。」聖靈不但使基督從死裏復活,見證基督是神的兒子,是神本體的真像,祂也賜門徒基督復活的證據,堅固他們的信心去傳揚福音。而使徒行傳五章32節也告訴我們,「神賜給順從的人的聖靈也為這些事作見證。」聖靈感動及加力給信徒讓他們承認「耶穌是主」為祂作見證,直到地極。
      是上帝差派的聖靈,讓我們確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來到世上為罪人死而復活,也賜人口才和膽量去宣講和作見證。當我們順服心中聖靈的引導,遵行父上帝的旨意為基督作見證,這就是我們對聖靈的敬拜。既然如此我們又有甚麼藉口不去為主作見證呢?我們確信和以行動去傳福音,與聖靈同工(基督開始傳道事工也是如此)便是最好的侍奉(或敬拜)。

思想問題:

  1. 我們要相信聖靈加給我們能力,而福音是神的大能,實在沒有藉口不去執行大使命為基督作見證。
  2. 我們可否立志學習門徒同心合意,恆切禱告,支取聖靈的力量去告訴未信的人,基督再來的應許∕審判。

你的禱告:

十一月四日 (第46日)

張智偉傳道

敬拜那叫人知罪、使人重生的靈

約翰福音 三3, 5-6

3耶穌回答他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5耶穌回答:「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耶穌在約翰福音三章10節挑戰身分為法利賽人、猶太人的官而感自豪的尼哥德慕,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重生)嗎?」顯然是想指出猶太人對聖靈並不認識,也不敏銳,間接也讓我們聯想到在井旁的撒瑪利亞婦人,也可能需要思考他們的宗教領袖,是否如猶太人一樣,對聖靈並不認識,也不敏銳屬靈的事。
      「重生」原意是「從上頭生」,是指出於神的本質。而「從水生」是指罪得潔淨,意思即是只有神能夠赦免、潔淨人的罪,以致人能夠站立在神的永恆國度裏。對於人來說這是一個新穎的概念。
      唯有「真理」的聖靈光照罪人,人才能夠認識及明白「真理」(真理可以是指主耶穌基督,參約翰福音十四6)。人只能倚靠聖靈的啟示才明白及經歷重生,認識無罪的主,知道自己罪孽深重,需要悔改,得赦免和拯救,才能與神和好,進入聖潔上帝的同在裏面。因此,人必須首先在聖靈裏重生,才能來到神面前敬拜祂(神是個靈)。
      三章6節想帶出的重點是從神生的,必須是從神的靈生的。肉身只會生出肉身。既然如此,人重生的條件只能單靠神的靈、恩典、主導,不是倚靠肉體、人意、人的作為。只有從水和靈生的才能見神的國,進神的國,恰似以西結書三十七提到唯有神的靈(氣息)才能令到枯乾的骸骨活了、重生一樣。只有從神的靈生的才能夠活在神國裏。因此我們要敬拜那位賜我們新生命的聖靈。

思想問題:

  1. 我們是否願意時常謙卑仰望「上頭」的神,承認自己靈裏貧乏,需要聖靈光照、修剪、復興及重建?此刻求聖靈大大感動我們。
  2. 當我們認罪,讓聖靈坐在生命的寶座上,祂便在我們身上掌權和動工,這便讓聖靈得榮耀,便是對聖靈最好的敬拜。我們是否時刻願意這樣做?

你的禱告:

十一月一日 (第45日)

陳郭施惠傳道

保惠師,敬拜生命的引導

約翰福音 十四15-20

15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16我要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17他就是真理的靈,是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他們既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18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19再過不久,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會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20到那日,你們就會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

      聖靈的賜下可謂上主劃時代的工作。
      舊約時代,上主藉先知、祭司訓示以色列人,其他人卻難以直接與神會遇。先知與祭司作為中保,成為人神之間的橋樑。當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聖子的降生,成為世人永遠的中保,使凡信祂的,都得進入永恆。然而,基督升天,人再難相見,上主便賜下聖靈,引導世人進入一切真理,讓人想起基督的言傳身教。聖靈亦開啟人心,使世人明瞭聖經所指涉的基督。
      約翰以「保惠師」(原文唸Parakletos)形容那真理的靈,意指「召喚在旁邊作幫助的」。今天,沒有舊約先知和新約使徒帶來神諭、訓示世人,卻是上主選擇親自在世人的旁邊,以微聲呼喚,督責、提醒、安慰,與人同在。
      我們或許都在高低起伏中掙扎跌宕,每遇患難、挑戰,人心總被淹沒在不安的喧鬧中,耳目所及都警示著邪惡的可怖,然而,於此不安之世,我們又是否能聽見聖靈的微聲細語?或許,停下步伐,關掉一個個奪去心神的電話、電視,你會發現,聖靈其實不斷發聲,只等你靜心傾聽。
      在憂心忡忡裏,人總以為上主撇棄不顧,然而,基督親言「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藉著聖靈,上主事實上時刻在旁,祂深明孤單的我們,也在安慰、扶持著我們。
      願我們都聽見那保惠師的聲音!

