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日 (第61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15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一進聖殿,就趕出在聖殿裏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16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聖殿裏經過。17他教導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我的殿要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18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除掉耶穌,卻又怕他,因為眾人都對他的教導感到驚奇。19每天晚上,他們都到城外去。

      耶穌再度來到耶路撒冷,走進他前一晚再環視過的聖殿。毫不猶疑的「趕出在聖殿裏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耶穌教導他們的話,第一句是:「我的殿要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這反問句是修辭語法,意思是說他相信他們是知道的。這句原出於以賽亞書五十六章七節。全節原本是:「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我的禱告的殿中喜樂。/他們的燔祭和祭物,/在我壇上必蒙悅納,/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
      至於下半句,則是出於耶利米站在聖殿門口所宣講的聖殿講章裏所說:「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你們眼中豈可看為賊窩呢?看哪,我真的都看見了。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七11)。同樣的,我們必須再讀其上文,才會明白為何祭司長和文士聽見耶穌的話,便想除掉耶穌。經文說:「看哪,你們倚靠虛謊無益的話語。你們豈可偷盜,殺害,姦淫,起假誓,向巴力燒香,隨從素不認識的別神,又來到這稱為我名下的殿,在我面前敬拜,說『我們平安無事』,為了要行這一切可憎的事呢?」(耶七8-10)
      基本上,耶穌指責他們犯下所有的誡命,但卻粉飾表面,裝作沒事,一切都平平安安。正如當年耶路撒冷淪陷、南國猶大亡國前一樣,一堆的祭司圍繞在王的四周所說的。他們開口閉口說:「這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七4),卻罔顧百姓的需要。祭司長和文士當然知道耶穌所引的經文的背後含義。所以他們才怕他。即是說,耶穌說對了。
      話說當時的聖殿祭祀相關的祭物和聖殿稅,都是由祭司集團包辦的。來自以色列各地的,必須到耶路撒冷的聖殿裏才能獻祭。有錢的,獻上牛犢毫無問題之餘,我們從舊約得知,「獻燔祭的祭司,無論為誰獻,所獻燔祭牲的皮要歸給那祭司,那是他的」(利七8)。獻的祭越多,祭司所得也越多;有錢的人,罪不怕犯,在獻了贖罪祭以後,再獻上燔祭,又是好漢一條。
      至於貧苦人,比如說許多來自加利利的猶太人,他們迢迢長途,大概也不方便帶一隻牲畜來,即使是十家人共獻一隻,途中羊犢、牛犢有甚麼問題,也就極大損失了。於是,來到聖殿處,才現場購買,再窮的,便買隻鴿子或斑鳩。可是價錢完全是祭司集團的壟斷。聖殿稅也一樣,平常用的錢幣被視為不潔淨,不能用作繳聖殿稅,必須兌換,只是兌換的匯率也完全掌控在祭司祭集團手中。我們猜想文士應該也有分於這些紅利。
      這是萬國禱告的殿嗎?還是牟利的財團?是金融交易所?
      耶穌之氣忿,可想而知,所以他「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聖殿裏經過」,這些都是謀財圖利的工具。
      話說祭司長和文士非常怕耶穌,倒是眾人對他的教導感到驚奇。事實是,耶穌不但引經據典,恰到好處也擊中要害,看似激烈的行動,叫人也無話可說。然而,這當然沒有使他贏得這些位居要職的宗教領袖的認同,甭說讚賞,反而更加引發他們的殺機。我們或許對福音書如此記載這些人物,已有既定的刻板印象,毫不驚訝他們會如此,因為他們是故事中的壞人。可是,若把這場景搬到我們所處的現實中呢?你是否也能辨識你群體中這一字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