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 (第62日)

黃厚基傳道

今日讀經

馬可福音第十一章

20早晨,他們從那裏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21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你看!你所詛咒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22耶穌回答:「你們對上帝要有信心。23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離開此地,投在海裏!』他心裏若不疑惑,只信所說的必成,就為他實現。24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你們已經得著了,就為你們實現。25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該饒恕他,好讓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

耶穌進進出出耶路撒冷,每到晚上就到城外。話說在聖殿大發義怒(其實當時會有人覺得他在鬧事)之後,「早晨,他們從那裏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

在猶大地區,無花果一年有兩個收成季節,一是五至六月期間,另一次是在八至十月期間,而這時候接近逾越節,當在三月尾至四月初期間,沒有找到果子也是正常的。不過,一棵枯乾的無花果樹,讓人想起以賽亞書五章一至七節裏的葡萄之歌。其中第七節說:「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他指望公平,/看哪,卻有流血;/指望公義,/看哪,卻有冤聲。」[1]

承接我們先前提到的祭司集團,以及猶太宗教領袖和社會權貴,他們無視民不聊生,藉宗教傳統以自肥,和以賽亞先知當年所指出的同出一轍。他們豈不是期待復興嗎?他們以為宗教活動的復興就是復興,卻忽視活生生的人沒有被關愛。先前我們已引述耶利米的聖殿講章,其中便諷刺、責備到這些祭祀集團和假先知的虛言幻語。對於這些人,主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他們而去。」這裏門徒也看見連根都枯乾了的無花果樹。

耶穌轉身對門徒說:「你們對上帝要有信心。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離開此地,投在海裏!』他心裏若不疑惑,只信所說的必成,就為他實現。」這不是一般憑信心就必得的禱告教導。從上下文(即無花果樹—潔淨聖殿—無花果樹)的三文治結構的設計估計,馬可要點醒他讀者的是,投在海裏的山,就是聖殿所處的山。言下之意,這樣的聖殿並其背後的操盤者,都投入海裏算了。人若心裏不疑惑,便看得清楚,到上帝面前來,是憑著信,而非靠這些自利的祭司們。這也和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的遙相呼應:「沒有信,就不能討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並且信他會賞賜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

到聖殿來的人,按我們從利未記所讀到的,有獻燔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素祭,其精意除了為自己已知未知的罪、有意或無意間犯的罪獻祭,更重要的也是與上帝和好,並把自己完全獻上。保羅也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如果是這樣,祭司的責任乃是叫人得蒙饒恕,也能與上帝和好,討祂的喜悅。

耶穌的意思是,只有人帶著信心來到上帝面對祈求祂的饒恕,祂就必饒恕,但祂也深深期待這人先有個願意饒恕人的心。主自己也教導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六12)。這番話我們都明白。但想像耶穌當時如此教導門徒之時,主宰聖殿祭祀的祭司集團的反應。這樣看來,耶穌的教導在那時候而言是激進的;當然,也是得罪那些宗教當權者的。可是,正本清源的,我們若透過律法書和先知書的教導,便知道耶穌沒有錯

在此,你看見一個怎樣的耶穌呢?他是你先前所以為的耶穌嗎?你能擁抱這樣的耶穌?能愛他嗎?還是如同當時的領袖一樣,超級反感?反過來說,作為門徒、效法耶穌的你,有機會步他後塵嗎?耶穌不是曾對門徒說過:「學生不高過老師,僕人不高過主人。學生所遭遇的與老師一樣,僕人所遭遇的與主人一樣,也就夠了。既然有人罵一家的主人是『別西卜』,更何況他的家人呢?」(太十24-25)。記得這被罵別西卜的是耶穌。我們若認自己是他的學生、他的僕人、他的家人,那步他後塵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1] Ibid., 373.