思想問題:

  1. 檢視最近的生活,甚麼聲音正在主導你?
  2. 甚麼時候,你最能敏銳「保惠師」的聲音?

你的禱告:

十月三十一日 (第44日)

陳郭施惠傳道

以馬內利!以馬內利……?

馬太福音 一18-23

18耶穌基督降生的事記在下面:他母親馬利亞已經許配給約瑟,還沒有迎娶,馬利亞就從聖靈懷了孕。19她丈夫約瑟是個義人,不願意當眾羞辱她,想要暗地裏把她休了。20正考慮這些事的時候,忽然主的使者在約瑟夢中向他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馬利亞娶過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22這整件事的發生,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23「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以馬內利」會否勾起你我的點滴溫暖回憶?或許是第一次返教會,或許是受浸或主餐當刻經歷與主相遇,那些被主感動的瞬間。長久以來,以馬內利彷彿是信徒之間最佳的祝福,是人神美好關係的期許。馬太福音的作者用以賽亞書的「以馬內利」,象徵著基督降世所帶來的福音。
       然而,以賽亞書中的「以馬內利」,是否如斯平安的福音?事實上,根據以賽亞書七至八章記載,「以馬內利」並非「福音」,而是以賽亞先知要宣講國之將傾的審判訊息,上主要藉亞述的手,去審判、懲罰罪惡深重的猶大國及亞哈斯王。
      以馬內利是「平安的福音」抑或「審判的先兆」?聖經作者的記述,正說明兩者皆是,對那願意相信、願意悔改的人來說,以馬內利是「平安的福音」,把上主的救恩帶給願意棄惡從善的人,而對於不願悔改、不聽先知言詞的人來說,「以馬內利」便帶來「審判的先兆」。
      保羅曾言,在他心中,總有兩個律在交戰,屬肉體的罪的律,以及屬上主的神的律。事實上,信徒一生都處於此掙扎當中,時而行善,時而行惡。以馬內利的信息,不禁讓人反思,我願意活在神的律中接受福音,還是活在罪的律中等待審判?「以馬內利」是福音抑或審判,視乎我們是站在上主一方,還是站在上主的對立面。
      下次當我們再唱「以馬內利,神與我同在」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反思,不一樣的感受。惟願你我努力棄絕不信與罪惡,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思想問題:

  1. 閱讀以賽亞書七至八章,你有甚麼感想?對「以馬內利」有新的看法嗎?
  2. 反思我們今天的生命,「以馬內利」對我們來說,是「平安的福音」抑或「審判的先兆」?

你的禱告:

十月三十日 (第43日)

陳郭施惠傳道

耶穌愛你,你真的相信嗎?

路加福音 十一5-13

5耶穌又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裏去,對他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6因為我有一個朋友旅途中來到我這裏,我沒有東西招待他。』7那人在裏面回答:『不要打擾我,門已經關了,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8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也會因他不顧面子地直求,起來照他所需要的給他。9我又告訴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找到;叩門,就給你們開門。10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找到;叩門的,就給他開門。11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12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13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他豈不更要把聖靈賜給求他的人嗎?」

路加福音十一章,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禱告,在5至13節,耶穌用人間的兩段關係引申上主與人的關係。即或朋友、地上的父親,也會對人的請求有所回應,何況天上深愛人類的阿爸父?字面上的意思彷彿叫人大膽祈求就必得著。

然而,在現實的信仰生活中,信徒總有一刻以為上主不聽禱告,每當遇見升學的困難、職場的艱辛、自己或親人身心軟弱之際,我們的禱言彷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上主就像隱藏在至高處,睨視著人間疾苦。縱然耶穌說祈求就得著,叩門就開門,然而禱告蒙應允的事情卻未必如人願。

或許,對人而言,有餅、有魚、有蛋便心滿意足,實際上,上主倉庫所藏的卻遠比人心所信的更大。當我們的目光聚焦於餅、魚、蛋時,上主早已回應將最珍貴的聖靈賜給人。聖靈的提醒、引導,遠比物質世界更為寶貴。當經歷困難時,面前的餅、魚需要,被人無限地放大,佔據著人眼目的全部,使我們看不見聖靈早已預備一切。最終事過境遷,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神恩處處。

上主確實能賜餅賜魚,然而,祂所賜的又豈只是餅和魚?一切養生之資,乃至靈魂的需要,上主早已備妥筵席,只等祂的兒女發現,細細品嚐。

願上主開我們的眼睛和耳朵,發現上主早已預備,並以信靠來敬拜。  

思想問題:

  1. 試列舉你最近的「餅、魚、蛋」需要。
  2. 思想這些需要的背後,反映心深處的需要是甚麼?是安全感?滿足感?被愛?公義?面對這些需要,聖靈如何回應你?

你的禱告:

十月二十九日 (第42日)

陳郭施惠傳道

世代延續的敬拜

路加福音 一67-79 

67他父親撒迦利亞被聖靈充滿,就預言說:68「主──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眷顧他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69在他僕人大衛家中,為我們興起了拯救的角,70正如主藉著古時候聖先知的口所說的,71『他拯救我們脫離仇敵,脫離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72他向我們列祖施憐憫,記得他的聖約,73就是他對我們祖宗亞伯拉罕所起的誓,74-75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無所懼怕地用聖潔和公義事奉他。76孩子啊,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因為你要走在主的前面,為他預備道路,77叫他的百姓因罪得赦,認識救恩;78因我們神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79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和平的路上。』」

      作為施浸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教會中對他的注目,大多流於約翰出生前,他被天使封口的故事。路加福音一章68至79節所記載的撒迦利亞頌,卻帶來另一角度,撒迦利亞為父的角度。
      69至75節,撒迦利亞從亞伯拉罕說起,讚美上主在歷世歷代對以色列人的拯救與幫助,是以色列民乃至教會的救恩歷史。76節筆鋒一轉,「孩子啊,你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卻指向對兒子的期許。整篇撒迦利亞頌,固然是撒迦利亞對上主的讚美禱詞,也是向自己兒子作見證,為約翰娓娓道來上主的救恩故事。
      信徒的生命,不獨自己過得豐盛,也在乎對後輩的傳承。箇中傳承可見於父子間,有如亞伯拉罕傳予以撒;又可見於師徒之間,有如以利亞傳予以利沙、基督傳予門徒;亦可見於導師與學生之間,有如保羅與他所建立的教會,或使徒行傳中亞居拉夫婦傳予亞波羅一樣。施浸約翰的偉大,必然有他的祭司父親撒迦利亞的分,他的言傳身教,向約翰見證上主的真實,以及使命的實在。
      基督信仰自使徒時代傳承至今,是一代又一代聖徒的見證,他們的榜樣激勵後輩同樣委身基督。今天,我們都繼承自先輩的屬靈遺產—數以千年的救恩歷史,我們的為人、生命、選擇,又是否讓後輩見證到「聖潔、公義」的榜樣?又能否見證上主的憐憫與信實呢?
      願上主鑑察!

思想問題:

  1. 作為長輩,我們有否言行合一地重視屬靈傳統,並切實教導我們的後輩?
  2. 作為後輩,身邊哪位前輩能成為我們的榜樣,讓我們學習成為新一代的基督見證人?

你的禱告:

十月二十八日 (第41日)

陳郭施惠傳道

敬拜的熱情

撒母耳記下 六13-22

13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大衛就獻牛與肥羊為祭。14大衛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15這樣,大衛和以色列的全家歡呼吹角,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16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裏觀看,見大衛王在耶和華面前踴躍跳舞,心裏就輕視他。17眾人將耶和華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所預備的地方,就是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裏。大衛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18大衛獻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萬軍之耶和華的名給民祝福,19並且分給以色列眾人,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塊肉,一個葡萄餅;眾人就各回各家去了。20大衛回家要給眷屬祝福;掃羅的女兒米甲出來迎接他,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21大衛對米甲說:「這是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已揀選我,廢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華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22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為輕賤。你所說的那些婢女,她們倒要尊敬我。」

      撒母耳記下這段經文,箇中內容前因後果極為複雜,故事既反映著掃羅家與大衛家的張力,亦延續上文約櫃前往耶路撒冷路上的波折等。然而,讓我們只定睛一件事,即大衛王迎接約櫃時的踴躍與熱情。
      對於初信者而言,他們渴望更明白聖經,向更多人傳講福音,始終嚐過天恩滋味,總盼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然而,信主日久,起初的愛心、對上主的熱忱,又是否依舊?人與主的關係尤如愛侶般,開始時熱情洋溢,總盼著每天如膠似漆,然而,熱情減退,維持關係便靠堅忍與毅力。而大衛年到中年,卻因著約櫃搬進耶路撒冷,而雀躍起舞,對上主的熱誠有如起初。
      上主對人的愛,卻始終不變,祂曾一次獻上自己的兒子,為世人贖罪,祂今天繼續聆聽世人的禱聲,祂總在人的患難與風光時刻,帶來安慰與提醒。祂以溫柔的聲音,引導人歸向自己。祂應許的每個承諾,至今依然可信。祂靜靜地等待所愛的人,返回關係最初的熱誠。
      多年前有一詰問值得深思:「是愛,還是責任?」,對於教會,對於事奉,對於上主,甚或崇拜、小組、主日學,有多少是出於我們的慣性、責任,又有多少是出於對上主的熱愛?
      求上主幫助,讓我們重回起初的愛心,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主我們的神。

思想問題:

  1. 回顧你的信仰生活,何時有著如大衛般的敬拜踴躍與熱情?
  2. 倘若你發現自己對上主的愛已不如以往,有甚麼行動可讓愛火重燃?

你的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